回首剛剛過去的五月,注定會給很多技術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 年 4 月,曾經占據智能手機全球份額第九、美國第四大智能手機供應商的中興因為一道“銷售禁令”,直接迎來了生死存亡的終結局面。最終在長達 51 天的協商談判后,以奉上 108 億巨額罰款了卻此事。彼時,就有中興員工曾直言,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自己的生產工藝,即使自己設計芯片,也是用美國的技術生產,“所以說,任何一家公司被美國制裁后都得死”——不過一年光景,2019 年的華為似乎就被迫驗證了此番言論?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這一直指華為的決定瞬間拉響了防備警鈴!此后,各種所謂的實體清單、ARM 芯片斷供、Google 暫停部分業務、IEEE 禁止華為員工參與等動作不斷,更是時時糾緊了國人的心。
壁立千仞,颶風安撼?歸根結底,無論是去年被“扼住咽喉”的中興,還是如今正膠著著的華為禁令事件,缺少中國“芯”是本質問題。關于華為、關于開源、關于 5G、關于國產芯片、以及關于技術的自主獨立——這些都是開發者和企業們共同面臨的難題,如何打通命脈、跨越天塹亦是最終命題。
接下來,我們將從這次熱議紛紜的華為事件入手,全方位地披露其來龍去脈,以及剖析其給開源界帶來的巨大動蕩。最終,思考和解讀以華為為首的技術人們,如何才能在開源技術的自主獨立上走得更遠?
五月大事記:華為事件全解讀!
5 月 15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在此緊急狀態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對此,外媒們解讀認為意在禁止美企與華為往來。
5 月 16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就將華為列入了所謂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而進入名單,就意味著華為在未來倘若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所有美國企業將不能再給華為供貨。
5 月 16 日,華為首次回應稱,“華為是 5G 電信設備領域無可比擬的領導者,我們也愿意和美國政府溝通保障產品安全的措施。如果美國限制華為......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 5G 網絡建設中落后于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5 月 17 日,華為海思發內部信,宣布備胎芯片“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于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為運營商 BG 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十多年前,IBM 就在華為內部提出了業務連續性管理,為的就是防止今天的情況......雖然性能上在短期可能不能媲美原有方案,但維持業務連續性并沒有問題。”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轉發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信并評論稱,“早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品牌和經營都最困難的時期,我們也始終堅持打造自己芯片的核心能力,堅持使用與培養自己的芯片,同時繼續使用一部分美國芯片及部件!”、“美國這次限制性名單,不僅對于華為,對于美國芯片、軟件、部件等供應商,更是一個巨大損失!”
5 月 19 日,谷歌暫停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合作。據路透社報道稱,Google 除了 Android 操作系統開源的部分,停止了對華為授權 Android 系統中閉源的應用以及技術支持等服務,即 Google 的 Google Play Store、Google 語音控制助理、Google 地圖、Gmail、YouTube 等應用,華為設備雖然可以下載但是將無法正常訪問。
5 月 20 日,迫于特朗普政府壓力,美國芯片巨頭開始對華為斷供。據彭博社報道,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等美國芯片廠商均已告知員工,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不會向華為供貨。
5 月 21 日,任正非接受了二十多家媒體的采訪和央視的專訪,回應了 Google 斷供、美國“90 天禁令延遲”、5G 研發和海思芯片等問題。“美國禁令下來,華為增長速度會下降,但不會造成公司的負增長,或者對產業造成傷害。”“華為自己做芯片很難,(但是我們)咬著牙慢慢挺過來了。”“華為的 5G 絕對不會受影響,在 5G 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華為不會出現斷供,我們已做好準備。”
5 月 23 日,宣布與華為暫停合作的廠商名單持續增加。英國通訊運營商相繼“暫停”開售華為 5G 手機,EE 董事長 Marc Allera 回應稱,公司“暫停”開售華為 5G 手機是因為華為目前不能“確保”其服務能夠支持長期的手機合約,“我們不得不這么做”;微軟從微軟在線商店刪除了華為筆記本電腦列表,甚至在微軟商店中無法搜索到華為的任何硬件設備;上海東芝公司內部宣布,停止和華為合作;日本兩大通信運營商 KDDI 和軟銀先后表示將延期發售新款華為 P30 系列合約機......
5 月 26 日,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任正非表示:我們從來就沒覺得我們會死亡。“我們已經做了兩萬枚金牌獎章,上面的題詞是不死的華為。”“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5 月 27 日,制定無線技術標準的 Wi-Fi 聯盟和制定 SD 存儲卡標準的 SD 協會均將華為移出了會員名單,終止與華為的關系。外媒報道分析稱,暫時失去會員資格并不意味著華為無法生產使用 Wi-Fi 的產品,但華為今后對 Wi-Fi 技術的未來發展將不再有發言權。
5 月 29 日,學術界“失守”,IEEE 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審稿。“實體清單”曝光后,IEEE 等國際標準制定組織早就宣布限制華為參與 5G 標準的開發,美國諸多高校也早已切斷了與華為公司的合作關系。但一段疑似 IEEE 內部發給期刊主編的部分郵件內容被曝光,郵件指出,IEEE 要求其期刊主編不能讓有華為背景的的評審人員或編輯作為雜志同行評議的一員。
5 月 29 日,WiFi 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 JEDEC 協會(固態技術協會)等行業組織,均已恢復華為的成員資格。
6 月 3 日,IEEE 中國發布最新聲明,華為及其子公司的員工可以參加 IEEE 出版過程的同行評審和編輯工作,所有 IEEE 會員都可以繼續正常參與 IEEE 的全部活動,無論他們的雇主是誰。
......
短短半個多月,從最開始的“實體清單”、到“斷供名單持續增加”、“學術界失守”,美企們對華為的“進攻”不斷加大,以步步緊逼之勢瓦解其合作網絡。但是也可以看到,在嚴防死守下,華為緊急建立起了一層防護罩,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生存契機。
那么在事件背后,關于開源、芯片和操作系統,技術人又有哪些反思?
開源“大地震”!
受到美國 BIS 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事件的波及,業界關于開源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已“開源”的技術是否依然可以安心使用?強制“閉源”的背后又是否會讓中國企業陷入覆滅的境地?
在《權威解讀 GitHub、Apache 疑云:主流開源軟件究竟是否會被閉源?》一文中,CSDN 就采訪到了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澎和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開源社法律咨詢委員會顧問林誠夏,就“主流開源軟件是否會被閉源?”、“開發者在托管代碼、選擇開源軟件,該如何選擇呢?”等問題進行了全方面的解答。
談起開源軟件的版權,劉澎表示,平常我們的版權是叫 Copyright,但在自由軟件里是著佐權(Copyleft),是一種利用現有著作權體制來保護所有用戶和二次開發者的自由的授權方式。它代表這個軟件放棄了極大部分的商業權利,是共享、開放、自由的。
而對于很多人擔心的“當前已成為主流進入我們的生活及業務研發中的開源軟硬件、系統工具是否會面臨突然被閉源的困境?”林誠夏直言道,不會。除非美國大舉修改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EAR)的相關內容,不然這樣的設想并不會發生。
而對于一些開發者提議的“放棄 GitHub,遷移代碼到國內的代碼倉庫”的說法,劉澎也坦言這是不可取的。“目前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原創性不夠,如果我們為了躲避 GitHub,而遷移代碼回國內的代碼倉庫的話,這樣不就成了‘閉源’了嗎?這樣會影響我們開發者的創新性的。”
但是歸根結底,開發者們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做到“開源自立”!
國內開源僅有 20 多年,現在國內還處于蹣跚學步的過程,尚未能奔跑。作為開發者,應該積極投入開源社區,從貢獻者到持續貢獻者,再到代碼審核者,然后到代碼守護者。“所以提升我們代碼貢獻和代碼審核質量,并成為優秀的代碼守護者,是我們開發者需要做的。”劉澎認為,“這次中國開源界的‘大地震’,對于中國開發者來說并非僅是壞事,而是加強我們自身技術創新意識,可能后續將會加速中國開源的發展。”
缺失的中國“芯”怎么解?
事實上,從去年中興被禁事件后,國內 IT 的核心技術缺失就已經徹底暴露出來了。而此番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即使早在多年前已在多個層面做好“備胎”計劃的華為,在面對美國對芯片釜底抽薪的打壓時,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與影響。
2004 年,華為成立全資子公司半導體,內部叫做“小海思”,它獨立核算、獨立銷售。相對應的,還有“大海思”,“大海思”就是母公司華為對系統芯片的研發以及公共平臺。美國的鉗制讓華為海思一夕轉正,也得以讓這個華為持續十年累計投入超過 10 億美元的“備胎”得以見日。
在此前的采訪時,任正非就曾表明,“華為堅持用雙版本,80% 左右的時候都用主流版本,但替代版本也有 20% 左右的適用空間,保持這種動態備胎狀態。”這種危機意識,也讓華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美國芯片的依賴,也正如海思內部信上所言,“多年前,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在“華為海思芯片 10 年備胎史”一夕轉正的同時,關于芯片研發的思考也沒有停止。
CSDN 此前采訪的雪湖科技 COO 王韻就曾表示,“芯片行業規模大、產業鏈長,和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有差距,這是避不開的事實。盲目自大和盲目自卑都無助于行業發展......(但是)相比十多年前,國內無論是終端市場規模,還是上游芯片制造產業鏈配套都已經越來越成熟,對國產芯片廠商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應該也會有這樣‘黃埔軍校式’的公司出現,讓產業更加繁榮。”
巨杉數據庫(SequoiaDB)聯合創始人王濤此前也在接受 CSDN 的采訪時提到,“盡管我們(的芯片)跟 x86 等行業內最頂級的芯片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中國在芯片上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且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一定要用最頂級,國產芯片支撐起二三線級別的應用其實是沒有問題的,芯片是一定要有市場有用戶使用才能夠不斷地更新迭代,否則其實是搞不定的。”
自研操作系統何時兌現?
對于 Google 暫停與華為部分業務合作一事,網上的聲音各色都有,有很多人對Android開源使用和自研操作系統提出了異議。
有網友表示不用怕,Google Android 操作系統中的這些服務之于國內,畢竟是一種 404 的存在。但是華為雖然可以繼續使用獲得開放源代碼許可 AOSP 公開版本的 Android 操作系統,但 AOSP 已經連續幾個版本創新乏力,且如果華為想要靠自己更新系統,也只有在 AOSP 上可用后才能推送 Android 的安全更新。
這樣一來,華為的自研操作系統就亟需提上日程。
華為移動業務負責人余承東此前在接受德國《世界報》采訪時其實曾明確表示,華為已經為智能手機和電腦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以防美國科技巨頭不再向其授權現有系統。不過,“華為的備用系統僅在必要情況下使用......Android 和 Windows 仍將是我們的首選。”
這是因為,自研操作系統的應用并不只是看上去這么簡單。“操作系統的突圍非常困難,不是說有軟件就行,最關鍵的還是生態,這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得定的。蘋果 iOS 突起當年所 PK 的是 Symbian,相比于 iPhone 的顛覆性要弱很多。但如果現在發展移動操作系統的話,就類似于當年國產 OS 之時,在 Windows 一統江湖的前提下很難突圍,所以對于目前的國產移動 OS,我希望它能夠做得更好,但是阻力非常大。” 王濤直言。
至于傳說中“鴻蒙”能否在一夕之間轉正?變數著實很大。
那么國產操作系統可以從 Google Android 中學到些什么?在 CSDN 此前的文章中就曾分析道,在這十年,國內出現了各種 Android 版本,Android ROM,各類微創新的 Android 界面設計公司,也出現了號稱面向多端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AliOS——“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在現有軟件的基礎上修改和整合,我們仍然基于別人的架構和接口做進一步的開發。我們在基礎操作系統的設計上,還是沒有話語權。”
也因此,只有復制 Google 模式,參與開源貢獻代碼,培養各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在一個個領域持續深入,最后在合適的時機才可以厚積薄發,才能在系統結構上有所突破!
結束語
從中興到華為,從自研芯片到自研操作系統,“自由”是國內技術人不變的追求。但是只有自立,才能終得自由。由華為事件及其背后的技術動蕩所引起的開源界“大地震”,相信對于國內開發者來說并非僅是壞事,而是加強技術人自身技術創新意識、加速中國開源發展的重要契機。錯失了芯片、操作系統的技術風口,在5G 元年的當下,開發者們更要將開源進行到底!
以上,是過去一個月中所帶來的內容呈現,希望可以通過以上內容能為你詳細梳理華為事件的始末,以及解讀開源背后的深度技術思考。想要了解更多詳細的資訊和技術干貨,可以訂閱我們最新推出的 “CSDN技術開發社區(ID:CSDN_TDC)”公眾號,免費訂閱「程序員大本營」月刊,基于過去得出的總結,我們才能看得懂看得到未來。
-
Google
+關注
關注
5文章
1757瀏覽量
5741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4
原文標題:開源要自立?華為如何“復制”Google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rgznai100,微信公眾號:rgznai100】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