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信界有個說法“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普遍認為5G將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一次革命性的進步,其重要性堪比蒸汽機和電力,5G將會重塑國際政治的新格局。
那中國的5G產業在國際上到底處于什么位置?有人認為我們已經甩下歐美處于全球第一,也有人認為這是言過其實的自我吹噓。
從國際標準、技術專利、產業能力這三個客觀指標的對比來看,中國的5G產業已超越美國處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國的5G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沒必要像美國那樣搞那些華而不實的宣傳,我們已經在全球最大的5G懷柔實驗場上搞了三輪試驗,對5G組網的性能指標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
現在應該做的是,加快解決毫米波覆蓋等難點問題,抓緊研究5G的消費互聯網應用,不為外界所干擾,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前進,時間和未來都在我們這邊。
現在通信界有個說法“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普遍認為5G將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一次革命性的進步,其重要性堪比蒸汽機和電力,5G將會重塑國際政治的新格局。
那中國的5G產業在國際上到底處于什么位置?有人認為我們已經甩下歐美處于全球第一,也有人認為這是言過其實的自我吹噓。
那該如何客觀評價呢?專家們普遍認為有三個指標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別是國際標準、技術專利和工程能力。
通信界有一個流傳多年的說法:三流的企業搞產品,二流的企業搞技術,一流的企業搞標準。能夠制定出被國際電信聯盟認可的全球電信企業都遵循的國際技術標準,說明這家企業已經站在了行業的巔峰,對行業的發展能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現在全世界5G標準立項并且通過的企業是中國移動10項,華為8項,愛立信6項,高通5項,日本NTT DOCOMO 4項,諾基亞4項,英特爾4項,三星2項,中興2項……按國家統計,中國21項,美國9項,歐洲14項,日本4項,韓國2項。
再說技術專利,現在5G相關技術專利聲明量超1000項的的電信設備商有華為、諾基亞、LG、愛立信、三星、高通、中興。按國家統計,中國的數量是最多的。
最后說工程能力,這更是中國的長項了,現在全世界有500多萬座4G基站,其中中國就有近400萬座,占據了全世界的一多半。
“五眼國家”曾聲稱拒絕中國的5G設備,聽起來挺嚇人的,實際上影響力并不大,法國的4G基站沒有深圳移動一家的多 ,澳大利亞的通信市場也就相當于廣州,新西蘭甚至比不過湖南益陽。
5G設備制造更是如此,華為已率先發布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天罡”,5G基站已全球發貨4.5萬。中興也有了自主研發的5G基站芯片,跟“天罡”一樣采用的也是7 nm技術,而美國沒有5G基站芯片。
從國際標準、技術專利、產業能力這三個客觀指標的對比來看,中國的5G產業已超越美國處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美國有四個立國支柱,高科技、強大的美軍、美元霸權、好萊塢象征的話語權,其中高科技是其雄霸全球的核心基礎。而在5G這個劃時代的科技變革面前被中國超越?這是他們絕對不允許的。
除了對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電信企業進行全面打壓之外,4月12日特朗普更是就5G建設發表講話,稱5G關乎美國的繁榮和未來,美國必須贏下5G競賽這一仗,確保5G網絡不被敵人控制。
這個敵人無疑指的就是中國,搶奪5G產業國際主導權的中美戰爭已經打響。最近接連傳出美國本土5G已經商用的消息,這就是美國在向全世界宣布“5G技術美國依然領先”,但果真如此嗎?
最先宣布5G商用的美國移動運營商AT&T被揭露搞的是假5G,這就不提了。最近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在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推出5G服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一項移動服務是不是真5G?有三個方面的判斷標準,分別是性能指標、技術手段、配置場景。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劃,5G的通量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10萬 Gbps,連接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1千萬個連接,端對端的時延不大于1 ms。按照這三個維度的5G性能指標,Verizon一項都不滿足。
再說技術手段,5G有兩個標志性的新技術,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形,這是在毫米波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傳輸速率的關鍵,而Verizon居然都沒有采用。
最后說配置場景,5G的配置場景采用的是宏基站與微基站相結合的模式,宏基站進行的是廣域覆蓋,采用較低的3.5 GHz頻帶,保證更多的接入設備,但分配給每個設備的帶寬資源很低,主要用于NB-IoT等低速率要求的應用。
而微基站進行的是小覆蓋,采用28 GHz的毫米波技術,解決的是高速傳輸的問題,保證單個用戶的速率達到10 Gbps。
毫米波穿透能力弱,微基站通常要設立在樓宇之內。而Verizon是怎么做的呢?它將本應設立在樓宇內的28 GHz毫米波微基站,安裝在傳統4G宏基站線桿和鐵塔上,這就帶來了兩個致命性的問題。
一是覆蓋的用戶過多,帶寬資源被嚴重攤薄,單用戶峰值速率遠遠達不到10 Gbps,甚至連1 Gbps都不到。二是毫米波信號穿墻后嚴重衰減,從而導致傳輸速率急劇下降。
有專業機構現場測試發現,距離基站百米時,速率就由500 Mbps下降到50 Mbps 。即使在距離基站很近的10多米的地方,只要是非視距傳輸,那速率就會驟降至5-10 Mbps,比我們現在的4G都不如。
Verizon 5G的實質,就是將傳統的4G技術和配置場景,強行施用在5G所規劃的28 GHz頻帶上,利用大帶寬資源提高了點速率,僅此而已。
而通量密度、連接密度、端口時延這5G的三大性能指標無一合格,5G的核心技術也沒有采用,配置場景也是張冠李戴,實際效果不堪使用,跟AT&T一樣也是假5G。
美國這樣搞的目的無非就是個宣傳,向全世界傳遞“5G技術美國依然領先”的信息,但根據專業人士的現場考察和測試結果來看,事實并未如此。
Verizon所搞這個試點的唯一意義,那就是對28 GHz毫米波的商業化應用進行了嘗試。我國也規劃了同樣的毫米波段,但在去年底只發布了2.6 GHz和3.5 GHz試驗頻段,28 GHz頻段并沒有發布,原因就是技術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現在媒體對5G的報道很多,并對5G能給社會帶來的革命性進步進行了大膽的展望,而這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場景都是建立在5G全面組網的基礎之上的。
根據最近的移動產業報告,預計到2025年之后中國的5G連接占比約為28%,4G連接占比約為78%,這說明距離5G全面組網還很遙遠。
巴塞羅那通信展上,一名參展者正在體驗VR游戲
在剛結束不久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VR/AR等5G應用雖然繼續得到關注,但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些應用距離消費互聯網還相差甚遠,原因就是5G全面組網后的高性能尚未到來,邊緣計算能力不足,無法支撐人們對感官的“沉浸式”要求。
如此說來,近年來5G就沒有啥應用了?其實不是這樣,雖然5G的消費互聯網應用尚待時日,但產業互聯網應用已經到來。
大量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入網,人工智能在云端對生產過程進行合理導調,將會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5G的“萬物互聯”特性將會帶來生產方式的革命。
現在特朗普政府砸下重金大搞5G,這還來得及嗎?信息科技產業有個“雙駝峰”規律,新技術問世后會有一個研究高峰,然后熱度就會因為產業能力不足而下降,沉寂一段時間后會迎來產業成熟后的第二個應用高峰,而兩個駝峰之間的時間通常在五年以上。
簡單說,要想當下技術領先,必須得五年前下功夫,美國現在砸錢搞第一個駝峰?好比是大姑娘上轎現扎耳朵眼,確實有點來不及了。
中國的5G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沒必要像美國那樣搞那些華而不實的宣傳,我們已經在全球最大的5G懷柔實驗場上搞了三輪試驗,對5G組網的性能指標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
現在應該做的是,加快解決毫米波覆蓋等難點問題,抓緊研究5G的消費互聯網應用,不為外界所干擾,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前進,時間和未來都在我們這邊。
-
網絡通信
+關注
關注
4文章
792瀏覽量
29759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85
原文標題:從三個維度看中美5G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BIEIqbs,微信公眾號:北京市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