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還記得仙童半導體嗎,老wu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還是畢業剛參加工作那會,當時公司一款樣板需要用到的光耦沒有庫存了,就讓老wu跑去電子市場購買,那時候購買半導體元器件,一般更習慣去類似賽格廣場這樣的電子城購買,一般一兩個小時內就可以買回來了,老wu是新人,這跑腿的活自然是讓我去干了。
第一次聽到仙童這兩個字,不知為啥印象特別深刻,仙童,好漂亮的名字,帶著仙字,應該特別牛X,也不知為啥,仙童兩字會讓我聯想圣斗士星矢里的童虎,童虎和沙加,老wu最喜歡的兩位黃金圣斗士。
那時候老wu還兼顧著公司元器件物料的管理,首先都是得熟悉各種元器件,包括半導體廠家的名稱。
在一次午飯時間,就跟前輩聊起了仙童半導體,這才了解到這不僅僅是一家名字牛X的公司,而是真正的牛X,在硅谷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硅谷的半導體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才都來自這家公司。
老wu今天準備碼文紀念一下這家牛X的半導體公司,還有著名的八叛逆。
硅谷(英語:Silicon Valley),是高科技事業云集的美國加州圣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硅谷的主要部分位于舊金山半島南端的圣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主要是該縣下屬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到縣府圣何塞市(San Jose)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地;而總范圍一般還包含西南舊金山灣區。
當硅谷還被稱為圣塔克拉拉(Santa Clara)的時候,這里并沒有太多的民用科技企業。所以,當大批的高材生從附近的Stanford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后都選擇了離開,并涌向了紐約尋求發展機會。直到Stanford教授Frederick Terman發現了這一點,并在學校里選擇了一大片空地來鼓勵學生們在當地發展他們的事業。而他的兩個學生William Hewlett和David Packard在一間車庫里憑著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
在1951年,特曼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構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園區,這是第一個位于大學附近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園區里一些較小的工業建筑以低租金租給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術誕生地,可是在當時卻并不為人所知。最開始的幾年里只有幾家公司安家于此,后來公司越來越多,他們不但應用大學最新的科技,同時又租用該校的土地,這些地租成為了斯坦福大學的經濟來源,使斯坦福大學不斷的興旺發達。特曼在1950年代決定新的基礎設施則應以“谷”為原則而建造。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一個著名的加利福尼亞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這里。威廉的這次搬家可以稱得上是半導體工業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與同事的分歧而離開貝爾實驗室。離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獲得科學學士學位的加州理工學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親很近的加利福尼亞山景城去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在這之前的時期,尚未成型的半導體工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和紐約長島地區。為了公司的發展,他特意從東部召來八位年輕人,他們是:諾依斯(N. Noyce)、摩爾(R.Moore)、布蘭克(J.Blank)、克萊爾(E.Kliner)、赫爾尼(J.Hoerni)、拉斯特(J. Last)、羅伯茨(S.B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他們的年齡都在30歲以下,風華正茂,學有所成,處在創造能力的巔峰。他們之中,有獲得過雙博士學位者,有來自大公司的工程師,有著名大學的研究員和教授,這是當年美國西部從未有過的英才大集合。
威廉·肖克利打算設計一種能夠替代晶體管的元器件(現在熟知的肖克利二極管)來占領市場。但在考慮設計得比“簡單的”晶體管還要簡單的這個問題時他卻難住了。被困難難住的肖克利愈發變得偏執,他要求對職員進行測謊,并公布他們的薪金,這些事情惹惱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優秀的年輕人集體跳槽,并在一位工業家謝爾曼·弗雷柴爾德的資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公司總部位于紐約市,主要經營照相機。然后,這八位天才就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
「八叛逆」找到了一家地處美國紐約的攝影器材公司來支持他們創業,這家公司名稱為Fairchild,音譯「費爾柴爾德」,但通常意譯為「仙童」。仙童攝影器材公司的前身是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 Fairchild)1920年創辦的航空攝影公司。費爾柴爾德不僅是企業家,也是發明家。他的發明主要在航空領域,包括密封艙飛機、折疊機翼等等。由于產品非常暢銷,他在1936年將公司一分為二,其中,生產照相機和電子設備的就是仙童攝影器材公司。
當「八叛逆」向他尋求合作的時候,已經60多歲的費爾柴爾德先生僅僅提供了3600美元的種子基金, 要求他們開發和生產商業半導體器件,并享有兩年的購買特權。于是,「八叛逆」創辦的企業被正式命名為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之首自然是諾依斯。
1957年10月,仙童半導體公司仍然在硅谷嘹望山查爾斯頓路租下一間小屋,距離肖克利實驗室和距離當初惠普公司的汽車庫差不多遠。「仙童」們商議要制造一種雙擴散基型晶體管,以便用硅來取代傳統的鍺材料,這是他們在肖克利實驗室尚未完成卻又不受肖克利重視的項目。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答應提供財力,總額為150萬美元。諾依斯給伙伴們分了工,由赫爾尼和摩爾負責研究新的擴散工藝,而他自己則與拉斯特一起專攻平面照相技術。
1958年1月, 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硅晶體管,用于該公司電腦的存儲器。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優勢,一舉成為硅谷成長最快的公司。
仙童半導體公司在諾依斯精心運籌下,業務迅速地發展,同時,一整套制造晶體管的平面處理技術也日趨成熟。天才科學家赫爾尼是眾「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變魔術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仙童公司制造晶體管的方法也與眾不同,他們首先把具有半導體性質的雜質擴散到高純度硅片上,然而在掩模上繪好晶體管結構,用照相制版的方法縮小,將結構顯影在硅片表面氧化層,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
擴散、掩模、照相、光刻……,整個過程叫做平面處理技術,它標志著硅晶體管批量生產的一大飛躍,也仿佛為「仙童」們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大門,使他們看到了一個無底的深淵:用這種方法既然能做一個晶體管,為什么不能做它幾十個、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呢?
1959年2月,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工程師基爾比(J.kilby)申請第一個集成電路發明專利的消息傳來,諾依斯十分震驚。他當即召集「八叛逆」商議對策。基爾比在TI公司面臨的難題,比如在硅片上進行兩次擴散和導線互相連接等等,正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拿手好戲。諾依斯提出:可以用蒸發沉積金屬的方法代替熱焊接導線,這是解決元件相互連接的最好途徑。仙童半導體公司開始奮起疾追。1959年7月30日,他們也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為爭奪集成電路的發明權,兩家公司開始曠日持久的爭執。1966年,基爾比和諾依斯同時被富蘭克林學會授予巴蘭丁獎章,基爾比被譽為「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發明家」而諾依斯被譽為「提出了適合于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人。1969年,法院最后的判決下達,也從法律上實際承認了集成電路是一項同時的發明。
1960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和成功。由于發明集成電路使它的名聲大振,母公司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決定以300萬美元購買其股權,「八叛逆」每人擁有了價值25萬美元的股票。1964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博士,以三頁紙的短小篇幅,發表了一個奇特的定律。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集成電路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并在今后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作的這個預言,因后來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并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新興電子電腦產業的「第一定律」。
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到1967年,公司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字。然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仙童公司也開始孕育著危機。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母公司的不公平,「八叛逆」中的赫爾尼、羅伯茨和克萊爾首先負氣出走,成立了阿內爾科公司。據說,赫爾尼后來創辦的新公司達12家之多。隨后,「八叛逆」另一成員格拉斯也帶著幾個人脫離仙童創辦西格奈蒂克斯半導體公司。從此,紛紛涌進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又紛紛出走自行創業。
正如蘋果公司喬布斯形象比喻的那樣:「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脫離仙童半導體創辦公司者之中,較有名氣的是查爾斯·斯波克(C.Sporck)和杰里·桑德斯(J. Sanders)。斯波克曾一度擔任過仙童半導體公司總經理,1967年出走后,來到國家半導體公司(NSC)擔任CEO。他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把NSC從康乃狄克州遷到了硅谷,使它從一家虧損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第6大半導體廠商。桑德斯則是仙童半導體公司銷售部主任,1969年,他帶著7位仙童員工創辦高級微型儀器公司(AMD),這家公司目前已經是僅次于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生產廠商。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兩位諾依斯和摩爾,也帶著葛羅夫(A. Grove)脫離仙童公司自立門戶,他們創辦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Intel)。
似乎要高揚「八叛逆」的「叛逃」精神,一批又一批「仙童」奪路而出,掀起了巨大的創業熱潮。對此,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硅谷熱》(Silicon Valley Fever)寫到:「硅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年在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 400位與會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過的還不到24人。」從這個意義上講,說仙童半導體公司是「硅谷人才搖籃」毫不為過。
人才大量流失是硅谷發展的「福音」,給仙童半導體帶來的卻是一場災難。從1965年到1968年,公司銷售額不斷滑坡,還不足1.2億美元,連續兩年沒有贏利。人們都清楚地意識到,它再也不是「淘氣孩子們創造的奇跡」了。
為了找人接替諾依斯的工作, 謝爾曼·費爾柴爾德以硅谷歷史上最高的待遇——3年100萬美元薪金外加60萬美元股票,從摩托羅拉公司請來萊斯特·霍根博士,亡羊補牢,以顯示其「求賢若渴」的姿態。霍根不是一位無能的總經理,曾經給摩托羅拉公司帶來過重大轉機。在執政仙童6年期限內,他盡了最大的努力,使公司銷售額增加了兩倍。然而,仙童半導體公司的靈魂人物已經離去,它的崩潰不過是時間遲早問題。1974年,無力回天的霍根,把權柄交給36歲的科里根,而他的繼任者卻在二三年內,讓這家公司從半導體行業的第2位,迅速跌落到第6位。
70年代末,科里根終于發現,挽救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最好途徑是把它賣掉。幾經周折,他最終選定了一家擁有21億美元資產的施拉姆伯格(Schlumberger)公司,盡管這是一家法國公司,而且是經營石油服務業的公司。1979年夏季,曾經是美國最優秀的企業仙童半導體公司被法國外資接管,售價3億5千萬美元,在硅谷內外造成極大的轟動。
外資似乎也不能給日益衰敗的仙童半導體注入活力,雖然施拉姆伯格公司招聘到一批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才,原本可以讓仙童快速進入機器人生產領域,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實際上,在繼續虧損后,仙童又被用原價的三分之一轉賣給另一家美國公司,買主正是原仙童總經理斯波克管理的國家半導體公司(NSC),仙童半導體品牌一度壽終正寢。1996年,國家半導體公司把原仙童公司總部遷往緬因州,并恢復了「仙童半導體」的老名字。但是,擁有員工6500人的「硅谷人才搖籃」卻不得不退出了硅谷。
作為支撐硅谷崛起的「神話」,仙童半導體公司走過了一段輝煌而曲折的歷程,成功與失敗都因人才而致,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電路
+關注
關注
172文章
5846瀏覽量
171906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10瀏覽量
216284
原文標題:縹緲六十年,仙童依然在
文章出處:【微信號:SSDFans,微信公眾號:SSDFan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