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T場效應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包括結型和MOS管。
在初學的時候,非常容易和三極管混淆。三極管一般老師都會花大量的篇幅介紹,所以學生們相對熟悉。(因為是考試的重點)
反而FET管子,老師往往在模擬電子電路中一帶而過,模棱兩可。最后連管子符號都難以認全。
所以,本文總2句口訣,幫助記憶FET管,并介紹了FET的原理。
二極管我們都很熟悉,從P區到N區,我們稱之為正向導通,如果我們把這種正向,用箭頭表示,那就是P指向N,P→N。
一般的半導體符號,箭頭的方向都是從P指向N,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幫助我們記憶。
圖2 二極管的符號與正向
我們先來看下結型場效應管JFET,Junction FET的結構和符號:
圖3 JFET的結構與符號
圖3中,在同一塊N型半導體上制作兩個高摻雜的P區(橙色),并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引出的電極稱之為柵極g,N型半導體的兩端分別引出兩個電極,一個稱為漏極d,一個稱為源極s。P區與N區交界面形成耗盡層(灰色),漏極與源極間的非耗盡層區域(藍色)稱為導電溝道。
所以,N溝通的符號就很好理解了:D為漏極,S為源極,G為柵極。箭頭為什么向里,因為從P指向N。
這也適用于MOS管。
圖4 MOS管的四種類型
我們的口訣就是:
箭頭向里,指向N,N溝道場效應管;
箭頭向外,指向N,P溝道場效應管;
FET的特點
場效應晶體管,是一種電壓控制的、三端子、單極半導體器件,有N通道和P通道。
圖5 三極管的特性
在雙極性晶體管中,我們看到晶體管的輸出集電極電流Ic與輸入電流IB成正比,輸入電流流入器件的基極端,從而使雙極性晶體管成為"電流"控制的器件(β模型),因為較小的電流可以用來控制較大電流。
場效應晶體管,其輸入端子的電壓,稱為柵極電壓Vgs,控制流過它們的電流,從而使輸出電流與輸入電壓成正比。由于它們的工作依賴于輸入柵極電壓產生的電場(因此稱為場效應),這就使場效應晶體管成為"電壓"操作器件。
圖6 N溝通JFET的輸出特性曲線
與標準雙極晶體管相比,場效應晶體管有一個主要的優點,即它們的輸入阻抗(Rin)很高,而BJT相對較低。這種非常高的輸入阻抗使它們對輸入電壓信號非常敏感,但是這種高靈敏度的特性也意味著它們很容易被靜電破壞。
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場效應晶體管,結型場效應晶體管JFET和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或IGFET,更普遍地稱為標準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或MOSFET。
結型場效應管JFET
結型場效應晶體管(JFET)是具有形成N型或P型"通道"的高電阻率半導體材料,多數載流子在被稱為漏極和源極之間流動。
圖7 JFET的結構示意圖
結型場效應晶體管有N溝道JFET和P溝道JFET。
N溝道JFET的溝道摻雜為施主雜質,這意味著通過溝道流動的是電子。
同樣地,P溝道JFET的溝道摻雜為受體雜質,這意味著流過溝道是空穴。
由于電子與空穴相比具有更高的遷移率,所以N溝道JFET的溝道電導率(較低電阻)大于它們的等效P溝道類型。
這使得N溝道JFET與它們的P溝道對應器件相比,是更有效的導體。
在該溝道內存在稱為柵極端子的第三極連接,并且這也可以是與主通道形成PN結的P型或N型材料。
與三極管的比較
結型場效應晶體管的半導體"通道",是電壓Vds引起電流Id流動的電阻性路徑,因此結場效應晶體管在任一方向上都能同樣良好地傳導電流(漏極和源極基本可以互換)。
由于溝道在本質上是電阻的,因此,當我們從漏極端子到源端時,電位逐漸變小,沿著通道的長度形成電壓梯度。
圖8 等效電阻
結果表明,PN結在漏極端具有較高的反向偏置,在源端具有較低的反向偏壓。這種偏置導致溝道內形成"耗盡層",其寬度隨偏壓而增大。
圖9 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影響
流經漏極和源端子中的電流大小由施加在柵極端子上的電壓控制,該電壓是反向偏置的。在N通道JFET中,此柵電壓為負值,而對于P通道JFET則為正柵極電壓。
JFET與雙極晶體管器件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當JFET結反向偏置時,柵極電流實際上為零,而雙極結型晶體管的基極電流總是大于零的值。
N通道JFET的偏置
圖10 溝道的夾斷
如果現在向柵極施加小的負電壓(Vgs),耗盡區的尺寸開始增加減小溝道的總有效面積,從而減小流過它的電流,發生了一種"壓榨"效應。
因此,通過施加反向偏置電壓增加了耗盡區的寬度,這又減小了溝道的導通。
由于PN結是反向偏置的,所以很少的電流會流入柵極。
當柵極電壓(Vgs)變得更負時,溝道的寬度會減小,直到漏極與源和場效應管之間不再有電流流動為止。
通道關閉的電壓稱為"關斷電壓",VGSoff。
那么,如果Vgs處于VGSoff~0V之間的一個固定值,若此時Vds=0V,則雖然存在由Vgs所確定的一定寬度的導電溝通,但由于d-s之間電壓為零,多字不會產生定向移動,因而漏極電流iD為零。
若Vds>0,則有電流iD從漏極流向源極,從而使溝道中各點與柵極間的電壓不再相等,而是沿溝道從源極到漏極逐漸增大,造成漏極一遍的耗盡層比靠近源極一邊的寬。
也就是說,靠近漏極一邊的導電通道比靠近源極一邊的窄,見圖9。
JFET通道預夾斷
考慮柵極-漏極之間的電壓VGD
VGD = VGS - VDS
所以當VDS從零逐漸增大使,VGD逐漸減小(負值的不斷減少,絕對值是不斷變大),靠近漏極一遍的導電溝道必將隨之變窄。
但是,只要柵極-漏極間不出現夾斷區域,溝道電阻仍將基本上決定于柵-源電壓VGS,因此電流iD將隨VDS增大而線性增大,d-s呈現電阻特性。
而一旦VDS的增大是的VGD等于夾斷電壓了,那么漏極一邊就會出現夾斷區。
圖11 預夾斷
如圖9所示。
此時VGD=VGSoff為預夾斷。
若VDS繼續增大,則VGD
見圖9。
此時,一方面自由電子從漏極向源極定向移動所受阻力加大(只能從夾斷區的窄縫以較高的速度通過),從而導致iD減小;另一方面,隨著Vds的增大,使d-s間的縱向電池增強,也必然導致iD增大。
實際上,上述iD的兩種變化趨勢相抵消,Vds的增大幾乎全部降落在夾斷區,用于克服夾斷區對iD形成的阻力。
因此從外部看,在VGD
N-JFET的輸出特性如下:
圖12 輸出特性曲線
施加到柵極的電壓Vgs控制在漏極和源極端子之間流動的電流。
Vgs是指施加在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壓,而Vds指的是施加在漏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壓。
從設備流出的源電流(Is)等于流入它的漏電流,因此(id=is)。
上面顯示的特征曲線示例顯示了一個JFET的四個不同操作區域,這些區域如下:
可變電阻區域:
當Vgd>VGSoff時,直線的斜率也唯一地被確定,直線斜率的倒數為d-s之間的等效電阻。在此區域內,可以通過改變Vgs的大小來改變漏-源等效電阻的阻值。溝道的耗盡層非常小,JFET用作電壓控制電阻器。
截止區域(夾斷區域):
當Vgs比VGSoff還要小時,導電溝通被夾斷,iD≈0。一般將使iD等于某一個很小電流(5μA)時的Vgs定義為夾斷電壓VGSoff。
恒流區(飽和區):
JFET成為良好的導體,由柵極-源極電壓(Vgs)控制,而漏極-源極電壓(Vds)幾乎沒有或沒有影響。
P溝道結場效應晶體管的特性曲線與上述相同,但漏電流id隨柵源電壓的增加而減小。
對于正常操作,Vgs偏向于介于VGSoff和0之間。
與雙極結型晶體管類似,作為三端器件的場效應晶體管能夠具有三種不同的操作模式,因此可以在以下配置之一中的電路內連接。
共源電路
圖13 共源放大電路
在共源配置(類似于共發射極)電路中,輸入被應用于柵極,其輸出從漏極中取出,如圖13所示。這是場效應晶體管最常見的工作方式,因為它具有高的輸入阻抗和良好的電壓放大能力,因此,共源放大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FET連接的共源模式通常用于音頻放大器和高輸入阻抗。作為一種放大電路,輸出信號為180°"失相"輸入。
共柵電路
圖14 共柵極放大電路
在共柵極結構(類似于共基)電路中,輸入被施加到源上,其輸出來自漏極,柵極直接連接到地面(0v),如圖14所示。由于公共柵極具有較低的輸入阻抗,但輸出阻抗較高,因此在此配置中失去了先前連接的高輸入阻抗特性。
這種類型的FET配置可用于高頻電路或阻抗匹配電路中,因為低輸入阻抗需要與高輸出阻抗相匹配。輸出與輸入"同相"。
共漏電路
在共漏極配置(類似于共集電極)電路中,輸入被應用于柵極,其輸出來自源。共用漏極或"源跟隨器"結構具有高輸入阻抗和低輸出阻抗以及接近單位電壓增益,因此在緩沖放大器中使用。源跟隨器結構的電壓增益小于單位,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同相"。
圖15 共漏極放大電路
這種類型的配置被稱為"公共漏極",因為在漏極連接上沒有可用的信號,目前的電壓,vdd只是提供了一種偏置。輸出與輸入同步。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