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上海亮起了中國第一盞電燈,從此,電走進千家萬戶。新中國成立70年來,強勁的電流為人們的生活增光添彩,你也許不熟悉智能電網等專業詞匯,卻總能切身感受到用電的舒心、電表的智能、辦電的快捷和電動汽車的便利。本期,記者帶您了解身邊的用電新變化,梳理數字背后的歷史脈絡。
617倍 人均用電量增長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城市中,燈火璀璨,流光溢彩;企業車間內,機器轟鳴,晝夜不歇;居民家中,智能家居已提前拉上窗簾,開啟空調,靜等主人的歸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力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已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產生了密切的關系。1949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僅為8千瓦時,而2018年,我國人均用電量達4945千瓦時,較新中國成立時增長617倍。
“以前家里都得備上蠟燭,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停電。”家住天津濱海新區漢沽街的83歲老人張連鳳現在回憶起曾經靠蠟燭苦守黑夜的日子,頗有感概。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家戶戶只有電視機、電風扇等少量的幾件電器,用電量也不大,但停電對大部分居民來說卻是家常便飯。“那時候到了晚上,家里的電燈泡經常一閃一閃的,忽然就停電了,有時候停一會兒就來電了,有時候一停就是好幾個晚上。”張奶奶說,如今,家里裝上了好幾臺空調,冰箱也是常年開著,微波爐、電熱水壺這些也都是常用電器,用電多了,停電卻很少了,幾乎想不起來上次停電是什么時候。
張奶奶的用電體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電力事業的滄桑巨變。70年來,我國電力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35千伏以及上變電容量、線路長度分別達到69.92億千伏安、189.2萬千米,全社會用電量達到69002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達到4945千瓦時,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電能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給居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助力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到2018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累計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形成了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
近年來,不僅城市居民的用電量飛速發展,農村居民的用電量也有了質的飛躍。這都得益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推進的“戶戶通電”工程和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2015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實現經營區延伸覆蓋范圍內“戶戶通電”,解決了34.7萬戶137.1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16年~2018年,國家電網完成農網投資4854億元,經營區域內農村供電設施逐步改善,有力促進了電力消費增長。據統計,“十三五”前三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農網用電量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高出全網用電量增速2個百分點,2018年農網用電量已達到經營區域全口徑用電量的46%。2019年,國家電網還投資1472億元用于農網改造升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
得益于農村用電條件的改善,年過五旬的四川省宜賓市邱場鎮新路村村民何勇返鄉創業,開辦了一家小型茶葉生產加工廠。何勇說:“邱場鎮附近的茶葉資源很好,宜賓供電公司還為我們新建了線路,安裝了專用變壓器,工廠的機器可以放心使用,明年上市的早茶肯定銷路不錯。”
充足的電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捷,給社會注入了昂揚向上的動力。
4.74億只智能電表轉出智慧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電燈逐漸走進普通居民的家中。伴隨電燈的到來,電表也成了人們熟知的伙伴。
1958年出生的上海市民劉守清目睹了電表的變遷,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劉守清對記憶中的電表都如數家珍。“小時候的電表有各種形狀的,方的、圓的,來自英國、德國、瑞士等很多國家,那時候還沒有國產的電表。”改革開放后,國產電表開始大批量代替“洋表”,來到了居民家中。
劉守清回憶,當時每棟樓有一塊總電表,各家各戶需要自己安裝自己的小電表,時常因為總電表的數據和小電表的數據對不上而引發鄰里分攤電費的糾紛。1993年,“一戶一表”在上海地區開始推行,劉守清家迎來了自己家的獨立電表,終于不用再為分攤電費而煩惱。現如今,劉守清家安裝了智能電表,還實現了“三表合一”,不僅可以在手機上交電費,還可以同時交水費、燃氣費,再也不用等待各類抄表員的入戶抄表了。
小小的一塊電表,從外資到國產,從機械到電子,從簡單到智能,折射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與時俱進。
現如今,智能電表作為傳統電表的替代者,已經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從2010年起,我國全面推進智能電表安裝應用,截至2018年,共安裝5.54億只智能電表,其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供區4.74億只,目前全國各地區基本實現了智能電表全覆蓋。
作為采集客戶用電數據的重要終端,智能電表不再只是人們交電費的依據,更是供電公司開展故障搶修、電力交易、客戶服務、配網運行、電能質量監測等各項業務的基礎數據來源,在支撐“廣域互聯”“全息感知”“多傳感協同”等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建設方面具有技術研發及設備研制的先發優勢。
“錦昌文華苑28幢1單元102室老人家用電數據異常,偏離率超50%,請盡快確認老人情況!”6月26日,一條預警信息彈框出現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腦平臺——拱墅區“眼云共治”系統上。社區工作人員接收信息后,一面快速通知老人家屬,一面趕往老人家進行現場確認。
這得益于浙江杭州供電公司與城市大腦實現數據“手拉手”。在首批上線的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326戶獨居老人家中,通過老人家中的智能電表,用電數據以每15分鐘為頻段,回傳至電力云端數據庫,然后經過人工智能算法的云端計算,結合歷史數據比對,實時輸出計算結果。運算結果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智能化判斷老人家中是否發生異常情況。
現在,智能電表的海量數據正在被充分挖掘利用,供電服務變得更加高效智慧,人們的生活更加舒心踏實。
全球排名第14位 客戶“獲得電力”更便捷
“沒想到申請當天就能裝表接電,供電公司服務效率真是太高了!”9月3日,福建泉州市洛江區虹山賽丹鳳鞋廠的負責人對供電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持續優化的電力營商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從2018年開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貫徹中央部署,實施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兩年行動計劃,在經營區內推廣京滬兩地小微企業辦電服務舉措,高、低壓客戶辦電環節分別壓縮至4個、3個及以內,平均辦電時間壓縮至50天、15天以內,客戶滿意度持續提升。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8年,我國“獲得電力”指數全球排名第14位,對提升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推進傳統電力業務與“互聯網+”相融合,加快“網上國網”建設,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網上國網”吸收融合了國網商城、電e寶、e充電、光e寶等服務平臺,構建了全新“5+N”服務頻道,為住宅、電動汽車、店鋪、企事業、新能源5類客戶提供便捷辦電、智慧用能等多元化服務,規劃設計了135個線上服務場景,讓客戶在手機上便輕松完成各項辦電業務。
家住浙江臨海杜橋鎮的陳超與公公婆婆不住在一起,以前夏天去去營業廳交電費對老人來說是一種煎熬。“現在我用APP把公婆家的用電賬戶跟我家的賬戶綁定在一起了,在手機上就一起交了,很省事。”陳超說。據了解,掌上電力(2019版)APP具有“多戶電費合并交”功能,子女可以綁定父母家的用電賬戶,從而實現“一鍵多戶”的簡化操作。“家里有什么用電問題,直接在APP上報修就行,回復很快。”陳超滿意地說。
今年4月,“網上國網”在浙江試點上線。截至7月底,“網上國網”APP(也稱“掌上電力2019”)注冊客戶780萬戶,其中新注冊客戶284萬戶,月活率達39.7%,實現個人充電樁和分布式光伏“一網通辦”、9項業務“一證通辦”、9項業務“即時辦結”、18個業擴類場景“一次都不跑”,實現了全業務線上辦理、一站式服務,得到了廣大客戶的充分認可。9月初,“網上國網”在山東、江蘇、湖南、上海等地上線,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接入充電樁31.1萬個 智慧車聯網平臺助力電動汽車暢行無憂
行駛在車流不息的城市里,電動汽車已經成為眾多車主的選擇。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6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11萬輛。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9萬輛和79.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1.6%和32.0%。曾經飽受冷眼的電動汽車,如今已備受消費者青睞,這與我國日益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密切相關。
2006年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充電樁9.37萬個,形成“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城際快充網絡,覆蓋19個省171個城市。
“從廣州到北京,我們駕駛電動汽車跑了3200公里,親身體驗到了我國充電網絡互聯互通的便捷與可靠,也更加堅定了我駕駛電動汽車跑高速的信心。”參加2018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互聯互通京廣行活動的車隊成員蘆富秀高興地介紹,在行程中,他只要打開“e充電”手機APP,便可看到沿線充電站的地圖位置信息。點開具體的充電站,還可以詳細地查詢充電樁功率、型號、數量等信息。在充電費用結算上,“e充電”提供了國家電網充電卡、掃碼支付、賬戶支付等3種模式, 讓車主跑高速更加方便。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還積極加強與其他充電樁企業的互聯互通,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充電服務。2015年11月30日,國家電網的智慧車聯網平臺上線。該平臺集充電服務、出行服務、能源服務于一體,接入全社會充電樁31.1萬個,占全國公共充電樁的90%以上,注冊客戶193萬個,成為全球覆蓋范圍最廣、充電樁接入數量最多的運營平臺。
6月23日20時,家住北京海淀區西八里莊小區的楊先生開著電動汽車回到地下停車場后,并沒有像以往那樣馬上充電。他通過“e充電”手機APP里的有序充電預約功能,預約了23時用電低谷時段進行“無感”智能充電。楊先生說:“我晚上也不用開車,用低谷電不僅便宜,還能減輕小區高峰用電的壓力,一舉多得,挺好的。”
伴隨電動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充電樁成為客戶剛性需求的同時,也給電網安全造成了一定影響。以私人充電樁為例,每個私人充電樁的功率為7千瓦,大眾普遍會選擇晚上下班之后充電,而這時候也是居民小區的用電高峰,大量充電樁的使用將給電網造成很大沖擊,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這時候有序充電樁就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楊先生體會到的智能充電服務便受益于此。
通過有序充電樁,車主只要設置好充電量和取車的時間,充電樁會合理安排充電時間,在小區負荷低谷時自動充電,充滿自動斷電,車主享受優惠電價。在電網不擴容、不改造、不影響小區居民正常用電的情況下,有序充電樁可以結合當前供電臺區運行的工況,充分挖掘現有的電網資源,控制調整充電樁輸出功率,合理引導用戶有序充電、低谷充電,實現多方共贏。
可以預見,未來的充電服務將更加多元化,電動汽車將真正實現暢通無阻。
來源:亮報?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