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下:晶體管,就是指的半導體器件,二極管也是晶體管里的一種。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二極管和三極管的特性及功能原理。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特性
半導體二極管按其結構和制造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點接觸型和面接觸型兩種。
點接觸二極管是在P型硅晶晶體或N型鍺晶體的表面上,安裝上一根用鎢或金絲做成的觸針,與晶體表面接觸而成,然后加以電流處理,使觸針接觸處形成一層異型的晶體。很據所用金屬絲的不同,分別稱之為鎢鍵二極管和金鍵二極管。國產2APl一7和2APll—17型半導體二極管即屬此類。但前者觸針是鎢絲,后者是金絲。
面接觸型二極管多數系用合金法制成。在N型鍺晶體的表面上安放上一塊銦,然后在高溫下使一部分鍺熔化于銦內。接著將溫度降低,使熔化于姻內的鍺又沉淀而出,形成P型晶體。此P型晶體與末熔化的N型晶體組成P—N結。
點接觸型半導體二極管具有較小的接觸面積,因而觸針與阻擋層間的電容餃小(約1微微法);而面接觸型二極管的極間電容較大,約為15一20微微池。因此,前者適合于在頻率較高的場合工作,而后者只適宜于頻率低于50千赫以下的地方工作;另外前者允許通過的電流小,在無線電設備中宜作檢波用,后者可通過較大之電流,多用于整流。
常用的半導體二極管其特性指標參數意義如下:
1.工作頻率范圍f(MHz):指由于P—N結電容的影響,二極管所能應用的頻率范圍。
2.最大反向電壓Vmax(V):指二極管兩端允許的反向電壓,一般比擊穿電壓小。反向電壓超過允許值時,在環境影響下,二極管有被擊穿的危險。
3.擊穿電壓VB(V):當二極管逐漸加上一定的反向電壓時,反向電流突然增加,這時的反向電壓叫反向擊穿電壓。這時二極管失去整流性能。
4.整流電流I(mA)I指二極管在正常使用時的整流電流平均值。
晶體三極管的結構和類型
晶體三極管,是半導體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是電子電路的核心元件。三極管是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制作兩個相距很近的PN結,兩個PN結把正塊半導體分成三部分,中間部分是基區,兩側部分是發射區和集電區,排列方式有PNP和NPN兩種,如圖從三個區引出相應的電極,分別為基極b發射極e和集電極c。
發射區和基區之間的PN結叫發射結,集電區和基區之間的PN結叫集電極。基區很薄,而發射區較厚,雜質濃度大,PNP型三極管發射區"發射"的是空穴,其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故發射極箭頭向里;NPN型三極管發射區"發射"的是自由電子,其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故發射極箭頭向外。發射極箭頭向外。發射極箭頭指向也是PN結在正向電壓下的導通方向。硅晶體三極管和鍺晶體三極管都有PNP型和NPN型兩種類型。
晶體三極管及其工作原理
晶體三極管系由倆個P—N結組合而成。根據組合方式的不同,有PNP型及NPN型兩種。它們的工作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晶體三極管的制造方法有生長法、合金法和擴散法等數種。出于生長法工藝復雜,質量控制困難,目前已被淘汰。合金法工藝簡單,價格低廉,目前多采用此法生產。國產3AXl—5型晶體管即采用合金法制成。合金法制成的晶體管的缺點是結的厚度不易精確控制,因而工作頻率不高。
擴散法的優點是P—N結的厚度可以精確控制,能獲得很薄的擴散層,因而工作頻率可以大大提高。國產3AGll一14即屬此型,適易在高頻下工作。
晶體三極管共有三個不同的導電區域,例如兩個P型區夾著一個N型區(P—N—P),或兩個N型區夾著一個P型區N一P—N),就做成了晶體三極管的基本部分——管芯。在每兩個導電區之間都形成一個P—N結,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晶體三極管,都含有兩個P—N結。按照它們不同的作用,分別叫做發射結和集電結。兩個結把一塊完整的晶體分成三個區。如果兩邊是空穴導電的P型區,而中間是電子導電的N型區,我們就稱它為P—N—P型晶體三極管,反之,如果兩邊是N型區,中間是P型區,就叫N—P—N型晶體三極管。晶體三極管的三個區域,根據作用的不同,分別叫做發射區、基區和集電區,它們是三極管的三個電極,分別叫做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為方便起見,常以拉丁字母e、b、c表示。
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可以用它的放大作用來解釋。因為,放大原理是晶體管一切工作的基礎。
我們知道,在P一N結兩端不加電壓,電子和空穴的擴散受P—N結勢壘電壓的阻止,無法繼續進行。還知道:加正向電壓可使P—N結阻擋層勢壘電壓降低,擴散就能夠繼續進行;如果加反向電壓,將增高勢壘電壓,擴散就停止。
現在假定:在晶體三極管的發射結加正向電壓(P區接電池正極,N區接負極),集電結加反向電壓(P區接電池負極,N區接正極)。這時,發射結勢壘降低,擴散能夠進行,于是基區的電子跑向左邊的發射區,發射區的空八跑向基區。如果用Ib代表從發射結注入基區的空穴電流,用Ic代表從發射結注入發射區的電子電流,那么,從發射結流出的總電流Ie等于兩者之和。
在實際晶體管中,為了適應需要,人們設法使基區少摻些雜質,所以它的電子遠比發射區的空穴少,因此電子電流遠小于空穴電流,以至于Ib可以忽略不計,這時Ie=Ic。
這樣一來,可以明顯地看出,發射極的作用就是向基區發射空穴,就好象電子管的陰極是專門發射電子一樣。
大量的空穴到達基區以后,由于基區做得很簿,空穴很容易渡越基區跑到集電結的邊緣。集電結上加有幾伏甚至幾十伙的反向電壓,這個電壓對空穴來說是能幫助空穴進入集電區的。也就是況,帶正電的空穴一趕到集電結的左邊,就受到集電結右邊P區的負電壓作用,被吸引過去,然后與外電路的電池送來的電子復合,形成集電極電流Ic。
但是,并不是所有擴散到基區的空穴都能被集電極吸引,形成集電極電流。因為在空穴路過基區的時候會和基區(N型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互相吸引,和電子復合而消失,加之上述基區也有少量的電子會跑到發射區去和空穴復合,形成Ic,這兩種復合都需要由外電路電池供給負電子,所以形成了基極電流Ib。但因為基區很清(厚度只有萬分之一米),空穴穿過基區的時間只有幾億分之一秒,所以復合的數量是很小的,絕大部分空穴都達到集電極,故集電極電流Ic幾乎等于發射極總電流Ie。
這是一個模擬晶體管工作狀態的FLASH,你現在就可以填入數字或直接按Push開始。
上面講的是只加固定電壓而未加輸入交流信號的情況。在加入輸入信號之后,加到發射結上的電壓就等于電池電壓Veb和信號電壓之和,由于信號電壓是不斷變化的,發射結上的電壓也就隨著信號電壓在變動,因而引起發射結阻擋層勢壘的高低也作相應的變化。勢壘高時,發射極電流Ie小,勢壘低時Ie大也就是發射極電流Ie會隨著輸入電壓變化而變化。發射極電流Ie大就說明到達基區的空穴多,穿過基區到達集電結的空穴也就多,結果集電極電流Ic也就大,反之,發射極電流Ie小時,集電極電流也會小。同時,我們也會想象到發射極電流Ie大時,空?
穴在基區的復合數目也會多些,Ie小時復合也相應少些,復合電流也是變化的。不過這種變化,由于復合電流本來就很小,和Ie或1c的變化相比是很小的,可以忽略。在這里我們用△Ie代表發射極電流的變化數量,用△Ic代表集電極電流的變化數量。
若用△R代表發射結的交變電阻,R代表負載電阻,我們很容易算出電壓放大倍數K。如果以Vo表示集電極電流△Ic在負載R上產生的輸出電壓,Vin表示輸入電壓,那么
K=Vo/Vin=(△IcR)/(△Ie△R)≒R/△R
由于發射結上加的是正向電壓,這個電壓變化一點點,流過結的電流就會有很大變化,所以發射結電阻△R是很小的,一般只有幾十歐。我們知道P—N結的正向電阻很小,而P—N結的反向電阻卻很大,所以集電結的電阻很大,可達幾百千歐。因此負載電阻R也可以用的很大(阻抗匹配),R一般是幾千歐到幾十千歐,所以R/△R就很大,因此從負載上取出的輸出信號電壓Vc遠比輸入信號電壓Vin大,被放大了很多倍。這就是晶體三極管放大信號的道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