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互連型系列產品分為兩個型號: STM32F105和STM32F107。STM32F105具有USB OTG 和CAN2.0B接口。STM32F107在USB OTG 和CAN2.0B接口基礎上增加了以太網10/100 MAC模塊 。片上集成的以太網MAC支持MII和RMII,因此,實現一個完整的以太網收發器只需一個外部PHY芯片。只使用一個25MHz晶振即可給整個微控制器提供時鐘頻率,包括以太網和USB OTG外設接口。微控制器還能產生一個25MHz或50MHz的時鐘輸出,驅動外部以太網PHY層芯片,從而為客戶節省了一個附加晶振。
音頻功能方面,新系列微控制器提供兩個I2S音頻接口,支持主機和從機兩種模式,既用作輸入又可用作輸出,分辨率為16位或32位。音頻采樣頻率從8kHz到96kHz。利用新系列微控制器強大的處理性能,開發人員可以用軟件實現音頻編解碼器,從而消除了對外部組件的需求。
把U盤插入微控制器的USB OTG接口,可以現場升級軟件;也可以通過以太網下載代碼進行軟件升級。這個功能可簡化大型系統網絡(如遠程控制器或銷售終端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一、硬件上的連接問題
如果使用內部RC振蕩器而不使用外部晶振,請按照如下方法處理:
1)對于100腳或144腳的產品,OSC_IN應接地,OSC_OUT應懸空。
2)對于少于100腳的產品,有2種接法:
i)OSC_IN和OSC_OUT分別通過10K電阻接地。此方法可提高EMC性能。
ii)分別重映射OSC_IN和OSC_OUT至PD0和PD1,再配置PD0和PD1為推挽輸出并輸出‘0’。此方法可以減小功耗并(相對上面i)節省2個外部電阻。
對上圖的分析如下:
重要的時鐘:
PLLCLK,SYSCLK,HCKL,PCLK1,PCLK2 之間的關系要弄清楚;
1、HSI:高速內部時鐘信號 stm32單片機內帶的時鐘 (8M頻率) 精度較差
2、HSE:高速外部時鐘信號 精度高來源(1)HSE外部晶體/陶瓷諧振器(晶振) (2)HSE用戶外部時鐘
3、LSE:低速外部晶體 32.768kHz主要提供一個精確的時鐘源一般作為RTC時鐘使用
在STM32中,有五個時鐘源,為HSI、HSE、LSI、LSE、PLL。
①、HSI是高速內部時鐘,RC振蕩器,頻率為8MHz。
②、HSE是高速外部時鐘,可接石英/陶瓷諧振器,或者接外部時鐘源,頻率范圍為4MHz~16MHz。
③、LSI是低速內部時鐘,RC振蕩器,頻率為40kHz。
④、LSE是低速外部時鐘,接頻率為32.768kHz的石英晶體。
⑤、PLL為鎖相環倍頻輸出,其時鐘輸入源可選擇為HSI/2、HSE或者HSE/2。倍頻可選擇為2~16倍,但是其輸出頻率最大不得超過72MHz。
其中40kHz的LSI供獨立看門狗IWDG使用,另外它還可以被選擇為實時時鐘RTC的時鐘源。另外,實時時鐘RTC的時鐘源還可以選擇LSE,或者是HSE的128分頻。RTC的時鐘源通過RTCSEL[1:0]來選擇。
STM32中有一個全速功能的USB模塊,其串行接口引擎需要一個頻率為48MHz的時鐘源。該時鐘源只能從PLL輸出端獲取,可以選擇為1.5分頻或者1分頻,也就是,當需要使用USB模塊時,PLL必須使能,并且時鐘頻率配置為48MHz或72MHz。
另外,STM32還可以選擇一個時鐘信號輸出到MCO腳(PA8)上,可以選擇為PLL輸出的2分頻、HSI、HSE、或者系統時鐘。
系統時鐘SYSCLK,它是供STM32中絕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時鐘源。系統時鐘可選擇為PLL輸出、HSI或者HSE。系統時鐘最大頻率為72MHz,它通過AHB分頻器分頻后送給各模塊使用,AHB分頻器可選擇1、2、4、8、16、64、128、256、512分頻。其中AHB分頻器輸出的時鐘送給5大模塊使用:
①、送給AHB總線、內核、內存和DMA使用的HCLK時鐘。
②、通過8分頻后送給Cortex的系統定時器時鐘。
③、直接送給Cortex的空閑運行時鐘FCLK。
④、送給APB1分頻器。APB1分頻器可選擇1、2、4、8、16分頻,其輸出一路供APB1外設使用(PCLK1,最大頻率36MHz),另一路送給定時器(Timer)2、3、4倍頻器使用。該倍頻器可選擇1或者2倍頻,時鐘輸出供定時器2、3、4使用。
⑤、送給APB2分頻器。APB2分頻器可選擇1、2、4、8、16分頻,其輸出一路供APB2外設使用(PCLK2,最大頻率72MHz),另一路送給定時器(Timer)1倍頻器使用。該倍頻器可選擇1或者2倍頻,時鐘輸出供定時器1使用。另外,APB2分頻器還有一路輸出供ADC分頻器使用,分頻后送給ADC模塊使用。ADC分頻器可選擇為2、4、6、8分頻。
在以上的時鐘輸出中,有很多是帶使能控制的,例如AHB總線時鐘、內核時鐘、各種APB1外設、APB2外設等等。當需要使用某模塊時,記得一定要先使能對應的時鐘。
需要注意的是定時器的倍頻器,當APB的分頻為1時,它的倍頻值為1,否則它的倍頻值就為2。
連接在APB1(低速外設)上的設備有:電源接口、備份接口、CAN、USB、I2C1、I2C2、UART2、UART3、SPI2、窗口看門狗、Timer2、Timer3、Timer4。注意USB模塊雖然需要一個單獨的48MHz時鐘信號,但它應該不是供USB模塊工作的時鐘,而只是提供給串行接口引擎(SIE)使用的時鐘。USB模塊工作的時鐘應該是由APB1提供的。
連接在APB2(高速外設)上的設備有:UART1、SPI1、Timer1、ADC1、ADC2、所有普通IO口(PA~PE)、第二功能IO口。
涉及的寄存器:
RCC 寄存器結構,RCC_TypeDeff,在文件“stm32f10x_map.h”中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
vu32 CR; //HSI,HSE,CSS,PLL等的使能
vu32 CFGR; //PLL等的時鐘源選擇以及分頻系數設定
vu32 CIR; // 清除/使能時鐘就緒中斷
vu32 APB2RSTR; //APB2線上外設復位寄存器
vu32 APB1RSTR; //APB1線上外設復位寄存器
vu32 AHBENR; //DMA,SDIO等時鐘使能
vu32 APB2ENR; //APB2線上外設時鐘使能
vu32 APB1ENR; //APB1線上外設時鐘使能
vu32 BDCR; //備份域控制寄存器
vu32 CSR;
} RCC_TypeDef;
這些寄存器的具體定義和使用方式參見芯片手冊,因為C語言的開發可以不和他們直接打交道,當然如果能夠加以理解和記憶,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外接晶振為8Mhz,最高工作頻率為72Mhz,顯然需要用PLL倍頻9倍,這些設置都需要在初始化階段完成。為了方便說明,以例程的RCC設置函數,并用中文注釋的形式加以說明:
static void RCC_Config(void)
{
RCC_DeInit();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if (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上面這句例程中缺失了,但卻很關鍵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
RCC_PLLCmd(ENABLE);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while (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
}
//使能外圍接口總線時鐘,注意各外設的隸屬情況,不同芯片的分配不同,到時候查手冊就可以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FSMC,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D | RCC_APB2Periph_GPIOE |
RCC_APB2Periph_GPIOF | RCC_APB2Periph_GPIOG |
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
由上述程序可以看出系統時鐘的設定是比較復雜的,外設越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就越多。同時這種設定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設定參數也是有順序規范的,這是應用中應當注意的,例如PLL的設定需要在使能之前,一旦PLL使能后參數不可更改。
經過此番設置后,對于外置8Mhz晶振的情況下,系統時鐘為72Mhz,高速總線和低速總線2都為72Mhz,低速總線1為36Mhz,ADC時鐘為12Mhz,USB時鐘經過1.5分頻設置就可以實現48Mhz的數據傳輸。
一般性的時鐘設置需要先考慮系統時鐘的來源,是內部RC還是外部晶振還是外部的振蕩器,是否需要PLL。然后考慮內部總線和外部總線,最后考慮外設的時鐘信號。遵從先倍頻作為CPU時鐘,然后在由內向外分頻,下級遷就上級的原則。
時鐘控制寄存器(RCC_CR)
eg:RCC-》CR|=0x00010000; //外部高速時鐘使能HSEON
RCC-》CR|=0x01000000; //使能PLLON
RCC-》CR》》25; //等待PLL鎖定
時鐘配置寄存器(RCC_CFGR)
eg: RCC-》CFGR=0x00000400; //APB1=DIV2;APB2=DIV1(不分頻);AHB=DIV1(不分頻);
根據STM32庫函數設置時鐘流程:
RCC_DeInit(); //設置RCC寄存器重新設置為默認值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打開外部高速時鐘晶振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等待外部高速時鐘晶振工作
if(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外部就緒
{
//Add here PLL ans system clock config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設置AHB時鐘不分頻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設置APB2時鐘不分頻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設置APB1時鐘二分頻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設置ADC時鐘六分頻
//設置PLL時鐘將8M時鐘9倍頻到72M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RCC_PLLMul_9);
RCC_PLLCmd(ENABLE); //使能PLL
FlagStatus Status;
Status =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if(Status == RESET)
{
……
}
RCC_SYSCLKConfig(RCC-SYSCLKSource_PLLCLK); //將PLL輸出設置為系統時鐘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0x08) //測試PLL是否被用作系統時鐘等待校驗完成
{}
}
else
{
//Add here some code to deal with this error
}
//使能外圍接口總線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 / RCC_APB1PeriphClockCmd()
具體配置過程:
第一步:
復位并配置向量表。
函數MYRCC_DeInit();
下面對該函數進行分析:
(1) 設置外設復位寄存器:RCC-》APB1RSTR = 0x00000000
該寄存器中包含dac,電源復位,定時器等外設復位設置,某位為1表示對相應外設復位。開機啟動時將該寄存器數據清空。
(2) 設置外設復位寄存器:RCC-》APB2RSTR = 0x00000000
同第一步外設復位寄存器的設置。
解答:
RCC-》APB1RSTR = 0x00000000;//復位結束
RCC-》APB2RSTR = 0x00000000;
這里的“復位結束”具體是什么意思??我把它注釋掉后發現也是可以運行的
1是復位.0當然是不復位了
不復位那就是復位結束了。
(3) 睡眠模式閃存和sram時鐘使能,其他關閉。用于使用sram。 Sram相當于pc的內存。
STm32有三種啟動模式:
1,ISP模式。這種模式就是STM32復位后就執行固化在內部的BOOTLOADER程序(固化的,我們無法讀寫。),然后等待串口數據,從而實現串口bootloader功能。
這種模式不會從用戶存儲區啟動(除非用串口控制其從0X08000000啟動),所以在更新了代碼之后,需要設置為其他模式(FLASH模式)。
2,FLASH啟動模式。這種模式直接從0X08000000啟動,也就是我們自己編寫的代碼的啟動方式了。正常情況都應該用這種。
3,SRAM啟動模式。這種模式我沒有用過,是從0X20000000啟動的,也就是說在sram模式開始之前,你要確保SRAM里面已經有代碼了,否則就是死機。
RCC-》AHBENR = 0x00000014
(4) 設置外設時鐘使能寄存器:
RCC-》APB1ENR = 0x00000000;
RCC-》APB2ENR = 0x00000000; 將所有外設全部關閉
(5) 使能內部高速HSION。
RCC-》CR |=0x00000001;
stm32的時鐘啟動過程。
啟動過程是:
1,首先使用內部時鐘(這也是為什么你不接晶振也可以下載代碼了)。
2,嘗試開啟外部時鐘。
3,如果開啟成功,則使用外部時鐘,否則使用內部。
4,做其他事情。
當然以上代碼都需要你自己寫代碼實現,當然內部時鐘是默認的時鐘,你不開啟也可以。
(6) 復位SW,HPRE,PPRE1,PPRE2,ADCPRE,MCO
RCC-》CFGR &= 0xF8FF0000;
這步有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Cfgr寄存器主要用于對時鐘分頻的控制,見下圖:
通過該步的配置:
首先配置MCO無輸出,MCO是什么呢?是指可以將stm32的內部時鐘通過IO口引腳輸出出去,如上圖就可以看到,對cfgr的配置,可以有四種mco輸出,分別是將pllclk兩分頻后輸出,hsi(片內時鐘)輸出等。
其次:配置ADCPRE就是上圖中AHB分頻器線面的ADC
再次:配置ppre2也就是高速外部時鐘APB2,這里設成不分頻。高速外部時鐘主要驅動一些高速外設,這個在APB2ENR時鐘控制寄存器中有介紹
再次:配置PPRE1配置低速外部時鐘分頻APB1這里也全部設成不分頻。
再次:配置HPRE。這幾個位主要用來配置AHB這個寄存器的分頻系數這里也設置成不分頻。也就是說上圖SYSCLK經AHB沒有分頻。
最后:配置SW,以及SWS。表示啟用HIS作為系統時鐘。
到這一步,經過分析得知,RCC-》CFGR &= 0xF8FF0000;主要是用來配置ahb等各個分頻器的設置,以及將片內時鐘作為系統內部時鐘。
(6) 關閉HSEON,CSSON,PLLON
RCC-》CR &= 0xFEF6FFFF;
通過分析CR寄存器可以看出,該寄存器主要涉及三個時鐘PLL,CSS,HSE。
(7) 復位HSEBYP.
RCC-》CR &= 0xFFFBFFFF;這一步有什么作用呢?查詢數據手冊57頁可知,外部時鐘源HSE有兩種模式,HSEBYP設置為0時,是選擇外部晶體作為外部時鐘源這種時鐘更加精準,當然也是和外部電路有關的。當然因為第(6)步已經設置了HSEON關閉了,所以這一步才可自由設置HSEBYP。
(8) 復位PLLSRC,PLLXTPRE,PLLMUL and USBPRE
RCC-》CFGR &= 0xFF80FFFF;
注意:在這一部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
RCC-》CFGR &= 0xFF80FFFF;
PLLSRC=0 HSI振蕩器時鐘經2分頻后作為PLL輸入時鐘
PLLXTPRE=0,HSE分頻器作為PLL輸入,HSE不分頻
這樣不沖突嗎?
答案是:以最后配置為準,就是最后一次配置會改變前一次的配置,所以說以最后一次配置為準。
也就是說后文還有其他代碼對其進行定義。那干嘛還要怎么重復配置呢?
有時候是有用的。比如你想讓stm32超頻一會,然后又恢復正常運行,這就有用了。
(9) 關閉所有中斷
RCC-》CIR = 0x00000000;
(10) 配置向量表
#ifndef VECT_TAB_RAM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0x0);
#else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xtTab_FLASH,0x0);
#endif
下面對該函數分析:
//函數功能:設置向量表偏移地址
//NVIC_VectTab:基址
//Offset:偏移量
void MY_NVIC_SetVectorTable(u32 NVIC_VectTab, u32 Offset)
{
//檢查參數合法性
assert_param(IS_NVIC_VECTTAB(NVIC_VectTab));
assert_param(IS_NVIC_OFFSET(Offset));
SCB-》VTOR = NVIC_VectTab|(Offset & (u32)0x1FFFFF80);//設置NVIC的向量表偏移寄存器
//用于標識向量表是在CODE區還是在RAM區
}
前面兩行是用來檢查參數合法性,這里不作分析。重點看第三行
配置這個向量表有什么用?相見cortexm3權威指南113頁向量表的解釋
這里
#define NVIC_VectTab_RAM ((u32)0x20000000)
#define NVIC_VectTab_FLASH ((u32)0x08000000)
Offset的值為0x0,為偏移地址,地址必須能被64 * 4 = 256整除,具體請看權威手冊113頁
SCB-》VTOR = NVIC_VectTab|(Offset & (u32)0x1FFFFF80);//設置NVIC的向量表偏移寄存器的疑問如下:
SCB-》VTOR = NVIC_VectTab|(Offset & (u32)0x1FFFFF80);//設置NVIC的向量表偏移寄存器。
既然是設置NVIC的向量表偏移量,為什么還要和NVIC_VectTab相或呢。只設置OFFSET不就可以了嗎,另外VTOR設置只有BIT【28:7】有作用啊,相或以后也放不下這么多位吧?
這個是基址。
那個7~28的,你能定義一個28位的數據出來嘛?
VTOR設置只有BIT【28:7】,你把(u32)0x1FFFFF80二進制看看是不是【28:7】。
然后再看下面一段話:
在《《權威指南》》第一百零四頁,有這么一段話:
NVIC 中有一個寄存器,稱為“向量表偏移量寄存器”(在地址0xE000_ED08處),通過修改它的值就能定位向量表。但必須注意的是:向量表的起始地址是有要求的:必須先求出系統中共有多少個向量,再把這個數字向上增大到是2的整次冪,而起始地址必須對齊到后者的邊界上。例如,如果一共有32個中斷,則共有32+16(系統異常)=48個向量,向上增大到2的整次冪后值為64,因此地址
地址必須能被64*4=256整除,從而合法的起始地址可以是:0x0, 0x100, 0x200等。
向量表偏移量寄存器,也就是SCB-》VTOR.它的第29位,用來標識向量表是在CODE區還是RAM區,從而0X1,就是最高3位不去動,這好理解。 但是低位,根據上面這段話的理解,STM32自己有60個中斷,加上CM3的16個,總共有76個中斷,擴大到2的整次冪,那就是128,然后再乘以4,得到512,也就是0X200.根據這樣計算,合法的偏移地址應該是0X0,0X200,0X400,0X600.。。因此,在此處應該&0X1FFF FE00.才對。
以上是我的理解。實際上確是&0X1FFF FF80;這點,我也有疑問。
答案:cortex-m3權威指南上介紹 bit 28-7為向量表的起始地址。所以低7位沒有用到,所以&0X80,為的就是將低七位清零。但這里寫&0X1FFF FE00,也能達到清零的目的。至于地址必須是512的整數只要offset這個參數注意就可以了。
下面我們回到例說stm32這本書61頁的Stm32_Clock_Init()函數:
經過上面配置完畢后,下面開始配置外部時鐘。
Ministm32開發板目前的實都是采用高速外部時鐘作為時鐘源,在經過MYRCC_Deinit()先將外部時鐘源關閉,然后在cfgr重新配置之后,下面就準備開啟高速外部時鐘。
(11) RCC-》CR |= 0x00010000;外部高速時鐘使能HSEON,前面說過以最后一次設置為準,所以自打這一步開始HSE作為了外部時鐘。
(12) 等待外部時鐘是否就緒
While(!(RCC-》CR》》17)); (其實這一步的作用和while(RCC-》CR&(u32)(1《《17));是一樣的,因為在MYRCC_Deinit()中的18位至31位全為0了,當然在論壇中http://www.openedv.com/posts/list/1943.htm第23樓也承認While(!(RCC-》CR》》17)這樣寫有點輕率,23樓這樣寫道
對此,原子哥也說了寫成(RCC-CR》》17)&0X01比較合適,但我感覺RCC-CR》》17是不準確的,比方說如果第十八位是1,那么右移17位后不管時鐘是否就緒,表達式“RCC-CR》》17”的結果始終為真,這樣while(!(RCC-CR》》17))不就沒有意義了嗎?所以寫成(RCC-CR》》17)&0X01才是最準確的
)
(13) 配置APB1/2=DIV2和AHB = DIV1
RCC-》CFGR = 0x00000400;
(14) 設置PLL分頻
PLL -=2;
RCC-》CFGR = PLL 《《18;
設置PLL 9倍頻
這里還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如下
其實,這里今天林妹妹問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那就是PLL是一個u8的數據類型,為什么在這里可以右移18位呢?不是早超出了么?其實,我們看看匯編代碼就明白了,匯編代碼如下: 219: RCC-》CFGR|=PLL《《18; //設置PLL值 2~16 0x08000618 4608 MOV r0,r1 0x0800061A 6840 LDR r0,[r0,#0x04] 0x0800061C EA404084 ORR r0,r0,r4,LSL #18 0x08000620 6048 STR r0,[r1,#0x04]可以看到,這個移位操作,是在R0和R1里面進行的,r0,r1均是32位的寄存器,所以,這里的移位操作并不會產生錯誤(結果是賦值給32位的寄存器:RCC-》CFGR)。
(15) FLASH-》ACR |= 0x32 //flash 2個延時周期。FLASH-》ACR|=0x32是為了使頻率匹配,
//具體見《STM32閃存編程》
(16) 打開PLLON
RCC-》CR|=0x01000000;
(17) 等待PLL鎖定
while(!((RCC-》CR》》25)&0x01));
(18) PLL作為系統時鐘
RCC-》CFGR |= 0x00000002;
(19) 等待PLL作為系統時鐘設置成功
Unsigned char Temp = 0;
While(Temp!=0x02)
{
Temp = RCC-》CFGR》》2;
Temp &= 0x03;
}
其實這段代碼就是判斷SWS,等待系統時鐘成功轉為PLL時鐘。
結合上面的分析已經明了STM32時鐘一個始終配置過程,主要流程圖如下:
其實個人感覺不用想mini32中自帶例程配置有一些沒有必要,所以自己改動了一些,發現在跑馬燈程序中也能運行,目前只在跑馬燈程序中試驗過:
第一步:
RCC-》APB1RSTR = 0x00000000;//復位結束
RCC-》APB2RSTR = 0x00000000;
第二步:
RCC-》AHBENR = 0x00000014; //睡眠模式閃存和SRAM時鐘使能。其他關閉。
第三步:關閉所有外設時鐘
RCC-》APB2ENR = 0x00000000; //外設時鐘關閉。
RCC-》APB1ENR = 0x00000000;
為什么要這步因為在配置cfgr以及cr等寄存器時,一些外設時鐘要關閉。
第四步:
RCC-》CR &= 0xFEF2FFFF; //該補的主要作用是開啟內部HSION,且關閉HSE,CSS,PLLON
第五步:設置分頻寄存器,配置分頻,使能PLLSRC ON
RCC-》CFGR=0X00000400; //APB1/2=DIV2;APB2=DIV1;AHB=DIV1;查詢中文手冊可知,
apb1最大為36MHZ所以這里要對其分頻,因為經過這番設置PLLMUL輸出后為72MHZ所以為,這里要讓APB1/2=DIV2是36MHZ。
PLL-=2;//抵消2個單位
RCC-》CFGR|=PLL《《18; //設置PLL值 2~16 設置PLL為9倍頻
RCC-》CFGR|=1《《16; //PLLSRC ON設置HSE為輸入時鐘,因為第cfgr的17位也為0,所以HSE輸入到PLLSRC的就是8M
此時hse為8MHZ顯然經過上面的9倍頻,經分析可知輸出到AHB的SYSCLK為72MHZ。因為前面設置AHB不分頻,所以AHB輸出也是72MHZ。apb1因為前面分頻了所以輸出后為36MHZ。apb2為72MHZ
第七步:
FLASH-》ACR|=0x32; //FLASH 2個延時周期
第八步:
RCC-》CIR = 0x00000000; //關閉所有中斷
第九步:
//配置向量表
#ifdef VECT_TAB_RAM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 0x0);
#else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 //這里用到的就是flash啟動
#endif
第十步:
RCC-》CR|=0x00010000; //外部高速時鐘使能HSEON,注意使能hseon之前外部時鐘不能直接或間接的為系統時鐘,也就是說cfgr中的SW位先為0,因為在第五步已經設為0了,所以這里無需顧慮。
while(!(RCC-》CR》》17));//等待外部時鐘就緒
第十一步:打開PLL,
RCC-》CR|=0x01000000; //PLLON
while(!(RCC-》CR》》25));//等待PLL鎖定
第十二步:
RCC-》CFGR|=0x00000002;//PLL作為系統時鐘
while(temp!=0x02) //等待PLL作為系統時鐘設置成功
{
temp=RCC-》CFGR》》2;
temp&=0x03;
}
/*上述代碼較亂,下面將代碼組合一番方便看*/
結合Stm32_Clock_Init()時鐘配置過程,我總結時鐘配置就是大致如下步驟:
關所有外設時鐘,
(1)使能HSI并關閉HSE,PLL,CSS,配置分頻寄存器,并且在crgr中將系統時鐘設為HSI。
(2)關所有中斷。
(3)配置向量表。
(4)使能HSE,CR中等待設置完畢。
(5)打開PLL,CR中等待PLL開啟。
(6)在cfgr中sws位等待PLL成為系統時鐘。
結合上述方式,我改寫的代碼如下:
void Stm32_Clock_Init111(u8 PLL)
{
unsigned char temp=0;
RCC-》APB1RSTR = 0x00000000;//復位結束
RCC-》APB2RSTR = 0x00000000;
RCC-》AHBENR = 0x00000014; //睡眠模式閃存和SRAM時鐘使能。其他關閉。
RCC-》APB2ENR = 0x00000000; //外設時鐘關閉。
RCC-》APB1ENR = 0x00000000;
RCC-》CR &= 0xFEF2FFFF; //該步的主要作用是開啟內部HSION,且關閉HSE,CSS,PLLON
RCC-》CFGR=0X00000400; //APB1=DIV2;APB2=DIV1;AHB=DIV1; HSE設置為不分頻,CFGR的主要作用是配置分頻,分頻之前當然要把cr中HSE時鐘全關閉只開啟HSI時鐘。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設置當前是誰作為系統時鐘,就是SW位。
PLL-=2;//抵消2個單位
RCC-》CFGR|=PLL《《18; //設置PLL值 2~16
RCC-》CFGR|=1《《16; //PLLSRC ON
FLASH-》ACR|=0x32; //FLASH 2個延時周期
RCC-》CIR = 0x00000000; //關閉所有中斷
//配置向量表
#ifdef VECT_TAB_RAM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 0x0);
#else
MY_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 //這里用到的就是flash啟動
#endif
RCC-》CR|=0x00010000; //外部高速時鐘使能HSEON
while(!(RCC-》CR》》17));//等待外部時鐘就緒
RCC-》CR|=0x01000000; //PLLON
while(!(RCC-》CR》》25));//等待PLL鎖定
RCC-》CFGR|=0x00000002;//PLL作為系統時鐘
while(temp!=0x02) //等待PLL作為系統時鐘設置成功
{
temp=RCC-》CFGR》》2;
temp&=0x03;
}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