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子垃圾處理內幕曝光
“四機一腦”的回收處理過程中,主要問題在于“最后一公里”。根據中國家電研究院調研,2015年,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渠道中,個體回收渠道占比高達85.86%。這使得電子垃圾的供貨渠道極度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如果以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起點,至今10年來,全球已經銷售了70億臺智能手機。當然,如果計統計上非智能手機,10年中生產的手機數量飆升到超過170億臺,其中僅中國生產的手機就超過120億臺。
而根據Gartner最新公布的全球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球正在使用的手機、平板、PC的總量達到70億。這也就意味著,過去十年間,廢棄的手機產品超過了100億臺。那么,100億臺廢棄的電子垃圾,是否有得到妥善處置?其實并沒有。
2016年11月開始,某國際環保組織在全球籌集3萬多名公眾簽名,呼吁三星公開召回手機的處理計劃,呼吁三星開發更有效的拆解系統、降低對環境的危害等等,但并未得到三星的公開回應。與三星不同,蘋果在2015、2016年陸續公開其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置方案,并且向媒體公開其回收工廠。2015財年,蘋果公司回收了超過約4萬噸電子垃圾,從中提煉出約2.8萬噸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1噸黃金和3噸白銀。
但是,此類事件都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畢竟,電子垃圾的污染遠沒有空氣污染、水污染那么讓公眾重視,而且,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也始終沒有完全成熟的產業鏈。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劉華告訴記者:“一部手機里有50-60種金屬、化學品,其中包含多種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如果進入環境都會造成嚴重污染,材料焚燒處理還會產生劇毒的二噁英。”
此外,手機部分供應鏈也會產生嚴重污染,以被稱為“石墨之都”的黑龍江雞西為例,此地出產的石墨廣泛應用于電池之中,但當地市民飲用水中的鉛污染已經超標700多倍。
補貼基金入不敷出
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問題,起于家電、PC時代。起初,政府部門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置。2008年,國務院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提出新的管理辦法,并于2009年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將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四機一腦)列入管理名單。
直至2012年,財政部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四機一腦的生產者需要按照每臺設備7-13元的標準每季度繳納管理基金。此基金將主要用于補貼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其中,回收企業處理電視、冰箱、電腦的補貼額為80元/臺,空調、洗衣機為35元/臺。該政策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2、2013、2014、2015年,該基金征收額度分別為8.54億、28.1億、28.78億、27.15億,總計92.57億元。2013、2014、2015年,基金補貼額分別為7.53億、33.92億、53.97億,總計95.42億元。回收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分別為,4000萬臺、7000萬臺、7500萬臺,總計1.85億臺。
因為補貼標準并未完全匹配產業報廢率、處理難度,電視機補貼額度過高,空調過低,處理企業為追求補貼,使得電視機最終拆解量達到理論報廢量的180%,而空調拆解量則只有理論報廢量的0.25%。其余產品維持在20%-30%之間。
2016年,財政部調整基金補貼標準,略微下調了電視、電腦的補貼額度,將空調補貼標準從35元提升至130元。
需要指出,按照目前家電、PC市場計算,可征收的基金每年維持在27億~28億之間,但處理企業、年處理量不斷提升,補貼額度仍將持續上漲。具備處理資質的處理企業也從2013年的64家增長至109家,企業年處理能力從8800萬臺增至1.5億臺。
目前,基金已經呈現虧損狀態,而且可以預計此后每年虧損額度都將超過30億元以上。2014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修訂,電話、手機均納入新名單之中。同時,向手機企業征收處理基金的策略也開始提上議程。但至今,該政策仍未落地。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2016年初,是討論最激烈的時候,當時傳言手機的環保稅是‘每臺6元’,但據說2016年兩會的時候被否決了,之后就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了。”根據工信部數據,2016年,國內市場手機銷售量5.6億部,以“每臺6元”標準計算,可征收33.6億元基金。
事實上,不僅手機的處理基金處于擱置狀態,“是否可以根據企業的環保貢獻度、產品環保指數來制定不同的征收標準;一部手機該如何拆解、拆解到什么程度,拆解手機的環保企業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生產線,都還是未知數。”一知情人士介紹,“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勢在必行。到現在為止,這些卻都沒有落地。”至少,沒有手機廠商愿意主動推動這些政策。
除基金補貼制度之外,2016年1月,工信部出臺《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方案》,格力、TCL、聯想、華為等企業均在試點名單之中,但目前為止,關于試點的進展信息始終無任何披露。
最后一公里難題
基金補貼是加速產業成熟的方式,但卻不可能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素。
“四機一腦”的回收處理過程中,主要問題在于“最后一公里”。根據中國家電研究院調研,2015年,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渠道中,個體回收渠道占比高達85.86%。這使得電子垃圾的供貨渠道極度分散,難以形成規模。2015年,由政府頒發資質的109家環保處理企業的總處理能力達到1.5億臺,但年處理量僅7500萬臺,處理能力浪費了50%。
“處理企業需要依據核定后的拆解數量才能獲得補貼,現在有109家處理企業,對貨源競爭激烈,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電子垃圾,”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劉華告訴記者:“很大程度上,國家補貼的基金,最終都落入了游商走販手中,并沒能大幅提升企業的處理能力、效率。”此外,企業大多沒有資金進行技術更新,只是一直做簡單拆解,靠補貼支撐,急需整合升級。
在被視為“千億級市場”的二手手機回收行業,這一問題同樣顯著。
“一年3億-4億的閑置手機,二手手機的平均回收價400元左右,市場規模很大,”知名手機回收平臺回收寶合伙人熊洲告訴記者:“千億級市場,但基本還沒有競爭,大家都是大海里游泳,因為回收率實在太低了。”
回收寶成立于2014年7月,是以“網站+順豐快遞”為模式的手機回收平臺,主要與華為等手機公司、三大電信運營商合作密切。2016年6月,回收寶獲得近億元的A輪融資,11月又獲得SMC世銘集團的投資。2016年,回收寶回收手機約100萬臺。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手機回收平臺,目前成交量最大的為成立于2012年的愛回收,2016年,愛回收的業務總量超過500萬臺,營收17億,此數據包含相機、筆記本等產品在內。此外,58同城旗下二手交易平臺轉轉在2016年自營交易量為80萬臺,而使用轉轉驗機平臺的客戶自主交易量為330萬臺。除此之外,淘寶旗下咸魚平臺也存在為數不少的手機交易,但咸魚暫未公布其銷量。
2016年,手機回收的百度指數從1500點增至3000點,5家平臺在百度投放廣告,以手機回收為關鍵詞在百度前幾頁中檢索出的企業超過數十家,但是,沒有哪個企業的回收數據能夠超過整個市場保有量的1%。
“在歐美、日本,手機回收率很高,日本可以達到40%,”熊洲介紹:“一方面是公民環保意識強,另一個原因在于手機渠道相對簡單,主要是運營商渠道,從哪賣的就從哪回收。”而在國內遍布全國二、三、四線城市的線下渠道,運營商渠道、互聯網渠道基本三分天下,渠道成本較高。
不過,手機回收公司的側重點也在于“具有殘值、可以二次流通”的手機。“一些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手機,可能回收價格也就是幾塊錢,”熊洲告訴記者,“這類手機,只占整個回收量10%,收到之后基本會平價提供給環保企業。它們存量非常大,但都躺在抽屜里。”
對于尚有殘值的手機,手機回收平臺可以提高其回收效率,但已經成為“電子垃圾”的手機,目前沒有誰將其視為重點。
電子垃圾的橋梁
“電子垃圾的產生源,正規處理企業之間,一直缺少一個溝通的橋梁。”東方循環研究部費彥肖如是告訴記者。東方循環是主打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是上海市綠色產業園區創建工作的承接者,負責園區固體廢物的在線監測統計及廢棄物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費彥肖介紹,上海市共有企業40.3萬家,每年由企業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約為廢棄電腦200萬臺、廢棄打印機80萬臺、廢棄硒鼓墨盒800萬只、燈管600萬支,電子垃圾超過8萬噸。但是,“大多數企業并不知曉國家對電子垃圾的處置有明文規定,也不知曉隨意處置會帶來哪些危害。企業通常會將產生的廢電腦和打印機交由負責維修的個體小商戶,或者長期貯存在倉庫中,不知道如何處理。”而另一方面,上海市五大電子垃圾處理單位的拆解線卻長期閑置,“吃不飽”。
“通過園區的固體廢物在線監測統計,可以把企業的固廢信息進行備案、整理、匯總集約、分類呈現,對接五大處理企業進行競標。”費彥肖介紹,成立于2015年的東方循環,在2016年已經實現交易量超過6000萬。
2017年,上海市將固廢資源利用率指標納入“十三五”規劃,要求企業園區的電子廢棄物等固體廢物要規范化處置,且對資源利用率提出指標要求。在消費端電子垃圾市場,目前電子垃圾處理的龍頭企業格林美正在嘗試以社區為單位進行居民電子垃圾回收,并專門打造APP“回收哥”。因為處于財報靜默期,格林美未接受記者采訪,目前并不清楚此方式的成效。
不過,從目前來看,將政策導向集中于垃圾生產源,比此前的基金扶持具有更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 “電子垃圾回收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劉華告訴記者:“目前的研究報告認為,從手機上看,一噸電子垃圾里面的黃金含量為200-400克,相比之下,一噸金礦石里黃金的含量只有幾克,5-8克的已經算是富礦了。”除此之外,電子垃圾還富含銅、鐵、鈷、鎳等資源,被稱為城市礦山。
也正是因此,在國內渠道不通暢、大量垃圾閑置的情況下,海量電子垃圾走私到中國。
2016年5月,巴塞爾公約組織在官網發布了一份為期兩年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的電子垃圾,有32.5%被出口到亞洲,包括中國***、中國香港、大陸、泰國等地。“這些地方,很多都是中轉地,最終都是走私到大陸,”一位從2004年在商檢部門從業的人士告訴記者:“這些電子垃圾,主要流向兩個地方,廣東貴嶼、天津子牙。走私成本比國內收集的成本低很多,地方政府也不排查垃圾來源。”
貴嶼是世界聞名的電子垃圾集中營,巴塞爾組織官網一直使用在貴嶼拍攝的照片作為招募支持者的首頁圖片,上述調查報告指出,過去十多年間貴嶼是美國電子垃圾的主要走私地。因為完全采用焚燒、酸洗等暴力拆解方式,貴嶼的重金屬污染大多超標近千倍,超過80%的當地兒童血鉛超標。2013年開始,廣東省整頓貴嶼,將無序拆解的作坊遷移至工業園區。不過,2017年1月,巴塞爾官網發布一篇文章,文中認為,“政府的處理方式,只是把工人集中起來,仍然使用過去的方式處理電子垃圾,這不是真正的產業升級。”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