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作為X86與ARM的后起之秀,它靈活、精簡、開發成本低的特點,使它得到汽車行業的青睞。
在軟件圈有一個梗:十年的老代碼,你敢動?
這個故事具體情形是:當新入職的同事被告知維護老產品時,看著代碼包就像是在霧里看花,當他去問資歷更老的同事就會發現,幾經輪回已經沒有人懂具體邏輯是什么樣的,原作者也不知道已經跳了幾家公司,于是他沒有辦法,只能在外邊包一層,交付新功能。
這,就是歷史的包袱。
RISC-V的優勢就在于,作為后起之秀,它靈活、精簡、開發成本也更低。
現在的汽車,作為“輪子上的計算機”,它需要囊括的已不只是被動安全,信息娛樂已經成為汽車制造的新需求,軟件定義汽車已是它的新方向。
通過對比X86、ARM與RISC-V的應用區別,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為什么在汽車板塊RISC-V捷足先登。
X86、ARM、RISC-V指標對比
從三者的功耗和應用來看可以發現,X86更適合PC端的高性能計算,功耗最高;ARM適用于移動通訊領域,擴展性不及X86但能耗居中,RISC-V多用于智能穿戴設備,指令精簡,且沒有歷史包袱,這意味著它具有最小的能耗。我們知道汽車沒有電源,但是車上的電控系統、傳感器等眾多設備都是電老虎,搭載智能駕駛依然會消耗大量電能,所以RISC-V的低功耗是一個亮點,RISC-V避開了計算機架構幾十年來發展的彎路,架構短小精悍,模塊之間可以做到兼容,使得開發成本也更低。
RISC-V開源的優點眾所周知,一方面它可以靈活地擴展指令集,與自動駕駛場景需求碎片化、可定制化的特性十分契合,而x86、ARM等架構的知識產權都屬于某個特定的外國公司,無法在指令集架構上按自己的想法做修改和擴展;另一方面,由于ARM、Synopsys、Cadence 等海外公司占據了絕大多數IP專利,開源的RISC-V不會受到IP斷供的風險。自動駕駛的新與RISC-V的新剛好契合。
另外汽車市場的一大難點在于各種嚴苛的認證。如今已有RISC-V的安全IP領先一步,通過車規認證,其RISC-V內核已經可以達到車用的高性能要求。比如:Rambus的硬件信任根IP RT-645就已經通過了ASIL-D的認證;晶心科技當前已經推出的汽車功能安全IP核—N25F-SE,也即將通過ISO 26262 ASIL-B認證。
如今有了RISC-V的加持,軟件定義汽車的步伐正在加快。
RISC-V在汽車中的應用
汽車芯片的控制類芯片主要包括MCU和AI芯片,AI芯片通常要求較高的處理性能,邊緣應用則需要低功耗、小尺寸的MCU,而RISC-V剛好是一種適合通用MCU和特定領域專用加速器 (例如AI)的ISA。
MCU芯片
MCU作為嵌入式系統和運動控制器的核心,提供應用控制層,執行總線通信協議,并提供用戶接口。然而,MCU 芯片的發展需要 IP 授權,中國在獨立可控的MCU開發之路上嘗試多年,但在架構方面仍然受制于人,要知道ARM授權費用高昂,Arm的License Fee能占到芯片售價的2%-15%,按照50%毛利率來算,能占芯片成本的4%-30%。RISC-V的出現燃起了國產MCU的新希望。
采用RISC-V指令集設計的MCU可讓芯片廠商/開發者快速完成低門檻、低成本的芯片設計,并可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化指令設計,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另外RISC-V也被認為是長產品壽命的良好平臺,可以說RISC-V與MCU是完美結合。
AI芯片
在智能汽車領域, AI 芯片的應用發展已有些時日。“算力越高,車越智能”已成為眾多車企都在喊的口號。
汽車在人機交互、視覺處理、智能決策等眾多情境下,需要處理大量圖片、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對車載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時或許會有人拿RISC-V與X86作比較,RISC-V確實精簡,不過也可能有人提出疑問:它沒有X86穩定的高性能計算能力,面對智能汽車的需求,如何獨當一面?
從現實出發,以自動駕駛為例:如今的自動駕駛還主要集中在L2級別,各家企業和新車拼算力,拼的不是當前的“自動駕駛輔助”水平,而是未來幾年的“自動駕駛輔助”水平。使用高算力的芯片,相當于在車里預埋了一種能力,以后可以不斷的解鎖這種能力。一個高性能的芯片,不是現在的剛需,它是未來的一種剛需。要知道,向高性能發展也是RISC-V發展的必然趨勢,巧就巧在,RISC-V與智能汽車同屬新賽道,AI芯片與智能汽車也在互相推動。
RISC-V在汽車應用中的掣肘
軟件生態缺失疊加汽車產業“念舊”,加大RISC-V上車阻力。
雖然我們談到的是軟件定義汽車,但軟件支持恰恰是RISC-V的短板,沒有軟件生態,基于RISC-V實現的芯片無論在任何領域都無用武之地,加之汽車行業對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這也使汽車產業不太喜歡新東西,除了軟件生態的劣勢,相關的編譯器、開發工具以及其它生態要素也還在發展,使得RISC-V上車,比國產廠商借助ARM上車的阻力更大。
RISC-V相關企業不能總是想搭便車,而不主動投入到生態的建設。那么,在汽車領域其實也是一樣,在RISC-V剛興起的這個階段,在理念問題、投入問題以及商業利益回報問題下,誰來構建適合于RISC-V的上層軟件,如何讓RISC-V的靈活性在汽車領域得到最充分的釋放就尤為重要。
針對當下迅速發展的智能汽車,中國工程院的倪光南院士也表示,RISC-V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定義軟件、軟件定義硬件”的時代需求,是智能汽車芯片設計的理想選擇。
RISC-V已“上車”
2020年4月,半導體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瑞薩電子公司和SiFive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面向汽車應用的下一代高端RISC-V解決方案。
隨之,在2020年末,瑞薩借助日本半導體公司NSITEXE推出了集成RISC-V協處理器的汽車MCU RH850/U2B。主要用于混合動力 ICE 和 xEV 牽引逆變器、高端區域控制、連接網關和車輛運動等相關應用。
今年年初,英特爾在CES 2022上推出了專為自動駕駛打造的Eye Q Ultra系統集成芯片,但要注意的是,Mobileye EyeQ Ultra 不包含任何x86內核,而是具有12個RISC-V 內核、Arm GPU和DSP。
最近,SiFive宣布推出三款車規級內核:E6-A、X280-A和S7-A解決方案,以滿足當前和未來應用的關鍵需求,如信息娛樂、駕駛艙、互聯性、ADAS和電氣化。
RISC-V與中國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天時
在現局面的半導體發展格局下,ARM、X86架構生態壁壘砌的高而結實,市場份額也被瓜分了80%以上,中國在原路徑發展已被緊緊的卡著脖子,因此當RISC-V出現時,一下子就火了起來。RISC-V適合產業的發展,更適合中國市場。在5G、物聯網、汽車等應用多點開花之際,RISC-V的出現正是中國大放異彩之際。
地利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RISC-V這個指令集,國家從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上,要繼續加強政策支持,有步驟、分階段地落實推進。早在2018年7月,上海經信委就出臺了國內首個支持 RISC-V 的政策。2020年9月,中國又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首次對外公開其組織架構、使命、愿景與價值觀。
如今,中科院計算所、華為、阿里等在內的 20 多個國內企事業單位,都加入了 RISC-V 基金會。伯克利、清華兩所高校還在深圳成立了 RIOS 實驗室,以扶持 RISC-V 軟件生態。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十四五”鼓勵企業開源,并從底層基礎設施方面進行了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應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這足以說明開源是大勢所趨,也為RISC-V的生態發展嫁接了橋梁。
人和
RISC-V是國內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好機會,國內企業也在加緊多點布局。近年來國產RISC-V商業化產品不斷落地,平頭哥、華米、兆易創新等企業已發布了可商用化產品。其中兆易創新和芯來科技更是開創了IP核供應商與設計企業聯手先例。
在RISC-V“上車”的規劃和部署,本土公司也已有一些商業化成果。如2020年景略半導體推出的BlueWhale芯片架構上,就采用RISC-V架構,景略半導體成為行業首個應用RISC-V內核的L2/L2+ Switch的芯片廠商,具有強大的可擴展性和可配置性的芯片架構,能夠助力未來快速推出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
2021年,凌思微電子也推出基于RISC-V架構的車規級無線MCU產品系列,凌思微車規級MCU主要應用于車身控制,即時通信,車載娛樂方面,目前跟小米的項目合作穩步進行中,與整車廠商的合作項目正在推進。
倪光南院士也曾提出建議,我國應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聚焦開源RISC-V架構發展中國汽車芯片產業,我國舉國體制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人才優勢,有助于大力發展壯大我國RISC-V產業生態。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