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語言是一門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通過一個又一個函數,把計算、過程控制等邏輯,包裝成一個個獨立的處理單元。
既然是函數調用,就一定會有參數和返回值的傳遞問題,因此也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編程范式,比如:
Posix 風格:函數返回值只用來表示成功(0)或失敗(非0),其他的輸出結果都使用參數來傳遞。
Unix 風格:函數返回值即包括錯誤代碼,也包括有用的輸出結果。
GAI 風格:與 Posix 有點類似,函數執行成功時返回0,否則就返回非0。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函數調用范式在開發過程中的一些小思考。
假設有一個算法函數,輸入兩個整型參數,輸出一個整型結果,并且輸出一個錯誤代碼。
第一種:輸入、輸出結果和錯誤碼全部通過參數傳遞
既然所有的信息都是通過參數來傳遞的,那么函數定義就應該是下面這樣:
?
void func1(int a, int b, int *result, int *err_code) { int c = a + b; *result = c; err_code = 0; // 沿用 Linux 中的習慣,0 表示沒有發生錯誤。 }
?
因為不需要返回任何數據,因此函數簽名的返回類型就是 void 。
因為調用者需要獲取輸出結果和錯誤碼,因此在形參中, result和err_code需要傳遞指針類型的變量。
面對這樣的函數簽名,調用者就必須顯示的定義兩個變量result和err_code,用來接收函數的輸出。
?
// 調用者代碼 int result, err_code; func(1, 2, &result, &err_code); if (0 == err_code) printf("Success. result = %d ", result); else printf("Failed. err_code = %d ", err_code);
?
這種函數范式的優點就是:在調用形式上統一,無論參數類型是什么(基礎類型、結構體等待),都是整齊劃一的函數調用寫法。
缺點就是有點累贅。
面對任何一個函數,調用者都必須定義一個err_code變量傳遞進去。
如果一個函數是過程控制類型的,壓根就不會產生什么錯誤碼,這樣的函數調用就顯得很臃腫,因為調用者壓根就不需要檢查錯誤碼。
第二種:函數返回值表示錯誤碼
也就是把第一種方式中的err_code參數,通過函數返回值賦值給調用者。
這種函數編程范式還是比較常見的,返回值只表示錯誤碼,其他的輸出結果都通過參數引用(指針)來傳遞。
?
int func2(int a, int b, int *result) { int c = a + b; *result = c; return 0; // 返回錯誤碼 }
?
這樣的函數范式跟POSIX風格很像了。
面對這樣的函數,調用者的寫法就會變成這樣:
?
// 調用者代碼 int result, err_code; err_code = func2(1, 2, &result); if (0 == err_code) printf("Success. result = %d ", result); else printf("Failed. err_code = %d ", err_code);
?
看起來好像跟第一種方式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但是再看一下下面這樣的寫法呢:
?
// 調用者代碼 int result; if (0 == func2(1, 2, &result)) printf("Success. result = %d ", result); else printf("Failed. ");
?
這樣的代碼風格,在Linux中是不是很常見?當不需要處理錯誤碼時,這樣的編程方式會更方便一些。
第三種:函數返回值表示輸出結果
也就是把第一種方式中的result參數,通過函數返回值賦值給調用者。
?
int func3(int a, int b, int *err_code) { int c = a + b; *err_code = 0; return c; }
?
這有點類似Unix中的風格:
返回結果中包括了有用的數據,但是它有一個局限:返回結果必須與錯誤碼的類型一致。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 int 型的返回結果也可能是負數, 所以 Unix 中還必須使用另一個全局變量 errno 來單獨存儲錯誤碼,存在線程安全問題(可以使用線程局部存儲來解決)。
面對這樣的函數簽名,調用者的調用方式如下:
?
// 調用者代碼 int result, err_code; result = func3(1, 2, &err_code)) if (0 == err_code) printf("Success. result = %d ", result); else printf("Failed. ");
?
這種方式的缺點與第一種一樣:必須定義一個變量 err_code,來接收錯誤碼。
在不必要檢查錯誤碼的場合中,顯得有點多此一舉。
小 結
以上的這三種函數調用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只與每一位開發者的編碼習慣有關系。
而且在實際的項目代碼中,這三種方式都能看得到。
如果函數輸出結果是結構體呢?
剛才討論的三種方式中,函數輸出結果reuslt是一個整型,如果它是一個結構體類型的變量,那么哪一種方式相對比較好呢?
這就要注意另外兩點了:
結構體的賦值是需要時間開銷的;
結構體賦值時,需要考慮深拷貝、淺拷貝的問題。
?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