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3D打印這一熱門詞匯頻頻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以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為愿景的智能制造、“工業4.0”等新興戰略上升到國家層面,3D打印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正被大家越來越重視。
傳統制造起變革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3D打印技術問世。經過多年的發展,3D打印已在工業造型、機械制造、軍事、建筑、影視、家電、醫學、考古、文化藝術、雕刻、首飾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并得到初步應用。雖然目前全球3D打印市場份額只占整個制造業的0.02%,但隨著3D打印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其應用領域必將不斷拓展,應用規模將不斷擴大。
據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包海峰介紹,3D打印就是用機器打印三維物件,以分層制造、逐層疊加方式產出成品,這種生產方式無需模具,可一次加工完成非常復雜結構的產品。目前3D打印機有多種成型系統,都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3D建筑打印機能夠以黏土、陶瓷漿料等為打印材料。
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3D打印設備市場規模為22.04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28.6%。全球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稱,2014 年全球3D打印設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8億美元,今年出貨量可達217350臺,增幅高達100%。該機構預測到2018年該市場出貨量將超過230萬臺,規模可望達到125億美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認為,有了3D打印技術以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當然現在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對于一些特別復雜的,很難加工、又無需批量化的零部件,3D打印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由于這種技術的變化,可能對傳統的生產方式帶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業內人士苗圩近日還表示:“這一技術代表制造業加工方式的重大變革,目前已經到了與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跨界合作的必然時刻,跨領域的深度融合將使3D打印技術在推進制造業智能、高效、協同、綠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工信部也將積極發揮引導管理職能,鼓勵開展3D打印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廣泛推進3D打印與各行業的跨領域合作。
中國粉末冶金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D打印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宗貴升將3D打印的應用分三個層面:一個是所謂的高端,就是航天航空汽車;第二個應用就是針對專業人士的,工程師、設計師做,快速模型以及一些設計的驗證;第三個層面的應用就是民用的桌面打印機,所以,這場革命是一種以新材料為基礎,新技術為途徑的變革。
材料瓶頸阻發展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研發3D打印技術,目前,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與企業已經在3D打印設備和材料領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2012年10月,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成立,2013年,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南京、濰坊、珠海)相繼成立。 2013年,3D打印入選國家863計劃,國家提供4000萬元作為研究基金來支持3D打印核心技術的發展,北京投入了15億元支持3D打印技術。在地方政府層面,3D打印產業更是遍地開花,成為各地政府追捧熱點,包括南京、武漢、珠海、青島、成都、長沙等地都籌建了3D打印產業園,并在資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給予支持。
2015年2月,業內認為,中國3D打印行業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工信部、發改委及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首次將增材制造(即3D打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3D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整體計劃。其中也對我國3D打印的現狀進行了客觀評價: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離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工程化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而據同花順統計數據,目前涉及3D打印概念的共有37家上市公司。但是,滬深股市至今還沒有一家真正以3D打印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為何我國3D打印技術還不能完全工業化?“材料瓶頸被業內普遍認為是限制3D打印發展的首要問題。”包海峰這樣說。
據了解,打印材料方面,3D打印材料多采用化學聚合物,選擇的局限性較大,成型品的物理特性較差,另外材料的價格也偏高,亟須豐富材料品種、降低材料價格。現在3D打印技術應用的材料已達130多種,但是比傳統工業生產能應用的材料還是少很多。
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區域經理苑承志認為:“目前,我們研發并生產的打印材料以尼龍及尼龍復合材料為主,而PP、PE、PC等高分子材料和其他多種多樣的材料也可以通過3D打印機進行打印,希望相關的企業、研究所也參與到不同打印材料成型的研究過程中,不僅滿足高附加值,也是當前市場的需求所向。”
據苑承志介紹,3D打印主要可使用粉末及液態原料,光聚合技術一般使用液態原料,成型后表面更為光滑,但機械性能、抗老化性較低,主要有SLA、DLP及(成型速度又慢到快)等技術,其中的CLIP今年剛剛誕生,其打印速度比其他方法快25~100倍。
阿卡姆(北京)工業設備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稱,他們主要使用金屬粉末來作為3D打印的材料,生產醫用、航空航天等行業的產品,長期目標是要成為在金屬增材制造系統領域的領先廠商。阿卡姆采用電子束熔煉(EBM)技術,相較于激光束,由于電子束的高能量密度,EBM能在構建室內形成較高的溫度,比如打印鈦金屬時通常達到約700℃的高溫。能夠使打印材料形成一種精致的微觀結構,具有高延展性和良好的抗疲勞特性。而據記者了解這樣的材料與打印機目前主要依靠進口。
在產品質量方面,許多3D打印產品精度還不盡如人意,打印效率還遠不適應產業化需求,而且受工作原理的限制,打印精度與速度之間存在嚴重沖突,而我國與國外的差距主要存在于打印的精度和穩定性。據專家介紹,比如精度問題,國產技術的精度較低,精度約在0.1毫米,如果能做到0.05毫米,乃至50納米,就能跟國際3D打印水平就相當。
除此之外,3D打印機造價較為昂貴,大多桌面級3D打印機售價2萬元人民幣左右,國內的仿制品價格可以低到6000元以下,但質量難以保證,工業級3D打印機的價格甚至高達數百萬元。
未來市場誰搶占
當前,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常態下,政府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這正是3D打印給包括材料供應、智能制造在內的相關行業帶來的重大機遇。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期間,3D打印將深刻影響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引領制造業從標準化和精益化生產步入定制化生產。中關村夢想實驗室3D打印產業基金相關負責人洪學天表示:“中國現在在3D打印市場的整個存量只有4%,美國占71%,日本大概是 1%,歐洲大概11%。當然大家看到這個市場上有不同的研究報告,從2013年的5億多美元,大家預測到2020年可以達到50億美元,當然也有預測 200億美元,我比較傾向于后者,因為我認為中國的市場可能沒有算進去,所以非常有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洪學天同時指出,未來,3D打印機所采用的材料將會大量增多,而這些材料將會具備不同的特性。在可用于打印的材料發展過程中,3D打印技術的研究將更多的去突破自身的局限。例如3D打印更多的嵌入型部件:電池、電子、傳感器等等。隨著打印設備和打印材料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成本的進一步下降,3D打印在個人消費領域(食品、藝術品、個性化物品等)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國內對于3D打印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高分子材料研發,已經被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家電等領域,而更多的應用領域以及更廣泛的材料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拓展。” 苑承志稱,中石化也將3D打印作為未來的五大戰略之一,并已經購買了3D打印設備用于研發石化產業下游相關材料的打印技術。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Ernesto Orchello認為,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3D打印技術是很好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可以達到高水平的技術來獲得顧客們的喜愛,對于如何能夠大規模的復制還是一個挑戰,另外,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要盡快地進入這個市場,你有一個想法,就盡快地把它轉化為產品,推到市場中去;對于大型公司或者是政府來說,必須要對工程師和相關人員進行合適的培訓,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材料用于3D打印是最合適的,同時他們還需要進行一些早期的測試,然后再把產品推到市場中去。
“我和奔馳公司的老總在一起,我說將來新的3D的制造技術,會不會對我們汽車的大批量的流水線帶來變化?他說完全有可能。將來客戶可能在自己家里面,作為創客,自己來設計一臺車,有些零部件就自己打出來了,有些零部件他認為自己打不出來,或者是不合算的,可以去汽車廠購買,所以把現在的汽車廠變成客戶的供應商,他跟我講了這么一個例子。所以我們要做好這個準備,迎接這場革命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這個變化的結果一定是更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人的個性化的需求,而它又不會帶來成本的大幅度的提高。”苗圩說。
3D打印技術正在突破自身的束縛,這其中包括市場、材料、工藝、成本等等,正在努力地成為大眾化的消費品。在未來,3D打印機將會以低成本、高品質、實用性強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