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04年的Intel CEO貝瑞特當眾跪下并且宣布4GHz版的奔騰4徹底流產時,對于廣大AMD粉絲來說是相當揚眉吐氣的,由于奔騰四超長的流水線帶來巨大的熱量與極低的效率,奔騰4處理器無情地被AMD速龍處理器碾壓,而AMD也在市場份額上首次超過了Intel。無論是旗艦版本的速龍FX還是中高端的Athlon 64都是當時市場的王者,只是沒想到AMD的再一次輝煌已經等待了超過13年。
在推出相當失敗的奔騰D處理器之后,Intel開始將賭注全部押在了Core上面,精簡的流水線,65nm的先進工藝以及大幅增加的效率讓Intel絕地反擊,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產品,而這一繁榮已經持續了整整十年,也是Core架構讓Intel在這十年之中處于壓倒性的領先。
▲就是這張圖讓無數A粉興奮,I粉心碎
沉睡的速龍
而我們的主角AMD在失去了靈魂人物Jim Keller(K7和K8架構的主要參與及設計者)之后就開始逐漸開始落后老對手Intel了。Core架構深深地震撼了整個業界,從此無論是AMD還是Intel都開始拋棄了“頻率至上”論,轉而走向了“核戰”。其中包括了兩家公司因為“膠水CPU”互噴口水仗的事情。
▲Intel革命性的c架構
雖然Core架構讓Intel不斷攫取著處理器市場份額,不過AMD還是憑借速龍出色的性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面對Intel Core處理器極強的競爭力,AMD需要開發和推出新的架構來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于是全新但是頗受爭議的“推土機”架構就此誕生。
沉淪的推土機
▲速龍絕對是老一代A粉的夢中情人
作為AMD上一代的主力產品,推土機可以說完全顛覆了K10架構,輔之以全新的模塊化架構。整數核心、浮點核心按照2:1的比例組成一個個模塊,每個模塊既可以相當于傳統的兩個物理核心,又可協作運行。
▲CPU奇才Jim Keller
看起來這一切都十分地美好,但是AMD似乎忘記了當時的游戲還是以雙核心乃至四核心為主,更為看重的是單核性能。由于AMD推土機架構的劣勢,讓其在運行單線程的時候遠遠不如Intel的Core處理器,僅僅在核心數量上略勝一籌,與此同時坑爹的GF再一次地坑了自家的AMD一把,其不成熟良品率極低的工藝還是啥讓AMD有苦說不出,反觀Intel,幾年來不斷強大自家的Core處理器,同時重要的還是因為Intel使用的超K介質遠遠領先于GF同期的工藝,更使得AMD的幾款產品在Intel面前抬不起頭來。
在架構和工藝雙重落后的情況下,AMD只能通過加長流水線來獲得更高的頻率,同時通過增加核心來彌補單線程性能的嚴重不足。這個情況是不是大家在幾年前看到過?是的,AMD又一次走了Intel奔騰4時代的老路,通過增加主頻而不是優化架構來提升CPU的性能,而Intel的Core處理器就像當時的速龍一樣擁有精簡流水線與高超的效率,同時借助“Tick-Tock”的出色戰略打的AMD滿地找牙。
▲超級電老虎:FX9590
而AMD則在2013年正式推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八核FX處理器:FX 9590,這顆默頻為4.7GHz,Boost頻率5.0GHz的巨大怪獸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面對當時如日中天的Intel Core I7-4770K AMD希望借助這個CPU來挽回自己的顏面,只可惜物理規律還是不能違反,FX-9590最終還是悲慘地倒下了,留給后人的只是那220W的狂暴TDP與高端風冷都壓不住的恐怖熱量,但是性能卻不如自己的對手4770K,在一聲嘆息中落下了帷幕。
▲220W的TDP太過于恐怖
此時的AMD,之前因為收購Ati而元氣大傷,同時又要面對Intel和Nvidia的雙線作戰,親密合作伙伴GF的制程又不給力,此時AMD正走在十字道路上,是沉淪還是重生,誰也不知道,直到Jim Keller的再一次回歸。
播下新的龍種
2012年8月1日是平常的一天,但是對于AMD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這一天時年53歲的Jim Keller重新加入AMD,擔任處理器內核首席架構師,同時將直接負責AMD的處理器架構設計,并根據AMD的雙管齊下戰略,重點開發兼具高性能與低功耗的處理器內核,為AMD未來產品提供基石。
如果大家對于Jim Keller還不熟悉的話,那么這個大神取得的成就相信大家早有耳聞:蘋果自主研發的A4、A5處理器以及AMD歷史上的超級武器:K7、K8架構處理器,正是憑借著K7、K8超強的架構,AMD在當時完虐Intel的奔騰4處理器,成為一代經典。
是的,這位處理器大神再一次來到了AMD,那么這一次“金坷垃”還能夠拯救AMD嗎?
看完了我們的主角,再來看看AMD的老對手Intel在干什么。2012年4月24日,Intel正式發布了第三代酷睿處理器Ivy Bridge,將工藝升級至22nm,同時采用了最先進的3D晶體管。Intel宣稱實際應用性能提升20%,3D顯示性能提升1倍,實際情況確實是這樣子的嗎?
▲圖片來自泡泡網
從測試結果來看,采用ivy Bridge的3770K處理器相比較于上一代僅僅提升7.16%,開始了擠牙膏的惡劣行徑,原本以為Intel在第三代只是降低了工藝,那么第四代的Haswell就應該有著巨大的提升,畢竟架構制程提升了不少,可無情的事實告訴著大家,Intel的牙膏從Ivy Bridge開始到最新的Kaby Lake連續擠了5代!每一次首發新架構的處理器大家都翹首以待,但是每每測評數據出來卻滿是失望。于是大家寄希望于AMD給力,治一治Intel擠牙膏的歪風邪氣,但是AMD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全新的APU采用的是臺積電的28nm制程工藝,但是面對Intel還是毫無還手之力。
▲圖片來自泡泡網
于是大家只能忍氣吞聲地接受Intel擠牙膏的事實。更令人憤怒的是,Intel在第三代Ivy Bridge上面取消了廣受好評的釬焊而改用廉價的硅脂。于是之后的CPU一代比一代熱,超頻能力也是大大不如,甚至老舊的Intel i7-2600K因為其高超的超頻能力以及釬焊涂料成為了發燒友們追捧的對象“2600K戰三年、2600K戰五年”的聲音不絕于耳,于是到2017年正好是i7-2600K推出第六年,是要對手頭的老舊CPU進行更新換代了。
開始孵化的雛龍
我們從對于Intel的憤怒說到AMD的救贖。自從Jim Keller加入AMD之后,頭幾年AMD還是像傻白甜一樣被Intel壓著打,只能靠著APU強大的核顯獲得茍延殘喘的機會,那么下一代處理器跑哪里去了呢?
2014年9月13日,這又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不過對于AMD來說仍然是一個里程碑的時間。因為在這一天AMD正式提到了下一代X86架構,AMD將其稱之為“Zen”意為禪宗。
▲圖片來自超能網
在羅瑞德提到的Zen及K12架構中,K12已經明確為AMD下一代ARM架構,而Zen這個代號是首次出現在官方介紹中,指的就是AMD下一代的X86架構。根據當時的報道,Zen架構使用的將會是全新的制程工藝,之后再升級至更新的工藝。
當然2014年的秋季,幾乎沒有人相信AMD真的會拿出如此給力的新處理器,無數硬件發燒友認為這只不過是AMD的再一次茍延殘喘,甚至編織的又一個謊言。因為之前的“推土機”架構讓廣大A粉大呼上當,更是成為促成Intel擠牙膏的幫兇。于是AMD的Zen計劃又一次成為了人們的笑談。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876天零22個小時
▲圖片來自騰訊網
大約經過了半年時間,大概在2015年2月23日消沉已久的Zen計劃再一次被廣泛報道。經AMD高管證實,AMD將會在2016年推出全新代號Zen的X86 CPU架構產品,基于AMD Zen價格的產品最初將面向工作站和服務器市場銷售。而Zen的性能能夠和Intel Skylake架構進行對比。
和上一次的消息相比,這一次有關于Zen架構的性能預測也已經泄露,根據當時AMD的想法,Zen處理器擁有和Intel Skylake幾乎相同的性能。
此時對于玩家來說,一直被吊打的AMD怎么可能能夠推出一款和Intel Skylake處理器相同性能的處理器,根據之前的測試,“推土機”架構的單線程性能可是落后Intel 50%甚至60%。即使是FX-9590,再面對i3的時候,單線程也是毫無還手之力。
另外當時的游戲大部分仍然是以雙核、四核優化為主,而像《坦克世界》、《星際爭霸2》這樣的游戲更是吃CPU的單核,AMD的處理器怎么可能贏得了Intel的CPU。難道僅僅1年之間就可以擁有超過50%的同頻性能提升了嗎?
于是在一片嘲笑與質疑聲中,AMD的Zen計劃再一次消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之中,“AMD日常翻身”的論調不絕于耳。至于我們仍然忍受著Intel帶來的牙膏之苦。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710天零22個小時
2015年5月8日,AMD于紐約納斯達克證交中心舉辦了三年來的首個分析師大會。而在該會議上,AMD也大方地透露了大量公司未來戰略和產品細節。
也就是在這一次的會議上,AMD正式公布了Zen架構希望提升的性能提升。由于使用了并發多線程技術,相比較于“推土機”,AMD下一代的Zen處理器IPC也就是同頻性能預計提升40%,AMD希望通過Zen重塑K8的輝煌。
毫無疑問AMD做出的PPT與展望是相當出色的,精妙的PPT代表了AMD未來CPU努力的方向,IPC提升40%就意味著Zen能夠擁有和Skylake一樣的性能了,即使是單線程也毫不認輸。不過Zen真的能夠像AMD的PPT上面描述的一樣給力嗎?
▲IPC提升40%對于習慣了牙膏的吃瓜群眾來說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在這篇文章的下面,小編找到了IT之家用戶們的評論,很顯然“PPT”論調仍然是持主流的觀點,另外還有零星的對于AMD的支持,那么這些用戶如今看到Ryzen“銳龍”處理器會怎么想的呢?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636天零22個小時
▲圖片來自超能網
2015年9月18日,對于AMD來說或許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因為首席內核架構設計師Jim Keller離職,之后的新聞證明其將前往特斯拉負責自動駕駛項目。
雖然AMD宣稱其Zen項目并不會隨著Jim的離去而影響,但是作為CPU界首屈一指的大牛,Jim Keller的離職無疑讓人們對于AMD的Zen處理器有所懷疑。Zen真的能夠按時到來并且擁有超過40%IPC的提升嗎?這一切難道又是AMD為大家圓的一個夢?“日常翻身”又一次成為了主論調。
當然事后證明,Jim Keller無疑是一名天才,在幫助設計了Zen處理器之后悄悄地離去不帶走一片云彩。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整整500天。
2015年10月,對于AMD來說好消息終于來了,萬年豬隊友,AMD的親密伙伴也是主要代工廠格羅方德(簡稱GF)在經過了重重磨難,終于宣布成功使用14nm FinFET制造工藝,并且為AMD的下一代Zen處理器進行制造,而AMD的Zen處理器也宣布成功流片。
毫無疑問這對于AMD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之前GF的32nm實在是太過于坑爹,以致于AMD的“推土機”的性能實在是不能夠看。
此時GF宣布14nm制程順利完成,對于AMD的Zen處理器來說可謂是如虎添翼,在飽受制程之苦之后,AMD終于迎來了先進的FinFET制造工藝,雖然已經落后Intel長達3年之久。Zen處理器也逐漸地看到了新的曙光,只是40%的IPC提升能否實現還是需要打上大問號。
很顯然我們的網友們開始對AMD的Zen處理器期待了,畢竟大家都對Intel擠牙膏的行為憤怒不已,“余承東”網友,看到三個幻覺全部實現,你高興嗎?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480天。
終于時間到了2016年,有關于Zen處理器的消息也是越來越多,畢竟之前AMD宣傳的就是2016年發布全新的Zen。2016年3月24日,AMD終于曝光了全新的AM4接口,除了雞肋般的新一代APU之外,大家最為期待的自然是Zen處理器,此時有關于Zen的爆料也是日益增多,而AM4接口的到來將會Zen處理器誕生前的重要準備。
在IT之家的評論區,除了“日常翻身”之外,逐漸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感覺到Zen帶來的驚喜,認為這一次AMD終于可以打一場勝仗了,不過距離Zen的真正發布距離還很遠。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335天。
2016年4月22日,AMD和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設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x86處理器,預計將用于高性能的服務器端。按照協議,AMD將向合資公司提供x86芯片技術許可和必要的技術幫助,生產的芯片只面向中國市場銷售。作為回報,AMD最高可獲得2.93億美元許可費和版稅收入。
這對于AMD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之前AMD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了,雖然2.93億美元對于AMD來說只是一個小數字,但是足夠讓AMD能夠緩一口氣。
在IT之家的評論區里,大家紛紛表示AMD這下子不用日常倒閉了,之后AMD股票大漲52%,不知道當時有沒有人入股AMD,估計現在賺的盆滿缽滿了吧。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326天。
2016年6月1日無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展示了Radeon RX 480之后,AMD CEO Lisa Su首次展示了全新的Zen處理器!此時全場沸騰,繼全新的北極星架構之后,AMD再一次引爆全場。
蘇媽在發布會上正式表示,全新的Zen處理器將會擁有8核16線程,同頻性能提升40%。同時第八代APU將會采用全新的Zen架構。至于發售時間將會在今年底,而明年會大規模發貨。此時距離Zen計劃正式公布已經過去了630天,快接近兩年了,這兩年的時間對于A粉來說無疑是難熬的,但是在蘇媽正式展示Zen處理器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IT之家的評論區里熱情洋溢,大家紛紛表示對于AMD的支持,畢竟等待這顆CPU不止2年,甚至更多時間。ID為“mrlikunjin”的朋友,看到Ryzen處理器性能超過了I7-6900K你高興嗎?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266天。
2016年8月11日,AMD Zen處理器的首個跑分正式到來,當然測試的還是御用游戲《奇點灰燼》,在讀取的測試數據之中,AMD Zen處理器的ES版本頻率為2.8GHz,Boost頻率為3.2GHz。
在實際的測試中,這顆Zen處理器的實際游戲幀數為58幀,超過Intel Core I5-4670K 11%,不過低于Core i7-4790 10%。和自家的FX-8350相比則大幅度地提升了38%。
不過之前就已經有爆料稱Zen處理器正式延期,從2016年來到2017年,還好最終只是延期了接近3個月到2月22日。
在IT之家的評論區里,大家紛紛表示對于Zen處理器才超過I5處理器的不滿,認為7代能夠秒殺Zen。只是沒想到Intel的7代Kabylake連牙膏都沒有擠,而Zen已經可以與6900K相比較了。
此時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195天。
2016年8月19日,在Zen處理器首次爆料跑分之后,AMD在舊金山會議上正式揭開了Zen處理器的面紗。首先Zen處理器則會升級到14nm FinFET工藝。更先進的工藝不僅推動性能增長,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功耗,Zen處理器在能效上也會有明顯進步。
其次相比Excavator架構,Zen處理器的IPC(每指令周期)性能提升了40%以上,甚至蘇媽已經透露Zen處理器已經可與Broadwell-E處理器對比同頻性能了。
毫無疑問這是Zen處理器又一個重要一步,之前號稱平Skylake的同頻性能的豪言正在逐步實現,全新的Zen處理器正在一步步走向我們。
評論區里已經說明了AMD的主線任務,只是這一次AMD真的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漂亮。
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187天。
之后的幾個月,AMD的Zen一直波瀾不驚,曝光也是不斷,直到2016年12月14日,AMD正式宣布了全新的Zen哦,應該叫Ryzen處理器。AMD稱全新的Ryzen處理器采用了8核心,16線程的規模,頻率則是3.4GHz,擁有4MB的L2緩存,16MB的L3緩存,而TDP方面是95W。
在現場演示中,Ryzen處理器在某個專業軟件已經戰勝的Core i7-6900K,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終于Ryzen處理器不再是死氣沉沉的PPT而是一顆真實的CPU,戰勝Intel發燒級處理器的任務已經實現了。
沒想到這一次Ryzen處理器竟會如此給力,IT之家的評論區里更是一片歡騰。這一次AMD終于可以拿出比得過Intel頂級處理器的產品了。
距離Ryzen“銳龍”處理器的誕生還有70天。
時間進入2017年,距離Ryzen處理器正式發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近。除了AMD這里捷報頻頻之外,我們來看下老對手Intel做了哪些動作。
1月2日Intel 10nm工藝難產,Cannonlake或延期
1月6日正式解禁第七代Kaby Lake處理器可超頻i-7350K和超線程G4560曝光
2月7日Intel曝光四核八線程i5處理器
2月10日Intel宣布8代酷睿處理器,繼續使用14nm制程工藝
可以看到英特爾目前已經遇到了瓶頸。無論是不是真的擠牙膏,但是Intel處理器性能的增長顯然難以讓人滿意。
我們再來看看AMD這里的消息。
1月8日 Ryzen處理器全系不鎖頻
1月9日 新X300系主板登場
1月12日 AMD Ryzen處理器正式版已送測
2月3日 AMD Ryzen處理器正式版跑分曝光
2月4日 AMD Ryzen處理器型號曝光,共有17款
2月9日 AMD Ryzen處理器售價曝光
2月14日 AMD Ryzen處理器3DMark跑分曝光
2月19日 AMD Ryzen處理器8核/6核處理器跑分曝光,戰勝Intel i7處理器
2月21日 AMD Ryzen處理器中文名字曝光,“銳龍”正式誕生,R7 1700X提前偷跑,性能戰勝i7-6800K,部分性能戰勝6900K。
這一切都表明了AMD Ryzen處理器的強大,每一篇新聞都讓無數用戶為之振奮,在受夠了Intel無盡的擠牙膏的憤怒之后,AMD再一次引領了CPU領域前進的潮流。而大家的熱情直到2月22日晚上10點到達了沸點。
展翅翱翔的銳龍
北京時間2017年2月22日晚上10點,距離2014年9月10日已經過去了整整896天。在這三年間,從Zen立項到Ryzen處理器正式發布,AMD都經歷了太多太多。每一次的新突破都讓大家無比振奮,而這一天的晚上,AMD全新的Ryzen“銳龍”處理器終于展翅翱翔。
R7 1700、R7 1700X、R7 1800X,這三顆成為了AMD Ryzen處理器的先鋒,而三顆處理器的性能以及售價也同步公開。2499元、3099元、3999元,性能超6900K。半價斬旗艦的神話終于實現,IPC同比增長52%,不輸Kaby Lake的同頻性能,碾壓般的多線程性能,在這一刻已然成為事實。AMD K8的輝煌指日可待。從Zen計劃曝光到Ryzen處理器成品出現,AMD遭受的嘲諷、挖苦、調侃相信不少人都做過,甚至當初許多人都不相信Ryzen處理器真的能夠提升這么明顯。而現在Lisa Su和AMD用這三款產品告訴世人們他們做到了。
2月23日零時國內的京東、天貓同時開啟AMD Ryzen處理器的預定,迎面而來的是成百上千的預定量,亞馬遜屠榜、京東屠榜、天貓屠榜,大家都用手中的預定表示著對于AMD的支持,其中很多人13年前購買了AMD的K8處理器、而現在這些當初的發燒友們或許已經成家立業逐漸地退去了往日的激情,但是當AMD Ryzen處理器誕生于這個塵世中,他們還是全款購買了Ryzen表示自己的支持。
在IT之家的評論區中有不少人在Ryzen處理器正式發布的時刻落下了自己的眼淚。這些老AMD粉絲們已經等待了十年,從K8到Ryzen,十年時間真的太長了。作為電腦之中另外重要的一部分,2007年的顯卡旗艦為8800GTX,面對《孤島危機》也是毫無辦法,甚至只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進行,十年之后的今天,旗艦顯卡GTX 1080 Ti能夠在4K分辨率下以60幀的速率游玩如今的曠世大作,同時畫質的提升帶來的是電影般的體驗,而CPU的進步真的是太小了。
再見“農企”,你好“龍企”
2017年3月2日晚上22點,AMD Ryzen處理器性能評測正式解禁,這顆等待了十年的處理器終于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跟之前預測的差不多,測試的Ryzen R7系列處理器表現出了自己應有的性能。即使是面對1000美元的6900K也是毫不退縮,打的有來有回,當然作為Ryzen的初代產品,目前部分軟件還是不能完美地適應三顆全新的處理器,但是隨著未來Ryzen處理器的日臻完善,今后推出的Ryzen將會發揮完全的實力。
隨著Ryzen處理器處于碾壓般的存在,無數在今年購買高端Intel CPU的用戶被調侃,針對Intel的段子也是層出不窮。“49年入國軍”、“9.11進世貿大廈”、“08年賣樓進股市”,這一個個段子都凸顯著AMD Ryzen處理器的超高性價比。更有好事者不斷地在貼吧進行挖墳,尤其是十年之前的預言貼,因為三大幻覺之一的“AMD翻身了”終于在今天成為了現實。
▲10年前的舊墳就這樣無情地被鞭笞
其實這一次Ryzen處理器的翻身更多的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過去幾年的Intel實在是太過于讓人憤怒,于是這一次AMD的Ryzen處理器的推出讓無數的消費者歡呼,無論他們是不是AMD的粉絲,甚至連Intel的粉絲也對擠牙膏的行為表示不滿。“天下苦秦久矣”,此時的AMD就像是陳勝和吳廣,終于推翻了Intel的“暴政”。
不過我們在為Ryzen處理器歡呼的同時,別忘了Ryzen處理器還不是天下無敵。GF的14nm工藝相比較于Intel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一點是不得不承認。
Intel雖然在CPU領域尤其是消費級CPU不斷地擠牙膏,不務正業,但是這家科技龍頭企業還是在3D打印”、“無線輸電”、“無人機控制”等過于前衛花哨的領域頗有建樹,既然CPU如此不給力,那么其他領域也可以為革命做貢獻嘛。
當然強如Intel這樣的科技巨頭在進軍10nm制程的時候都遇到了困難,AMD Ryzen處理器這一次能夠取得如此大的進步,主要原因還是起點太低,相信未來隨著Zen+的到來,AMD同樣會和Intel一樣遇到瓶頸,到時候是革命X86還是革命新制程這又將是一個新的選擇。既然現在單線程提升幅度已經如此微小,等待著大家的應該就是喜聞樂見的核戰。比如Intel透露的六核心I7、以及大幅降價,這些措施得益的終將是我們消費者本身。
好了無論怎么樣,這一次的AMD通過Ryzen處理器算是好好地打了一個勝仗,各位購買了三款性能出眾的處理器的用戶們可以盡情地享受Ryzen帶來的巨大能量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