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硬件圈有這樣一種聲音盛傳,智能硬件投資的寒冬到了,智能硬件創業團隊再拿到投資沒那么容易了。
首先出現這種言論,有一個大的背景,一是國內整體經濟環境并不是很景氣,二是智能硬件投資圈的聲音沒有那么活躍。具體到智能硬件行業目前的投資環境,從幾位從業者的分析看,有這幾個關鍵點:
1、經濟大環境影響
目前從A股到全球股市,都不是很景氣,這樣的大環境正對智能硬件行業產生影響。長期專注智能硬件領域投資、曾在360負責過智能硬件投資、現在創新工場看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人孫培麟認為,“宏觀的市場經濟表現肯定是對智能硬件市場有影響的,最近所有行業都在曝出不好的聲音,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聯動的,如果沒有通暢的退出通道,智能硬件早期投資也會看衰。”
同時孫培麟也提到,“不過不要過于悲觀,具體要看不同階段的智能硬件項目。”早期的項目會麻煩點,可能因為資金的原因不能撐到量產。但如果是2013、2014年啟動的項目,已經可以自己造血,撐到自負盈虧,在經濟負周期里能撐過來的廠商,能把競爭對手熬死。
由于智能硬件項目的周期比較長,天使期的項目拿到錢的機會更少,可能不能撐到下一階段量產,這樣一般項目在眾籌完之后,還是要一輪融資,來完成批量生產。如果這一輪沒有人接盤,就比較危險。
2、硬件投資兩級分化嚴重
“沒有”,當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原極客公園主編、現在正在推動一個“極客加速計劃”的極客加速COO吳江時,他給出了很肯定的答復。并認為現在正處在智能硬件浪潮退潮見石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
所謂的兩級分化的表現,即好的項目還是很多投資機構搶著投。但是這些項目找投資,已經不需要太多PR,所以外界看到的機會少了,給出一種投資寒冬的假象,但是實際投資還是很多的。
吳江也提到,優質項目不缺融資,普通項目確實還是很難。
“如果你的產品能解決一個很明確的需求,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需求,走到B輪和C輪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靠一個概念是很難拿到錢的。”同時投資人也很看重智能硬件的市場銷售額數據,所以一個智能硬件產品,要么靠量,要么靠單價來取得市場認可。
3、缺少NB的標桿企業
洪泰基金高級投資經理王聰佶給出這樣一個觀點,“在資本市場,智能硬件方向確實有點受挫。投資已經3~5年了,國內還沒有一家NB的公司出現,投了這么久沒有一家公司能夠跑出來是很重要的原因。”王聰佶的這一說法,我也能從其他互聯網投資人士的態度中找到強烈的認同。
“而大疆做了7~8年了,不完全算這一波智能硬件興起的代表,同時無人機也很難算智能硬件。”王聰佶認為大疆并不能歸到這一波企業里。
對于投資環境的變化,王聰吉不認為是“寒冬”,“總體上(投資)積極性還是很高,不能算是寒冬,只能說是更理性了。現在不能說你是做智能硬件的,投資人就會很感興趣,經過幾年的發展,投資人也更懂這個行業了。
“整個智能硬件市場,可能還要等3~5年才能真正起來。就像2010年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移動互聯網是未來,但最開始的一批比誰死得都難看。”王聰佶說,同時他認為,互聯網創業者介入智能硬件市場,能不能解決供應鏈和銷售是最大問題。早期大部分天使輪的項目,大部分倒在供應鏈上,能做出產品并產品能用的很少,導致存活率極低,能夠活到B輪、C輪的很少。早期投資還是很旺盛,但是很難往后走。
4、硬件行業的規律不可改變
楊世毅是我也是認識長期關注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人,之前在戈壁現在轉戰京東任京東投資部投資總監,他對投資環境的變化有更為理性的認識。一個關鍵點是,硬件行業的規律正在影響投資人的心態和做法。
楊世毅認為,“智能硬件行業之前比較瘋狂,現在是謹慎了很多。沒有像幾年前電商企業投資那樣,一個原因是沒有一家NB的公司出來,證明這個行業。”
“現在很多智能硬件是互聯網的VC在投,但互聯網的投資人對增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智能硬件是屬于硬件產業,是需要遵守硬件規律的。硬件產品的銷售規模很難成倍增長,目前看只有華米做到過,但也是集小米全公司之力。”楊世毅此話導出了互聯網投資人的心態。
楊世毅另外總結的一點是,智能硬件行業還是很早期的階段,需求的探索和用戶的教育階段都還沒有完成,海外的GoPro是發展了10年才上市的。
回到我最開始的問題,楊世毅認為,目前投資環境不是說是遇冷,而是在往正常的路徑走,回歸理性。未來,智能硬件的發展,肯定是大趨勢,而且供應鏈的發展會倒逼推動所有設備成為聯網設備。同時,家電企業的入局,利用他們有供應鏈的優勢,也會更快地推動市場的發展。
???????
這半年,也有人在喊:“智能硬件是坑”,“智能硬件是傳統行業”。但是,數據佐證——根據京東近日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國內智能硬件行業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國內智能硬件銷售額同比增長264%,用戶量同比增長了215%,而智能硬件的客單價也同比增長了50元。
下面,就借半年之際,盤點下2015年上半年智能硬件的發展。從中,我們也許能夠看出下半年的趨勢。
四個品類趨勢
1、音樂播放產品越來越多。這些播放器包括大小音響、帶屏幕或計步的大小耳機,甚至智能收音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在上海的首屆CES Asia上的各種耳機、音響了。Bose、Beats、鐵三角等大牌未做出顛覆性創新的音樂播放產品,倒是有一些初創公司有一些差異化嘗試。比如眾籌價 199元、三棱柱外形的果殼便攜音響,安裝了彩屏做獨立頭戴播放器的Vinci智能投機,較長待機時間、便攜的魔調藍牙耳機。
2、雖然小米用小米移動電源為移動電源市場做了洗牌,可還是有很多廠商入局。從電商、眾籌平臺一搜就是一大批移動電源,甚至魅族也要入局了。移動電源本身倒不是智能硬件,但是作為配件,它市場很大:我身邊的人都快人手一到兩個了。移動電源的發展趨勢有三個:異形、大容量、低價。但自從小米入局后,很多拼低價的移動電源都處在了比較尷尬的位置。不過,一些做異形、拼顏值的移動電源廠商,倒也銷售得不錯。比如億覓稱靠移動電源年入2000萬。
3、 VR(虛擬現實)產品越來越火爆。據做VR播放平臺的焰火工坊CEO婁池表示,除了做VR內容、配件、平臺的公司,做VR眼鏡的公司已超過90家,價格從 99元的手機眼鏡盒子,也有上千的VR一體機。但是較為明顯的是國內能做出優秀光學方案VR眼鏡的公司少之又少。
4、這半年手機本身沒有太大變化,但手機行業有了變化。上半年,國內小米、魅族、華為、Vivo、nubia等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旗艦機。樂視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機;360酷派合資公司推出新手機品牌奇酷,還收購了酷派大神手機業務做低端手機;家電巨頭格力也推出自己的手機品牌。不過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同比下滑。在國內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中國手機品牌開始轉戰歐美市場;小米還另尋了一條出路:世界這么大,去印度看看。
四個行業趨勢
5、智能家居行業開始完善。2014年智能家居還只是在概念上火熱,零零散散出了一些產品。但今年不一樣:蘋果HomeKit初次亮相;谷歌推出 Brillo物聯網操作系統、谷歌Nest多次發聲;微軟推出的Windows 10 IOT看似不痛不癢,卻為開發者打通了云平臺、嵌入式平臺、.NET框架開發,開發者可以一次開發三個層面;在國內,除了去年底亮相的京東超級APP、阿里云生活館等平臺,騰訊于今年推出了YunOS、華為推出了10MB的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這是軟件層面,智能硬件的硬件部分也沒閑著:一大批環境監測器(CO2、溫濕度、甲醛等)、空氣凈化器、凈水器、智能門鎖、智能大電器、智能插座、云攝像頭、路由、機頂盒……太多了。舉幾個例子:去年底入股美的的小米馬上要推出自己的產品了;iKair推出了面向企業用戶的Maxense九款云傳感器。
6、智能交通的聲音今年格外得大。在 CES和CES Asia(電子消費展)上,谷歌、奧迪、奔馳汽車巨頭們紛紛推出自動駕駛汽車或者相關概念汽車。各種做企業后裝配件的廠商也不閑著:極豆等車載導航儀,CarCore、AotuBot等智能OBD,Goluk、360等智能行車記錄儀;還有車載顯示器等產品也是層出不行。短途交通工具也火的不行:樂行平衡車(也稱攝位車),小米投資、收購了Segway(攝位車鼻祖)的Ninebot平衡車,樂視、Begin ONE、洛克菲勒等智能自行車(700Bike至今是否智能還不明了,百度于去年底推出了DuBike智能自行車),前BAT高層李一男的小牛電動車。
7、智能醫療、健康行業智能硬件的存在感強了。或許是因為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以及智能醫療的“智能”更偏向軟件層面,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比,智能醫療行業推進的一直很慢。當然,這其中還有政府對醫療、健康行業的謹慎態度。據快樂媽咪CEO陶建輝表示,給胎語儀申請一個二級醫療器械用了超過半年時間。但是,2015的上半年,醫療、健康類智能硬件確實多了。比如GYENNO推出的醫療器械防抖勺、健康產品水杯及手表,倍輕松推出的握握智能“中醫按摩”手套。
8、可穿戴行業做了一些洗牌。比較明顯的洗牌是同質化的小品牌智能手環少了,一些還在生存的手環都在強調“專為兒童”“專為女性”等賣點(營銷段子);智能手表行業形成了以MOTO 360為代表的Android Wear系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TicWatch、inWatch為代表的安卓改良版操作系統智能手表的三組鼎力。另外,谷歌眼鏡雖然銷聲匿跡了,但中國的“門徒 Glass”們卻多了很多。他們自然不是照搬。比如有以IR(信息提示)為主的哆哚Glass、以面向商用(to B)為代表的聯想NBD(新業務拓展部)new glass等。
其他趨勢
9、這半年,很多智能硬件廠商都比以往更清醒,拼命做差異化,找生存之道。
在拼搏、觀摩了一兩年后,很多行業內的人都清晰了一件事:智能硬件很難做出技術門檻。智東西曾采訪的好幾個CEO都稱,要技術?去深圳轉一圈全有了。那智能硬件怎么做呢?還是沒人清楚,就像經緯某投資人說的,只有不斷試。試的結果就是,有了一些較為可靠的方法論:一些文案如“做垂直”、“專為**打造”、“做溢價”、“做高端”、“做平臺”時常出現在智能硬件行業。這些文案是公司的戰略規劃,是賣點也是營銷概念。但不管怎樣,只要能增加用戶粘性能盈利并為用戶創造了價值那就是好方法。做母嬰領域的快樂媽咪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快樂媽咪CEO陶建輝一直稱“專做母嬰領域”,把體重秤做成“母嬰安全秤”;現在,他還做了快樂媽咪母嬰平臺做數據采集、咨詢和資訊服務。
10、這半年,政府的、風險投資機構/人的、大公司的孵化器/加速器越來越多,其中有不少孵化器/加速器聚集了一批智能硬件團隊。
有主要提供供應鏈服務的星云、硬蛋,有專注設計服務的太火鳥、覓創,提供辦公場所、輔導、資源對接的微軟創投,也有什么都提供又什么都提供不了的孵化基地。現在,似乎一個一線城市沒有幾個眾創空間、創投咖啡館、孵化基地都成了笑話。這其中,我聽到的最可笑的一件事是:一家地產商只用了5分鐘就決定拿出原有寫字樓的一塊區域打造一個新產品——為創業者提供辦公場所和交流平臺。不過,這個新產品和樓里其他區域一樣,每晚10點準時關門,創業團隊如要加班需另找他處。
小結
2015年上半年,我們可以看到,蘋果谷歌紛紛登場,BAT們先后入局;上下游產業鏈及行業生態已經開始形成,智能硬件不再是小范圍創業者的自嗨,產品形態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所認知和接受。
2015年上半年,我們也能看到,中低端產品仍然是國內市場的主流,品牌溢價、技術成熟度及生態建設仍顯稚嫩,打著智能家居的噱頭依舊層出不窮。確立標準、降低用戶門檻、打造更貼合消費者實際需求的產品成為了接下來這半年的重中之重。
“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對于很多人來說,喬布斯的這句名言多年之后仍然在耳畔回響;對于智能硬件行業的創業者而言,如何制造出真正的爆品、標桿、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產品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