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硬件愛好者,10月9日清晨醒來的時候,心情一定會是相當激動的,因為全球芯片巨頭Intel剛剛推出了全新的秋季桌面產品線,而且是三條線齊頭并進,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Intel此次發布涉及桌面主流、桌面發燒、單路工作站三個不同領域,共有多達14款不同型號,架構、規格、特性各不相同,即便是資深的硬件玩家也會一時有些凌亂。
現在,我們就回顧總結一下這三條線的關鍵亮點,看看這次Intel到底都帶來了什么。
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副總裁兼臺式機、系統和渠道總經理Anand Srivatsa做主題演講
一、九代主流酷睿:i9品牌+主流八核+加速5GHz+釬焊散熱
第九代酷睿(Coffee Lake Refresh)無疑是本次的絕對主角,尤其是旗艦級的酷睿i9-9900K,妥妥的明星級產品,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Intel重點推廣的型號。
一直到第七代,Intel的酷睿家族都比較簡單,每一代或者升級工藝,或者更新架構,只有一套產品,而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復雜化和市場形勢的不同,第八代酷睿發生了很大變化,包含了八種不同產品:
Kaby Lake-R 15W低功耗移動版、Kaby Lake-G 65/100W移動高性能版(整合AMD核顯)、Coffee Lake-S 35-95W桌面標準版、Coffee Lake-U 28W低功耗移動版、Coffee Lake-H 35W高性能移動版、Whiskey Lake-U 15W低功耗移動版、Amber Lake-Y 5W超低功耗移動版、Cannon Lake-U 15W低功耗移動版……
其中還橫跨了14nm、10nm兩代制造工藝,14nm又可以分為14nm+、14nm++兩種版本。
這一次,Intel開辟了新的九代酷睿序列,不過制造工藝還是14nm++,基礎架構還是八代核心的Coffee Lake,只是規格提升相當大。
這也預示著,酷睿代數的劃分不會再依賴工藝和架構,而是更多地依據產品推出時機和定位。
或許,Intel也是希望借此機會重新梳理產品線,讓大家忘掉復雜的底層技術,更多地關注產品本身,及其帶來的變化和提升。
雖然工藝和架構沒變,但是不得不佩服Intel,硬生生將九代酷睿提升了一個檔次,尤其是旗艦型號i9-9900K,多個地方都是第一次:
1、第一次將i9序列引入到主流桌面市場
其實十幾年前酷睿i系列的時候,大家就等著頂級產品會冠以i9的名號,但是Intel一直學藏著它,直到去年的酷睿X系列發燒平臺上,Intel才將十核心及其上的產品掛上i9。
此前的高性能移動平臺上,頂級的8核心16線程也用上了i9,而這一次Intel又把它帶到了主流桌面市場,足見對這些頂級產品的信賴。
當然了,由于主流和發燒產品線都有了i9,也都有i7,型號分辨起來可能會有些亂,但只要記住發燒級現在結尾都是X,主流則是K或者無字母后綴,就行了。
2、第一次為Intel主流消費市場帶來8核心16線程
增加更多核心是Intel這兩年的主要手段,幾乎所有產品線都是如此。前幾年的主流產品一直都是最多4核心8線程,八代酷睿來到6核心12線程,九代又一次跳躍到8核心16線程,可以更好地滿足多線程、多任務需求,尤其是游戲的同時可以隨意錄像、直播。
3、第一次普及加速5GHz
之前的x86 40周年紀念版i7-8086K已經可以睿頻加速到5GHz,但那是個限量版,i9-9900K則是第一次在全面上市的處理器上飆到5GHz,借助睿頻加速技術2.0可以讓單個核心運行在5GHz,這無疑是個里程碑的進步。
再加上酷睿架構一貫優秀的高頻率和單線程優勢,i9-9900K在游戲里絕對是無敵的存在。按照官方數據,i9-9900K游戲性能比上代同黨產品i7-8700K提升10%左右,對比三年前的i7-6700K則可提升多達37%
4、七年來第一次用釬焊散熱
Intel處理器上一次在內核與散熱頂蓋之間使用高級的釬焊散熱材料,還是2011年的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之后一直都是普通硅脂,再加上22nm、14nm工藝集成度高、芯片面積小、發熱集中,明顯影響了核心溫度和超頻。
釬焊散熱(Solder TIM)也可以叫做焊錫膏,是一種液態金屬性質的散熱材質,導熱效率更高,用上它可以大大加強處理器內部熱量的釋放,從而降低核心溫度,既有利于更長時間運行在更高的睿頻頻率上,也有利于擴大超頻空間。
i9-9900K、i7-9700K、i5-9600K三款K系列新品都用上了釬焊散熱,而且都不鎖頻,可以自由超頻。
5、第一次變換包裝盒形狀
Intel這些年的處理器包裝盒都比較簡潔,一個普普通通的方盒子,而這一次特別為i9-9900K準備了一個正十二面體形狀的全新盒子,半透明玻璃材質,經典深藍色色調,配上橙黃過渡顏色的Core i9標識,靚麗異常。
不過其他型號還是普通盒子,如果都普及這個新盒子就更帥了(當然會牽涉成本問題)。
具體規格方面,九代酷睿首發三款型號,最頂級的當然是i9-9900K,8核心16線程(也是九代唯一支持超線程的),三級緩存16MB(所有核心共享),基準頻率3.6GHz,睿頻加速最高5.0GHz,官方標價488美元。
i7-9700K也是一款8核心,但僅有8個線程,三級緩存降到12MB,也就是平均每核心從2MB削減到1.5MB,頻率范圍為3.6-4.9GHz,價格374美元。
i5-9600K則是6核心6線程,三級緩存9MB,頻率范圍3.7-4.6GHz,價格262美元。
三者都集成核顯UHD 630,內存支持雙通道DDR4-2666,可提供16條PCI-E 3.0總線(加上主板的總計40條),熱設計功耗95W。
值得注意的是,九代酷睿首次在消費級處理器上硬件修復了一部分Meltdown熔斷和Spetre幽靈漏洞,包括熔斷變體3惡意數據緩存載入(Rogue Cache Data Load)、L1終端故障(L1 Terminal Fault/L1TF),其他漏洞則仍然需要通過更新BIOS和打補丁的方式解決。
除了面向游戲玩家,九代酷睿的超頻也值得期待,尤其是用上了釬焊。
Intel現場演示中,i9-9900K在液氮的鎮壓下,可以輕松超頻到全核6.6-6.8GHz,甚至能夠達到7GHz,這時候跑分也是相當彪悍,可以相當于默頻i7-8700K的整整兩倍!
超頻的時候,推薦搭配Intel官方超頻工具Extreme Tuning Utility(XTU),可以實現更精準的頻率、電壓等參數調節,獲得最大化超頻效果。
伴隨九代酷睿而來的,還有新的芯片組Z390,相比于Z370變化不是很大,主要是原生集成支持最多六個USB 3.1 Gen.2接口,帶寬達10Gbps,還支持最多十個USB 3.1 Gen.1 5Gbps、最多十四個USB 2.0。
同時原生集成支持802.11ac Wi-Fi無線網絡,2x2雙收雙發,160MHz帶寬,可提供千兆級無線網絡,最高速率達1.73Gbps,還支持藍牙5.0。
值得慶幸的是,九代酷睿處理器封裝接口仍是LGA1151保持不變,不但可以搭配新的Z390主板,還兼容現有的300系列主板,包括Z370、B360、H310等等,后者只需刷新BIOS即可。
同時,Z390主板也可以搭配現在的八代酷睿,方便玩家自主選擇。
二、九代發燒酷睿X:18核心更上一層樓
Intel發燒平臺一直是高端和實力的象征,作為頂級處理器產品,是轉為復雜而嚴苛的工作而生,能夠有效滿足復雜的3D建模、3D動畫渲染、影視后期制作、游戲開發等要求嚴苛的任務和應用的需求。
去年,酷睿X系列一口氣推進到18核心36線程,首次引入酷睿i9,并且全部冠之以酷睿X的名號,全面開放超頻。
今年內的酷睿X系列在工藝和架構上也沒有變動,還是14nm++制造工藝、Skylake網格架構。這種架構設計和服務器上的Xeon至強可擴展家族是相通的,更有利于多核心擴展(8-28個),核心之間的通信非常低,對外擴展也非常靈活。
這一次,酷睿X系列無論核心數量、緩存容量,還是基準和睿頻頻率,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也用上了高級釬焊散熱,而且價格普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調,可以說良心滿滿。
今年的酷睿X發燒級處理器也被劃入第九代序列,編號也是9000,從而和主流九代酷睿平臺保持一致,更有利于用戶理解二者之間的定位關系。
具體來看,旗艦型號是酷睿i9-9980XE,也是唯一一款Extreme至尊版,18核心36線程,三級緩存24.75MB,基準頻率3.0GHz,睿頻2.0加速頻率4.4GHz(任意單核心可跑在此頻率上),睿頻3.0 Max加速頻率4.5GHz(自動選定體質最好的兩個核心跑在此頻率上),相比于i7-7980XE分別增加了40MHz、200MHz、100MHz,價格1979美元保持不變。
i9-9960X 16核心32線程,三級緩存22MB,頻率3.1/4.4/4.5GHz,比上代i9-7960X提升300/200/100MHz,價格1684美元便宜了15美元。
i9-9940X 14核心28線程,三級緩存19.25MB,頻率3.3/4.4/4.5GHz,比上代i9-7940X提升200/100/100MHz,價格1387美元便宜了12美元。
i9-9920X 12核心24線程,三級緩存也是19.25MB比上代i9-7920X增加了2.75MB,頻率也來到3.5/4.4/4.5GHz,比上代提升600/100/100MHz,是基礎頻率提升最多的,也正因為如此功耗更高了,而價格為1189美元便宜了10美元。
i9-9900X 10核心20線程,三級緩存也是19.25MB比上代i9-7900X增加了5.5MB,頻率同上也是3.5/4.4/4.5GHz,提升了200/100/0MHz(最高加速未變),價格989美元便宜了10美元。
同時注意,主流平臺的旗艦型號是i9-9900K,序列和編號都一樣,但結尾一個X、一個K。
i9-9820X的變化非常大,10核心20線程,三級緩存16.5MB,頻率3.3/4.1/4.2GHz,而之前的對應型號i7-7820X,不僅序列低一個檔次,而且還是8核心16線程,三級緩存11MB,而代價就是頻率低了不少,上代有3.6/4.3/4.5GHz,價格則從599美元大幅漲至889美元。
i7-9800X是新一代的最低端型號,也是唯一一個i7,6核心12線程變8核心16線程,三級緩存和10核心一樣也是16.5MB,頻率3.8/4.4/4.5GHz,大大高于i7-7800X,而且開放了睿頻3.0 Max,而價格為589美元,上漲了整整200美元。
其他特性方面,四通道DDR4-2666內存、24條PCI-E 3.0通道(芯片組還有44條)、支持Optane傲騰內存和固態硬盤等都沒變。
特別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熱設計功耗,上一代酷睿X系列有兩種指標,14核心及更高都是165W,以下是140W,而這一代統一提高到了165W,畢竟頻率上去了,核心也有部分增加。
二是熔斷、幽靈安全漏洞,由于架構問題,九代酷睿X系列都沒有硬件修復,仍需更細BIOS、打補丁來解決。
九代酷睿X系列仍是LGA2066封裝接口,搭配芯片組主板不變還是現在的X299,只需更新BIOS即可。
三、單路工作站:最強28核心56線程
九代主流酷睿和九代發燒酷睿X都是面向消費級用戶的,而這次發布會的第三條線則是針對更高端專業用戶的,它就是至強家族的新成員Xeon W-3175X,擁有多達28核心56線程。
Xeon W系列誕生于2017年8月底,取代早先的Xeon E5-1600系列,針對單路工作站領域,不過當時的產品基于LGA2066平臺,最多14核心18線程,也就是和上代酷睿X系列發燒產品屬于一家人,而這一次Xeon W-3175X,則是直接來自LGA3647平臺的Xeon至強可擴展服務器家族,進步之大令人咋舌。
它專為大型密集型工作負載而設計,以應對部分高度線程化和計算密集型應用,如建筑和工業設計、專業內容創作等,堪稱組建企業服務器和先進工作站的明智之選。
其實這款產品大家早就見過的,也就是在今年六月初的臺北電腦展上,以全核5GHz神速運行CineBench完成渲染測試、引發全場雀躍驚嘆的那個28核心。
Xeon W-3175X也是14nm工藝,架構上仍是Skylake-SP(幽靈和熔斷安全漏洞未硬件修復),三級緩存38.5MB,基準頻率3.1GHz,單核睿頻加速最高4.3GHz,而且這是第一款開放倍頻、可以自由超頻的Xeon。
內存支持六通道DDR4-2666,最大容量512GB而且支持ECC錯誤校驗、RAS特性,更適合專業和企業級穩定負載應用。
由于規格太高,它的熱設計功耗也高達255W。
封裝接口不同于主流的LGA1151,也不同于發燒的LGA2066,而是來自服務器的LGA3647,所以主板芯片組也要搭配服務器級的C621。
C621主板目前只有兩款,一是華碩玩家國度的Dominus Extreme,二是技嘉的SKL-SP 1S,設計都相當夸張。
前者在芯片組上應用了主動風扇散熱,提供12條DDR4內存插槽、兩個M.2 SSD擴展插槽、兩個U.2接口,后者更是28相供電和四風扇散熱、七條PCI-E x16擴展插槽。
Xeon W-3175X將在今年12月上市,但價格暫未公布。
至于這套頂級平臺是否會出現在渠道零售市場上,Intel還沒有最終決定。
華碩Dominus Extreme
技嘉SKL-SP 1S
小結:
三條重磅產品線同時升級,而且幅度都如此給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Intel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充分顯現了Intel對于PC市場的重視,以及對其技術領先地位的信心。
雖然工藝和架構都沒有重大變化,尤其是期待許久的10nm工藝還得等明年才能普及,但是Intel把現有平臺的潛力徹底壓榨了出來。
無論5GHz加速頻率的主流8核心,還是發燒的18核心,抑或專業的28核心,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組成了一個重量級的“頂級軍團”。無論主流游戲玩家、超頻發燒友、內容工作者,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新平臺。
明年,必然更精彩。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