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醫療AI這一行,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可想,所有的問題就放在那里。做,就有機會能贏得這個市場;不做,這個市場就不是你的。
2019年6月,深睿醫療給上半年沉悶的醫療AI行業帶來了一些振奮——這家公司剛剛宣布完成C輪融資。這輪融資由陽光保險集團戰略領投,昌發展、絲路華創、山藍資本等跟投。
從2017年3月成立后,深睿醫療在同年的4月、11月完成A輪和A+輪融資,2018年4月再獲B輪融資。這樣的速度,放在任何一個行業也不多見。
那么,在這個時間節點宣布C輪融資消息,對這家醫療AI公司意味著什么?這筆錢將會花在哪些地方?雷鋒網和深睿醫療聯合創始人、CEO喬昕進行了一次采訪。
C輪只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深睿醫療CEO喬昕擁有近三十年的業內經驗。他歷任西門子(中國)醫療CT事業部總經理、大中華區副總裁、醫療服務領域總裁。
采訪一開始,喬昕就表示,不要把C輪融資看成一個對公司很重要的時間點,“2017年3月1日到現在的兩年零三個月里,深睿10頁PPT的商業計劃書,從交到投資人的手上到現在基本上沒有變過。”
換句話說,完成C輪融資是為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的資金和更好的合作伙伴,來幫助深睿醫療延續既定的戰略,目標從未改變。
深睿醫療的C輪融資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性融資,而是一輪戰略融資。這輪投資的領投方是陽光保險,這是一家大型金融保險公司。尋求與險企合作,是醫療AI公司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喬昕坦率地說,未來,雙方會在合作模式上探索更多的可能。
另外一個投資方昌發展成立于2015年5月,是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的一個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
目前,深睿醫療在全國擁有3家分公司和3家合資公司,總共有300多人,其中80%是技術人員。對于一家創業公司而言,這樣的配置已經相當“豪華”。但是喬昕說,“人還是不夠,還會繼續招人。”
可以看到,來自政府和險企的引導資金,能夠從多個維度給深睿醫療提供支持。
能力的多元性體現在哪里?
醫療AI無疑是這兩三年里最擁擠的賽道,但也是投資方最喜愛的方向之一,甚至有人說只要在PPT上加“AI”兩個字,就肯定能吸引到投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醫療AI行業融資額達到26.2億元,同比增長128.42%。
喬昕說,大家愿意給一些醫療AI企業高估值,考慮的是兩方面因素:市場潛力和能力的多元性。
醫療AI市場的潛力毋庸置疑。那么,深睿醫療能力的多元性體現在哪里?主要是在技術層面和產品層面。
深睿醫療的前身是北大信科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項目,在這個實驗室里,團隊基于深度學習技術,打造了自主研發的核心算法。
成立之后,研究院成為了深睿醫療的“智慧大腦”。深睿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多來自頂級高校,人數已經達到了80人,由深睿醫療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俞益洲教授領銜。
俞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醫學圖像分析和生物信息學。在他的帶領下,深睿醫療迅速推進全線核心產品的算法研究與開發工作。
據雷鋒網了解,深睿的8篇論文成功入選了CVPR2019上,圍繞圖像識別與醫學影像分析等技術上實現了突破。
有了技術上的支撐,產品可以得到更好的轉化。
2018年11月,針對院內不同的應用場景,深睿醫療發布了包括醫學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智能影像云平臺、多模態科研平臺等新品。
喬昕的北京公室地處中關村,在他21層的窗外,可以看到新東方的總部大樓。與教育行業屬性類似的是,喬昕非常推崇AI的醫學知識體系構建。
他認為,醫療、法律、教育都是強調“人”的學科。“培養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如果要學臨床,至少要學五年甚至七年。五年當中要學生理學、解剖學、藥理學等等,學完了以后還不夠,還要去專科進行培訓。基本上需要十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醫生。”
因此,醫生就是醫學知識和醫學實踐的結合體,AI技術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把醫生的經驗和知識智能化。“醫療AI就像盲人摸象,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接觸的信息形成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但是這頭大象最終的形態是什么樣,目前沒有人知道。”
喬昕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把這頭“大象”拼出來。
3月18日,衛健委發布《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將醫院“智慧服務”分成0級至5級。智慧醫院的范圍主要包括面向醫務人員的電子病歷、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和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
以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來說,主要指醫院,特別是三級醫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等服務。
喬昕在采訪中特意提及了這份通知。他覺得,自己之前為深睿設計的思路是對的:只有把AI技術嵌入臨床的各個工作流程,拿出不同模態的人工智能產品,滿足醫生的臨床需求,才有可能勝出。
但是,醫療行業的一大特點在于高度細分,沒有一家醫療機構或者醫療企業能夠全盤通吃。這樣一種“一攬子”的工作思路,深睿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和資金形成支撐?
對于這個問題,深睿醫療也在思考,并在兩個方面上進行了探討和嘗試:首先公司內部會在產品層面進行資源的統籌協調;其次,對外尋求和學術機構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
2019年4月,深睿醫療與天津醫科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醫學人工智能技術聯合實驗室,支持天津醫科大學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開發研究和學科建設。同時,深睿醫療也設立多項聯合基金和獎學金,鼓勵高校科研人員進行以臨床應用為核心的醫學AI研究等各類課題。
此外,深睿醫療與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同樣研發了一系列學術成果,這些學術成果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成功落地轉化,并應用于臨床領域。
除此之外,深睿還參與了一些“頂層設計”的工作。2018年4月,成為了國家標準委員會組織的人工智能標準化與開源研究專題組成員,負責開源代碼的部分內容。
深睿醫療的產品目前已在全國400多家醫院使用,應用于肺癌早期篩查、乳腺癌早期篩查、兒童生長發育評估、胸部疾病篩查等方面。
喬昕跟我們說到,未來,深睿醫療將會開展更多人工智能的嘗試與探索,搭建人工智能的生態圈。“深睿醫療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從單病種診療向全病種診療發展,從單一技術應用向技術生態發展,從單一模態的數據學習向多模態的人機互動發展。”
不要只關注新事物的風險
互聯網創投圈的一句話是:天使看團隊,A輪看產品,B輪看數據,C輪看模式。雖然,對于To B屬性極強的AI醫療來說,現階段談模式可能還為時尚早。但是,如何生存、如何盈利是企業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支持給了醫療AI企業很大的底氣和信心。但是,直到現在,醫療AI仍然飽受質疑。一個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款醫療AI產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批準,相關收費也沒有進入醫保目錄。
在西門子任職的十幾年里,喬昕一路見證了醫學影像軟、硬件技術的演進。他很坦然地說,醫學影像AI出現爭論并不奇怪。
以成像設備為例。如今,X光機、CT等影像設備已經是醫生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但成像技術出現時,還是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很多人會質疑:成像的結果到底是真還是假?如果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再比如,十幾年前,影像設備還是國外GPS廠商們的天下。國內廠商在進醫院的過程中,也曾遭受產品“質量行不行”的質疑。其實,這都是事物在螺旋上升過程中要面對的必然挑戰。
喬昕認為,這些問題在過去技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都在不斷重復。面對新事物,大家都會談論其風險。但是,如果大家都停留在控制風險上,這個社會不可能進步。
“醫療非常依賴于經驗,更加注重人的因素,而且標注又費力、數據的標準化程度參差不齊。所有的問題好像都指向: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落地步履維艱。但恰恰因為存在這些問題,人工智能在這個領域才有巨大的潛力。”
醫療AI的收費問題也一樣。有些人熱衷于討論這個問題,在喬昕看來,這個問題并不重要,“如果我們的產品對臨床能產生真真切切的支持與助力,那這個產品就能真真正正在市場落地生根,就像我曾經歷過的那些新技術的討論一樣,很多問題自然就水到渠成。關鍵還是要做出滿足臨床需求,能夠真正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和精度的產品。”
醫療AI落地的元年
經歷了2016年、2017年的狂奔突進之后。可以感覺到,從2018年的下半年開始,行業的參與者對醫療AI 有了更多的認知。醫療AI行業也有著自己的“叢林法則”——優秀的公司嶄露頭角,并且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可以預見的是,這個過程仍將持續下去。
喬昕判斷到,今年會是很好的一年,會遇到很多需求。“我覺得在今后的兩三年,市場銷售會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9年會是醫療AI產品落地的一年。”
喬昕一直相信的是,未來人工智能會變成一個基礎的技術,在醫療、安防、物流等行業發揮巨大的作用。
“要想做醫療AI這一行,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可想,所有的問題就放在那里。做,就有機會能贏得這個市場;不做,這個市場就不是你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