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配套機器視覺的整套生產線和高級設備引入中國以來,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內機器視覺上、中、下游均取得了高速增長。
2016年,在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帶動下,機器視覺規模不僅呈現出了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國內3D視覺的發展,彼時一眾視覺廠商選擇快速切入3D視覺賽道,期間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產機器視覺廠商。如果說 2D 視覺是國產化替代的典范,那么 3D 視覺將有望成為國產化引領的典型。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市場機器視覺各大核心部件的國產化份額均已超過70%,其中光源國產化率超過 90%,鏡頭國產化率 80%左右,工業相機國產化率超過 70%。
2021 年中國 3D 視覺市場增速超過 100%,其中國產廠商開始嶄露頭角,預計未來 10 年將會是機器視覺發展的“黃金期”。
而隨著《2022年機器視覺產業發展藍皮書》的面世,我們透過層層數據的背后,也看到了機器視覺潛藏的機遇與挑戰。
2022年8月3-4日,以“分化、蓄勢、共生”為主題的2022年(第五屆)高工機器人集成商大會暨十佳系統集成商頒獎典禮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隆重舉行,作為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高工咨詢聯合熵智科技、圖漾科技、視比特機器人、梅卡曼德機器人、賽那德、靈西機器人、視科普機器人七大參編單位重磅發布《2022年機器視覺產業發展藍皮書》。
該藍皮書結合過往以及當下的行業發展節奏,透過市場現狀、技術發展、資本布局、場景應用、企業案例和未來前景等多個角度的梳理,為我們客觀、真實地還原了機器視覺行業的整個發展脈絡以及走勢。
旨在幫助機器視覺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及投資機構了解當前機器視覺在消費和工業領域應用的最新態勢,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
?
機器視覺賽道融資熱度持續升溫
受疫情和缺芯風波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內不少新興領域都顯現出了一定的疲態乃至受到重創,大多數資本也由早期的激進回歸理性。然而,作為垂直細分的機器視覺行業卻迎來了“資本的春天”。
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機器視覺行業在國內也得到了井噴式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其增勢引發了各路資本的高度關注,據高工機器人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1-6月),機器視覺領域就發生融資事件16起,其中融資金額在億元及以上的融資事件占7起。其火爆程度,可窺一斑。
譬如,2022年6月20日,梅卡曼德宣布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全球性頂級投資機構領投,IDG資本跟投,泰合資本持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是梅卡曼德在過去一年內獲得的第三次大額融資。
梅卡曼德定位為智能機器人基礎設施產品公司,在光/機/電核心器件、成像算法、視覺識別算法、機器人算法、工業軟件等核心技術上均有深厚積累。已形成包括自研高性能工業級3D相機Mech-Eye、圖形化機器視覺軟件Mech-Vision、深度學習平臺軟件Mech-DLK、機器人智能編程環境Mech-Viz、AI智能讀表系統Mech-Meter在內的完整智能機器人基礎設施產品棧,并通過上千個客戶的交付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應用經驗,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AI +工業機器人多應用、跨場景的批量落地。
2022年7月20日,視比特機器人宣布完成3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創投領投,迪策投資(湖南鋼鐵集團戰略投資)、招商興湘、弘德投資跟投,老股東中金資本、和玉資本、同威資本繼續加碼。
成立于2018年的視比特機器人,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術、3D數字孿生與工業閉環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專注于3D視覺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在自動化裝配、無序分揀、混合拆碼垛、高精度測量領域應用,目前在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新零售、汽車制造領域有成熟落地案例,應用涵蓋金屬件無序分揀、高精度裝配與檢測、物流拆碼垛等。
2022年7月22日,靈西機器人完成由熙誠金睿領投的數億元B+輪融資。這是繼東方嘉富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后,靈西今年完成的又一輪融資。
成立于2017年的靈西機器人,其核心團隊成員分別來自北大、浙大、清華等國內知名學府,成立伊始,靈西機器人便專注于工業制造、倉儲物流等領域,依托3D機器視覺和機器人智能規劃技術,為各產業客戶提供無人化解決方案。其以“3D視覺?+?機械臂”為切入點,將3D視覺技術應用拓展到出入庫拆碼垛、拆零揀選、無序上料等場景,并先后與京東、今天國際、無錫中鼎、昆船智能、北起院、北自科技等物流行業頭部客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2015年至今,中國機器視覺領域的融資金額、案例數量逐年攀升,這也讓更多的業內人士看到了潛在的爆發機會,開始紛紛豪賭入局掘金機器視覺賽道。雖入局者眾,但除去少部分的頭部企業能夠輸出標準化產品,大多數企業還是只專注于單一領域,諸如缺陷檢測、矢量測量、視覺定位等。
但隨著算法驅動時代的到來,軟硬件一體化的趨勢顯現,工藝算法將會成為主要競爭壁壘。加上國內的視覺應用目前還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尤其是 3D 視覺領域,市場尚未出現明顯寡頭格局,資本市場與新晉企業、團隊仍將持續涌入該領域,熱度有望延續。
中國機器視覺市場增速超45%
從市場規模來看,近年來我國機器視覺市場長期保持著20%的均速增長,其中2021 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增速超過 45%。據GGII數據披露,2021 年 2D 視覺市場規模約為 117.20 億元,3D 視覺市場約為 11.51億元。
根據GGII 預測,至2025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有望超過 380 億元,其中,3D 視覺市場規模將超過 100 億元。
3D視覺的崛起,也讓更多的國產機器視覺品牌找到了巨頭環伺下的突圍缺口,視科普機器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視科普圍繞著工業場景,推出了一整套標準化工業解決方案,主要包括識別、運動路徑規劃、抓取、放置四個部分。
以視科普投產的大眾汽車位于巴伐利亞焊接工位的前上料工作站為例,視科普通過使用一套SCAPE Sliding Scanner配合兩臺bin-picking機器人,并額外增加兩臺轉門從SCAPE中轉站抓取零件并放入治具的“line feeder”機器人,最終實現每3.5秒就有一個0.08-0.290 kg的零件被送到轉臺的固定裝置中。此外,寶馬、奧迪、沃爾沃、福特在內的汽車產業巨頭也都已采用視科普開發的系統。
圖漾科技在3D視覺應用方面也有著杰出表現,其主要專注于為工業和行業應用提供高性價比的3D工業相機和配套軟件方案。目前,圖漾科技基于擁有核心方法學專利的雙目靜態結構光技術,形成了FM、FM-IX和PM三大產品系列,滿足工業自動化、工業測量、物流科技、商業應用和其他多種場景需求,目前圖漾科技已為超過500家的客戶提供了產品及服務。
圖漾科技3D工業相機大部分采用POE供電,千兆網口傳輸、大視場,根據客戶需求可分為普通精度、中等精度、高精度等多個級別。具體來看,FM850系列為普通精度、大視場、高速3D工業相機,可滿足大尺寸物件的工業分揀、抓取和商業應用需求,適配惡劣工況條件,具有超高性價比。
在這些亮眼數據的背后,實則是機器視覺在制造應用場景上的廣泛解鎖。譬如,3C 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圓等)、汽車、鋰電池、食品包裝、物流倉儲以及醫藥等下游領域的應用,而3C電子則是機器視覺應用最為充分的領域。
GGII 數據顯示,3C 電子行業是機器視覺最多的應用領域,連續多年應用占比第一;其次是汽車、半導體、鋰電池、醫藥等行業。其中鋰電行業 2021 年需求增長明顯,預計未來5-10 年將會是機器視覺主要增長的拉動“引擎”之一。
本土品牌數量增速明顯 市場占比超58.43%
截止到2021 年底,中國機器視覺企業已達854 家,其中,目前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機器視覺品牌超200家,包括CCS、DALSA、Basler、堡盟、灰點等為代表的核心部件制造商,以及康耐視、基恩士、歐姆龍、松下、邦納、NI等巨頭。
注:該數據包含機器視覺代理商
而中國自有機器視覺品牌則已超400家,涉及上游、中游、下游或相鄰結合產業鏈的企業,如:熵智科技、圖漾科技、視比特機器人、梅卡曼德、賽那德、靈西機器人、視科普機器人等,其中,主營為機器視覺軟件算法的公司企業數量增速最高。
以熵智科技為例,其在光學成像硬件和底層算法的標準化上擁有深厚的技術壁壘。
具體來看,熵智科技的3D視覺產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板塊。熵智科技自主研發的3D相機具有高穩定性、易用與高性能等優勢,其與Seizet 3D Picking智能分揀軟件結合,可讓機器人具備智能感知、識別、無序抓取能力,輕松實現機器人對散亂無序、堆放工件的精確抓取。
在軟件方面,熵智科技Seizet3D Picking智能分揀軟件采用圖形化的流程編輯,讓用戶在無編程的情況下,通過參數配置來快速實現視覺項目,具有穩定、易用的特點。此外,其激光結構光工業3D相機,大視野,適應最大長1.7m*寬1.1m*高0.8m深料框;基于自研高亮度激光光機可適應工廠天窗、側窗透射的強環境光;也可快速適應適應黑色工件;具備即插即用功能,輕松與國內外主流機器人集成。
不僅僅是熵智科技,另一個國產品牌賽那德也是此間的佼佼者。
賽那德創立于2012年,深耕電商物流智能分揀應用場景,產品致力于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和機器運動控制技術研發,通過AI算法、深度學習、圖像處理與識別等技術手段融合,實現“機器換人”,利用減少人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一舉三得”的生產力價值,解決“用工荒,用工貴,用工難”的問題,推動高端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
賽那德也先后在華南、華中成立銷售和研發中心,客戶包括得物、找家紡、百草味等諸多電商企業以及順豐、京東、菜鳥、通達系等物流企業。更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產品遠銷美國、英國、加拿大、智利、韓國、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國,并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設立代理商。
正是得益于這些本土品牌的優越表現,國產品牌在機器視覺市場后來居上,份額占比達到58.43%,略高于進口機器視覺品牌。
核心技術仍被卡脖子 本土品牌任重道遠
表面上看,國內市場逐漸形成了“國產”替代“進口”的扭轉現象,可一旦回到單個機器視覺系統生產成本中來分析,就會發現,中游零部件環節的占比超過 60%,底層軟件系統開發占比達到 19.88%。其中,元器件成本中,相機占比最大,達到 27.11%。
目前中國的高端機器視覺核心組件設備大多來自國外企業,如高端鏡頭、高端 CCD 和 CMOS、智能相機、高速圖像處理軟件等,高端核心技術還是被國外巨頭牢牢把控著,國內企業主要還是集中在生產光源、板卡、圖像軟件、相機和機器視覺集成系統方面。
要想扭轉這樣的局面,國產機器視覺品牌就不能只一味地去追趕資本,還要讓自己真正的能夠沉下心來,在軟硬件的技術方面下足苦功夫,才有可能打破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局面。
對于國產機器視覺同仁而言,未來依舊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內技術發展的深入,本土品牌一定能夠完成技術上的蛻變,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編輯:黃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