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易觀智庫曾經發布過一篇關于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專題研究報告,分析認為至2018年,隨著智能家居從基礎建設(包括系統及大數據平臺)到中端硬件的完善,智能家居產品將被消費市場接受,市場規模將達1800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另一份有關媒體發布的報告,雖然2016年國內已有12家企業融資過億,且總體融資數額達到26.6億元,實際上,在2016年下半年,至今可查的較大筆融資僅歐瑞博一例,資本明顯遇冷。將兩份數據進行對比,縱然相關人工智能技術正漸漸完善,也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智能家居市場的不看好,更遑論伴隨的還有資本的遇冷。
不過,對于智能家居行業,鎂客君還是比較看好的。根據CNET與ColdwellBanker對美國人智能家居的調查,發現28%的美國人已經擁有某種智能家居產品,而在中國,這一數據尚未達到5%。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這一數值都向我們說明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空間還是極大的。
事實上,“智能家居”這個概念已經存在多年了,此前,在亞馬遜Echo意外走紅,橫掃美國市場的時候,這個概念再一次被人們所關注。此后,國外的谷歌、蘋果,國內的阿里巴巴、小米等等競相開始研究智能家居。路由器、冰箱、臺燈……一系列的智能家居用品被生產出來,除了這些傳統家電設備,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另類的智能家居用品,比如說可呆萌、可傲嬌的機器人。
作為智能家居一環,機器人品種多樣
按照性能,機器人可以分為三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其中,服務機器人又可細分為個人/家用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而在智能家居生態圈之中,我們所提及的機器人則為前一類。目前,隨著家庭的需求以及技術的先進,機器人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之中,按照功能劃分,它們主要為四種類型:
家務機器人:顧名思義,此類機器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做家務。在這方面,最典型、覆蓋范圍最廣的就數掃地機器人了,比如科沃斯的朵朵、極思維的守護者等等。另外,還有一些沒量產的家務機器人,像Moley公司高達62萬元的廚房機器人,Boston Dynamics公司的四足機器人Spotmini等。
娛樂休閑機器人:從當前智能家居的機器人市場來看,娛樂休閑機器人的參與者應該算最多的了。在娛樂休閑上,機器承擔的主要為一個陪護作用,比如公子小白、YOBY、小優等機器人。
安防監控機器人:其實,該類型的機器人與上面的機器人也有著一些重合之處。只要在運作,機器人都會時刻關注家里的安全,除了發送實時畫面,還會進行預警等等,起到了很好的安防監控作用。當然,也有一些專職安防監控的機器人,比如機器人Riley等等。
殘疾輔助機器人:就如定義,這類機器人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行動不便之人,分為外骨骼機器人等輔助類機器人和站立式機器人。在一些養老醫療機構,有一些機器人已經投入了使用,而在家庭中,其普及率非常低,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機器人高昂的價格。
成為入口之一,機器人的未來走向
上個月,谷歌發布智能音箱GoogleHOME,再聯系到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就有不少人開始聲稱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對此,鎂客君也曾撰稿表示,智能音箱并不是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組合式產品才是最佳方案。其實,說到底,不管是智能音箱,還是組合式產品,其中所運用的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才是智能家居的入門標準之一。
在人們如火如荼的鉆研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傳統硬件的時候,也有人表示“機器人是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鑰匙”。照目前的發展情況,我們或許還不能對此下定論,但是,在機器人生產商眼里,機器人是未來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一部分。
性能上,機器人將擔任“管家”角色
觀看《鋼鐵俠》的時候,除了 Robert Downey Jr以及精彩炫酷的打斗場景,其中的人工智能也讓人們為之著迷,尤其是AI管家賈維斯。在現實生活中,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打造了一個類似于賈維斯的AI管家,但是相對于賈維斯這類只擁有眼睛、嘴和大腦的AI系統,似乎機器人更具有實用性,除了可以數據分析、家電控制和語音交互之外,它還可以貼身服務,端茶送水樣樣都行。
對于機器人的功能,極思維的運營經理孫昭稱:
機器人首要責任就是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而在清潔家庭、感情陪伴等之外,機器人要能夠將家庭情況信息按時反饋給消費者,并給予改善建議。
另外,游爾機器人科技的CEO孔祥戰表示,機器人就是一個平臺型的產品,人們可以在上面實現各種功能,或是加入各種功能模塊,這是令它成為智能家居入口級產品的特點。而在未來,機器人更多的是擔當一個智能管家、智能助手的存在。
目前,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上,不少研究團隊已經得到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效果幾乎可以媲美人類。但是,由于某些技術、環境的限制,當前的機器人還處于一個低智能化階段,并沒有具備成為一個管家所應該擁有的資質與能力。
控制上,機器人與APP并行
前文就提到,在谷歌繼亞馬遜之后發布智能家居音箱控制中心之時,關于“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唯一入口”的言論甚囂塵上,而在這種氛圍之中又來了一股清流,表示機器人是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鑰匙。其實,鑒于當前人們的行為習慣,不管是把控制中心集成于手機APP、智能音箱或是機器人,只要是單獨存在的,其勢必就不能全面滿足用戶的需求。
正如公子小白機器人的CEO邱楠表示:
“在智能家居中,機器人和手機APP是一種并行的關系,兩者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覆蓋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倍紫閼鹨卜Q,機器人作為一個控制中心,它必然與手機這種方便攜帶的智能產品相連,這樣才能夠實現它最大的價值。”
在智能家居之中,亞馬遜的Echo應該是王者,但是它依然有著自己的短板——室外控制。在室內,借助于人工智能語音助理Alexa以及平臺上的第三方服務商,人們可以實現打車、購物、控制家電等功能,但走到室外,Echo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此時,出現一個類似于蘋果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APP HomeKit,讓人們出門在外依舊可以對家里的家電進行控制,比如在寒冬里提前打開空調、放出熱水,到家直接進入暖房、泡個熱水澡,那該是一件多么令人身心舒暢的事情。當然,這款與機器人并行的移動產品不一定是手機,只要具備基本的語音識別技術,像手環、手表、項鏈之類的物件都可以實現這種功能。
現實與理想之間,機器人任重道遠
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多達上百家,但說到能夠擔當“管家”一職的機器人可謂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與此同時,在中國,擁有智能家居產品的人數都不到5%,更何況是機器人的普及率。
鑒于此等現象,我們可以知道兩個事實:一個是機器人并不足夠“聰明”,一個是多數人對于機器人并不是那么的感冒。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要想讓機器人成為擁有實體的“賈維斯”,并走入千家萬戶之中,它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面對。
迎合用戶,易家居行為習慣
作為一項產品,它的最基本也是唯一的職能就是迎合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方便,當然,這也是一個產品研制過程中的依據。不過,讓人們生活更方便,并不意味著這個產品就能夠大獲成功,比如運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的硬件產品,由于用戶的行為習慣等因素,至今沒有打開C端的市場,只能盤踞在B端市場,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市場進入“紅?;薄K裕瑢τ谝粋€產品而言,滿足用戶的需求,改變用戶習慣就是那敲開成功大門的“敲門磚”。
讓人們去習慣機器人的存在,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習慣智能家居。雖然經過這么多年,智能家居一直不溫不火,但是隨著相關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智能家居的未來還是很有看頭的,而這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消費觀念的不同。
在孔祥戰看來,在家居這一限定領域內,
“6070后更關注的是家具本身所帶來的深層含義,比如象征著富貴的紅木家具等等,而8090以及之后的人群則更為關注家庭的科技化,他們對于家庭新事物有著很強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而這就是一個市場形成的最初的動力和牽引力?!?/p>
如果人們對于智能家居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當機器人進入,他們將不會感到任何違和感,從而于潛移默化之間改變人們的家居行為習慣,正如當初的亞馬遜Echo。此外,當年輕人接受機器人,他們的行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老年人產生影響,正如當初的微信,從青年用戶發展到現在的老少皆宜。
技術優化,促人機交互人性化
身為一個管家,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聽懂主人的指令,然后準確的完成命令,而在命令之外,機器人還要能夠進行感情陪護、數據分析等等,在這其中,一個自然的、人性化的交互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在交互層面,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其實已經達到了標準,但在自然語言理解和人性化回復方面,機器人表現的還是有些僵化,此處參考那些參加圖靈測試的機器人便可知曉。
哪怕是站在世界前沿的蘋果、微軟等公司,其旗下的聊天機器人也并不能夠與用戶進行較長連續性的對話,一不小心,它就能將你扯到另外一個毫無關聯的話題,或是回復不明白,而如今已經走進大多數家庭的拍戶型機器人,其所能做到的也只是一些簡單的語音交互,由此被人們戲稱為“放大了的玩具”,智能程度遠不達標。
其次是行動力。在功能上,目前的機器人僅僅做到了交互和控制的作用,但在某些層面,它還只是一個“新手”,就比如收拾房間。當一個家庭實現高度智能化,機器人就要做好承擔一切事務的準備,而這其中,除了手上的行動力,還包括“大腦”的行動力。
從洗衣拖地,到收拾房間,機器人最好可以都能好掌握或是掌握一兩種,畢竟還有一些機器人是專職做這些家務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廚房機器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讓機器人產生“好奇心”,繼而讓起跟劇好奇心的指引去進行自主學習,雖然結果好尚未得知,大那是這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而在“大腦”方面,一臺合格的機器人要能夠根據主人的行為習慣去自行定制提醒事項等等,還要隨時隨地為主人提供各項“腦力服務”,比如搜個資料、做個分析總結。此外,根據主人健康、心情的各項數據變化,提供不一樣的服務,定制健康菜譜、唱首歌什么的。
打破壁壘,造智能家居生態圈
當然,僅僅只是迎合用戶的需求、提升性能還是不夠的,如果服務沒能跟得上,機器人也終會被用戶拋棄。在這方面,智能手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論數據監測,然而并沒有卵用,論支付等功能,又比不過手機,最后也只是一個“雞肋”的存在。
據邱楠表述,目前在智能家居領域,機器人是個“單品”,家居的控制一般還是由配合的設備商來執行控制命令的,但由于各項標準的不統一,導致了設備之間的不互通性。華為、小米、美的、海爾等行業巨頭都在嘗試形成“生態”,說到底就是嘗試在定“行業標準”。
的確,打造一個生態圈、自己制定行業標準是每一個智能家居廠商的雄心,但是與其孤身奮斗,不如團結第三方。以傳統家電制造商海爾為例,在制造智能家電的同時,它自己也打造了一個機器人,用以控制海爾家電。講真,海爾打造一個生態圈的想法是不錯,但除了自己的產品,它還應該連接第三方服務商,畢竟誰都不能強制性的要求客戶家中全部安裝海爾家電。
如果不能開放平臺接口,海爾機器人的價值就不能完全體現,從而也不能完整的整出一個海爾智能家居生態圈。以亞馬遜的Echo為對照,雖然人家沒生產智能家電,但是依靠著第三方服務廠商的接入,縱然谷歌異軍突起,也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亞馬遜。
結語
如今,掃地機器人、陪護機器人漸漸走進大眾生活,此前,它們還只是一個掃地擔當,一個陪護擔當。但是,隨著人們對于智能家居認識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多項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正在逐漸轉型,掃地機器人開始守衛家庭安全、陪護機器人開始學會控制家電。
事實上,《鋼鐵俠》中賈維斯最出色的一點是擁有“自主意識”,這個特質令它能夠像人類一般為鋼鐵俠執行命令、解決家中的問題。從機器人面世以來,“自主意識”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之一,但一直也沒得到過具體的結論。鎂客君覺得,隨著人造神經網絡的發展,機器人擁有意識是一個極大可能發生的事,并且,此前來自紐約倫斯勒人工智能和推理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elmer博士的帶領下進行的一個實驗表明,機器人已經擁有了基本意識。所以,在未來,隨著關鍵的人工神經網絡以及一些人工智能技術的完善,擁有一個實體“賈維斯”并不是夢!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