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美國的制裁,如今不知道華為的人已經很少了。但真正理解華為的人,恐怕還不多。如果問一個簡單的問題:華為是一家什么公司,要回答它就不容易。不能說它是一家通信網絡設備公司,不能說它是一家手機公司,更不能說它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只能很籠統的說它是一家信息產業的高科技公司。但這個說法太寬泛,不能總結出任何一家企業的特質,當然也就更不可能精確地描述華為。
在筆者看來,華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物聯網全生態型企業,它的戰略布局、技術布局和產品布局已經遠遠超越了任何現有對科技公司類型劃分的范疇,它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物聯網全域體系。
從連接到計算的戰略轉向
本世紀第一個10年的互聯網時代,華為只做電信設備,完全隱藏在幕后。第二個10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有了手機業務,從純2B到兼顧2C,華為開始走向臺前。順勢推演,第三個10年的物聯網時代,華為必然要走到舞臺中心成為主角。如今正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連接戰略轉向物聯網時代的計算戰略的過渡期。
從物聯網經典的“云、管、端”三層架構體系來看,華為有云計算業務;通信設備和企業網業務對應“管”,手機對應“端”。華為是唯一一個物聯網三層都覆蓋的科技企業。從連接的角度看,華為傳統的三大BG分別對應不同層面的連接:運營商BG的通信設備搭建一個骨干網絡,做全社會的大連接;企業業務BG是將以公司企業為代表的社會組織連網,相當于血管和支脈;消費者業務BG的手機則是將個體連網,相當于社會微細胞的連接。
在物聯網時代下,僅僅連接是遠遠不夠的。華為在官網上提出的愿景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連接只能實現愿景的前半句“萬物互聯”。要實現后半句的“智能世界”,就一定離不開計算。物聯網的價值不在于把海量的各種硬件終端設備都接入網絡,而在于接入網絡之后產生更加海量數據之后,對其做數據分析,找出數據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就是計算。
從計算的視角來看華為的一系列動作就能清晰的看出它的戰略意圖。物聯網技術維度也有一個經典的提法,叫做物聯網的ABC三合一,即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三者合一,不能清晰的區分三者之間的明確界限。在這三個計算維度,華為都有深厚的布局。
云計算不用說,華為云已經是國內云計算市場的第二,僅僅排在阿里云之后。AI方面,華為有硬件昇騰系列芯片,昇騰910負責云端推理,昇騰310負責終端推理的。軟件方面,華為有深度學習框架MindSpore,對標美國的TensorFlow和Caffe,以及百度的飛槳Paddle。
大數據的前提是有海量設備能無縫的接入網絡,而且設備數據之間能互聯互通,能相互調用。這也是華為要推出鴻蒙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底層邏輯。鴻蒙采用模塊化的微內核架構,能夠根據終端設備計算資源任意裁剪,從幾十KB,到幾十MB,到GB量級,從智能手表到家電,從手機到電動車,都可以運行。由此也能看出華為的野心,即在物聯網時代,打造一個以鴻蒙為基礎物聯網平臺,涵蓋C端個體生活的各個場景。
近期,任正非親自部署了“五大軍團”(包括煤礦、公路、港口、光伏、數據中心能源)大力進軍產業物聯網。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華為為了度過因手機業務急劇萎縮帶來的生存危機。但更應該看到,這是華為把計算能力往產業物聯網推進的戰略延伸,即使沒有手機業務萎縮,華為也必然要走出這一步。
手機業務遭到毀滅性打擊固然是華為的一次渡劫,不過,華為肯定早就認識到手機市場的黃金發展周期已經過去了,如果將過多的精力和資源投放在手機領域,反而會妨礙華為在物聯網領域大力開拓。
下面以兩個華為正在全力推進的領域具體聊一下華為在物聯網時代下如何從計算角度破局。
拐點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市場曾經一度因為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們——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集體轉向而幾乎陷于停滯。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如果智能家居系統只能提供家用設備的APP連接和控制,那么對于用戶的價值極其有限。畢竟家庭本身就不是一個廣闊的大空間,用手機控制帶來的便捷性并不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選項。
智能家居需要給用戶帶來更為有用的現實價值。另外,疫情為宅家生活提出了更多需求,比如居家辦公。如果疊加即將到來的VR云游戲和更為激進的元宇宙,這一切都在預示著未來的家庭里一定會出現一臺可以稱之為“家庭數字服務中心”的設備。
它管理所有家用設備,保管家庭成員的各種文件數據,以及家庭成員的各種身體數據,與外部各種服務機構做數據交互。它是家庭的數據平臺、算力平臺、AI平臺,它會逐漸成為家庭娛樂平臺、家庭辦公平臺、家庭教育平臺、家庭消費平臺、家庭醫療健康平臺、家庭能源平臺。一旦成型,其商業價值不言而喻。
華為已經在這個數字家庭領域里全力開拓。2021年10月底,華為在松山湖開發者大會上發布1+2+N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包括1個運行鴻蒙OS的智能主機,2張網絡(PLC+WiFi),N個子智能系統(照明、影音娛樂、智能家電……),算是徹底攤牌全力進入家庭空間的野心。并且還和綠地、融創、中海、萬科等多家房地產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從房地產前裝環節走進家庭。
智能主機是未來“家庭數字服務中心”的初級版本,運行其中的鴻蒙OS地位至關重要。華為一開始就已經很明確的指出鴻蒙是為了物聯網而生的,鴻蒙的可裁剪性保證了它可以運行幾乎所有家庭設備上。家庭物聯網平臺實際上已經呼之欲出了。
說智能家居拐點將至,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現階段智能家居其實一點也不智能,原因在于現如今普通AI模型的智力程度依然堪憂。普通家庭里稍微具有一點智能的設備大概只有以天貓精靈為代表的智能音響。但是,智能音響只能被動接受命令,沒法與用戶產生多輪對話。因此,智能音響的使用粘性只會越來越低。
這個問題在超大型AI模型問世后出現了一絲曙光。從2018年谷歌發布BERT開始,業界對超大型AI模型充滿期待。超大型AI模型在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上確實出現了飛躍。華為已經發布了含有千億參數的盤古AI預訓練模型,是業界第一個兼備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計算機視覺CV兩種模態的AI模型。調用大模型與用戶進行多輪對話,在單身人群如此龐大的今天,其商用價值不言而喻。可以預見,華為必然會發布基于大模型的數字虛擬人來搶占這個市場。
如果這個設想有點過于遙遠的話,那么在最近爆火的元宇宙方向上,華為也早就在悄悄布局了。2020年發布的AR地圖河圖Cyberverse可以說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一個初級簡化版本,它可以呈現虛擬3D導航,也可以將旅游景觀呈現在手機上。
當然,最有可能快速落地的還是VR。從使用沉浸式體驗上說,VR是最具有顛覆性的新產品。因此,巨頭們絕不會輕易放棄它,華為也有自己的VR硬件產品在售。更有意思的是,在VR內容上,華為也有布局。比如華為已經發布了郎朗的首部VR音樂作品,算是在VR內容上的一次新鮮嘗試。
用好內容帶動VR硬件銷售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家庭VR市場快速啟動,將拉動VR內容對大流量帶寬的巨大需求,5G網絡切片的技術也會加速向C端滲透,反過來會激勵運營商將骨干網絡擴容,帶動華為的通信設備業務。
拐點2:智能電動車
僅僅三年之前,業界還在擔心新能源電動車市場會因為補貼政策退坡而泡沫破滅。如今,無論是人們對它的信心,還是真實的銷售數據,都清晰的表明,電動車市場發展已經快速接近,甚至已經越過拐點,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了。
在這個市場,華為能做什么?在幾次申明自己不造車之后,業界普遍認為華為立志成為類似于傳統燃油車市場里如大陸、博世一樣的Tier1。這個說法有正確的部分,華為確實能提供除了底盤、車身、座椅、輪胎、玻璃、電池以外幾乎所有的部件,包括智能座艙、HUD、自動駕駛系統、AI算力芯片、電機/電控系統等。
但華為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也不是一家電動車零部件供應商,同樣既是也不是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它是從整個市場的流量倍增中受益。流量倍增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車載娛樂,一個是自動駕駛。
以前的燃油車是不會產生數據流量的,是一個純粹的駕駛工具。而不產生流量的設備對華為沒有價值。因為電動車的電子化和數字化改造,理論上,所有在手機上能夠實現的功能和服務,在未來的電動車上都能實現。
對于絕大多數普通用戶,車輛的駕駛功能會逐漸弱化,衍生出來的各種娛樂功能和服務功能會占據主導地位。另外,如果家庭空間里的設備都遵照鴻蒙內核協議,那么電動車要跟家庭打通,也必然要遵照鴻蒙內核協議。這也是華為兩個市場要同時拓展的原因,否則推動鴻蒙的阻力會更大。
再看自動駕駛的角度。要用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加上AI算力芯片實現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這個路徑華為可以做,但相比于其他競爭對手——比如百度——沒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自動駕駛實測道路里程數上,華為還處于劣勢。
但如果換個角度,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前景一定不在單車上,而一定是V2X的聯網化。否則,單車上配置的算法再精準、算力再充沛,也永遠無法窮盡現實中的復雜場景。5G標準里有專門針對電動車的uRLLC控制場景。如果有大量電動車通過V2X入網,這又將產生海量的流量。針對這部分數據通信的優化問題更是華為的強項,或許也只有華為能解決大量高速運動車輛之間的瞬時通信問題。
車輛只是交通的一部分,華為更大的布局在智慧交通網絡,比如高精地圖。華為已經具備了高精地圖測繪甲級資質,更為重要的是對道路路情、路況的數字化。華為組建智慧公路軍團的目的即是要把物理公路轉化為能跟車聯網通話的數字公路,為自動駕駛提供全程的道路信息,這比只做路線導航又進了一步。
寫在最后
移動互聯網領域都知道阿里對于流量的饑渴。其實,華為對于流量同樣饑渴。只不過,阿里需要的流量本質上是手機用戶的注意力,而華為需要的流量是能夠帶來數據傳輸的網絡帶寬。只要有數據在網絡里流動,就有華為廣闊的施展空間。華為就像是一條游動在數據之海里的魚。數據越多,它游動的空間越大,游動的越自由越美麗。
家庭和車輛,這兩個以前幾乎沒有數字化身影的空間正在逐漸被數字化改造,而且是離普通消費者最近、最容易切身感受的兩個物聯網終端場景。打開這兩個超級大市場,那么華為的體量說不定會再翻一倍。
如果再加上產業物聯網里的業務,那么華為的戰略其實非常明顯:盡可能將社會中能夠觸達的領域做數字化改造,從一個純粹的硬件銷售型企業轉型為系統平臺型企業,用系統平臺連接各種數據,用AI優化數據流通和運算,為未來物聯網數字經濟提供最底層的基座,然后從數據流動的各個環節獲益。
審核編輯:符乾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