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臺積電VS中芯訴訟,漫漫官司何時了
夫妻都有七年之癢,而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這場馬拉松式的官司也快七年了,卻好像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起訴,上訴,反訴,一個在美國上告,一個在北京起訴,你方唱罷我登臺,真是故事的過程遠比故事本身精彩。冤冤相報何時了,兄弟睨墻讓人惱。官司是解決海峽兩岸半導體龍頭公司的最好方法嗎?
企業之困
官司年年打,為何今朝很特別。經濟危機以來,整個半導體產業遭遇了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危機。其中代工業更是首當其中。而作為全球代工業龍頭老大的臺積電除了面對業績下滑,先進工藝遇到瓶頸之外,還經歷了重大的人事動蕩:原來欽定的接班人蔡力行黯然下課,而“代工之父”張忠謀78歲又冠三軍,重出江湖。然而要想消除裁員帶來的影響,挽回員工的信任,重塑臺積精神,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從外部來看,三星積極切入代工領域,并且從臺積電重金招聘了很多高級人才,以三星在存儲領域的操盤能力和對市場的掌控來看,肯定是來勢洶洶,擺開架勢要在代工領域大干一場;而今年Global Foundry并購了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從產值和規模直逼臺積電。并且Global Foundry是面向45nm及以下更先進工藝,和代工業領頭羊臺積電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內憂外患,無形中給臺積電形成了很大的壓力。以前的對手特許、聯電、中芯,是和臺積電在一個平面上競爭,無論規模,技術和客戶服務都和臺積電有很大差距。但現在兩個超級IDM公司出身的Foundry競爭思路肯定和以前的競爭對手不一樣,招數肯定也是“不按常理出牌”。這需要臺積電和張老先生拿出新的思路去面對“異型”的競爭。
再來看中芯國際,幾年前,中芯國際利用在大陸的先發優勢,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始其“菱形布局”: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漢和深圳都有了據點。但是這種以小博大的擴張戰略,導致其虧損連連,并且短期內沉重的折舊壓力也使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同時身邊的華虹NEC和宏力半導體也開始整合并且會建一座新的12寸廠,挑戰中芯在大陸的龍頭地位。對中芯國際和張汝京來說,也是壓力重重,問題多多。
但是,就兩家企業來說,在意的其實未必是官司的結果,否則這場官司也不會打打停停,每到一個特定時期,便浮出水面,吸引一下投資者、客戶和業界的注意力。因為中芯無論從規模上,技術積累上,客戶群體上都很難和臺積電抗衡。臺積電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是三星和Global Foundry。并且此次知識產權糾紛主要是針對一部分0.18um和0.13um工藝,這在當今已是非常成熟的工藝。在臺積電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里面 65nm工藝的收入占了31%,而0.18um工藝的收入的僅占21%。何況0.18um制程的毛利率和價格之低已經成了各Foundry廠家的雞肋。
毫無疑問,臺積電在先進制程上的優勢是競爭對手短期內無法相比的。而隨著半導體的回暖,相信先進制程在臺積電營收中所占的比重應該會越來越多。再看中芯,因為如果最終判決亦是當今結果的話,對其公司業績收入影響也不會超過5%。因為此次判決主要是針對美國客戶,而美國客戶大多是國際上領先的芯片廠家,工藝制程早就進入90納米,65納米和更先進工藝。利用中芯的0.18um等成熟工藝的主要是中國公司和亞洲公司。所以如果最終結果亦是這次判決結果的話,對中芯最大的影響恐怕是在于其如何說服更多新的美國客戶消除對其知識產權的憂慮。
產業之惑
短期來看,對臺積電形成挑戰的是三星、Global Foundry;對中芯形成挑戰的是聯電、華虹NEC等等,但是臺積電的最終對手不是中芯,不是三星;而中芯的最終對手也不是臺積電、華虹NEC,而是——產業本身!在這一點上,兩家是有共同話題的。
半導體代工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首先從這個行業來看,把這個行業展開,投資者、供應商、代工廠、高級管理層、合作伙伴、客戶群……看看誰賺錢誰虧錢,就會發現很一個有趣卻無奈的現象:首先客戶是賺錢的,芯片設計公司利用產業分工,不用購買價值不菲的生產設備,維護龐大的運營團隊,并且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先進工藝的研發風險和高昂的開發費用,輕資產的公司輕裝上陣,并且反過來逼著Foundry進入無休止的產能大戰,先進工藝大戰,所以在這種模式下出現了高通,博通,聯發科等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
這幾年Fabless產業的營收額增長遠遠超過同期的IDM公司,Foundry公司和全部的半導體產業;Foundry的客戶賺錢,而Foundry的各種供應商也不虧錢,應用材料、ASML這種領先的設備廠商自不必說:在這個Foundry拼產能,拼建廠的時代賺的盆滿缽滿,而小的部件供應商,甚至液體,氣體等消耗品的供應商也是鈍刀殺人,悶聲大發財。而作為Foundry的合作伙伴,EDA廠商等也從Foundry身上得到了穩定的收入和發展。Foundry里面的高級管理人員不論股票、分紅和收入也賺到了錢。那么這個產業,整體看下來,好像都賺錢,只有Foundry虧錢,也就是股東虧錢,那誰還會投資Foundry呢?風投可不是“瘋”投,所以這個產業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007年我提出Foundry產業要走IDM-Like的路線,收回產業鏈上更多的發言權,重新掌控半導體產業。要做一個產品交付平臺而不僅僅是后端制造,淪落為給客戶和供應商打工。Foundry應該加強設計服務能力和IP研發整合能力。現在半導體的發展在數字領域會由Foundry+Fabless 演變成Foundry+Designless。因為在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IP的供應也逐漸增多,設計服務公司也日臻成熟,并且技術的門檻逐漸降低,而產品定義、市場開拓、營銷渠道卻越來越重要,所以芯片設計公司要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市場和產品上更下功夫,而將更多的與工藝和非核心IP相關的部分將付給Foundry。這樣Foundry對整個產業的控制會得到加強。國際上來看,高通已經開始走向制定標準,向Designless發展的過程。所以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都面臨著這個產業的變革。與其在小官司上糾纏,不如將這些精力和資源,放在新時代的競爭上。引導半導體產業的第三次革命(IDM;Foundry1.0;Foundry2.0),開辟新的大格局。
臺積電也成立了新事業群,進入LED和別的新領域;而中芯國際也成立了太陽能等新的部門。兩家領先的半導體廠家都開始進入非傳統半導體的領域,不正是說明了半導體產業已經到了變革的前夕嗎。
兩岸之痛
若論在高科技領域,能對產業一呼百應,具有絕對影響力的華人公司,***的鴻海不能,大陸的華為也不能,但是臺積電就能。無論是開創新的代工業還是對業界的影響,臺積電和張忠謀絕對是全球華人的驕傲!而現在大陸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占據1/3左右。而臺積電眾多客戶也是受益于大陸市場,所以正是看到這一點,張忠謀先生提出了兩岸攜手共同發展半導體的觀點。目前兩岸關系也是和風勁吹,在在眾多領域展開合作。為何在半導體行業就不能一笑泯恩仇,兄弟和為貴呢?
中芯國際是大陸唯一具有90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代工廠,有很強的國資背景,去年大唐電信入主后,更加加深了中芯國際國資的背景。現在前面的幾大股東中,都是國資,所以中芯國際也成為了大陸政府發展高科技的重要平臺。據悉,中芯國際在國家重大專項中,得到了巨大扶持,承擔了很多項目。其新任董事長是新一屆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理事長江上舟先生。中芯國際的官方聲明中也說“中芯不會因為一時的不利宣判而氣餒,而會繼續秉持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發展的決心,全力追求股東與客戶的最大利益。”并且中芯國際在北京訴訟臺積電的官司已經打到了最高人民法院。
這場拖拖拉拉的兩岸官司,目前受益最大的或許是美國的訴訟公司和律師團隊。兩家都請了精兵強將,自然花費不菲。這筆巨資肯定也需要投資者買單。或許這些律師最希望“兩家官司不要了,訴訟費用更別少”。
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都是華人企業中的驕傲,都為半導體產業和海峽兩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目前卻兄弟睨墻,實在是讓人心痛。雖然是競爭對手,但是兩家合作的空間也很大。大陸是全球最大市場,臺積電在未來肯定會進入大陸謀求更大發展,而中芯國際在大陸的幾個重要經濟重心區已經完美布局,所以雙方未來在工廠合作、技術授權、新領域里甚至股權層面都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蘊涵中國文化精華的圍棋里面,有一招“棄子”:放棄一塊戰術上的小棋子,追求更大戰略層面的領域。不爭一時一地之得失,眼光放遠,心胸開闊,看似“舍”,其實是“得”。舍得之間,才是大智慧。
當年偉人智慧地提出“一國兩制”方案解決兩岸隔閡,這種“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務實態度開創了兩岸關系的新格局,而兩家公司和領導人也都是具有高瞻遠矚,大智慧的領袖,完全可以擯棄前嫌,達成和解,攜手前行,開創全球產業新格局,為中華的發展再做新的貢獻。那么這是中芯之幸,臺積之幸也是大陸之幸,***之幸,華人之幸。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之幸。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