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連串讓人沮喪的數字,預示著諾基亞的王者之路正在終結。
2011年第一季度,諾基亞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首次跌破30%,而2010年諾基亞全球市場份額已由2009年的34%下降到32%。IT權威機構Gartner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諾基亞市場份額已經降到了1997年以來的最低谷。
業內人士對《中國企業報》記者分析指出,長期雄霸傳統手機市場讓諾基亞失去了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因此其始終無法在智能手機市場真正發力,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的今天,諾基亞必然會逐漸走向沒落。
在諾基亞市場業績下滑的同時,蘋果、黑莓、HTC等智能手機品牌正以銷量和市場份額大幅增長的強勁業績,成為全球手機市場威猛的黑馬,它們不僅加速掠奪著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也擾亂了諾基亞戰略的陣腳。
Symbian兵敗
十年前,如果評選最受歡迎的手機,諾基亞會毫無懸念地排名第一,但是今天,這一位置則毫無懸念地被蘋果取代。
2011年第一季度,諾基亞全球銷量僅比排名第二的三星高出9%,強勁增長的三星在銷量上已經對諾基亞構成不小的威脅。而美國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按營收計算,蘋果iPhone手機部門本季度批發收入達到了119億美元,而諾基亞同期收入則為94億美元,蘋果第一次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商。
2011年第一季度,諾基亞手機銷量為1.076億部,仍然占據著老大的位置,但這并不能讓諾基亞高枕無憂。來自競爭對手的威脅隨時都可能把諾基亞從老大的位置上拉下來。
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在手機市場掀起一股觸摸屏風潮,其上市就創造出的百萬部周銷量記錄及高達40%以上的利潤率讓諾基亞深感不安。而同年11月,谷歌與美國高通、摩托羅拉等30多家業內企業成立開放手機聯盟,共同開發Android移動平臺,力爭把手機打造成功能強大的移動計算機,以嶄新的操作方式和界面為智能手機重新定義,這被諾基亞視為對手顛覆性的挑戰。
其實,來自競爭對手的威脅早在諾基亞的預料之中,為了排除風險,諾基亞曾進行了一系列整合策略,以捍衛自己一家獨大的地位。“Google、蘋果等公司在傳統上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我們必須要應對它們帶來的挑戰。”諾基亞前任CEO康培凱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說。
但諾基亞猜中了對手,卻拿錯了武器。
2008年6月,諾基亞收購了Symbian所有股權,并聯合LG電子、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等業內企業共同宣布建立Symbian 聯合組織,開始發力智能手機以全面迎戰蘋果和谷歌。
不能否認,Symbian的確讓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領域又一次大放光彩,摩托羅拉、三星等手機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Symbian系統,使其曾經在很長時間一統智能手機的天下。
但隨著競爭的加劇,Symbian系統的劣勢愈加明顯地體現出來。由于主要功能側重于通訊,和蘋果以及Android系統相比,Symbian對觸摸屏、多媒體、新操作界面的支持以及和PC、互聯網的交互及擴展性方面均表現出先天的劣勢,這嚴重限制了開發相關應用的手機廠商。而隨著新式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興起,幾乎所有廠商紛紛拋棄Symbian而選擇了Android等系統,獨守Symbian系統的諾基亞在孤獨中感受到愈加明顯的寒意。
分析人士指出,Symbian系統帶給諾基亞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諾基亞產品變得低端。據悉,諾基亞智能手機中1000—3000元的產品占據總數的80%,而能夠抵御蘋果iPhone及摩托羅拉、HTC的高端產品卻寥寥無幾。
今年第一季度,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由不足10%飆升至36%,而Symbian系統手機市場份額由44%下滑到27%。諾基亞當前股價也下跌到13年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預計,諾基亞未來的股價和市值仍有繼續走低的風險。
“諾基亞的失敗就在于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及時更新戰略理念。”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對《中國企業報》記者分析表示,“互聯網時代要求手機也要具有開放和共享的特質,這和傳統手機理念具有本質的不同。今天的諾基亞仍然固守其在傳統手機市場的理念,無論操作系統還是配件等,都采用自己的產品,這種封閉的戰略思想必然導致其無法享受到更優質的產品組合,也就必然導致諾基亞的沒落。”
“誰開放誰成功,誰封閉誰失敗,這是互聯網時代手機市場的新游戲規則。”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押寶微軟
在嚴峻的競爭形勢下,諾基亞終于啟動了重大的變革。
2011年2月11日,諾基亞與微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諾基亞將推出Windows Phone手機,并和微軟實現資源的互補。
但是,這一合作卻在業內引起強烈的質疑。最早的反映出現在資本市場。消息發布當天,諾基亞股價應聲下跌10%,而眾多業界人士更是對這一合作的前景表示擔憂。
“與微軟合作并不能助力諾基亞走出低谷,因為這同樣有悖于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精神。”方興東認為,有極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微軟也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封閉性公司,諾基亞與其合作的整個戰略仍體現在反互聯網的模式中。
“選擇和微軟合作會為微軟帶來一些好處,對于諾基亞而言,并沒有多少價值,還不如繼續支持Symbian。”資深手機行業分析師曾高飛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其實諾基亞的研發經驗很多都體現在Symbian系統上,如果在選擇微軟一兩年后發現很難成功,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IT評論員馬振貴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的合作只能暫時緩解一些競爭對手的壓力,但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畢竟Android已經超越了Symbian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
而更多的質疑則體現在微軟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本身的弊端上。“諾基亞把市場戰略的寶壓到了Windows Phone上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曾高飛分析認為,“Windows Phone是一個很難成功的操作系統,手機廠商和微軟操作系統合作失敗的案例并不少見。”
據悉,早在十年之前,覬覦移動市場的微軟就曾推出過手機操作系統,并嘗試與諸多手機廠商進行戰略合作,但都因各種原因導致最終的失敗,并將用戶親手送給了競爭對手。
2000年9月,愛立信與微軟Windows Mobile結成了戰略聯盟,但最終導致愛立信業績虧損,其只得轉投Android;2003年9月,摩托羅拉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微軟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這些手機曾一度被稱為“黑莓殺手”。但摩托羅拉業績很快遭遇困境,其管理層只能通過Android來實現自救; 2009年2月,LG也曾推出過多款Windows Mobile手機。但由于該操作系統不具備競爭力,LG最終放棄了Windows Mobile平臺,并轉而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
2010年,微軟推出改進后的操作系統Windows Phone 7,但剛剛上市就被業界人士點評為“所有改進和創新都只是在追隨Android和iPhone,而根本沒有屬于微軟自己的顛覆性的創新。”
業界人士表示,雙方的合作很可能會在Windows Phone 7進入瓶頸期或者遇到困難時瞬間破裂。
大企業病
有業內專家認為,諾基亞的失敗歸根結底的原因在于患上了“大企業病”,與其說諾基亞是敗給了對手的如潮攻勢,倒不如說諾基亞敗給了自己。“狂妄自大,以自己為中心,難以接受外界變化是諾基亞嚴重的痼疾。”曾高飛指出。
在通信技術從模擬向數字轉變的過程中,諾基亞抓住了機遇,一舉超越了摩托羅拉,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并在很長時間里,諾基亞都享受著“老大”的感覺,這種感覺最終扼殺了諾基亞的創新思維。
據悉,2007年蘋果手機剛剛上市的時候,諾基亞并未將其放在眼里,只是簡單推出一款觸摸屏操作手機應戰,但沒想到的是,蘋果手機不斷創新,將諾基亞遠遠甩在后面。
“在從數字時代向互聯網時代轉變的過程中,諾基亞的傳統手機技術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包袱,背著包袱前進的諾基亞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其‘科技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無法體現出來,從當初的領導者變成了追隨者。”網絡營銷專家丁鵬飛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發表看法說,“蘋果的崛起就在于其善于創新,在互聯網時代抓住了用戶的需求,所以用戶認為蘋果比諾基亞更懂‘人’。”
傲慢也是諾基亞大企業病的表現。據業內人士透露,諾基亞在與微軟確立合作關系之前,曾與推出黑莓手機的RIM公司進行過談判,但后者對其提出的合作方案不感興趣。諾基亞便轉而投向微軟,“諾基亞一直堅定地押寶Symbian,但發現自己競爭力有限時才考慮轉型,但此時蘋果和Android已經發展起來了,諾基亞覺得與它們合作會很丟面子,無奈只得選擇微軟。”曾高飛指出。
和所有患大企業病的公司一樣,諾基亞也存在機構臃腫的問題。“流程繁瑣冗長,即使是售后服務這種小問題,諾基亞都無法做出及時解決,要給很多領導批示,拖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行。”曾高飛說。
機構的臃腫還造成諾基亞缺乏清晰明確的市場戰略。在發現Symbian系統無法競爭蘋果和Android之后,諾基亞在2009年宣布啟動研發多年的Maemo平臺,并在當年10月推出基于Maemo系統的高端手機N900。但是數月之后,諾基亞又推出MeeGo操作系統,并將其定位于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對抗蘋果和谷歌的利器。然而,還沒等MeeGo真正發揮作用,諾基亞又與微軟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始將產品向Windows Phone進行過渡,頻繁的變化招致業界頗多質疑。
曾高飛指出,近年來諾基亞高層頻繁動蕩導致其不停地調整人員、戰略和權力分配,龐大的系統調整既延誤了諾基亞創新的時機,也造成企業內部人心惶惶,員工無法安心工作,企業效率低下。并且,諾基亞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搞好渠道建設,招致多數渠道商不滿,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諾基亞前行的羈絆。
患大企業病的公司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共性,即長期處于鼎盛時期會喪失對市場應有的反應速度。通用汽車、豐田汽車及GE都曾患大企業病,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通過調整戰略,這些企業又獲得新的生命力。
不少業內專家表示,諾基亞要想在手機領域重拾競爭力,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培養自己的憂患意識和創新意識,并大力調整公司戰略,明晰發展定位,不斷關注市場變化,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才能對不斷變幻的市場做出快速的決策和行動。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