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中國移動飛信開放注冊壁壘,其競爭對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用戶,也可以通過注冊飛信使用其服務。在其推出新版本后的一月間,聯通電信用戶注冊量已經超百萬。
飛信業務是中國移動于2007年推出的即時通訊工具產品,因與其短信業務打通廣受關注,其公司高層曾表示要做“IM領域的老大”,據艾瑞咨詢數據,時至今日,飛信用戶量雖已躋身即時通訊前三,但與排名第一的騰訊QQ相比,覆蓋用戶不足后者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時間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
而本報記者初步統計,僅2009年~2011年最近3年,中國移動支付給飛信業務研發和運維外包公司神州泰岳的費用高達15.4億元人民幣,如果加上2012年簽約中的6億封頂的費用,并且2007年和2008年以8億計算(神州泰岳2009年上市,其在此前兩年的飛信業務收入未能查到),神州泰岳的飛信外包費高達30億。而這些還并不包括中國移動負責該業務的互聯網基地的相關費用和飛信推廣費用。
“一般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投入不到兩億元都可以做到上市的規模了。”艾媒咨詢CEO張毅對本報記者表示,相比飛信業務的投入之巨,其市場表現很難稱得上樂觀。“電信是寡頭壟斷行業,而互聯網是一個市場競爭非常充分的行業,中國移動以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思維做互聯網產品,決策速度和市場需要跟進都太慢了。”
被移動互聯網沖擊的飛信
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飛信產品后,即有業內人士推測,飛信將在IM領域超過騰訊QQ。而此前中國移動相關高層曾在內部工作會議上表示,其IM工作的整體目標是“打造中移動綜合的IM品牌,做IM領域的老大”。
其時,中國移動的飛信業務是想走QQ的路,通過短信免費化,來獲取用戶,作為社區等其他產品的入口。但是還未站穩腳跟,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及其帶動的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起來,這讓中國移動始料未及。
越來越多地人使用手機QQ等移動IM產品進行聊天。2011年以來,新型移動IM產品正將互聯網廠商同電信運營商在垂直領域推向更為殘酷的競爭。2011年1月,小米科技的“米聊”、騰訊的“微信”先后上線,后者的用戶數僅用了433天就突破1億。
而這些企業的宣傳焦點無一例外的都指向“不收費、省流量”。集圖片、文字、語音于一體的便捷應用給運營商的短信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據分析機構Ovum最新預測報告顯示,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利用智能手機使用基于IP的社交網絡通信服務,使電信運營商短信收入損失巨大:2010年達87億美元,而2011年損失已增至了139億美元。隨著通信應用程序的繼續普及,短信收入的降幅仍將急需擴大。
中國移動最新發布的2011年財報也顯示,短信及彩信業務收入不管是從收入占比(2011年8.8%、2010年9.7%)還是收入總額(2011年為464.62億元、2010年為468.89億元)上都出現下滑趨勢,這已經是連續幾年收入下滑,其勢態已難改變。
而與此同時,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用戶及市場規模均有比較良性的增長。易觀國際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4.3億,市場規模達到851億。
面對壓力,運營商選擇了積極跟進。中國移動推出了“飛聊”,中國聯通的“沃友”、中國電信的“翼聊”。
但是中國移動的飛信和飛聊,距離最初的市場目標尚有很大距離。據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給本報提供的數據,目前飛信用戶量已經超過2.7億,對方沒有透露飛聊的用戶數量。而根據艾瑞咨詢今年年初發布的報告,飛信2011年月均覆蓋人數7879萬人,覆蓋用戶不足位居首位的騰訊QQ的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時間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仍有絕對差距。
張毅認為飛信可替代性強,是它難以擴大用戶量的一個關鍵原因:“手機QQ、微信、微博私信等功能,都可以替代短信功能,而飛信也并非一個不可替代的產品。它不像當年的短信只有有限的幾家可以選擇。QQ的手機端、微信、米聊,所有這些產品,包括語音、圖片等內容的傳送。”
封閉運營與開放注冊的兩難
“對目前的移動IM產品來說,用戶基礎的積累是最重要的。”艾瑞咨詢分析師沈歲對本報記者表示。
而飛信此次推出的新版本“晨曦版”,其競爭對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用戶也可以注冊使用飛信,即被視為擴大用戶群體,打造成開放式即時通信平臺的信號。
中國移動方面表示:“飛信運營至今已經進入了第五個年頭,開放一直貫徹的宗旨,此時打通開放注冊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方面是要拓展現有用戶的好友圈,讓老用戶通過飛信可以與使用聯通、電信號碼的好友即時聯系。”
“另一方面開通開放注冊主要是順應現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一的‘開放’趨勢,讓聯通電信的用戶也可以使用飛信,便捷溝通。這一宗旨飛信一直在切實執行,從當初的郵箱注冊到異網短信直至今天的開放注冊,這種開放是對市場形式的判斷和飛信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并且是以后飛信發展的趨勢。”
張毅認為這是一個進步:“移動互聯網產品很糟糕的一個問題,就是封閉在自己的體系內做。現在的電信運營商最怕封閉,飛信用戶的關系圈肯定不會全是移動的用戶,如果非移動用戶不能使用,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而如果有一個用戶很差地評價,會抵消掉一百個用戶的好評。”
不過記者發現,飛信雖然開放非移動用戶注冊,但非移動用戶使用飛信受到較多限制。飛信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可以在好友飛信離線的狀態下,用PC或移動客戶端免費給好友發短信。據了解,目前聯通、電信用戶使用飛信向移動好友發送短信是每月50條免費。之后用戶則需要通過積分換取短信包,以增加發送條數。而移動用戶用飛信給聯通和電信用戶發短信則需要按標準收費。
此外,飛信目前對于聯通和電信的設置的“障礙”還有不少,比如不支持獲取短信隨機密碼。不支持更換手機號及綁定郵箱賬號,郵箱用戶不支持綁定聯通、電信手機號碼,無法享受增值服務,無法接受群內短信等等。
對此,中國移動方面解釋說,這是因為目前在開放注冊體驗階段,但其并未表達以后是否會放開對非移動用戶的這些限制。
業內人士表示,這顯示中國移動在發展即時通訊上處于兩難的境地:完全放開擔心對競爭對手聯通和電信有利,而且沖擊到自己的短信彩信業務,不放開卻又難以跟微信等移動IM產品競爭。
“業內有一個說法,不開放是死路一條,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張毅對本報記者說。
壟斷企業跨界遭遇水土不服
事實上,一個反差很大的現象是,電信運營是寡頭壟斷市場,而互聯網行業則幾乎是中國市場最自由、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與短信業務只有少數幾家運營商提供不同,飛信面臨的是互聯網市場眾多已經成功,并且會不斷有新的競爭者出現的局面,可替代性非常強。
沈歲指出了運營商做即時通訊的另一個限制:“QQ對騰訊來說,是其最核心的產品,但是對運營商來說,即時通訊產品不會是最重要的產品。”
“壟斷企業適合打大戰役,游擊戰是不行的。而互聯網企業是最擅長打游擊戰的。”張毅認為,作為一家龐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在組織架構的靈活性、決策的速度、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上,都比較遲鈍,而這是造成飛信發展受限的一個重要原因。
飛信業務外包公司神州泰岳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介紹:“飛信這項業務主要是由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負責,基地本身也有自己的運營室、產品室、品牌處之類的,和我們每個相關部門直接對口。他們會提需求,我們也會提出規劃,移動基地是負責評估審是否可行,具體執行是我們來做。”
神州泰岳從2007年起就外包了飛信的研發和運維工作。根據該公司財報顯示,2009~2011年神州泰岳按活躍用戶數考核分成獲得的飛信收入分別為4.4億、4.9億、6.1億。
而在今年4月,神州泰岳與中移動就飛信業務續簽《飛信系統技術實施與支撐合同》。其分成方式做了修改,由原先按照活躍用戶數考核分成轉化為按照工作量考核,封頂價格6億元,合約改為一年一簽。
如果2007年和2008年以8億計算(神州泰岳2009年上市,此前兩年飛信收入未能查到),中國移動6年來的飛信業務外包費高達30億。而這并不包括中國移動負責該業務的互聯網基地的相關費用和飛信推廣費用。
張毅認為這個費用與市場化的互聯網公司相比,相當昂貴。
“試想一下,絕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在創業階段,通過兩三輪融資,也很難融到飛信一年投入的錢。基本上互聯網創業公司,在消耗不超過2億的資金后,就可以發展到上市。實際上融資能達到兩億的已經很少,基本上都不可能有兩個億的投資。”
不過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對本報表示,中國移動對飛信并未采用盈利為單一指標進行考核,“飛信作為中國移動的重要戰略級產品,未來將充分發揮基地模式在政策支持、資金實力、客戶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并促進飛信與其他增值業務的互聯互通,最終實現融合快速發展。”
不過中國移動雖然“不差錢”,并不能彌補其相較于互聯網公司效率較低的問題。
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位于廣東,而神州泰岳則在北京,增加了需求方和執行方的溝通難度。
“地域上有限制,所以常需要跑來跑去的,一個在廣州,一個在北京。平時只能依靠電話或網絡溝通,非常不方便。”上述神州泰岳工作人員說。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