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iPhone等智能手機推出以來,大家對手機的可玩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隨著大屏幕、多核等特性成為智能手機的主流,同時廠商又在追求更薄的終端體驗的同時,囿于電池技術沒有新突破的困局。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機的續(xù)航時間,提高用戶的體驗滿。從CPU芯片廠家到電源管理廠家都物盡其用,采用各種方法“省電”。
旨在提高能耗比的big. Little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ARM在智能手機的占有率達到了驚人的90%,但隨著用戶對智能手機的性能要求逐漸增加,ARM公司只能逐漸改善其架構,逐步退出了Cortex-A15和Cortex-A12等架構,在當前更先進20nm制造工藝未能更成熟,而28nm制程卻無法滿足提高足夠性能的同時將功耗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ARM就推出了big.little這個概念。
根據ARM官方網站介紹,big.LITTLE 處理解決了當今行業(yè)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何創(chuàng)建既有高性能又有極佳節(jié)能效果的片上系統(tǒng) (SoC) 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其具體實施將 高性能的ARM Cortex-A15 MPCore? 處理器的性能與低功耗 Cortex-A7 處理器的節(jié)能效果結合在一起,使同一應用程序軟件在二者之間無縫切換。也就是說在運行程序時,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選擇高性能高功耗或者低性能低功耗的處理器,而不需要在運行任何程序的同時都在處理器滿載的情況下運行,以節(jié)省能耗。根據ARM介紹,big.LITTLE 可以使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高達 70%。
而在ARM提出這個設計之后,高通、三星和聯發(fā)科等公司都相繼退出了相應的處理器方案。在跟進ARM的設計之余,這些廠家還公東推動CPU和GPU協同運算的異質系統(tǒng)架構(HSA)標準,減輕CPU的負擔與耗電。
PC領域的王者Intel現在在移動領域奮起直追,繼年前推出了其Bay Trail處理平臺后,憑借Intel先進的22nm工藝制程,Intel的下一代ATOM處理器不但能夠在性能上和ARM處理器掰手腕,而在備受詬病的英特爾X86架構功耗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其實相對于其他廠家要借助臺積電等晶圓廠的制程更新迭代,我更看好的是Intel這種至上而下的產業(yè)鏈,畢竟自家的孩子,誰不心疼呢?看好未來Intel在移動領域來一個華麗的逆襲。
屏幕節(jié)能是關鍵
現在的主流旗艦機基本都是4.5英寸以上的屏幕,龐大的手機屏幕成為智能手機的耗電第一大戶,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要提高手機的續(xù)航時間,那么如何從屏幕入手節(jié)省功耗,也成為各大廠商關注的問題。
當前市面上的手機顯示屏幕主要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蘋果IPS屏幕領銜的TFT-LCD陣型和以三星AMOLED牽頭的LED顯示領域。
IPS硬屏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液晶顯示技術,也是在節(jié)能技術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IPS硬屏技術創(chuàng)造性的將液晶分子水平排列,減少了液晶層厚度,從而改變了液晶屏的透光率。另外,IPS硬屏采用雙極驅動技術,使像素開口率提高25%。由于增大了透光率,IPS硬屏應用在液晶電視上可以降低背光燈的功率,從而達到節(jié)能省電的效果。
而AMOLED,也就是主動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作為三星的獨家產品,憑借著自發(fā)光、無背光源,具影像色澤美麗、省電等優(yōu)勢,迅速成為了手機面板市場新寵。
根據IDC的研究院表示:AMOLED面板因為采自發(fā)光,沒有光線穿透率的問題,所以較省電。如果要讓畫面更細致,僅須在制程上精進,因此在手機應用上已相當具優(yōu)勢。
同時處理器廠家也會采取相關的技術來節(jié)省屏幕功耗。據NVIDIA最新信息透露,其最新行動處理器平臺中已導入第二代PRISM技術;該方案透過多核心GPU加高階影像演算法,將畫面切割成不同區(qū)塊并偵測明暗變化,由處理器動態(tài)調整LED背光源亮度,進而省下40%顯示器功耗。
而一線的處理器大廠亦計劃下一代產品中導入eDP 1.3版的PSR功能,讓GPU在屏幕畫面靜止時休眠,直接由顯示面板的時序控制器(TCON)執(zhí)行資料更新,以節(jié)省面板傳輸介面的耗電量。
而電源芯片商則在面板電源管理方案中,采用PMIC整合位準轉換器(Level Shifter)的設計,主要是友達、群創(chuàng)等面板廠跟進韓系廠商策略,將閘極驅動器(Gate Driver)電路直接內嵌在面板中,開發(fā)GIP(Gate in Panel)方案提高組裝靈活性,使過去大多與閘極驅動器整合的位準轉換器獨立出來,PMIC廠為進一步改善系統(tǒng)功耗與體積,遂開始整合其他分離的電源切換元件。
PMIC改良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PMIC是是整個手機電源分配的“掌控者”,其在電源管理技術方面的革新,是延長智能終端續(xù)航時間的關鍵。
因應這處理器規(guī)格的轉變,PMIC業(yè)者亦緊鑼密鼓研發(fā)新一代電源管理技術,除因應big.LITTLE大小核心切換需求,推升PMIC的電壓、電流動態(tài)調整速度外,也將發(fā)展大電流輸出方案,以滿足HSA處理器同時驅動CPU、GPU等異質核心的供電需求。
奧地利微電子的市場經理Don Travers表示,隨著產品尺寸日益多元,上市時程壓力劇增,品牌和處理器業(yè)者均希望盡量縮減設計改變幅度和成本,并達到新產品快速上市的目標,已刺激手機、平板通用型PMIC方案崛起。
而在平板的PMIC設計方面,由于平板對高清和運算能力的需求不斷攀升,就迫使相關PMIC廠家轉向導入筆電電源拓撲,以及手機PMIC的封裝技術,期縮減導通損耗與零組件用量,進而提高轉換效率。據相關電源芯片商透露,平板PMIC將逐漸引進高階電源拓撲設計架構,包括以往在筆電電源晶片中採用的橋式整流器 (Bridge Regulator)、同步整流方案,以及新一代單電感多重輸出(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技術,進而提高裝置電源轉換效率。廠商并逐步將PMIC介面改為I2C可編程設計,以優(yōu)化面板調光、開關等參數的調整機制。
而高通、戴樂格(Dialog)正積極布局整合MCU及DSP核心的下世代PMIC,藉以提升芯片整合度,讓行動裝置業(yè)者有更多設計空間塞進新應用功能,并提高電源管理效率。
其他方面的節(jié)流
在PMIC和處理器等廠家力推節(jié)點方案的同時,感測器供應商也力推環(huán)境光(Ambient)加紅外線近接(IR Proximity)光感測器模組,讓手機屏幕亮度能動態(tài)調整,或在毋須開啟畫面的狀態(tài)下自動關閉背光,進而延長裝置續(xù)航力。
而根據劍橋大學的工程師團隊的研究表明,手機最耗電部件的不光是屏幕和處理器,還有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負責將將電能轉化為無線電信號,現代手機往往需要使用多組功率放大器。工程師們認為,只要對這個組件進行一定的調整,就能有效控制功耗,讓手機續(xù)航時間大大提升。
該小組通過研究發(fā)現,現代手機中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低得嚇人,在信號一般的時候,如果把手機的總能耗看作100%,起碼有65%是功率放大器消耗掉的。以iPhone 5為例,它擁有6個獨立的功率放大器,至少多消耗了60%的電量。
工程師們給出原因如下:晶體管功率放大器有兩種基本模式,平常狀態(tài)下的標準模式和輸出信號模式。要想省電,就必須讓其在標準模式下盡可能保持低功耗。但是如果從低功率的標準模式直接轉為高功率的輸出信號模式,往往會使信號不穩(wěn)定,因此現有的技術只能調高標準模式下的功耗,這樣一來電量就在無形中被消耗。
好消息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已經研發(fā)出一種新型功率放大器,它使用數字化的模式轉換來降低功耗,每秒鐘至少可以減少20萬次電壓變化的過程,搭載此種放大器的手機續(xù)航將會變長。目前此種技術還在實驗階段,使用該技術的LTE手機有望明年上市。劍橋工程團隊的目標是通過此種調整,電池續(xù)航將增加一倍?,F在不能換電池的手機越來越多,對于電池吃緊的同學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就算技術沒有工程師們想象的那么理想化,能把續(xù)航提升10%也是好的。
回歸到基本——電池容量
盡管智能手機的系統(tǒng)節(jié)能設計功夫已有長足進步,但手機廠最終的期待仍是擴充電池容量,但目前的情況是手機電池效能每年提升比重僅約 5~8%,遠不及新產品功能演進速度,因此,電池業(yè)者已規(guī)劃從電池正負極材料、驅動電壓和極板設計三方面著手,期能兼顧電池體積、容量和成本。
三星SDI近期已在電池表面鍍上新材料,開發(fā)出4.4伏特(V)高壓驅動的鋰電池方案,藉以改善電流耗損過多的問題,并妥善利用每一分電力;同時,該公司也利用涂布製程及特殊復合材料,提高電池極板的能量密度。至于樂金化學(LG Chemical)和日本戶田工業(yè)等日韓電池材料大廠,則投入開發(fā)下世代正負極材料,將以鋰三元系、氧化硅等方案增加蓄電量。
顯而易見,隨著行動裝置功能規(guī)格迅速攀升,晶片商、電池和量測業(yè)者均不遺余力發(fā)展「開源節(jié)流」的解決方案。其中,由于PMIC掌管系統(tǒng)供電,對新一代行動裝置的發(fā)展尤其重要,產值可望從2012年的15億美元,飆升至2016年的24億美元,為相關業(yè)者帶來更多商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