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中國的光伏企業,上周公布的終裁結果并未超出他們的意料之外。
“基本在意料之中,我們預計和初裁結果差不多。”英利綠色新能源宣傳部負責人王志新告訴筆者。
這是一個指向明確的國際貿易保護措施。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說,反補貼稅的征收主要是針對政府而實施的。一方面,通過高額稅收可以提高我國光伏產品的價格,削弱其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反補貼稅將有利的打擊中國政府對光伏產業扶持的信心。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第一時間表示,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
對于一些已經在美國設廠、與美國光伏產業聯系密切的中國公司們,他們并不愿意輕易放棄美國市場。
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先生表示,美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將繼續致力于這個市場的開拓。
在美國市場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的中國尚德電力,2011年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有工廠,用于生產在美國銷售的光伏組件。
知情人士透露,尚德原本計劃近期再增加一條生產線,但受到美國“雙反”事件影響,這一計劃或將被迫擱淺。
10月12日,筆者聯系尚德總裁助理劉志波采訪,求證上述消息,他的電話沒有人接聽。此前他曾表示,美國市場占據尚德約20%的銷售份額。
一些規模較小的光伏企業日子要相對好過一些,他們正在布局海外市場。
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的人士告訴筆者,新聞發言人近期一直在美國,“公司在光伏行業生產規模不是很大,美國“雙反”對我們不會造成很多直接性、實質性的影響。”
該人士透露,新奧正在按部就班地開拓國內和海外市場。東南亞的項目在正常進行中,現在的重點是在美國內華達投建的一個50億元的生態城項目,主要發展清潔能源。
對美光伏市場影響有限
由于美國頁巖氣的利用已經比較成熟,所以他們并不著急需要成本較高的新能源。“雙反”對他們國內光伏企業的影響有限。
美國商務部“雙反”終裁結果對美國光伏企業的影響,或許并沒有中國企業預想的大。
弘亞世代光伏分析師張虹告訴本報筆者,由于美國頁巖氣的利用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它們并不太急需成本比較高的新能源,“雙反”結果是美國方面比較能接受的。
蕭函和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林伯強也持類似觀點。他們認為,中國光伏企業受阻后紛紛離開美國市場,但這并未對美國光伏企業、光伏行業、稅收、就業等造成實質性的沖擊,“雙反”終裁的負面影響主要由中國光伏企業承擔。
然而,企業方面對此卻要更樂觀一些,他們認為一些生產中國光伏組件的美國公司以及國內光伏產品的經銷商們,在美國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后,也或將會失去多種業務和收入。
王志新告訴本報筆者,““雙反”的結果確實使美國大型的硅料公司經濟受損。
貿易行為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原料、設備、安裝、使用到帶動的就業人員都是行業的貢獻,應該互惠互利,如果人為的切開或者人為的阻遏產業鏈,受害的只能是消費者被迫購買高價的產品。”
依據《彭博政府研究》,高關稅可能減少光伏組件制造材料—多晶硅市場的需求,會對2011年多晶硅出口額高達26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帶來傷害,因為其中約7億美元是來自中國。由于中國制造的電池板價格比其它國家便宜約13%,征收關稅后,可能會增加美國制造的光伏逆變器的成本。
歐盟或跟風美國
歐盟光伏產業與中國光伏產業之間聯系密切,歐盟若貿然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較大幅度“雙反”措施,恐將影響歐盟自身光伏產業發展。
美國商務部光伏“雙反”終裁結果,或許是給歐盟光伏“雙反”作了一個壞榜樣。光伏企業們普遍擔心,歐盟很有可能會參考美國。
如果歐盟最終確定的反傾銷稅率過高,將對中國光伏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張虹說,歐盟的調查范圍比美國更大,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市場大部分在歐盟。
美國“雙反”僅限制在厚度20μm以上的晶硅電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購海外電池片進行應對。而歐盟“雙反”包括組件、電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組件關鍵部件,因此只要是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幾乎都被包含進去,除非海外建廠,否則必遭限制。
張虹說,“70%到80%的中國光伏產品都會運往歐洲。有美國商務部“雙反”終裁在前,歐盟征收的稅率應該不會低于30%,歐盟征稅會向美國看齊。美國征稅30%到250%,因企業而異,歐盟征稅的結果高于30%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布魯塞爾時間10月8日,歐盟公布反傾銷立案的中國應訴企業名單。此次抽樣調查企業總共134家,包括電池、硅片、組件等類型企業。其中英利、尚德、賽維、錦州陽光、晶澳和旺能光電6家為強制應訴企業。這134家企業約占歐盟進口中國光伏產品的80%。
蕭函認為,“美國、歐盟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政治關系有很大不同,美國終裁不會對歐盟產生實質性示范影響。歐盟光伏產業與中國光伏產業之間聯系密切,歐盟若貿然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較大幅度“雙反”措施,恐將影響歐盟自身光伏產業發展。”
走出困境的選擇
看似留有余地的判決,實際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中國企業繞道國外的出口之路走起來并不順利。
美國光伏終裁規定,對華光伏“雙反”只針對中國為原產地的光伏產品。不少企業認為這是美國商務部在“雙反”上留有的“余地”:中國企業或許可通過從第三方地區進口電池、在國內組裝成光伏組件的方式,來規避美國“雙反”。
英利已經在考察海外的市場。王志新并未向筆者透露具體考察的國家名字,但他表示,轉道海外后,將增加大量的人力、運輸成本,計算下來或許并不合算。 張虹說,從第三方地區進口電池,在國內組裝是一個無奈之舉,不是長期之策,但卻是目前規避“雙反”的最好方式。
筆者了解到,2012年以來,已經有多個國內的光伏企業去海外考察設廠的可能性,一些走得比較早的,如漢能集團,在德國、英國、意大利已設立生產廠。
林伯強指出,擴大內需,提高技術水平,發展分布式能源等才是應對雙反的正確之舉。
王志新對雙反下的英利的前景依然樂觀,“比如我們做技術創新博覽會,是在鼓勵全員創新,有于下一步提高產品的轉換效率和技術含量,我們要轉型升級,從單一的賣組件,到機組、到電站等向下游延伸,增強競爭力。同時開拓國內市場以及新興市場,并考慮適合生產電池的中國之外的國家。”
一般而言,中國光伏市場的發展之路不外乎有三條:一是從第三方進口電池,國內組裝,規避雙反;二是,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產品升級;三是,大力開拓國內、海外市場。
張虹認為,中國的小型光伏企業,只能選擇退出美國市場,甚至破產,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小企業。大企業則需第三方企業來代工規避風險。
上海眾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華一冰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呼吁,政府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同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
“應該更嚴格監管電站建設,頒布落實電站開發法律法規,實時監測,保證使用年限內質量。對技術落后、質量低下的產能應該淘汰,對技術力量強大,生產高質量高性能產品的企業應該給予更多支持。”
兩年后的未來
光伏行業的冬天到了,春天依舊遙遠。大型光伏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能會“大而不倒”。 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愿意眼睜睜地看著當地的支柱企業倒下。中國排名靠前的光伏企業尚德、賽維均傳出獲得地方政府資金注入的消息。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已經建好的光伏產業園還在繼續招標,地方政府們寄望于招到的都是技術創新型的企業,他們認為,技術創新型的企業可以淘汰技術不過關的企業。
張虹認為,地方政府不應該在光伏產業方面大力招商,中小的光伏企業應該轉型升級,要么發展技術,要么開拓更有前途的行業。
美國和歐盟相繼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貿易制裁,中國的光伏企業在內憂外患下,或將迎來整合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一些企業轉向國內市場。
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 “十二五”時期,全國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這將撬動近1500億元的投資。近期,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將以財政資金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規模化發展。 但這些文件卻普遍缺乏操作細節。張虹建議,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推動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并網問題依然是我國光伏產業的主要問題。蕭函指出,當下光伏企業試圖通過分布式光伏發電、開拓海外市場等措施實現突圍的想法過于單純,短期內企業鮮有能力實現實質性好轉,行業調整勢在必行,企業尋求自保才是明智之舉。“光伏行業的冬天到了,春天依舊遙遠。”
張虹說,“歐盟終裁結果下來,需要起碼一年的時間,行業整合最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兩年后,哪些企業活了下來,就應該看得很清楚了。但是光伏是政策導向型的產業,大企業牽動地方經濟,有政策的有利支持,或許“大而不能倒”。”
根據目前的日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做出終裁。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