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的無人駕駛也許在私家車領域并不是最優選擇,但在工業、物流交通、夜間出行等領域的應用可以是一劑良藥。
Nuro是一家美國的無人駕駛公司,他們專注于無人駕駛在配送領域的應用。最近,他們的R2車型獲得美國頒發的無人駕駛測試牌照,開始路測。
和大部分的無人駕駛車輛一樣,R2也是利用傳感器、攝像頭、激光雷達和雷達以及相關的算法來實現自動駕駛功能。但它在車內并沒有給駕駛員預留任何位置,也沒有相關的操控裝置。
按照美國現行的汽車安全法規,它甚至稱不上一輛汽車。但是,這次美國開了這個頭,有條件地頒給了他們測試牌照。
這輛小車實現的是真“無人”駕駛。當車內沒有駕駛員和乘客的時候,一般汽車的安全標準似乎也就沒有那么適用。這輛車,或者說它所代表的一類車的出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無人駕駛?從另一個角度,到底誰才真正需要無人駕駛?
普通人需要無人駕駛,但根本不需要完全的自動駕駛。
我們什么時候需要無人駕駛?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景:
比方說,停車場碰見難停難出的車位,就連老司機都得揉兩把的那種。這個時候,你需要傳感器的精確測量,算法的精準控制,CPU的完美計算,以及執行機構的冷酷執行,一把成功。沒有人會拒絕這種便利,這是科技改變生活的典型事例。
亦或是,長長的高速路上,前面幾輛車零零散散,后面幾輛車稀稀疏疏,120km/h的限速,沒有什么挑戰的道路,任何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司機都會覺得無聊。這個時候,你需要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眼前重復的景色不過是由字節組成的數據,只要電源跟得上,算到天荒地老都沒關系。
再然后,上班下班,早高峰晚高峰,腳在剎車油門之間游離,視線在前后左右徘徊謹防著有人加塞,這個時候,我們希望無人駕駛來幫幫忙。然而很可惜,目前它做得還不熟練,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更熟練。
全世界任何一個無人駕駛系統恐怕都不敢承諾在大都市早高峰晚高峰的時候,比一個熟練的司機更高效省時地到達目的地。出于安全考慮,自動駕駛往往選擇風險最小的駕駛行為。但是一再禮讓,帶給乘客的只有無盡的煩躁,以及遲到和晚點。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無人駕駛嗎?
而上下班這個使用場景,占據了我們至少60%的用車時間。無人駕駛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并不能歸咎于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水平低,而是大城市生活的附屬傷害,包括交通堵塞問題,以及各種各樣司機的駕駛素質問題。這些不是一輛車一項技術能夠妥善解決的,可卻恰恰扼住了命運。
另一方面,無人駕駛剝離了我們的駕駛體驗。理所應當地,未來駕駛員可以跟旁邊的人說說笑笑,甚至可以拿出手機來看個視頻。作為乘客,無論是飛機、高鐵或者地鐵,到將來可能乘坐的無人駕駛汽車,乘坐體驗都是類似的。那車本身的特點在哪兒,特性在哪兒?如果作為車主,只能用舒服和不舒服評價一輛車,汽車的文化也就終結了吧。
對于很多人來講,駕駛汽車是一種樂趣。在車上,將所有的煩惱拋諸腦后,或者把情緒釋放在車窗之內,人車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產生情感的共鳴,這何嘗不是汽車帶給我們的體驗?而當機器大部分時間在開車,我們只是個乘客的時候,這種疏離或許要遠遠大于我們得到的。
消費者并不迫切地需要完全的無人駕駛,更多地只是在渴望一些更先進的輔助功能。
但無人駕駛總需要一個出口、一個落地點,否則大家現在做的豈不是無用功?Nuro R2以及很多例子給了我們啟示:或許無人駕駛在工業、物流交通等領域更為人所需。
這些領域有兩個特點:
一是場景特殊,或者說較為簡單。它不會面對復雜如早晚高峰般的路況,也無需過度考慮其余駕駛人的駕駛行為所帶來的影響;
二是成本敏感?,F階段無人駕駛的成本高,技術尚未成熟,但當其滿足了落地條件后,購買一臺無人駕駛的運輸車或許比雇傭兩個員工的長期效益好。
未來快遞物流行業無人駕駛需求可能較高。物流貨車及大型貨車,大部分只能夜晚在郊區出沒。這其實給無人駕駛的應用創造了條件。夜晚的車輛比較少,大部分行駛路段的照明情況也比較不錯。此外,機器能夠長時間高效工作,可以規避人類駕駛員疲勞駕駛的問題。
另外,無人駕駛還可以提供重量檢測、速度控制等等附加效果,大大規范相關公司和司機的行為。既保障了安全,又降低了違章的可能性。
城市內也可以區域性地布置無人駕駛車輛。比如,把幾個相近快遞點設置成一個片區,由無人駕駛車輛進行片區內配送,既能不受諸如烈日大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快遞小哥的從業環境。
節省快遞小哥的精力與時間,也可以讓他們更專注于將貨物當面交給每一位物主,最后受益的還是消費者。這方面,以阿里京東為首的大型企業都在投入。未來,也許走街串巷的就是這些無人駕駛的送貨車啦。
在交通領域,夜間的公交出行、出租車出行,也是無人駕駛車輛的絕佳落地點。尤其是夜間出租車。從近些年來滴滴順風車、快車的發展來看,夜間交通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但是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一次次刺痛了我們。
無人駕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劑良藥。
為了保障服務質量,我以為無人駕駛仍需要配合司機的。但通過人為權限的設定,可以限制司機對車輛的控制。在乘客輸入起點和終點之后,車輛系統會進行自主地路線規劃及行駛,司機只起到一個監控者的作用。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乘客的安全,同時也減輕了司機的駕駛負擔。國內外包括滴滴、Uber等公司也已經在大力投入。
同樣,未來的車輛也有可能解決困擾我們多年的“最后一公里”。為什么不給無人駕駛一個機會呢?作為區域性的擺渡車,我想它有絕對的實力能夠勝任。而且隨時待命,不懼風雨。
無人駕駛,在私家車之外的很多領域都顯現出非常美好的前景。每一輛車都無人駕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每一輛車都使用這個功能,一輛輛私家車不就是飛馳在大街上的地鐵?抹殺個性,是與汽車尤其是私家車理念相悖的地方。
千篇一律沒人喜歡,而將千篇一律隱藏在背后,把便捷切實帶給用戶卻是每個人都喜歡的。無人駕駛或許是對車的重新分類,用來駕駛的私家車,和無人駕駛的便捷車。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