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新興勢力都有不同的造車愿景,而從李想所講述的每一個理念都緊貼消費者的立場。
比起前幾年的概念階段,還留在賽道上的新造車勢力現已進入量產沖刺期,不斷有融資合作、生產交付等重磅信息震動著本不平靜的市場。近期引發熱議的是,戰略性低調了三年之久的車和家,即將在幾天后(10月18日)迎來品牌與新車發布的高光時刻。我們對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進行了一次深入訪談,以此了解車和家的產品計劃和重新定義出行的戰略路線。
很多之家的網友對李想應該不會陌生,正是他在2005年創建了汽車之家網站,直至2015年6月卸任汽車之家總裁,然后全身心投入造車新戰場。十余年的互聯網從業及汽車媒體平臺積累,李想被公認為是最懂用戶和最懂車的創業者。我們每次與李想交流,幾乎任何一款熱門車型的功能設計、性能體驗優劣他都洞察于心,而且十分注重細節,甚至路邊一輛車都能隨時蹲下來觀察并點評到位。在車和家研發中心外面就停放了不少公司買回來的車,這都是給工程師們來“練手”的,因為在李想看來,只有開過才知道好車是什么樣的,從而研究學習和改進。
正因為如此,當“閱車無數”的李想去定義制造一款車時,必然會先經得起自身“挑剔”的眼光,從用戶角度出發,這也是車和家首款量產車型理想智造ONE的令人期待之處。我們對數萬字的訪談實錄加以整理,以李想自身的角度闡述車和家的產品理念和業務戰略,除此之外,汽車行業變局的預兆和創業者不斷進化的方法論也濃縮其中。
核心信息點一覽:
1、首款新車理想智造ONE定位豪華中大型SUV,車身長度超過5米,提供6座/7座兩種布局,均為頂配。預計新車將在2019年四季度正式交付。
2、動力方面,新車采用大容量電池組和高功率增程發電系統解決里程焦慮問題,NEDC綜合續航超過700km。性能對標新一代奔馳GLE(新一代可選配第三排座椅)、奧迪Q7等3.0T產品。智能化方面,新車采用了多屏幕與全車語音結合的智能交互方式,并配備Level 2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
3、商業模式方面,車和家將采用直營模式進行銷售,通過App即可完成購車、交付、維修、保養等所有環節的操作,目前正在建設服務渠道。
4、就整體業務而言,車和家規劃了兩條戰略主線,對C端消費者零售業務的定位類似于蘋果,對B端出行業務的定位是波音。
5、車和家采用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企業價值觀是創造用戶價值和追求極致效率。李想以企業成長加速度作為未來競爭的關鍵點。
李想的“理想”:用科技改變出行
問:您創立車和家的初衷是什么?
李想:過去的十多年里,數字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比如出行打車叫滴滴,支付用手機就能實現。我們同樣期望數字科技給汽車帶來進化和改變,但十幾年來沒有一個汽車廠商真正做到,到今天為止,我們在車上導航時還要舉著個手機,聽音樂還要連手機的藍牙。
現在也會有很多人說,汽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從A點到B點,但這個功能在50年前就完成了,難道真正的技術進步就是因為A廠商出了四門Coupe,所以B廠商也緊接著出個四門coupe嗎?這對于整個汽車發展沒有太多意義。我們看到交通事故、擁堵等各種問題,其實可以通過技術解決,但個人感覺許多廠家還是在想怎么降低成本,怎么在一個平臺上出盡可能多的車型。如果廠商能夠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數字科技跟車的智能、安全設計融合,這個世界將會完全不一樣。
回過頭來,為什么創辦車和家?因為我堅信數字科技能夠改變整個出行行業,還能讓更多的人受益,而不是今天的消費者和汽車廠商互相博弈,這是我們創辦車和家真正的使命,就是用科技改變出行,讓更多人受益。
問:車和家想造什么樣的車?為誰而造?具體有怎樣的戰略規劃?
李想:我們的戰略是兩條線,一條線面向零售,也就是理想智造品牌,主要針對家庭用戶和中產階級,定位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像奧迪Q7、奧迪A8這樣尺寸的產品,提供給中國和未來全世界中產階級的家庭用戶。往后看哪怕到了2030年,車都實現了L5級無人駕駛以后,我們認為家庭用戶仍然有持續購車的旺盛需求。我們會出消費者最需要的、最合適尺寸的產品,如果拿奔馳比就是一款GLE(新一代GLE提供第三排座椅)這樣的七座SUV,一款奔馳S級這樣的五座轎車形態,但是長的肯定不像轎車了,應該是智能電動車應該有的形態。
理想智造ONE測試諜照
另一條線,出行業務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同樣希望通過技術有效改善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基于這個定位我們希望能夠成為出行全方案的供應商,不會親自去運營,但是我們提供專有的車輛。尤其到了自動駕駛時代,對整車安全性要求級別很高,不是每個車隊都能夠自己來做自動駕駛系統,因為這是幾十上百億的投入,而我們來做給他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我們跟滴滴合作,上市車型的標配是L2級,先從減少追尾事故開始,然后慢慢成長為L4,最終實現L5無人駕駛。
這兩條業務線會并行開展,因為是相互促進的。但其實我們車型很少,我們認為三款車就可以實現這兩個定位,一個最好的家庭購買的七座車,一個最好的家庭購買的五座車,一個最好的網約車和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
問:創業造車的三年多時間里,您關注到中國新能源車市有哪些需求和變化趨勢?
李想:我們關注的不是什么東西在變化,更關注什么是真正的用戶需求。新能源市場之前賣得最多的是六七萬元用來占號牌的車,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例如當年“中華酷聯”手機合約機時代,辦一個號碼送你一個手機。今天相當于買一個牌照送一輛車,但這到底是不是消費者需要的?“中華酷聯”里除了華為真正成為高端手機以外,剩下的幾乎全淘汰了。這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局面其實一樣,電動車市場刨去占牌、分時租賃、網約車等部分,大家最關注的還是高端車型,就跟一開始智能手機起步的時候,三星Galaxy和蘋果iPhone扮演的角色一樣。拋去所有的表象,我們更深度思考的是幾個核心問題。
第一,消費者想要的車能不能解決里程問題?別說兩三百公里就夠用了,汽車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擴大半徑、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到了電動車時代反而倒退。包括充電、冬季用車、二手車殘值、電池置換等很多問題都要去思考解決。
第二,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級別的車?最重要的不是看眼前什么火,而是判斷未來消費者內心真正的需求。有很多人說以后的車會更加個性化,像旅行版、跑車等一個人要買多輛車。但實際上現在的城市1個車位1個號牌就已經不容易了,所以更多人需要的不是車個性化,而是一輛車發揮更多的功能,開車上班的時候有面子,周末可以帶著全家出去玩兒。
第三,關于車的智能化,車必須要成為人類的第三個終端。人類的第一個終端是個人電腦,人類的第二個終端是智能手機,人類的第三個終端一定是車。在自動駕駛來臨之前,在車里唯一被解放的只有嘴和耳朵,而車是全世界最好的語音控制環境,這個時候就會變成嘴和屏幕的交互。到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的時候,它會變成人的第三個空間。
理想智造ONE的產品攻略
問:在解決電動車續航和充電的問題上,車和家首款車型采用了大容量電池的增程式技術路線,為什么選定了這個路線?
李想:我們純電和增程是同時進行的。因為我自己也是電動車車主,所以很清楚電動車的普及面臨續航里程、充電、二手車殘值等各種問題。To C業務我們初期沒有選擇純電路線,因為這么大一款車按純電路線續航不到400公里,而我們認為任何一款To C產品都要做到600km以上續航。純電平臺用在了給滴滴做的網約車上,因為網約車有固定的充電場景,是一個純粹的To B業務。同時我們還在儲備未來的超快充純電平臺。
另外從增程的角度而言,始終也是純電驅動形式,我們在此基礎上研發了一套增程發電系統。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現實條件,都希望家家都裝上充電樁,但是現實是80%車主連固定車位都沒有,別說裝充電樁了。即便有人說充電樁現在到處都是,跑長途也沒有問題,但是現實中高速上充電樁要等兩到三個小時。我認為電動車應該是個更好的車,絕不是更差的車,或者是個殘疾的車。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增程發電系統相當于給車裝上了一個重量更輕、成本更低、沒有充電焦慮的超大電池。
問:車和家研發增程式技術時有哪些難點?突破了之后是否具備核心優勢?
李想:我們做這款產品的時候希望它的性能向3.0T中大型豪華車看齊,對標奔馳GLE、奧迪Q7這樣3.0T產品的性能。這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增程從來沒有做過那么大的車,我們用了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采用大型電池組,從而保證輸出的功率,也保證有更多的冗余讓增程器始終有效地控制在3000轉以內,整個車的體驗就會變得非常好。此外,加大電池組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市區內只要有一個慢充或者快充樁,都可以做到純電動行駛,但卻沒有了里程焦慮。
其實車的熱管理系統、VCU控制、電機、整車布置,都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自己還是非常有信心,目前做出這款產品是全世界綜合表現最好的一款增程電動車,它是從零開始設計,而不是拿一輛現成的燃油車改出來的結構,電池非常平整地鋪在了底盤上,所有的電機、電控都是最優化的布置。
問:往更長遠來看,未來的技術方案還是純電,沒有增程器?
李想:我們要打造的電動車,必須滿足沒有里程焦慮,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的,只有增程電動和支持超快充的純電。增程電動我們在2019年就能夠量產交付,而超快充的純電的成熟我們預計在3~4年后,并且我們已經開始儲備。我們對電動車的判斷是,到2030年,新能源市場會是超快充純電和增程電動各50%的市場。還有公司比我們估計的還要激進,馬自達剛剛公布了未來的產品戰略轉型計劃,在2030年,95%的車型為增程,5%車型為純電。
問:除了解決技術方面的難點以外,是否也有一些駕駛和駕乘方面的對標考慮?是趨向于保時捷那種運動式的駕駛體驗,還是趨向于豪華品牌的舒適?
李想:有考慮,新車的定位很清楚,豪華中大型SUV,為家庭用戶打造,否則我也不會做成六座版和七座版。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駕乘體驗能夠超過像沃爾沃XC90、奧迪Q7同級別同尺寸的七座SUV,因為電動車整體布局會使得空間更大,這是我們最開始設定的關鍵性目標。
問:車內人機交互體驗會有哪些亮點?這也是新品牌造車能吸引很多初期用戶關注的點。
李想:這個是我們很好的優勢,最核心的是通過全車三排語音的方式實現交互。我們自己天生就是汽車用戶,坐在后排的是我的孩子,坐在副駕駛的就是我的老婆。我們去想想這些人現實中的需求怎么解決,怎么來設置這個車的布局,所以沒有把車做的很復雜。我們采用了全車語音配合四屏交互的方式,并用了高通820A和德州儀器的J6雙芯片處理器來實現整車的完整交互,這是目前為止性能最高的芯片。底層的系統也都是我們自己來寫,后面用戶應用的擴展性將非常好。
問:解決了人機交互系統問題之后,車和家對于自動駕駛方面怎么考慮的?在之前您的采訪中也表達了著重于L2和未來的L4,直接就跳過L3了,這是基于怎樣的思考?
李想:我把開車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完全由人在開;第二種是你對車負責,對車是指令性的控制,它變道需要你給它撥個桿,這是L2,控制權和責任在駕駛員自己的手里;L4、L5的整個控制權就回到了車上面,責任已經歸屬到車而不是駕駛員了。只不過L4沒有辦法做到全場景,L5能做到全場景。
但L3是一種反人類的設定,它讓你坐在車里又劃清不了責任,Uber當時出現的事故就是典型的L3,就是車也在開,駕駛員自己也在盯著,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場景讓人去接管,但是車失職的時候人是不可能跟上的。所有擁有L4團隊的車企都會直接放棄L3,比如通用有自己收購的L4團隊,只做L4不做L3。
構成車和家自動駕駛系統的四大平臺
問:您也是特斯拉的深度用戶,車和家的自動輔助駕駛水平能做到特斯拉那種駕駛體驗嗎?
李想:第一我們能對標的是高級輔助駕駛,就是特斯拉現在已經開放的功能。第二我們針對中國的路況和駕駛習慣會做大量的實際道路場景訓練,已經超過40萬公里,所以在中國道路上的表現,我們會更有優勢。
問:我們再回到一些傳統車企看似對新車企比較有質疑的點,比如新車企造車的時候怎么實現跟傳統車企一樣的動力性能,怎么樣才能保證跟傳統車企一樣的工藝配置的品質,還有整車的安全性能,您是怎么通過自己的團隊來保證作為車輛最基本的一些要求?
李想:第一是選擇最專業、高要求的團隊,并且信任團隊,讓他們充分發揮能動性。第二是在所有的供應商投入上一分錢都不要節約,這是整個安全質量、性能的有效保證。
我們的碰撞是按照2018年新的更嚴格的法規設定,必須達到五星級。目前在做的摸底測試里是非常好的完成了五星級別所有碰撞的要求,甚至在目前所有的國產車里我們都是排在前三的,國產車也包括奔馳、寶馬這樣的國產車,我們是拿第一批工程樣車測的,在各個重要的指標上都能做到前三了。另外我們工廠所有項目都是對標沃爾沃,而且大約有30%以上的指標會比沃爾沃要求還高。
問:在明年量產前還有哪些工作要做?我們已經看到車在跑路試了。
李想:第一我們要開發布會,因為大家還不知道我們的產品。第二我們的直營的銷售服務體系,包括零售中心、交付中心、維修中心都在陸陸續續的拿店和建設過程中,開始交付的時候整個服務渠道都必須到位。還有我們的工廠建設,我們會在自己的工廠投產自己的車型,投產是復雜的工作,新工廠、新工人、新產品、新供應鏈,這四個“新”放在一起,預計產能爬坡到非常穩定、質量非常好基本也要三個季度的時間,這些東西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反正我們不是最快發車的了,所以就扎扎實實,之前大家犯的錯誤我們就不要再犯了。
車和家的進化方法論
問:作為一個新的企業如何塑造品牌價值,怎樣才能讓消費者信任全新的品牌和生產出來的第一臺車?
李想:首先我會做第一個假設,無論我們的品牌叫什么名字LOGO什么樣子,也不管李想過去創過什么業,品牌新出來的時候價值為零,所以我們核心的一點是從零開始。消費者對品牌到底會認知成什么樣子?由三個東西組成,第一我們解決了消費者什么問題,第二我們提供了什么樣的產品,第三我們是以什么樣的質量來兌現產品。這三方面經過了市場的驗證和用戶的認知才會形成我們的品牌。
用戶要買了產品滿意了我們才有品牌,有十個用戶滿意了我們品牌就是十分,要一萬個我們就是一萬分,有一個不滿意的減十分,一個滿意的加一分。
問:對于新車企來講,IPO是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
李想:不是。汽車行業里經營最好的一家公司是沒有IPO的,叫博世。汽車行業的技術60—70%掌握在博世手里了,如果他IPO,市值可能比豐田還要高很多。我覺得這還是看企業自己的實際需求。
問:您說到數字科技會改變產品服務模式、商業模式以及組織模式,具體會有哪些創新的表現?
李想:數字科技生產力其實由三個層組成,中間層就是系統,上面那個層是應用和服務,而且可以不斷擴展,下面層是閉環的數據,當這三個層面同時出現時,無論是硬件產品、汽車網站還是APP,還是滴滴那樣的出行服務平臺,都可以形成不斷成長的循環,而且會越變越強大,就像今天阿里已經大到這種程度,但還是50%的增長,因為他掌握完整的數據閉環生產力,他就變成自生產的方式了。這是我們看到的整個生產力的核心。今天所有的汽車廠商對數字科技不知道怎么做,因為他們完全不掌握用戶,沒有帳號系統,也不知道這些數據,甚至連車輛數據都不知道,這是最大的問題。當然,請大家放心,我們對數據隱私和安全非常重視,而且做了很大的投入。
所有的科技應該是溫暖的,帶給我們的一切都是便利。你原來去銀行轉帳需要兩個多小時,今天一分鐘搞定。你原來一個結算需要等5分鐘、10分鐘,今天幾秒鐘搞定,這是科技真正帶給生活的東西,但是恰恰這種東西只能體驗沒法講,而最終會長成什么樣我們不知道,因為增長應用服務是不斷擴展的,你想象不到,最開始大家認為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功能是視頻通話,但最后發現它變成你的錢包、游戲機、電影院,但是你要有一個體系的基礎才能有后面所有的東西,我們最重要的是把智能車的整個系統架構基礎扎扎實實的做出來,功能由生態去做,讓騰訊、QQ音樂、愛奇藝視頻、喜馬拉雅等各種應用服務在這里發光。
另外整個商業模式上我們也會完全不一樣,我們的車只提供頂配,因為不想算計用戶,從低配到高配很多車看著差了20萬,但對于車廠的成本可能在2萬元之內,我干嘛不直接送給用戶?而且智能化以后,如果車型各款各樣,軟件是沒法升級的,功能沒法拓展的,庫存沒法管理,沒辦法直營。所以我們每個車都是頂配,以后賣二手車也方便,既不用羨慕別人的配置,也不用再費大力氣改造。這個讓我們來做成本很低,座椅通風才幾百塊錢,但是如果用戶去選就是幾千上萬了。我們提供非常好的完整LED燈沒有多少錢,但是如果讓用戶一看想要的燈六七萬塊錢,這不是搶劫嗎。這是我們真正的為用戶著想,又保證我們企業效率的方法。
有了這個基礎以后,我們商業模式就變成自己控制了,去掉經銷商這層既跟用戶博弈又跟廠商博弈的群體,任何用戶在一個App上能完成所有的環節,包含購買車、交付、維修、保養、預約等。這是商業模式上的轉變,App都有記錄,不需要再查什么保險車什么時候買的,還款可以在App上還,保養只要做個預約就有人上門取車和還車,中途不放心還可以通過App直接看車在哪里,用攝像頭調取信息。這種IT技術可以讓我們整個效率變得非常高,然后也讓用戶的成本急劇下降,便利性大幅度提升。
包括內部組織也是非常高效,我們人員組成的多樣性遠遠高于互聯網公司,最好的管理方式仍然是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是對人充分的信任、對人充分的授權,而不是像傳統車企那樣一個籮卜一個坑,每個人在自己的一個深井里工作。另外,傳統汽車公司都得等老大做決策,起碼得等半個月以上,而我們很多時候都交給工程師自己來做決策,大家一討論15分鐘一個決策做下去了,并且在系統里同步,供應鏈、制造、研發等部門就都看到了,這是我們整個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給團隊提供各種各樣的方法論和系統工具,讓他們自己更好的做決策,更好的把東西執行下去,更好的跨團隊進行協作。
問:在團隊搭建上您是如何挑選人才的,怎樣把自己的團隊打造到最優狀態?
李想:我們挑選人時有兩個最重要的核心。首先,我們是個價值觀驅動的企業,必須符合兩條價值觀,一是創造用戶價值,二是追求極致效率。我們團隊一定不能看到別人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干。團隊一定要自己學會思考這是不是用戶真正關心的和對用戶有價值的。對于效率方面,我們的要求非常高,比如我們的零售中心面積會控制在200到300平米左右,同時還能比五百平米的店營業額還要高10倍,這是每個人發自內心去想的。這是我們的價值觀。
第二,要招最專業的人。我們目前是1400人,整個的工程師團隊大概1000人。我們幾乎沒有招汽車行業的大明星高管,但是仔細看工程師團隊、研發團隊都是各個領域數一數二的,招了大量的非常好的傳統汽車廠商、互聯網造車企業的總監和部長級的人,是真正以技術研發為基礎,無論是硬件、三電、軟件的、系統的都是這樣。
我們更有優勢的一點是知道一個創業團隊如何能夠成功,而不是像很多人明明在經營一個創業公司,但是在按照一個成熟企業的方式去做。創業公司就得有創業公司的范兒,當年寶馬、豐田起來的時候不是像今天這種做法,特斯拉是為數不近期能看到的創業公司。怎么以創業企業的方式成長,讓自己先活下來然后勝出。其實企業跟企業之間比拼的就是成長速度。
總結
每家新興勢力都有不同的造車愿景,而從李想所講述的每一個理念都緊貼消費者的立場,如果理想智造的功能品質、服務體驗等規劃最終都能落地,將是市場上強有競爭力甚至顛覆性的選手。從現階段來看,李想的造車之路已經走到了一個階段性節點,理想智造ONE的研發工作從2015年啟動至今歷時近40個月,已完成兩輪工程試制, 即將亮相等待檢驗。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