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近兩年的情況基本是有目共睹的,在國內紅火了30年后,說跌就跌了。
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市場飽和,銷量下滑,最后進入穩定期這本是市場規律,畢竟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任何產品都存在一個天花板。
在汽車之前我們就已經見證了電腦、手機等行業的興衰起落。可歷史都是驚人的相似,在紅利漸去之后,總又有人不死心,就好比當年電腦的產品形態趨于完整,銷量迎來衰退時,廠商們開始比輕、比薄、比續航;也像極了現在的手機市場,在手機產品的功能形態穩定之后,手機銷量也開始了下滑,可一大波全面屏、折疊屏、雙面屏開始不斷的向外冒,期望于這些功能給產品帶來“第二春”。
而汽車領域以現在的趨勢來看,廠商們似乎寄希望在了“車聯網”?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這就跟電腦、手機一樣,也是一次一廂情愿罷了。
現階段“車聯網”的實用價值在哪?
“車聯網”顧名思義,它不止與車有關,更與網絡有關,所以不止是汽車廠商們趨之若鶩,互聯網大頭、網絡運營商們也紛紛入局。在概念化的產品之中仿佛真的看見了一桶桶的真金白銀,可像我這樣的一大波消費卻實在是摸不著頭腦,“車聯網”真有這么好賺?作為用戶我不自覺地就出現了三個問題。
1、用什么?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從理論上“車聯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簡單來車聯網是指由多種技術如先進傳感、網絡、計算等融合在一起的,可以實現多空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交互的,可以提高行車安全及行車效率的這么一個技術。
但現階段的現實又是怎樣?從各大品牌所推出的“車聯網”產品來看,功能一般都是“導航、查天氣、查路況”,進階一點的有“遠程關窗、鎖門,遠程開后備箱,一鍵道路救援”等等。
這些功能基本就是將原有功能進行了端口化而已,對于汽車的產品形態可以說毫無改變。
比如被車聯網玩家們在功能舉例上說的最多的“通過車載語音交互系統,你就可以查詢到天氣、道路等信息”,但這恰恰也是被用戶吐槽最多的功能,首先是沒創新,查詢天氣、道路信息的方式很多,使用手機查詢也很方便;其次是沒需求,從各大論壇用戶留言來看,90%以上的用戶完全沒在車內查詢過天氣,至于道路信息也都是習慣于使用手機APP。
而遠程關窗、鎖門需要看你車的配置和購買時間,很大一部分車都不支持相關功能。唯一顯得有用點的“一鍵救援”,其實也很雞肋,一鍵救援其實就是通過車載電話與后臺客服進行連線,你將你的情況告訴后臺,客服再將你的情況反饋給救援單位,在情況緊急的時候,直接打電話報警是不是更快一點?若是一般情況,保險公司都有提供免費道路救援,不用豈不浪費?
2、給誰用?
看完了功能,再看看使用者,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都叫“車聯網”了還能給誰用,當然是給車上的人用啊,但要知道車內還有司機和乘客的區分。
如果車聯網是給乘客使用的,那么車聯網是不是應該往更加泛娛樂化發展,例如車載游戲、應用等方面,而從現在車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除了音樂,娛樂化的發展顯得又不是重點。
那看來就是給司機用的了,但這些功能司機會不會用到?車聯網現階段最適合也是最成熟的入口,應該就是導航場景,可是無論從便利性和實用性來看,車聯網的導航系統遠不如手機端各種地圖軟件來的好用。
比如通用安吉星系統,你要獲取導航需要先撥打安吉星后臺電話,跟后臺客服說出你的目的地,后臺再將路線信息下載到你車上,如此一來往往需要3-5分鐘時間,并且導航信息的呈現是以箭頭形式,并沒有完整的路線地圖,用戶使用起來十分不便。而若是自己使用手機導航整個過程不過30秒。
3、怎么用?
車聯網的交互系統,也一直是被詬病的點,雖然現階段車聯網都在往語音交互方向發展,但依然有大量功能需要操作者在中控屏或方向盤上手動按鍵。
像騰訊就在車聯網交互上吃過大虧,在2015年騰訊與寶馬iDrive合作,推出了汽車版QQ,但使用率確實感人。其被車主摒棄最大的點就在于交互方式,在駕駛過程中還需要時不時去看中控再使用手動操作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在車輛停止時,通過車輛中控大屏操作又怎么會比手機方便呢?
現在騰訊又在進行車載微信和小程序的研發,之所以還沒落地最關鍵的點依然在于沒有完美解決交互問題。
語音交互是騰訊也是絕大多數車聯網玩家現在所采取的交互方式,但是語音交互也有很多問題。在語音識別方面不夠精準是最大的問題,曾經出現在各類智能音箱上的亂搭話,現在也出現在汽車上,比如吉利旗下的“GKUI吉客生態互聯系統”,有個測評兩人在車內正常聊天,這時GKUI會以為你是在和它說話,于是它開始跟你拉起了家常。
另外在語音交互方面,無論什么產品在方言或是口音問題上,一直都未能解決,識別不出或不準確一直在影響著用戶體驗。
至于寶馬現在的手勢交互,考慮到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目前的技術水平,想要使其成為主流更是難上加難。
消費者不再好“忽悠”,光靠“噱頭”已經不管用了
看到現在鋪天蓋地的在宣傳“車聯網”,特別是動不動就說“車聯網”將解決客戶需求的“痛點”,可以現有的功能應用來看,顯然這個“痛點”還未被找到。
市場反饋是最好的證明,從目前來看,通用安吉星和豐田G-book早已經開始對用戶收費了,但是在市場上連一丁點的“水響”都沒聽見,任何銷售數據也看不見。
相比以往汽車銷量多少多少,新增客戶多少多少,但凡是好消息,各大汽車廠商無不宣傳一波,但是到了“車聯網”這里怎么就沒了一點聲音,那么是否可以理解為“沒消息是因為都是壞消息”。
另外,從商家的營銷手段也能看出產品在市場端的成敗收效。像安吉星等車聯網系統雖然還沒有被單獨拎出來大肆叫賣,可其實商家們對“車聯網”轉化付費可謂是操碎了心。
而我正好是通用安吉星的用戶之一,在2017年年末我購買了一輛雪佛蘭探界者馭界版,車上就配置了安吉星系統,在2018年年底時安吉星免費期到了,于是一個歷時半個月的“信息轟炸”開始了。
從2018年12月14日開始,一直到12月30日,以每天3-5條信息,1-2個電話的頻率進行“信息轟炸”,在30號我終于注意到了信息下的“回T退訂”,以及在我掛斷了客服電話之后,手機才重回清凈,是不是這也能算是“乞丐式營銷”了?
說實話,這是我自買車以來,感受到通用服務最熱情的一次,甚至還超過了之前的一次還貸逾期。
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無用嗎?于是翻看了各大論壇,當看到不止我一個人“嫌棄”時,終于放心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么看待,比如也有人認為,可以買個最低的套餐,包含GPS定位,防盜報警就可以了,就當是買份保險,對于沒買車輛盜搶險的車主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是在價格上卻出現了很大的漏洞,客服打電話跟我是說最低配的套餐價格大概300多一年,而從身邊及各大論壇獲得的信息來看,有報價400多的,也有報價不到200的,一個產品價格標準都沒統一,就開賣了?
車聯網需要和無人駕駛技術合流才能體現價值
以車聯網的技術方向來看,無人駕駛汽車是車聯網不可或缺的載體,單把車聯網提出來賣,是不會有任何出路的。
首先,無人駕駛汽車是車聯網價值的最大體現。無人駕駛汽車需要通過環境感知系統利用各種傳感器對環境進行數據采集,獲取行駛環境狀況同時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
像是障礙物位置、道路狀況、同路車輛情況,這些都需要由“車聯網”系統來進行感知和計算。
在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輛位置、行駛方向、速度、應對緊急事故等也需要由“車聯網”進行傳輸控制。
如何在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構建一條快速、安全的行駛路徑同樣是“車聯網”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外,像是車輛需要加油、充電,找空的停車位等無人駕駛汽車的輔助應用都與“車聯網”密不可分。
所以說,“車聯網”最大的用處是在于車與外界的協同,但對于人來駕駛汽車而言沒有太多意義。
其次,無人駕駛汽車讓車聯網應用多元化。在無人駕駛汽車之上,不僅解放了司機,同時也解放了車聯網,使得車聯網發展方向可以無限延伸。
屆時“車”和“人”將成為車聯網的兩個獨立服務主體,在服務“車”方面,車聯網依然是向提高車輛安全、效率方向發展;而在對“人”的服務方面,車聯網便可以開始“肆無忌憚”了。
例如在交互環節,不再需要考慮安全因素,無論是按鍵交互、還是語音交互、或是手勢交互,都可以成為方向,甚至可以三管齊下,用戶喜歡什么用什么。
在應用方面,可以往更加娛樂化的方向發展,車載游戲,甚至是車載家庭影院都不是沒有可能。
在互聯網剛剛出現之時,其應用場景成為難題,可沒想到二、三十年之后,人們已經無法離開它。當車聯網合流無人駕駛以后,其應用場景也將變得不可想象,成為未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環節不是說夢。
最后,“車聯網”的興衰榮辱與無人駕駛汽車息息相關。從“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到“計算技術”,從“人車協同”、“車車協同”到“車路協同”,這些才應該是“車聯網”的主戰場,而不該是糾結于一些瑣碎功能加強升級,畢竟“從1到10”不難,難的是“從0到1”,所以“車聯網”的使命應是與“無人駕駛技術”一起顛覆現有的汽車駕駛模式。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