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曠視,以及以AI為關鍵詞的眾多企業,是否已經成熟到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整個時代是否準備好迎接新技術的洗禮……一切都是未知數。
曠視似乎有些急了。
資本市場起落不定,哀鴻一片,遂有傳言表示,鑒于40億美元的估值難以保全,曠視開始考慮姑且放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方案。誰料曠視立刻通過官方回復“報道不實”,IPO將按計劃繼續推進——縱使世道兇險、環境惡劣、對手亮劍,曠視也要搶下“AI第一股”名號。
覬覦AI行業頭把交椅的位子太久,曠視不想再隱藏自己的野心。
曠視發跡于2011年,商湯2014年起身。當2015年“AI四小龍”的江湖格局初露崢嶸,曠視明明是江湖大哥;如今風云起,商湯獨占23%市場份額,曠視的20.6%略顯頹勢(IDC數據),小弟已有別開天地、再塑乾坤之意,曠視豈可坐視不管?江湖只能有一個大哥。
作為另外兩“小龍”,依圖(10.1%)與云從(8.1%)體量有限,曾經四方爭霸已變成兩強相決,大有《天龍八部》中“南慕容,北喬峰”遺風。曠視借前端技術之利突破市場,好似斗轉星移的慕容復;商湯襟懷天下,好似氣吞河山的喬峰。眼下,天下武功終要有個最強之爭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慕容復光復無望,最終癲狂;喬峰為濟蒼生,舍生取義。或許曠視與商湯尚未決雌雄,一瘋一死已成終局。
不蒸饅頭爭口氣
和許多競爭對手不同,曠視和商湯有著很深的淵源。
2011年,師從中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的印奇、唐文斌、楊沐共同創立曠視,名門正派,道法精純,成為他們共同的標記。技術背景深厚的印奇擁有公司多數股權,堅持讓曠視沿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方向行駛,很快在江湖獨樹一幟。
三年后,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湯曉鷗借商湯開宗立派,即刻定位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為根基。公司初成,就獲得數千萬美元融資,并與高通、華為、小米等公司成為合作伙伴,大有后來者居上的姿態。
在眾多企業中,這兩家初創公司如此相似:創始人師出名門,均以技術為引領,出道就迎來各方關注,自然會被各方品頭論足。眾多觀點認為他們最初的不同,只有起步時間,幾年之后才發現差異越來越大。
兩家公司均以“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作為核心競爭力,同樣歷經了數輪融資,不過融資額度卻一直保持著微妙的差距。每次曠視創造出新的行業紀錄,總是很快被商湯超越,江湖老大的面子已是鏡花水月。
公開數據顯示,商湯在2016年12月第三輪融資時,相應額度已經達到1.2億美元,而曠視突破億元大關已經到了第五輪;從此之后,商湯融資節奏越來越快,額度逐步提升,僅2018年就完成3輪融資,整體額度超過20億美元,在商湯快速深發展這段時間,曠視一直保持靜默。
“數據證明,在投資者心中,同為‘AI四小龍’,商湯的價值是要高于曠視。”某業內人士表示。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商湯有了“融資機器”的稱號;相比之下,曠視要暗淡許多,亟需尋找機會證明自己。“這(上市)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是第一個。”通過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的言論,不難看出這家公司的決心,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這次在香港IPO的機會。
2019年8月25日,曠視向港交所提交申請文件,計劃融資10億美元,高盛、JP摩根以及花旗三家公司作為聯席保薦人。
雖然在10月初曠視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IPO的最終結果,但從其抗議言論,以及沒有推遲IPO計劃的決策來看,曠視不打算做出任何讓步,成為國內首家上市人工智能企業的節奏并未減緩——不能再讓商湯在前面領跑了。
“關公戰秦瓊”
當兩家企業擁有相同的起點,即使短時間內相安無事,也不能排除日后兵戎相見的可能性。麥當勞與肯德基、華為與蘋果、聯想與惠普……這是江湖恩怨注定的結果。
商湯與曠視之間也有恩怨,不過雙方之間并非見血封喉的白刃戰,更多時候像是隔空拼內力。
商湯的核心競爭力是基于“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全力提升云平臺的深度學習能力。無論2018年推出的SenseAR開發者平臺、SenseAR增強現實感繪制引擎、SenseMedia智能圖片視頻審核平臺,還是2019年推出的SenseEarth智能遙感影像解譯平臺,其核心價值都在于從前端提取數據,在后臺集中處理分析,最終呈現結果。
因此商湯的產品理念在于后端系統賦能,而非向前端硬件發威。“未來商湯的產品形態滿足行業的商業模式及市場規律的同時,也會給自身留有一定的戰略空間,但核心價值一定不會變,那就是軟件價值。”商湯科技副總裁楊帆表示。
強大的后臺分析能力,釋放了商湯的流動性與滲透性。由于不拘泥于前端產品設備,商湯能更好地與各類場景適配。在商湯的業務版圖中,不同行業并未局限其發展,產品從未止步一隅。
其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商湯的產品與服務已經覆蓋智慧城市、智能手機、泛文化娛樂、智能汽車、教育、廣告等八個領域,各領域之間較少出現場景交叉的情況。“商湯科技搭建了平臺型人工智能體系,有通用性的底層技術架構,可賦能各個應用場景。”商湯科技B輪融資投資人,基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勝君如此解讀。
曠視則正好相反。雖然其產品均基于深度學習框架Brain++的底層架構,但主要業務形態均依靠性能和計算能力更強的硬件實現。可見曠視試圖構建軟硬一體化的全價值鏈,提升“算法、技術、硬件產品、解決方案、數據”各方面實力,整體布局偏向前端。
在成熟前端硬件的支撐下,曠視能夠更順暢地與垂直行業聚合。截至目前,曠視重點布局的行業主要有安防、物流、工業三大場景。雖然公司成立不久,但內功足夠精深,各領域均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為深度挖掘垂直領域機會,曠視還在2018年收購智能機器人公司艾瑞思,今年初又推出了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曠視河圖,目的正是豐富硬件產品形態,更好地嵌入垂直行業。
Picking視覺揀選工作站接入曠視河圖現場協作
由此可見,兩家公司的前進方向不盡相同:商湯的視角更加向后,布局更為深廣博大;曠視的風格更為向前,招數更加犀利迅猛。兩家公司擁有相同的基本功,卻修煉著不同的心法,頗有“關公戰秦瓊”的跨越感。
兇險環伺
究竟曠視的矛更尖銳,還是商湯的盾更厚重,“南北之爭”終要見分曉,只是過程不一定如想象中精彩。在風光背后,兩家公司都有無法擺脫的危機。
根據商湯公布的數據,2017年其營收已經達到1億美元,自成立以來每年增幅達到400%,逐步開始盈利。在眾多AI廠商仍然依靠融資抵抗外部競爭時,商湯已具備造血能力,能夠實現自我供給。“商湯已經是一家盈利的企業,可以依賴于自身的資金儲備,持續造血,不需要過度依賴資本。”商湯副總裁徐冰表示。
為何商湯口袋里不缺錢,卻成了“AI四小龍”中的“融資機器”?這與其成長模式有關。
商湯核心實力集中于后端,能夠滲透到眾多行業。然而龐大的業務版圖,讓商湯不得不分散精力,一方面拉攏更多行業使用自己的平臺,一方面深挖每個行業的機會。兩種模式并舉,需要大資本支持才能實現目標。因此商湯擁有獨自平衡收支的能力,卻不具備獨自拓展的能力。
截至目前,商湯的解決方案已經滲透金融、安防、移動互聯網等眾多領域,積累了京東錢包、華為平安城市、OPPO智能相冊等眾多成功案例,可是這還不夠。商湯必須繼續擴張版圖,才能匹配后臺規劃設計。因此在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商湯還開啟了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等7大對外投資項目,自然需要資本不斷輸入“活水”。
眼下,資本的慷慨成就了商湯的融資神話,不過資本的耐心能夠支撐多久?商湯的版圖不斷放大,風險也將隨之放大。
相比之下,曠視的風險同樣不小。早早設定安防、物流和工業三大核心目標后,曠視很快就打通了市場渠道,甚至一度有觀點認為,以曠視為代表的“AI四小龍”將會撼動傳統的市場格局。“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眼見的勤奮讓各方充滿期待。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曠視的表現并不理想。根據其IPO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曠視營收分別達到6780萬、3.132億和14.269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358.8%,實現連續三年高速增長;不過2018年6月30日及2019年6月30日,其虧損分別為7.29億元及52 億元,同比增加 613.3%,傷口撕裂的速度明顯高于彌合的速度。
與此同時,曠視的成本逐年遞增,從2016年到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7816.5萬元、2.05億元和6.13億元;2019年過半,這項成本已經達到4.68億元。曠視是活在技術生命線的企業,研發投入不能減少;為了實現繼續增長,曠視也會追隨商湯的腳步,不斷擴張業務版圖。如此,更多、更大的風險將會隨之而來。
曠視科技財務數據
無論商湯還是曠視,潛在的危險都在不斷靠近。也許還沒等到兩家企業拔劍,各自已被內傷擊破。
結語
對資本而言,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是市場中為數不多的風口。如果不能把握機會,很可能失去一次起飛的機會。從各方的熱情不難看出,“AI四小龍”的表現給了它們足夠的信心,支撐他們集中投入。
不過越是在瘋狂的時候,越應該保持冷靜。商湯、曠視,以及以AI為關鍵詞的眾多企業,是否已經成熟到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整個時代是否準備好迎接新技術的洗禮?現在是不是Show Hand最佳時間?市場的蛋糕上桌時,是被這些新人瓜分,還是迅速被BAT等老面孔掃凈?一切都是未知數。
眼下商湯還在通過融資繼續膨脹,曠視也在用IPO的方式證明自己,希望他們都有好運。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