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Michael Wooldridge邁克爾·伍爾德里奇
“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趨勢會是多智能體,AI之間能實現智能互聯。就像人生活在充滿豐富社交的社會當中,AI也可以學會人類的社交方式,并與其他智能體達成協同。”
在 2019T-EDGE全球創新大會 上,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邁克爾·伍爾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闡釋了他對于未來AI趨勢的洞見。這種多智能體,指的就是多個AI系統互聯互通所形成的一個整體。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是人工智能界的學術先驅,在多智能系統方面頗有建樹。其著述《多Agent系統引論》已經被引為國內外計算機科學專業教科書。
他同時兼任國際計算機學會、美國人工智能學會及歐洲人工智能學會會員,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主席,幾乎包攬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所有榮譽。
他曾在經典著作《多Agent系統引論》中寫道:區別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只是因為人類有毋庸置疑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因為人類具有與伙伴通信、合作、達成一致的能力。這些我們每天都使用的社會能力,是與規劃和學習等智能同等重要的智能行為。
因此,邁克爾·伍爾德里奇正在與團隊研究如何讓AI系統去學習人類的社交行為,以人類的社交方式進行智能互聯。
AI技術已經有很多主流的落地應用,比如Siri、Alexa和Cortana這種AI助手。它既能以軟件形式存在,又能以機器人、汽車這種硬件形式存在。
從學習人類社交模式的進展來看,當前AI還停留在學習人類行為和喜好階段,而下一步他想讓AI系統之間智能互聯,比如Siri可以和另一個Siri對話。 這就需要為AI賦予人類社會主要的社交技能,主要表現為合作、協調和協商三種能力。
那么AI學習人的社交能力會帶來哪些好處?對此,邁克爾·伍爾德里奇通過三個例子舉例說明。
首先是合作能力。比方說,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這樣的災害現場,已經不適合人類救援隊展開援救,災難型機器人這時就需要擔負起人類救援隊的任務。他們需要團隊協作,共享救援信息,發現幸存者后要把信息傳達給其他機器人。他們還需要共擔風險來完成任務。
其次是協調能力。如果一個大演播廳發生了火災,如果觀眾慌忙逃離勢必會產生踩踏事故。機器人也是如此,機器人需要具備能理解其他機器人行為的能力,具體表現為,機器人要理解另一個機器人的行為對自己會產生哪些影響,從而調整自己的行動。
比方說,在一間共享的倉庫中有兩家公司分別用機器人送貨,機器人之間要去預測對方行動,并且根據對方行動調整自己、才能讓雙方都能圓滿完成送貨這一指令。
最后是協商能力。如果兩家公司都想去到某些目的地,但雙方目標中有地點有重合,雙方必須通過博弈和協商去為對方“讓路”,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據邁克爾·伍爾德里奇預測,不出20年災難機器人就能代替人類救援隊展開施救。在更多場合,機器人之間不僅可以互通消息,還能彼此商量著完成任務。
但為AI賦予人類社交能力的最大難點在于,人類對自己社交技能的形成過程都尚未了解,想讓AI去學習人來社交模式更是極大的挑戰。因此這件事至今還處于起跑線上。
為進一步闡釋對于AI未來趨勢的判斷,邁克爾·伍爾德里奇接受了鈦媒體專訪,對于“多智能體”的未來、未來AI世界的構想以及AI倫理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談“多智能體”的未來
鈦媒體:您在演講中提到機器人需要社交能力,比如團隊協作和協商。像災難機器人需要分享信息、配合來實現營救。但為機器人賦予社交能力的難點在哪里?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為機器人賦予人類的社會經驗和社交技能是挑戰非常大的事。
首先我們對自己社交技能的形成過程都不是很了解,從兒童成長至今的漫長過程中,經歷了在家庭、學校和職場等環境的各個社會角色,在不斷地與他人的交互與反饋中獲得了這種社會技能。但是機器人或者計算機,是不可能像人一樣去學習社會技能的。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研究如何從零開始,讓AI也擁有社會技能。對此我們仍然處在起跑線。但我深信,未來一旦取得成功,我稱為“多智能體”的這種具備社交技能的AI或機器人必定會應用廣泛。
鈦媒體:對于這種具備社交技能的機器人,您和團隊現在取得了哪些進展?目前有讓機器人進行團隊型工作的例子了嗎?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舉例而言,我們在以色列的公司正在研究給AI賦予談判功能。既可以和人進行談判,又可以利用其談判技能去培訓用戶。我們團隊中都是AI專家,世界上還有很多團隊在研究AI救援機器人。我相信20年之后,這項技術就會非常成熟,那時已經有了可用于自然災害的救援機器人。
談未來的AI世界
鈦媒體:這個世界的信息非常多,已經沒辦法通曉所有的知識,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人工智能可以。這種越來越大的信息不對稱,未來會不會真的會有一個掌控所有的Matrix的出現?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我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是杞人憂天的想法。我們可以看到小型的AI系統是無所不在的,但是未來AI絕非是像大家想象的那種超大型的系統。事實上,AI的確會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不認為會有AI控制人類世界的那一天。
鈦媒體:你在《多Agent系統引論》中寫道:區別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只是因為人類有毋庸置疑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因為人類具有與伙伴通信、合作、達成一致的能力。這些我們每天都使用的社會能力,是與規劃和學習等智能同等重要的智能行為。這是不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新思路?因為現在的深度學習還是在制造一個類似于人類的超級大腦,而按照你的思路,似乎是在學習螞蟻和蜜蜂的群體智慧?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目前只有小部分研究者熱衷于研究這種類腦的AI。大部分的研究人員并不熱衷于開發類腦AI,并且對此持懷疑態度。
首先,人腦是非常復雜的結構,有很多的神經元,因此人腦結構是很難去進行模仿、復制和重建的。更大的誤解在于,大腦之于人體并不像是CPU之于電腦,能夠承擔中央處理器的功能。人腦是身體的一部分,需要和身體的其他器官聯系與互動。這就會導致做類腦AI更加難以實現。
談AI情感與虛擬分身
鈦媒體:一些公司如微軟通過打造微軟小冰為AI賦予情感,讓人工智能助手可以被設定成活潑、冷靜等各種性格。像電影《她》中呈現的,未來AI可以擁有像人一樣的思考方式和情感嗎?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這個話題在整個AI產業中是非常具有爭議的。我的同事都不理解為什么非要給AI賦予感情。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要為AI賦予感情,讓其與人類產生互動,首先應該讓讓AI理解人類的行為和世界。比如,AI做的哪些事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哪些事會令人們開心或者傷心等等。這會是賦予AI情感的關鍵所在。
鈦媒體:當前有很多公司正在研究虛擬人像,為人類創造一個“虛擬的分身”,比如虛擬主持人就是一個例子。你怎么看待這項技術的應用情況?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就像《頭號玩家》電影的情節,在游戲世界中擁有虛擬形象能夠讓人身臨其境,未來會有廣泛的應用。但我的擔憂在于,如果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虛擬世界中,他的世界就會相對的隔離和孤立。
比如你的虛擬世界可能是星球大戰,而我的虛擬世界卻可能是黑客帝國。這種虛擬世界是否可以互動和互聯在一起,還是人們會各自在不同的虛擬世界里生活,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鈦媒體:現在國內已經有公司在真人的“虛擬分身”,希望分身能“繼承真人的性格特征,并在真人去世后代替他生存下去“,你怎么看待這件事?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讓AI虛擬形象去”延續“人類壽命這件事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本質上還是看個人需求。我尊重死亡的自然規律,但對一些人來說用這種方法讓自己重煥青春或許可行。總而言之,我認為這個技術在未來的應用不會太廣。
談AI倫理:誰具有決定權?
鈦媒體:您在演講中提及我們在將更多的選擇權交給電腦。你認為在做決定時,應該是人來做判斷,還是人要讓位于電腦程序,誰應該具有主導權?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人和電腦誰具有決定權要分情況討論。首先是必須劃紅線的區域,比如讓機器來決定人的生死就是禁區。而一些常規性的決策可以讓機器來進行。比如20年前沒有GPS,人們出行要看地圖費事費力。而GPS出現后,人可以給機器授權,讓它來完成導航和目的地推薦。
一些國家開始在司法領域運用AI進行決策,比如用AI判斷嫌疑人是否入獄,如何控制量刑等等。這引起了人權組織的極度不滿,認為生殺大權不能交給電腦來掌控。所以AI應該在劃定紅線后去做常規性的決策。
鈦媒體:算法的黑盒子,是不是真的很可怕?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如何制定策略的。我們必須接受未知的不確定性嗎?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AI算法的黑盒子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為什么會對AI產生信任?從實踐經驗而言,如果AI能夠給予人很好的解釋,比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策,這樣才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談AI落地場景
鈦媒體:在中國,AI領域出現了一些獨角獸公司,他們致力于找到技術應用場景,但進入傳統實體行業并不容易,例如交通,制造業等,這些行業數據采集困難、大多靠經驗驅動,你怎么看?傳統行業受惠于AI還要多長時間?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在所有的產業中,AI關注的是通過改進技術,來提升效率和產品服務。在傳統行業,AI應用范圍很廣。我對于AI是非常有耐心的,認為在不遠的未來傳統行業就能受惠于AI。
鈦媒體: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請你做一個評估,到底是快,還是慢呢?
邁克爾·伍爾德里奇:AI發展速度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快。雖然已經有很多領域的應用,但總體而言應用范圍依然狹窄。與好萊塢大片中呈現的AI應用比起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