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篇中,我們分別盤點了2017年人工智能領域發生的大事件,以及在上游基礎技術層硬件芯片和軟件/算法/平臺在2017年的發展情況,以及在應用技術層,包括計算機視覺和NLP/NLU新近的應用。
在終端應用方面,智能駕駛仍然是本年度熱度最高的話題,在國外不僅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時常在風口浪尖,谷歌造車也成為了這一領域的最大看點。回到國內,百度因為前任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任時積淀的“Baidu Brain”深厚功底,以及將智能駕駛提升至戰略高度,也是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最高標桿。而在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發生化學反應后,讓人類原本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有了被改變的可能……
智能駕駛
這一年的智能駕駛仍然熱鬧非凡。
首先從政策來看,12月14日工信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建成可靠、安全、實時性強的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形成平臺相關標準,支撐高度自動駕駛(HA級)。
其次,在資本方面,威馬汽車、蔚來汽車分別再次獲得10億美元融資。
從技術和產品來看,BAT分別推出了自己的最新技術。其中,作為百度AI戰略重點布局的自動駕駛技術平臺,Apollo承載了百度自動駕駛航向;騰訊與廣汽合作研發的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也正式首發;阿里巴巴則宣布升級操作系統戰略,發布全新的AliOS。
智慧醫療
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顯而易見。隨著社會普遍老齡化的加速,醫療資源的分配欠均,以及城鄉醫療差距較大等問題,都是醫療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助推力。
政策方面,《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規定到2020年,國內先進的多模態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對典型疾病的檢出率超過95%,假陰性率低于1%,假陽性率低于5%。
資本方面,依圖科技、海鶿科技分別獲得了超億元的融資。
產品技術層,百度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最新成果——百度醫療大腦在京發布;騰訊則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此外,科大訊飛與廣藥集團簽署協議,共同探索“醫藥+智能”發展新模式,合力打造“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作為人工智能又一重要落地領域,智能家居這一年也有了極大的發展。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要求,到2020年,智能家居產品類別明顯豐富,智能電視市場滲透率達到90%以上,安防產品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資本市場上,西默科技、歐瑞博分別獲得了過億元融資。
技術產品方面,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騰訊則發布了包括硬件開放平臺、Skill開放平臺、智能服務平臺三部分組成的全新智能語音產品“騰訊云小微”;此外,百度度秘與海爾、美的達成戰略合作,將利用DuerOS賦能智能家電。
智能助手
隨著各領域應用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漸起,智能語音助手也被賦予了很大的期待。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對于語音助手的要求是,到2020年實現多場景下中文語音識別平均準確率達到96%,5米遠場識別率超過92%,用戶對話意圖識別準確率超過90%。
資本上,助理來也、玩秘等企業分別獲得了融資。
產品方面,騰訊正式發布采用NLU(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人工智能助手騰訊叮當;聯想推出了內置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的智能語音助手Smart Assistant;百度則宣布全資收購專注于新一代語音助手平臺操作系統的開發的渡鴉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金融
人工智能的興起和應用以及與平臺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金融生態的智能化發展。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對于人工智能推動金融業的發展主要指出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推動金融領域的集成應用。
資本方面,智能財稅服務商唯你網獲A輪融資3億元,妙盈科技完成700萬美元A輪融資。
產品技術方面,騰訊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舉行戰略合作的國內首個金融安全大數據監管平臺亮相;工行與京東金融宣布推出“工銀小白”數字銀行;同時,建設、工商、農業、中行、交通五大國有銀行分別與互聯網巨頭聯姻。
智能安防
隨著物聯網的普及,城市安防逐漸從簡單的安全防護系統朝向城市綜合體系演變,發展過程中,智能化的安防建設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政策對安防做出的要求是:支持生物特征識別、視頻理解、跨媒體融合等技術創新,發展人證合一、視頻監控、圖像搜索、視頻摘要等典型應用,拓展在安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應用。到2020年,復雜動態場景下人臉識別有效檢出率超過97%,正確識別率超過90%,支持不同地域人臉特征識別。
資本方面,計算機視覺領域出現了“CV四獸”,分別是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云從科技,以及依圖科技,四家公司分別在今年獲得了大筆融資。
產品技術上,海康威視與英特爾聯合發布智能門禁新品“明眸”;國內AGV知名廠商國自機器人發布了TIGER智能安防機器人,已經和多家物業達成合作意向。
可穿戴設備
2012年因谷歌眼鏡的亮相,被稱作“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2017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第五個年頭。
在17年4月文化部發布的《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推動數字文化在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的應用,與虛擬現實購物、社交電商、“粉絲”經濟等營銷新模式相結合。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數字媒體等新興數字文化消費品發展,加強質量與品牌建設。
資本方面,AR公司亮風臺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小派科技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產品技術上,Pico發布了旗下全球首款實現量產的頭&手6DOFVR一體機Pico Neo 以及B端VR行業應用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還推出兩款深度攝像頭模組DCAM100、DCAM710;騰訊智能手表Pacewear HC周年限量版正式在京東開啟眾籌。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要求深入實施智能制造,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各環節的探索應用。到2020年,數字化車間的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
資本方面,Geek+宣布完成A和A+輪融資,融資額約1.5億;埃夫特收購知名汽車裝備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W.F.C集團。
技術及產品上,埃爾森推出AT-S1000系列機器人,3D定位系統與六軸機器人配合,可輕松引導機器人精準抓取包裹;達明機器人TM5應用解決方案配備移動工作臺小車,可視現場情況調整位置,無需固定于流水線。
物聯網
“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可謂是2017年科技圈的兩大網紅。
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要求,支持智能傳感、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應用。
產品技術方面,三星與谷歌在SmartThings平臺建設上達成兩項合作;西門子正與亞馬遜合作,推出MindSphere工業軟件平臺;Inuitive與軟銀宣布,雙方就開發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DL),以及具有面向未來物聯網(IoT)的計算機視覺能力的高級3D傳感開展合作。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