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標簽 > QLED
QLED是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量子點(Quantum Dots)是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是一種粒徑不足10納米的顆粒。本章還詳細介紹了oled和qled電視的區別,qled和oled哪個好,QLED和ULED,OLD和QLED電視哪個好等內容。
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縮寫,是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量子點(Quantum Dots)是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是一種粒徑不足10納米的顆粒。
通常說來,量子點是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198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首次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卻“忘了”給它起名字,數年后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里德將這種半導體微塊正式命名為“量子點”并沿用至今。
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縮寫,是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量子點(Quantum Dots)是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是一種粒徑不足10納米的顆粒。
通常說來,量子點是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198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首次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卻“忘了”給它起名字,數年后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里德將這種半導體微塊正式命名為“量子點”并沿用至今。
量子點(Quantum Dots)
量子點(Quantum Dots)是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是一種粒徑不足10納米的顆粒。通常說來,量子點是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198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首次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卻“忘了”給它起名字,數年后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里德將這種半導體微塊正式命名為“量子點”并沿用至今。
量子點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性:每當受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這一特性使得量子點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
麻省理工的畢業生于2005年創建QD Vision。聯合創始人科爾·蘇利文介紹,他的公司已經完全掌握了量子點的光色可控技術,從工作原理上說,量子點與YAG熒光體類似,通過光線刺激讓量子點發散出幾種顏色的組合,最終讓LED燈發散出白色的燈光。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點能夠將LED光源發出的藍光完全轉化為白光,而不是像YAG熒光體那樣只能吸收一部分,這意味著在同樣的燈泡亮度下,量子點LED燈所需的藍光更少,在電光轉化中需要的電力自然更少,更高效的表現令其在節能減排方面更勝一籌。
結構
QLED的結構與OLED技術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于QLED的發光中心由量子點(Quantum dots)物質構成。其結構是兩側電子(Electron)和空穴(Hole)在量子點層中匯聚后形成光子(Exciton),并且通過光子的重組發光。
現存問題
QLED的量子點因其容易受熱量和水分影響的缺點,無法實現與自發光OLED相同的蒸鍍方式,只能研發噴墨印刷制程。目前,QLED技術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存在可靠性/效率低、藍色元件壽命不穩定、溶液制程研發困難等制約因素,因此業內認為現階段離商用化至少需要10年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上市的“QLED TV”實則是借背光源發光的量子點液晶電視,稱不上是真正的QLED 電視(自發光),只是在液晶電視背光源上增加了量子點薄膜提升了色域,仍存在液晶顯示產品固有的漏光、對比度低、可視角度差、響應速度慢等畫質上的短板和設計上的限制。
QLED與OLED區別
“三星VD業務部正在制定的下一代電視路線圖中,計劃將跳過OLED直接進入QLED。”這樣一則來自韓國媒體的新聞曾在顯示行業激起波瀾和討論。
對于三星的策略,不少人質疑QLED即目前市面上已存在的量子點電視,僅僅是LCD領域的一次技術提升,不能與OLED相提并論。還有聲音質疑三星之所以選擇QLED,是在大屏OLED技術無力追趕LG之后的權宜之計,以技術對抗來分散對OLED的市場關注,對技術進步的推動有限。筆者認為這樣的解讀也許存在片面,事實上,被三星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方向的QLED,是結合了傳統LCD和OLED優點的一項新型顯示技術,預計到2019之后才會有QLED電視產品問世。
眾所周知,QLED所采用的量子點是一種半導體納米晶體,當受到光或電的刺激時,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因此可以通過改變量子點形態得到包括紅光到藍光的高峰值純色光,在色彩上具有先天性絕對優勢。而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上的兩大應用方向,卻經常被混淆:
一是基于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Quantum Dots-Backlight Unit,即QD-BLU),即目前市面上量子點電視所采用的方案,目的是解決是普通LCD電視背光色彩不夠亮白的問題,這種顏色偏差體現在螢幕圖像中,用戶會覺得畫面偏冷或偏暖,達不到最佳視覺體驗。采用藍光LED通過附有紅色和綠色量子點的光學材料(QDEF膜片)得到高純度的白光,這一問題得到很好解決,同時還原出非常靚麗的色彩,屬于量子點技術應用在LCD領域的折中方案。
三星目前致力于研發的QLED,是指量子點第二類應用:基于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即QLED),這屬于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更高級應用。它不再是藍光通過一層量子點材料產生白光照亮液晶螢幕,而是通過電驅動,使量子點本身發光并通過混色產生圖像,不再需要液晶、彩膜,也省去了背光單元。這就使得QLED與OLED在顯示方式上具有相似的原理。
同時相對于OLED,QLED還具有幾大優勢:
1. 由于OLED采用有機材料,三種發光材料壽命不同是自身不可逾越的致命傷。而量子點晶體為非有機物,所以工作狀態更穩定,壽命更長,成本也更低。
2. 因為工藝復雜,生產良率過低一直是大屏OLED難以克服的問題,而QLED工藝流程相對簡單,在大規模量產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3. QLED色彩表現更加完美,色域可輕易達到最嚴苛的色彩標準BT2020 90%以上,而OLED電視色域雖然遠超傳統LCD電視,但在BT2020標準下,大概為70%左右。
4. 在同等畫質下,QLED的節能性有望達到OLED屏的2倍。
成本,生產、色彩、能耗,四大差異橫亙在QLED和OLED之間。如此對比來看,QLED比OLED,似乎不只是多了“一點”。相對于LG在大屏OLED上的步履維艱,叫好不叫座的狀況,三星在QLED上看似大膽的決定,細細想來,也許是下了胸有成竹的一步好棋。
當然,QLED仍在技術研發階段,自身必定有一些不易克服的難題,而且預計三年之后才可能有產品問世。在這期間,OLED技術是否會有飛躍式的發展克服自身缺陷,QLED技術是否會在發展中遭遇瓶頸而胎死腹中,著實難以預料。然而,在消費者日漸回歸電視本質,追求畫面品質的當下,誰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也許并不那么重要,能夠以經濟有效的形式提供最佳的顯示效果才是競爭的核心。QLED和OLED兩大各具優勢的技術之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關于未來顯示形態的想像空間,這才是最讓人心動的部分。
QLED認識誤區
隨著量子點電視的深入發展,今后QLED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可目前卻普遍存在著認識誤區。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么是量子點,量子點是半導體納米材料,它是由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組成。量子點材料能用在顯示領域是因為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性,在受到光或電的刺激時會發出有色光線,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了光線的顏色。
通過改變量子點的形態可以得到純色光
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都是通過藍光LED光激發黃色熒光粉,量子點電視則是通過藍色LED照射量子點材料來激發紅光及綠光,同時產生液晶顯示屏所需要的白色背光。由于量子點顆粒的大小及分布可以精準控制,量子點所發出光的顏色和純度也更為精細,從而使液晶電視的色域覆蓋率、色彩精確性大幅提升。
而這只是量子點顯示技術的一種,說到底只是對液晶電視背光系統的改進,目前運用已經較為成熟,另外一種量子點顯示技術要從QLED的概念說起。
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縮寫,指的是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它與OLED一樣擁有自發光的特性,不需要額外的光源,發光原理及結構更為簡單,與OLED在顯示方式上有著相似的原理。
量子點電視的兩種不同顯示結構
通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實際應用包括兩個階段:首先是基于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實質上還是液晶電視,所以稱之為QD-LCD,之后是基于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也就是QLED,不過這項技術仍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據行業相關人士預測它的商用至少還需要3-5年。
所以如果把市面上的量子點電視稱之為QLED電視是不準確的,目前百度百科對于量子點電視的解釋雖然不夠深入但也較為準確,“量子點電視是應用了量子點技術背光源的電視,是液晶電視的一種。它與傳統液晶電視的不同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背光源,從而帶來性能上的諸多不同,比傳統LED背光的傳統液晶電視在畫面質量與節能環保上更具優勢,已成為業內液晶電視新的發展方向”。
三星今年發布QLED光質量子點電視
三星今年的旗艦電視新品命名為QLED,而它的實質依然還是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注意它下面那行字,“光質量子點電視”,雖然稱之為QLED,但并非電致發光技術,TCL、海信等企業推出的量子點電視同樣是基于光致量子點技術。
最后,即使目前有些宣傳表述中常常用QLED經常被提及,我們對QLED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短期內看到真正的QLED電視應該是不可能了。當下OLED電視發展勢頭兇猛,同樣具有自發光特性的QLED電視有實力與它一決高下,那時候的量子點技術甚至還將實現印刷顯示、柔性顯示,可以向印報紙一樣制造顯示器,期待它的早點到來。
簡單來說,QLED電視是LED電視(不要與OLED電視相混淆)的一種,它們使用量子點技術來提高關鍵圖像的顯示質量。能夠提供更好的亮度和更廣的色譜。這是因...
QLED和LED的區別 一、引言 LED和QLED是兩種不同的顯示技術,它們在顯示原理、性能和應用領域上存在顯著差異。LED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多...
量子點的發光原理主要與電子和空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當量子點受到外來能量(例如光子)的激發時,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然后在導帶上...
與 LCD 和 OLED 的斷面結構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從理論上說微型 LED 的結構更簡單。目前尚處于研發階段,產品實現量產后,其結構可能會在一些方面得到提升。
面板類型咱們在之前的推送中提到過不少了,最近是個換機的好時機,小伙伴們在尋找心儀的顯示器時,可能會注意到一個沒提過的面板技術QLED(量子點LED)。它...
目前,Nanoco已經獲得了一大筆資金來與三星抗爭。兩家公司此前曾合作開發量子點,但是三星最終終止了合作關系。Nanoco雇用了一個非常大的美國訴訟財務...
為實現高分辨率的全彩色顯示器(包括柔性顯示器),人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大的難點在于可穿戴式和/或便攜式電子設備,與柔性顯示器相結合,需要高分辨率和全色...
什么是QLED和量子點?QLED技術有什么特點?QLED和OLED對比如何?
在彩電市場中,QLED電視在索尼、三星、海信這些傳統企業的競爭下變得越來越激烈,在LCD技術達到瓶頸后,不少廠商會開始研發自己的新顯示技術。OLED技術...
在未來的電子產品中,所有的設備組件將被無線連接到作為信息輸入和/或輸出端口的顯示器上。因此,消費者對下一代消費電子產品信息輸入/輸出功能的需求,導致了對...
小星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展示一下!AWE2024艾普蘭頒獎典禮上三星家電又雙叒叕憑借實力,斬獲多項大獎~
三星電子近日宣布,根據公司與市場調研機構Omdia的數據,2023年三星電子再次榮登全球電視市場市占率第一的寶座,這也是該公司連續第18年保持這一地位。
納晶科技攜多款全球首發量子點產品亮相第四屆國際半導體顯示博覽會
近日,2023第四屆國際半導體顯示博覽會(UDE 2023)在深圳隆重開幕,本次展會匯聚1000余家展商,聚焦Mini/Micro LED、OLED、Q...
今年底前Mini LED芯片及商顯產品批量出貨,康佳定下新目標
據高工LED調研了解,目前康佳已建成了 MLED 芯片量產線,自主研發的 4 吋Mini LED 芯片和Micro LED 芯片等高端芯片實現產業化,芯...
超強新品誕生!TCL P12G量子點電視,色彩滿級同價位無對手
對于務實派白領而言,電視的價格是否足夠低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電視體驗感是否足夠好,并且這份體驗感又能否“值回票價”更重要。針對務實派白領的需求,近期TC...
去年,三星電子以 29.7% 的市場份額連續 17 年位居全球電視市場第一。包括Neo QLED在內的三星QLED去年銷量為965萬臺。即使在2500美...
編輯推薦廠商產品技術軟件/工具OS/語言教程專題
電機控制 | DSP | 氮化鎵 | 功率放大器 | ChatGPT | 自動駕駛 | TI | 瑞薩電子 |
BLDC | PLC | 碳化硅 | 二極管 | OpenAI | 元宇宙 | 安森美 | ADI |
無刷電機 | FOC | IGBT | 逆變器 | 文心一言 | 5G | 英飛凌 | 羅姆 |
直流電機 | PID | MOSFET | 傳感器 | 人工智能 | 物聯網 | NXP | 賽靈思 |
步進電機 | SPWM | 充電樁 | IPM | 機器視覺 | 無人機 | 三菱電機 | ST |
伺服電機 | SVPWM | 光伏發電 | UPS | AR | 智能電網 | 國民技術 | Microchip |
開關電源 | 步進電機 | 無線充電 | LabVIEW | EMC | PLC | OLED | 單片機 |
5G | m2m | DSP | MCU | ASIC | CPU | ROM | DRAM |
NB-IoT | LoRa | Zigbee | NFC | 藍牙 | RFID | Wi-Fi | SIGFOX |
Type-C | USB | 以太網 | 仿真器 | RISC | RAM | 寄存器 | GPU |
語音識別 | 萬用表 | CPLD | 耦合 | 電路仿真 | 電容濾波 | 保護電路 | 看門狗 |
CAN | CSI | DSI | DVI | Ethernet | HDMI | I2C | RS-485 |
SDI | nas | DMA | HomeKit | 閾值電壓 | UART | 機器學習 | TensorFlow |
Arduino | BeagleBone | 樹莓派 | STM32 | MSP430 | EFM32 | ARM mbed | EDA |
示波器 | LPC | imx8 | PSoC | Altium Designer | Allegro | Mentor | Pads |
OrCAD | Cadence | AutoCAD | 華秋DFM | Keil | MATLAB | MPLAB | Quartus |
C++ | Java | Python | JavaScript | node.js | RISC-V | verilog | Tensorflow |
Android | iOS | linux | RTOS | FreeRTOS | LiteOS | RT-THread | uCOS |
DuerOS | Brillo | Windows11 | Harmony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