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標簽 > SATA
SATA是一種基于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范,SATA的物理設計,可說是以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采用四芯接線;需求的電壓則大幅度減低至250mV(最高500mV),較傳統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倍!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是一種基于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范。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在當年的IDF Fall 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是一種基于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范。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在當年的IDF Fall 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
SATA優勢
串行接口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傳輸速度快,執行效率高。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串口硬盤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于并行ATA來說,就具有很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于連接電源、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SATA的物理設計,可說是以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采用四芯接線;需求的電壓則大幅度減低至250mV(最高500mV),較傳統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倍!因此,廠商可以給Serial ATA硬盤附加上高級的硬盤功能,如熱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連接形式上,除了傳統的點對點(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還支持“星形”連接,這樣就可以給RAID這樣的高級應用提供設計上的便利;在實際的使用中,SATA的主機總線適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網絡上的交換機一樣,可以實現以通道的形式和單獨的每個硬盤通訊,即每個SATA硬盤都獨占一個傳輸通道,所以不存在象并行ATA那樣的主/從控制的問題。
擴展規范
自2003年第二季度Intel推出支持SATA 1.5Gbps的南橋芯片(ICH5)后,SATA接口取代傳統PATA(并行ATA)的態勢日漸明顯。此外,SATA與現存于PC上的USB、IEEE1394相比,在性能和功能方面的表現也很突出。然而經過一年的市場洗禮,原有的SATA 1.0/1.0a (1.5Gbps)規格遇到了一些問題。2005年SATA硬盤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性能更強、配置更高的SATA2.0產品已經出現在市場上,而這些高性能的SATA2.0硬盤的到來無疑加速了硬盤市場的轉變。
如何區分SATA與PATA、IDE接口的硬盤及接口轉接
電腦用久了有時會發現自己的電腦硬盤大小不夠用或硬盤出現故障發出異常的聲音,這時我們會考慮到給電腦更換一個質量較好點的硬盤。但是在換硬盤前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電腦的主板類型,尤其看一下主板的硬盤接口是SATA類型還是PATA類型,即IDE接口。一般現在主流的主板接口都是SATA的了。
PATA接口
PATA硬盤叫做并行ATA硬盤(parellel ATA),它所是用一根四芯的電源線和一根80芯的數據線與主板相連接,由于數據是并列傳輸所以它的傳輸速率受到并行限制,故總體傳輸率較低。
下圖左側為IDE接口硬盤,右側為SATA接口硬盤
接口放大圖如下
SATA硬盤
SATA硬盤,即SATA(Serial ATA)又被稱為串口硬盤,數據傳輸速度較好,散熱性能較好 。SATA硬盤與PATA硬盤從外觀上看雖然差不多,但主要的區別在于連接線上。
電源線:SATA硬盤需要多種電壓所以總體輸入電源線要有15個針腳(如下圖)。然而PATA硬盤使用是D型4針電源接口,故有些SATA硬盤除為了兼容IDE硬盤接口還提供了傳統IDE硬盤使用的D型4針電源接口。
數據線:SATA數據線具有7個針腳,線寬較窄;然而IDE數據線由于設置了主從盤跳線的原因故數據線較為寬大,一眼就能分辨出兩者接口的不同。
IDE與SATA接口相互轉換
可以通過IDE、SATA轉接線達到二者接口的相互轉換
上圖左側為PATA電源線接口,右側為SATA電源線接口,可完成電源線的轉換
數據線的轉換亦有類似的轉換線,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
RK3588是瑞芯微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處理器芯片,可以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物聯網設備等領域。該芯片在性能上表現出色,但不支持直接使...
憶聯推出企業級SATA SSD UM311b,提供穩定可靠的存儲服務
在當今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級高可靠業務場景對于數據存儲的需求日益增強。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憶聯科技近日正式推出了一款高性能、高可靠、高性價比的企業級...
選擇適合進行SATA測試的探頭:確保合規性和性能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SATA(Serial ATA)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機接口標準,用于連接存儲設備和主機。在進行SATA測試時,需要使用適合的探頭來確保合規性和性能。本文將介...
SATA是一種電腦總線,主要用作主板和數據存儲設備(如硬盤及光盤驅動器)之間的數據傳輸,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也被稱為串行連接器。產品具有結構簡單、...
當我買了 U.2 SSD需要怎么連接呢?連接 U.2/U.3 SSD 的一些方法分享
消費級市場比較常見的 SSD 型態是 M.2 和 SATA 界面的產品。除非是在機房或相關產品的公司工作,不然對普羅大眾來說,其實很少有機會接觸到 U....
SATA連接器接口的特點是起著傳輸數據的重要作用。其主要位于硬盤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的連接,負責將數據從內存傳輸到硬盤。因此,SATA連接器硬盤接口的性能...
編輯推薦廠商產品技術軟件/工具OS/語言教程專題
電機控制 | DSP | 氮化鎵 | 功率放大器 | ChatGPT | 自動駕駛 | TI | 瑞薩電子 |
BLDC | PLC | 碳化硅 | 二極管 | OpenAI | 元宇宙 | 安森美 | ADI |
無刷電機 | FOC | IGBT | 逆變器 | 文心一言 | 5G | 英飛凌 | 羅姆 |
直流電機 | PID | MOSFET | 傳感器 | 人工智能 | 物聯網 | NXP | 賽靈思 |
步進電機 | SPWM | 充電樁 | IPM | 機器視覺 | 無人機 | 三菱電機 | ST |
伺服電機 | SVPWM | 光伏發電 | UPS | AR | 智能電網 | 國民技術 | Microchip |
開關電源 | 步進電機 | 無線充電 | LabVIEW | EMC | PLC | OLED | 單片機 |
5G | m2m | DSP | MCU | ASIC | CPU | ROM | DRAM |
NB-IoT | LoRa | Zigbee | NFC | 藍牙 | RFID | Wi-Fi | SIGFOX |
Type-C | USB | 以太網 | 仿真器 | RISC | RAM | 寄存器 | GPU |
語音識別 | 萬用表 | CPLD | 耦合 | 電路仿真 | 電容濾波 | 保護電路 | 看門狗 |
CAN | CSI | DSI | DVI | Ethernet | HDMI | I2C | RS-485 |
SDI | nas | DMA | HomeKit | 閾值電壓 | UART | 機器學習 | TensorFlow |
Arduino | BeagleBone | 樹莓派 | STM32 | MSP430 | EFM32 | ARM mbed | EDA |
示波器 | LPC | imx8 | PSoC | Altium Designer | Allegro | Mentor | Pads |
OrCAD | Cadence | AutoCAD | 華秋DFM | Keil | MATLAB | MPLAB | Quartus |
C++ | Java | Python | JavaScript | node.js | RISC-V | verilog | Tensorflow |
Android | iOS | linux | RTOS | FreeRTOS | LiteOS | RT-THread | uCOS |
DuerOS | Brillo | Windows11 | Harmony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