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系統化要求與碎片化現狀的矛盾,直接催生了智能家居平臺。通過智能家居平臺,大家希望能夠解決兼容性問題,將更多的智能產品連接起來,最終實現所謂的“萬物互聯”。不過,隨著多家全球知名企業的先后參與,平臺已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繼單品、系統等之后的又一個競爭焦點。
iOS10系統的推送,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亮相的蘋果智能家居應用Home正式問世,再次把智能家居平臺推到了大眾面前,并將引起新一輪的平臺爭奪大戰。到底誰能夠在大戰中脫穎而出,下面不妨來對五大智能家居平臺進行比較。
HomeKit
蘋果的智能家居平臺,在WWDC2014上發布。Homekit并不是最早的智能家居平臺,但卻是最火的,而且還帶起了一批“學徒”,如阿里小智、京東微聯等。Homekit的主要特點是,植根于蘋果iOS系統,模式上則由依靠蘋果iPhone/iPad等硬件優勢,吸引第三方硬件廠商硬件接入,讓終端消費者能夠利用這個平臺對其它硬件進行統一管理。
如今的Homekit已隨iOS10化為Home,除了支持Siri語音控制,還增加了一些不錯的優交互方式,如可在鎖屏狀態下使用3D Touch呼出面板等。不過,Home的缺點也很明顯,受限于手機系統,用戶根本沒辦法通過安卓系統使用Home,難以拉攏安卓手機用戶。換句說,蘋果智能家居平臺極可能“成也iPhone,敗也iPhone”。
Nest
Nest是谷歌旗下品牌,2014年1月被谷歌以32億美金收購。最初,Nest就是一家只擁有2款智能單品的創業公司,谷歌收購后加速了平臺化轉型。大概Homekit發布不久,Nest方面就宣布允許第三方公司訪問其設備,與之進行通訊連接,像洗衣機、烘干機制造商惠爾普、遙控車庫門開門機制造商Chamberlain等公司均參與了Nest的合作計劃。
由單品轉向平臺,然后與第三方廠商合作,對谷歌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且已經能夠兼容諸多硬件。但可惜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Nest本身出現了不少問題,早前單品的光環在慢慢褪色,平臺也不太為人所知。相比較而言,倒是Google Home更得谷歌器重,成為谷歌智能家居目前的主要方向。
SmartThings
從平臺的角度來說,SmartThings要早于Homekit和Nest,但真正為業內所熟知,卻要更晚一些。SmartThings廣受關注,與Nest類似,也是被巨頭收購,不過出手的是三星,花費2億美金。歸入三星旗下后,SmartThings保持獨立運轉,并取得了快速發展,先后成為Z-Wave聯盟和ZigBee聯盟兩大物聯網標準組織的董事會成員。
SmartThings主要定位為三星智能家居平臺擔當,與其它平臺不同的是,它的關鍵是內置Z-Wave和ZigBee通信模塊,主要用于地兼容基于這兩種通信的設備。目前,運行于SmartThings上的設備主要兩種,一種是公司自身的5個組件,如Multi多用途傳感器、Motion運動傳感器、Moisture濕度傳感器等,另外則是尋求與第三方合作。
HiLink
HiLink是華為開發的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去年雙12,也是榮耀兩周年的上正式推出,
目的解決各智能終端之間互聯互動問題,功能主要是連接基于不同協議的設備。HiLink的核心是HiLink協議,華為將其定義為智能家居之間的“普通話”,用于連接基于WiFi、ZigBee、Z-Wave等標準的智能家居設備。
從模式上看來,HiLink與Homekit差異不大,也與第三方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智能產品和服務,只是HiLink更加注重連接性,強調對行業發展問題解決。但是,在平臺方面,華為并不像蘋果那么明確,雖說能夠實現一些設備互聯,但并不具有通用性,而且整體不夠接地氣,仍有技術概念屬性。
Wlink萬聯平臺
Wlink萬聯平臺,是國內物聯網創新企業Wulian今年在AWE推出的一個平臺。Wulian之前主要以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智能家居設備和解決方案為主,并憑借完善的終端設備系統在業內樹立了一定的口碑。Wlink的推出,則預示著Wulian也正式加入到了智能家居平臺大戰。
Wlink平臺的主要特色是,平臺本身就有很多硬件產品,然后吸引傳統廠商、單品廠商以合作方式加入。另外,Wlink有一個比較獨特的點,提出了超級網關概念,這個網關不但能夠連接足夠多的設備,而且可以連接系統與系統,家庭與家庭,酒店與酒店,社區與社區,在公共場所的智能化有重要作用。不過,這仍需要Wulian智能產品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其它領域合作伙伴的配合。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