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后的今天,5G早已不是個新鮮名詞。借著5G的春風,各行各業掀起了新一輪“狂歡”。
相比于其他行業,醫療似乎率先邁向5G新時代:“首個5G醫療實驗網”、“首家5G智慧醫療示范單位”、“首例基于5G的遠程人體手術”……大帶寬、低時延、高速率,5G網絡強大的數據傳輸和連接能力與很多醫療場景有著天然的結合點。
除此之外,5G也可以為未來醫療行業開發更多的業務協同模式提供可行性,進而為整個醫療行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根據IHS預計,到2035年5G技術將推動全球醫療市場銷售至1.1萬億美元。
不過也有人持觀望態度:5G雖具有多重優勢,但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應用尚不成熟。那么“5G+醫療”進展加速度,究竟是噱頭還是顛覆?怎么樣看待5G在醫療領域的應用?5G會是智慧醫療的重磅砝碼嗎?
對此,貝殼社采訪了中國數字科技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蔡宗輝、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南京軍區福州總院信息辦主任陳金雄、中國聯通5G創新中心行業總監盛煜、思創醫惠董事長章笠中6位行業專家,他們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數字科技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蔡宗輝:
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它不僅是4G的一個簡單延伸,更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結合了4G、Wi-Fi、終端連接和毫米波的網絡技術,同時還運用了云的基礎架構、邊緣智能服務和虛擬化網絡核心技術等。它帶給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更快的速度,更穩定的連接與更大的容量。
最近5G在醫療領域的創新試點不斷涌現,根本原因有幾點:
首先,5G網路建設改造小,部署快速,設備占地小。比如(能夠)手術室弱電系統前期建設“不足”。
其次,5G靈活的組網能力,能夠助力“提速”打通手術室各個信息化系統。
再次,5G穩定性高,接入能力強,安全性強,為手術室更多的移動化設備和物聯網設備應用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務支撐。更重要的,由于5G高速傳輸,低延時性,高穩定性,抖動極低——讓遠程手術“主刀”“飛刀”真正成為可能。
當前我國醫療水平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遠程醫療的逐漸成熟將打破區域限制,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降低醫療開支、減少看病花費的時間、平衡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而5G技術容量大、速率高、低延時等特點,將為遠程醫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目前中國三家運營商都在持續開展5G試驗,中國5G網路快速部署,5G商用將對全行業帶來積極影響。只不過,5G作為一項即將商用的新一代綜合通信技術,需要產業鏈的不斷探索和磨合,這是一個產業周期的演進過程。
除了遠程醫療,而5G在醫療領域的部分應用場景還有數據挖掘、智能終端、快速急救等等。
可以說5G的到來,將推動全新的醫療體驗,并為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革命。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利群:
過去我們可能覺得醫療行業相對是比較保守的,現在好像也不是這樣了。
我最近參加過很多新醫療生態系統跨界討論的會議,不管是大會還是小會,好像參會的院長和專家們都愿意去談這個話題,即醫療和包括5G在內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融合,至于他們理解的角度和程度如何,這是另一回事,但是大家都愿意說這個技術的賦能和潛力,就像現在經常說的這種fashion,“趕時髦”,醫院也越來越開放了。
5G技術一旦成熟應用,不管是對醫院,醫生,還是患者,以及整個醫療服務環境和體驗都會帶來顯著的改變。
對醫院來說,它可以提高運營效率,降低就醫成本,吸引更多患者在本地就醫;
對醫生來說,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業醫護水平,比如說要做手術的時候,有人工智能的這種方式來進行遠程手術導航、遠程專家通過混合現實技術給予及時指導之類的,有病灶的地方,通過增強現實自動地在病人器官上給標示出來等;
對患者來說,它可以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比如把5G和人工智能加在一起,在病人出院后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持續跟蹤、干預及實時康復指導等。
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及民生方面的需求,5G在醫療領域進展似乎更快一些。目前國內運營商都在和合作伙伴積極開展“5G+醫療”的工作,中國移動的業務部門也不例外。尤其在遠程醫療方面,比如跟301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鄭大一附院等很多著名大醫院都啟動了相應的“5G+醫療”合作項目。
但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不要對“5G+醫療”應用在普遍意義上的盡快落地過分樂觀,因為不但5G網絡技術和運營還在不斷成熟中,而且媒體上所見的這些“5G+醫療”的項目都還只是可行性研究,是點對點或小規模的專網試驗、試點、示范,距離真正的實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還包括滿足醫療行業的監管和倫理問題等。
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
5G核心是一種通信手段,所以它提高的是數據傳輸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話,我覺得在醫療領域有三個比較有價值的場景:
第一個是基層醫療,這也是國家一直在強調的,如果分級醫療不做好,基層的能力不提升,那么醫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從平安自己的角度來講,這也是我們做醫療人工智能一直關注的一點,無論是影像篩查,還是輔助診斷,輔助治療的模型,都是聚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那如果要把這種能力輸送到農村等邊遠地區,數據網路傳輸就是第一步要面臨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和診療一體機的企業合作,把我們的輔助診斷、輔助治療的模型嵌入到一體機硬件里面,這樣就可以讓村醫提著一體機在邊遠地區移動行醫。但是如果沒有網絡,就沒辦法從云端服務器獲取智能推薦的信息。而如果有了5G這樣的網絡覆蓋和能力的話,很多事情就變得可行了。
第二個是遠程醫療,這個也屬于基層醫療的一部分。比如遠程會診,大醫院的醫生對遠端的醫生作指導,以前這些事情要推廣,可能挑戰會比較高,因為它對網絡設備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購買一些比較昂貴的網絡傳輸設備,才能達到醫療上的要求,否則視頻傳輸質量不好,有停頓或者有失真,做出診斷或治療就會不準確。所以5G有望解決遠程醫療對高成本的硬件的依賴,對遠程會診的普及性也許有更好的推動作用;
第三個是跟物聯網相關的場景,像可穿戴設備或者醫院內的智能傳感器,比如耗材或者手術器械,可移動的查房機器,或者醫療傳感器,這些機器都有上網的需求。如果有了5G覆蓋,從智慧醫院的角度來說,它能收集到的數據就會更加的豐富,進而借助這些數據的分析,去提升整個醫院的診療能力和安全性。
原福州總院信息辦主任陳金雄:
在我看來,近期的“5G+醫療”熱炒宣傳占有很大的成分。醫療是個大市場,運營商們爭搶這一塊的蛋糕,可以理解,但是要說5G是智慧醫療的重磅砝碼,我覺得至少目前還談不上。
不同于其它行業,醫療的特點一是不可逆;二是人命關天,所以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會特別慎重。
5G在醫療領域我覺得有幾個應用場景:
第一個是遠程手術,但遠程手術通常是大醫院對小醫院的指導,而且需要先進的手術機器人設備,但小醫院未必有這么先進的設備。另外手術室場所比較固定,用光纖等有線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因此目前報道的還是演示的案例,宣傳大于實際意義;
第二個是VR/AR,這個對帶寬要求比較高,那4G有可能滿足不了的,5G也許就可以;
第三個是遠程醫療,影像等方面對數據傳輸的要求也比較高;
第四個是醫療云,5G高帶寬低延遲對云服務還是很有意義的;
第五個是醫療物聯網的應用,滿足海量的物聯網數據傳輸;
第六個就是醫院內部的應用,比如院內移動醫療和移動護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取代原先的Wi-Fi,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應用亮點。
那么一家醫院在考慮部署5G網絡的時候,可能要考慮四個因素:第一個帶寬;第二個覆蓋率;第三個安全性;第四個性價比。
目前5G還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很多的基礎設施還處在建設當中,物聯網還沒有看到比較成熟的應用,要實現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要看在5G的生命周期內,能不能出現一個類似4G和智能手機的這種“天作之合”的契合點,快速演變出很多行業的新的應用,否則有帶寬用處也未必很大。
我一直認為,技術和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我們有時會不知不覺把手段當目的。我們一定要圍繞目的談手段,不管是5G還是6G,一定要把應用想清楚,踏踏實實地做事情,讓新的技術落到實處。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