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的優點
●通信容量大
●中繼距離長
●不受電磁干擾
●資源豐富
●光纖重量輕、體積小
光通信發展簡史
2000多年前
烽火臺——燈光、旗語
1880年
光電話——無線光通信
1970年
光纖通信
● 1966年“光纖之父”高錕博士首次提出光纖通信的想法。
● 1970年貝爾研究所林嚴雄在室溫下可連續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
● 1970年康寧公司的卡普隆(Kapron) 之作出損耗為20dB/km光纖。
● 1977年芝加哥第一條45Mb/s的商用線路。
電磁波譜
通信波段劃分及相應傳輸媒介
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因光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光從一種物質射向另一種物質時,在兩種物質的交界面處會產生折射和反射。而且,折射光的角度會隨入射光的角度變化而變化。當入射光的角度達到或超過某一角度時,折射光會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來,這就是光的全反射。不同的物質對相同波長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光折射率),相同的物質對不同波長光的折射角度也是不同。光纖通訊就是基于以上原理而形成的。
反射率分布:表征光學材料的一個重要參數是折射率,用N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與材料中光速V之比就是材料的折射率。
N=C/V
光纖通信用的石英玻璃的折射率約為1.44
光通信的發展過程
光的基本知識
光纖結構
光纖裸纖一般分為三層:
第一層: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芯徑一般為9-10μm,(單模)50或62.5(多模)。
第二層:中間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層(直徑一般為125μm)。
第三層:最外是加強用的樹脂涂層。
1)纖芯 ?core:折射率較高,用來傳送光;
2)包層 ?coating:折射率較低,與纖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條件;
3)保護套 ?jacket:強度大,能承受較大沖擊,保護光纖。
3mm光纜 ? 橘色 ? ? ? MM ? ? 多模
黃色 ? ? ? SM ? ? ?單模
光纖的尺寸
外徑一般為125um(一根頭發平均100um)
內徑:單模9um ?多模50/62.5um
數值孔徑
入射到光纖端面的光并不能全部被光纖所傳輸,只是在某個角度范圍內的入射光才可以。這個角度就稱為光纖的數值孔徑。光纖的數值孔徑大些對于光纖的對接是有利的。不同廠家生產的光纖的數值孔徑不同
光纖的種類
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
多模(Multi-Mode) (簡稱:MM)
單模(Single-Mode)(簡稱:SM)
多模光纖:中心玻璃芯較粗(50或62.5μm),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字信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例如:600MB/KM的光纖在2KM時則只有300MB的帶寬了。因此,多模光纖傳輸的距離就比較近,一般只有幾公里。
單模光纖:中心玻璃芯較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實際上是階躍型光纖的種,只是纖芯徑很小,理論上只允許單一傳播途徑的直進光入射至光纖內,并在纖芯內作直線傳播。光纖脈沖幾乎沒有展寬。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于遠程通訊,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
光纖的分類
按材料分類:
玻璃光纖:纖芯與包層都是玻璃,損耗小,傳輸距離長,成本高;
膠套硅光纖:纖芯是玻璃,包層為塑料,特性同玻璃光纖差不多,成本較低;
塑料光纖:纖芯與包層都是塑料,損耗大,傳輸距離很短,價格很低。多用于家電、音響,以及短距的圖像傳輸。
按最佳傳輸頻率窗口:常規型單模光纖和色散位移型單模光纖。
常規型:光纖生產長家將光纖傳輸頻率最佳化在單一波長的光上,如1310nm。
色散位移型:光纖生產長家將光纖傳輸頻率最佳化在兩個波長的光上,如:1310nm和1550nm。
突變型:光纖中心芯到玻璃包層的折射率是突變的。其成本低,模間色散高。適用于短途低速通訊,如:工控。但單模光纖由于模間色散很小,所以單模光纖都采用突變型。
漸變型光纖:光纖中心芯到玻璃包層的折射率是逐漸變小,可使高模光按正弦形式傳播,這能減少模間色散,提高光纖帶寬,增加傳輸距離,但成本較高,現在的多模光纖多為漸變型光纖。
常用光纖規格
光纖尺寸:
1)單模纖芯直徑:9/125μm,10/125μm
2)包層外徑(2D)=125μm
3)一次涂敷外徑=250μm
4)尾纖:300μm
5)多模:
50/125μm,歐洲標準
62.5/125μm,美國標準
6)工業,醫療和低速網絡:100/140μm, 200/230μm
7)塑料:98/1000μm,用于汽車控制
光纖衰減
造成光纖衰減的主要因素有:本征,彎曲,擠壓,雜質,不均勻和對接等。
本征:是光纖的固有損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彎曲:光纖彎曲時部分光纖內的光會因散射而損失掉,造成的損耗。
擠壓:光纖受到擠壓時產生微小的彎曲而造成的損耗。
雜質:光纖內雜質吸收和散射在光纖中傳播的光,造成的損失。
不均勻:光纖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勻造成的損耗。
對接:光纖對接時產生的損耗,如:不同軸(單模光纖同軸度要求小于0.8μm),端面與軸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對接心徑不匹配和熔接質量差等。
光纜的種類
1)按敷設方式分有:自承重架空光纜,管道光纜,鎧裝地埋光纜和海底光纜。
2)按光纜結構分有:束管式光纜,層絞式光纜,緊抱式光纜,帶式光纜,非金屬光纜和可分支光纜。
3)按用途分有:長途通訊用光纜、短途室外光纜、混合光纜和建筑物內用光纜。
光纜的接續與成端
光纜的接續與成端是光纜線路維護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光纜的接續技術分類:
1)光纖的接續技術和光纜的接續技術兩部分。
2)光纜的成端類似光纜的接續,只不過由于接頭材料不同而操作該當也有所不同。
光纖接續的種類
光纜接續一般可分為兩大類:
1)光纖的固定接續(俗稱死接頭)。一般采用光纖熔接機;用于光纜直接頭。
2)光纖的活動接頭(俗稱活接頭)。用能夠拆卸的連接器連接(俗稱活接頭)。用于光纖跳線、設備連接等地方
由于光纖端面的不完整性和光纖端面壓力的不均勻性,一次放電熔接光纖的接頭損耗還比較大,現在采用二次放電熔接法。先對光纖端面預熱放電,給端面整形,去除灰塵和雜物,同時通過預熱使光纖端面壓力均勻。
光纖連接損耗的監測方法
光纖連接損耗的監測方法有三種:
1、在熔接機上進行監測。
2、光源、光功率計監測。
3、OTDR測量法
光纖接續的操作方法
光纖接續操作一般分為:
1、光纖端面的處理。
2、光纖的接續安裝。
3、光纖的熔接。
4、光纖接頭的保護。
5、余纖的盤留五個步驟。
通常整個光纜的接續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大量好長度,開剝光纜,除去光纜護套;
第二步:清洗、去除光纜內的石油填充膏。
第三步:捆扎好光纖。
第四步:檢查光纖心數,進行光纖對號,核對光纖色標是否有誤;
第五步:加強心接續;
第六步:各種輔助線對,包括公務線對、控制線對、屏蔽地線等接續(如果有上述線對。
第七步:光纖的接續。
第八步:光纖接頭保護處理;
第九步:光纖余纖的盤庫留處理;
第十步:完成光纜護套的接續;
第十一步:光纜接頭的保護。
光纖的損耗
1310 nm : 0.35 ~ 0.5 dB/Km
1550 nm : 0.2 ~ 0.3dB/Km
850 nm : ?2.3 ~ 3.4 dB/Km
光纖熔接點損耗:0.08dB/點
光纖熔接點 1點/2km
常見光纖名詞
1)衰減
衰減:光在光纖中傳輸時的能量損耗單模光纖1310nm ?0.4~0.6dB/km1550nm ?0.2~0.3dB/km塑料多模光纖300dB/km
2)色散
色散(Dispersion):光脈沖沿著光纖行進一段距離后造成的頻寬變粗。它是限制傳輸速率的主要因素。
模間色散:只發生在多模光纖,因為不同模式的光沿著不同的路徑傳輸。
材料色散:不同波長的光行進速度不同。
波導色散:發生原因是光能量在纖芯及包層中傳輸時,會以稍有不同的速度行進。在單模光纖中,通過改變光纖內部結構來改變光纖的色散非常重要。
光纖類型
G.652零色散點在1300nm左右
G.653零色散點在1550nm左右
G.654負色散光纖
G.655色散位移光纖
全波光纖
3)散射
由于光線的基本結構不完美,引起的光能量損失,此時光的傳輸不再具有很好的方向性。
光纖系統基礎知識
基本光纖系統的構架及其功能介紹:
1.發送單元: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
2.傳輸單元:載送光信號的介質;
3.接收單元:接收光信號并轉換成電信號;
4.連接器件:連接光纖到光源、光檢測以及其它光纖。
常用連接器類型
?
連接頭端面類型
耦合器(coupler)
主要功能再分配光信號
重要應用在光纖網絡
尤其是應用在局域網
在波分復用器件上應用
基本結構
耦合器是雙向無源器件
基本形式有樹型、星型
——與耦合器對應的有分路器(splitter)
以圖形表示
波分復用器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在一條光纖中傳輸多個光信號,這些光信號頻率不同,顏色不同。波分復用器就是要把多個光信號耦合進同一根光纖中;解波分復用器就是從一根光纖中把多個光信號區分出來。
波分復用器(圖例)
發送單元
接收單元
光纖數字通信
數字系統中脈沖的定義:
1.振幅:脈沖的高度在光纖系統中表示光功率能量。
2.上升時間:脈沖從最大振幅的10%上升到90%所需要的時間。
3.下降時間:脈沖從振幅的90%下降到10%所需要的時間。
4.脈沖寬度:脈沖在50%振幅位置的寬度,用時間表示。
5.周期:脈沖特定的時間,就是完成一個循環所需要的工作時間。
6.消光比:1信號光功率于0信號光功率的比值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