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TE FDD 900MHz:應作為4G主力底層覆蓋網絡,實現連續覆蓋
目前來看,5G全新空口將優先會在高頻上部署,低頻LTE FDD空口會在一定時間內長期存在。
未來LTE FDD 900MHz網絡宏站覆蓋要達到或超過2G網絡宏站覆蓋水平,具備全面承載2G語音業務的能力,彌補TD-LTE在廣覆蓋和深度覆蓋的短板。
2)LTE FDD 1800MHz:頻率資源豐富,作為熱點區域的容量補充手段,按需建設
提升上行能力:在大型集會、演唱會、體育賽事等熱點場景,彌補TD-LTE上行網絡容量不足的問題。
熱點地區容量補充:在高鐵、地鐵、高校等高流量場景, TD-LTE網絡容量不足, LTE FDD 1800MHz的終端成熟, 可部署LTE FDD 1800MHz用于容量補充。
3)室內覆蓋:以TD-LTE E頻段為主, LTE FDD 1800MHz作為補充
在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到位的情況下,LTE FDD低頻的優勢并不明顯
E頻段為室內專用頻段,室內外異頻組網易于干擾控制, 且E頻段50MHz頻率資源豐富
在室內外隔離較好、TD-LTE容量不足場景和存在室分改造簡單合路造成室內TD-LTE弱覆蓋的場景,可采用LTE FDD 1800MHz作為補充覆蓋手段。
2、總體規劃原則
借助蜂窩物聯網商用建設的契機, 為統籌考慮網絡演進與升級, 并有效保護投資, 需同步考慮LTE FDD 目標網規劃方案。本次目標網規劃針對LTE FDD 900M網絡, 堅持“以終為始、 整體規劃、 分步實施” 的建設思路, 在獲得LTE FDD牌照后能夠實現LTE FDD網絡快速部署。
1) LTE FDD 900MHz目標網方案實現全國所有城市的主城區、 一般城區、 縣城城區、 鄉鎮鎮區的連續覆蓋。
2) FDD網絡提供高速數據業務, VoLTE業務覆蓋能力達到或超過GSM語音業務覆蓋能力。
3) LTE FDD 900MHz目標網僅考慮宏基站, 室分和小微站后續按需建設。
4) 考慮到LTE系統同頻組網特性, 須重視網絡結構及網絡布局合理性, 站址選擇上應將中國移動現網2/3/4G全部物理站址納入考慮。
5) 所有城市主城區、 一般城區均需進行室外宏站仿真規劃, 縣城、 鄉鎮根據GSM網絡覆蓋情況合理規劃LTE FDD 900M宏站數量。
6) 考慮工程建設難度, 在達到FDD規劃指標的前提下, 盡量減少FDD基站規模, 嚴格控制新址站規模,降低建設成本。
3、FDD網絡規劃指標
1)業務指標:是指在LTE FDD 2*20MHz帶寬下用戶的邊緣速率,綜合考慮業務需求、對標國內外運營商、建設成本等因素,LTE FDD 900MHz上下行邊緣用戶速率取定為1Mbps/4Mbps。
2) 網絡規劃指標:
根據理論分析, 業務指標( 上下行邊緣速率) 與規劃指標( RSRP/SINR) 存在對應關系。
下行邊緣速率4Mbps要求SINR ≥ -3dB
上行邊緣速率1Mbps要求RSRP ≥ -102dBm, 考慮穿透損耗后, 不同場景道路RSRP指標要求如下
4、頻率規劃
1) LTE FDD 900MHz頻率使用方案
為保障GSM網絡話音質量, 基于GSM網絡退頻能力, FDD頻段使用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GSM騰頻5MHz ( 945.8MHz, 950.8MHz) 用于LTE FDD, FDD中心頻點為948.3MHz;
第二階段:GSM騰頻10MHz ( 943.3MHz, 953.3MHz) , LTE FDD帶寬增至10MHZ, 中心頻點保持不變為948.3MHz;
第三階段, GSM騰頻15MHz, LTE FDD采用10MHz+5MHz, 10MHz中心頻點不變為948.3MHz , 5MHz中心頻點為941.1MHz;
第四階段, GSM騰頻20MHz, LTE FDD采用10MHz+10MHz, 中心頻點分別為948.3和939MHz ;
目前B8標準化最大支持10MHz帶寬, 所以第三階段為10MHz+5MHz, 第四階段為10MHz+10MHz
2) 組網方式:全網使用同一頻點/帶寬部署LTE FDD, 可有效提升頻譜效率, 降低區域間網優協同難度
3) 本次LTE FDD 900MHz目 標網規劃仿真采用2*20M組網, 上行起始頻點889-909MHz, 下行起始頻點935-954MHz
5、站址規劃原則
1) 以現網2/3/4G全部物理站址作為基礎站址開展選點規劃
根據仿真及測試結果分析, 若完全基于GSM站址升級的RSRP/SINR性能難以達到最佳;建議以現網2/3/4G全部物理站址作為基礎站址開展選點規劃, 可獲得更加理想的網絡性能
2) 站址規劃應盡量保證理想的蜂窩結構, 杜絕結構不合理站點入網, 注重四超審核( 超高50米、 超低10米、 超近200米、 超遠)
站間距及站址偏離距離:在合理的站間距區間內設站, 控制站間距偏移距離不多不少;既不存在弱覆蓋也不帶來過多的重疊覆蓋
基站站址在目標覆蓋區內盡可能平均分布, 盡量符合蜂窩網絡結構的要求, 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與標準蜂窩結構的偏差應小于站間距的1/4;避免出現超近站和超遠站
通過考察小區平均站間距、 站間距分布曲線來確定站址設置合理性及站間距均衡程度
站高:避免高站帶來的重疊覆蓋
建議室外宏基站掛高控制在25~35m, 大于50m的站點原則上不得入網
方向角:主要通過設置主瓣方向、 同一基站不同扇區之間保持合理的夾角來實現合理的小區覆蓋
小區天線主瓣方向應盡量覆蓋業務需求區域
同一基站不同扇區之間保持合理的夾角, 實現小區間完美鑲嵌, 減少重疊, 消除黑洞
下傾角:在站高確定的情況下, 通過調整下傾角合理地控制小區覆蓋范圍
當可能產生越區覆蓋時, 優先通過降低站高收縮覆蓋范圍, 并計算此時應滿足的最小天線傾角
完全繼承GSM天饋參數可能導致無法達到目標網性能最優, 需考察此時目標網性能的下降程度
發射功率:合理設置發射功率值, 控制小區范圍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