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RFID可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圖書管理系統等眾多領域被列為本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
RFID 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實踐正在蓬勃發展之中:Molnar 2004年指出北美有超過130家圖書館使用RFID系統。在國內,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于2006年2月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RFID館藏管理系統的圖書館;隨后深圳圖書館新館也選擇RFID系統作為圖書館服務體系改進的技術手段.接著,武漢圖書館成為第三家研發并全線使用RFID智能館藏管理系統的圖書館。
保密和鑒別等安全問題是當前RFID 技術的研究熱點,而且不同的應用領域對RFID安全性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為了保障圖書館應用環境下RFID 系統的安全性,有必要對安全需求進行系統的研究,并提出安全的解決辦法。
本文將針對RFID 技術在圖書館文獻管理中的應用,來探討其認證協議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RFID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安全協認證議研究現狀,在構建了圖書館RFID系統安全模型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保證圖書館RFID 系統安全通信的認證協議:PA-Lock協議,最后,對該PA—LOCK協議進行了安全性能分析并與其他協議做了比較。
2 RFID系統構成及安全協議現狀
本部分簡要介紹RFID系統的基本組成結構、通信模型和安全協議的研究現狀。
2.1 RFID系統組成
RFID系統一般由三大部分組成:RFID標簽(tag)、RFID讀寫器(reader)和后端數據庫(database,后端服務器),如圖1所示。
?
1)RFID標簽:由芯片和耦合元件(天線)構成,芯片用于計算,天線用于無線通信,芯片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十分有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
??????? 2)RFID 讀寫器:由射頻接口和控制單元組成,其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都比較大,RFID讀寫器通過射頻接口來獲取標簽中的數據,并將其傳遞給后端數據庫。RFID讀寫器和標簽之間的信道是不安全信道。
??????? 3)RFID后端數據庫:接收來自RFID讀寫器的數據,存儲有標簽的信息或關聯信息,RFID讀寫器和后端數據庫之間是安全信道。
2.2 RFID 安全認證協議研究現狀
RFID技術的無線傳輸、信號廣播以及標簽只具有很弱的計算能力等特征對RFID 系統安全機制的設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設計安全、高效、低成本的RFID協議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使用密碼學方法來設計RFID 安全認證協議是一種主要的研究方法。迄今為止,已經有許多RFID 安全認證協議被提出。這些協議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協議的通用安全性方面著手設計, 如Hash-Lock協議、Hash鏈協議、基于雜湊的ID變化協議等,這些認證協議主要解決在標簽識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如保密性、信息泄露、和不可追蹤性等:另一類是從應用領域的特殊性方面來著手設計RFID安全認證協議。通過詳細分析應用的特性過程,對RFID 安全問題作針對性的設計,使之滿足該應用領域的需求,如供應鏈環境下通用可組合安全的RFID通信協議,該協議就是通過對供應鏈管理領域中RFI D技術的安全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設計出具有應用針對性的RFID安全認證協議。
與其他特定的RFID 應用領域一樣,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領域的特點也對RFID安全協議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圖書在整個流通期間具有兩個狀態:在館典藏狀態和外借狀態。圖書管理中對不同狀態的圖書具有不同的約束規則,如對于在館典藏狀態的圖書則不允許被帶出圖書館,而對于外借狀態的圖書則可以自由出入圖書館。
2)圖書的狀態變化具有周期性。每本圖書從在館典藏狀態開始,經外借狀態再回到在館典藏狀態,周而復始,循環變化。
3)圖書管理需要對圖書進行實時跟蹤、狀態定位以及統計分析。分析圖書的使用狀況及利用率。目前,還沒有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中RFID安全機制的深入研究成果。本文的重點是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中的各種主要流程,分析設計出對RFID標簽認證識別的安全認證協議,保證只有授權用戶才能夠識別特定標簽,同時攻擊者無法對這些標簽進行跟蹤。
3 圖書館RFID安全需求建模
設計RFID安全認證協議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定義RFID 系統的安全模型。安全模型又與系統的實際應用場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設計圖書館RFID系統安全認證協議之前,首先要詳細分析圖書館RFID系統的應用模型、主要的安全威脅以及系統的安全需求等問題。
3.1圖書館RFID系統模型
通常情況下,圖書館RFID 系統有標簽、讀寫器和后臺數據庫三部分組成。由于讀寫器和后臺數據庫之間是安全信道,所以,我們在設計安全協議時,把這兩部分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因此,主要關心讀寫器和標簽兩部分。對于標簽,我們假設既有鑒定合法的標簽,也有惡意的標簽。而讀寫器主要有四類:標簽轉換器、排架器、自助借還機和安全檢測門。標簽轉換器主要用于實現從條碼到RFID 的快速轉換,負責相關信息的寫入操作。排架器通過對圖書RFID標簽進行掃描,結合層位標簽進行定位盤點,需要獲取的信息量較少。自助借還機對RFID 實施掃描,對圖書進行借還處理,還需要連接訪問后臺數據庫。安全檢測門對圖書進行識別,判定圖書是否處于借閱狀態。
在圖書館中使用的RFID標簽主要是工作頻率為1 3.56MHZ的被動式標簽。這種標簽存儲容量小,只能存儲書名、書架號等少量圖書信息;同時標簽的計算能力也很弱,只能進行兩個數比較大小、執行hash散列、產生隨機數、檢索自身的信息等簡單功能,這些功能在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的標簽上容易實現。
3.2主要的安全威脅
結合圖書館RFID 系統應用模型的特征,可以做出以下重要假設:
假設:在圖書館內部發生的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通信是安全的,可以采用明文傳輸;在圖書館外的通信存在安全威脅,需要采用保密和鑒別措施。
在此安全性假設的基礎上,圖書館RFID 系統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攻擊者作為一個正常的讀寫器具有掃描標簽的能力。
2)攻擊者具有克隆標簽的能力,即改寫標簽的內容。
3.3協議安全性要求
本文提出的RFID 安全認證協議是基于一個狀態鎖(Lock)的實現通信保密(Privacy)與身份鑒別(Authentication)的認證協議: Privacy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a Lock,簡記PA-Lock協議。
安全認證協議PA-Lock試圖滿足兩個要求:保密性和鑒別性。保密性要求每一個標簽只能把保密信息發送給經過鑒別的讀寫器。鑒別性則要求標簽和讀寫器之間能實現相互鑒別,即標簽能夠鑒別讀寫器、讀寫器也能夠鑒別標簽。此外,鎖是一個圖書狀態位,表示圖書處于借出或者在館的狀態。
保密性和鑒別性也將作為本文分析PA-Lock協議安全性能的兩個指標,將在第5部分詳細討論。
4 PA-Lock協議描述
在PA-Lock協議中,RFID標簽具有一個偽隨機數發生器,具有hash計算及數值大小比較能力,所存儲的數據包括四部分:(1)標簽ID,此lD具有全球唯一性;(2)書目信息,包括圖書條碼號(圖書的唯一識別)、書名、架位號等;(3)圖書館RFID系統的共享密鑰k;(4)圖書狀態鎖bit(0表示在館狀態、1表示借出狀態),在圖書典藏時設置bit值為0。RFID讀寫器具有一個偽隨機數發生器,能執行hash計算,能轉發后臺數據庫和標簽之間傳輸的數據。RFID后臺數據庫存儲著標簽ID與圖書條碼號之間的關聯信息,能執行hash計算、快速查找等能力。在該協議中,當狀態鎖為0時,采用不需保密與鑒別的方式通信:當狀態鎖為1時,通過先對私密信息進行hash加密然后再傳輸的措施實現保密功能,讀寫器通過共享密鑰k來鑒別標簽,標簽通過圖書的條碼號來鑒別讀寫器,從而實現讀寫器與標簽的雙向相互鑒別。PA—Lock協議中使用的參數如表1所示。
?
?
下面,按照圖書館RFID系統的三種應用場景來對PA-Lock協議做詳細的描述,三種應用場景分別是:排架、外借和自動還書。
4.1排架
由于排架工作發生在圖書館預覽室內部,有理由假設此時的通信是安全的,因此可以設計不需保密鑒別的認證協議,這樣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協議的執行過程如圖2所示。
?
執行步驟說明如下:
1、Tag讀寫器向Tag發送Query認證請求:
2、如果bit值為0,Tag將標簽ID、圖書名、書架號發送給Tag讀寫器。
4.2借書
??????? 借書場景的認證協議的前兩步與排架場景認證協議相同。在借書的過程中,管理系統需要做借書操作,此外,標簽還要把其狀態位bit設置為1,以表示圖書處于借出狀態。該協議通過由讀寫器給標簽發送圖書的條碼號(barcode lD)作為驗證信物,驅使標簽修改狀態位的值。協議執行過程如圖3所示。
?
?
執行步驟說明如下:
1、Tag讀寫器向Tag發送Query認證請求;
2、如果bit值為0,Tag將標簽ID、圖書名、書架號發送給Tag讀寫器:
3、Tag讀寫器將標簽ID、圖書名、書架號發送給后臺數據庫;
4、后臺數據庫根據標簽lD 查找圖書的條形碼barcode ID,并把該barcode ID發送給Tag讀寫器;
5、Tag讀寫器把該barcode ID發送給Tag。Tag判斷該barcode ID和自身存儲的barcode ID,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設置bit值為1,表示該圖書已外借。
4.3 自動還書
自動還書的過程中,除了文獻管理系統需要辦理還書操作以外,還要驅動標簽設置bit的值為0。這是具有高威脅性的過程,需要實現讀寫器和標簽的相互鑒別并且需要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加密,以防止重要私密信息泄露和標簽克隆。協議執行過程如圖4所示。
?
?
執行步驟說明如下:
1、Tag讀寫器向Tag發送Query認證請求;
2、如果bit值為1,Tag產生一個偽隨機數rT,將Hash(ID、k、rT)和rT 發送給Tag讀寫器,其中ID為Tag標示,k為RFID系統公共密鑰
3、Tag讀寫器將Hash(ID、k、rT)、k和rT發送給后臺數據庫。后臺數據庫查找是否存在一個lD、(數據庫中存儲有所有Tag的ID)使得Hash(ID、k、rT)= Hash(ID、k、rT)成立。如果有,則可鑒別該Tag是合法標簽,并根據該ID查找圖書的條形碼barcode ID。如果沒有,則返回給Tag讀寫器認證失敗信息。
4、后臺數據庫把該barcode ID發送給Tag讀寫器:
5、Tag讀寫器產生一個偽隨機數rR,把Hash(barcode ID、rR),rR發送給Tag。Tag根據自己存儲的圖書條形碼barcode ID、計算Hash(barc0de lD、rR),并比較Hash(barc0de ID、rR)=Hash(barcodeID、rP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可鑒別該Tag讀寫器是合法讀寫器,并設置bit=0,否則認證失敗。
5 協議安全性能分析
本文第3部分討論了圖書館RFID系統的安全需要及對安全協議的要求,下面將圍繞保密性能和鑒別性能來分析PA-Lock協議的安全性及性能。
保密指保護信息不被未授權者訪問。由于RFID系統借助無線信號廣播,這為偷聽者提供了便利,所以為了保密,只能通過加密的辦法避免重要的私密信息的明文傳送。PA-Lock協議中通過基于偽隨機數的hash 函數來對共享密鑰k、標簽ID、圖書條碼barcode lD等重要私密信息進行加密保護,減小了因這些信息的明文傳輸而被竊取的威脅。單向hash函數的不可逆性為保密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即使偷聽者竊取到了Hash(ID、k、rT)和rT的值,它也不可能知道ID和k的值,而且每次傳輸的Hash(ID、k、rT)都不同,有效避免了Tag被跟蹤的可能。
鑒別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進行事物處理之前先確認對方的身份。PA-Lock協議實現了Tag與Tag讀寫器之間的相互鑒別功能。協議中,Tag讀寫器通過系統共享密鑰k來鑒別Tag的身份,Tag通過圖書條碼號barcode ID來鑒別Tag讀寫器的身份。由于共享密鑰k和來源于后臺數據庫的圖書條碼號barcode ID可以保證安全性,所以該協議能夠保證相互鑒別的正確和安全性。
PA-Lock協議中通過圖書狀態鎖bit的值對協議作了分支設計,既適合圖書館RFID系統的實際需求,又減少了Tag與Tag讀寫器之間傳輸的信息量,提高了該安全協議的效率。此外,PA—Lock協議對各部分設備的計算能力要求也較低, Tag和Tag讀寫器只需具有比較大小、hash計算、生成隨機數的能力,后臺數據庫只需具有hash計算以及時間復雜度為O(Logn)的快速查詢能力,這些計算需求不會增加系統的硬件成本。所以,PA-Lock協議具有較高的效率。
6 協議性能分析比較
RFID系統所面臨的常見安全威脅包括假冒攻擊、重傳攻擊、追蹤、去同步化等類型。本文基于這些常見的攻擊類型,對Hash—Lock協議、基于雜湊的ID變化協議、LCAP協議及PA-Lock協議的安全性能在文獻8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于基于雜湊的ID變化協議和LCAP協議是動態ID協議,標簽ID在不停的刷新,這就存在去同步化的問題(即標簽內ID與其在數據庫內ID不一致):而Hash-Lock協議和PA-Lock協議是靜態ID協議,不存在lD不一致的安全威脅,但是Hash-Lock協議的安全性問題基本沒有解決, 本文提出的PA-Lock協議較好的解決了假冒攻擊、重傳攻擊、追蹤等安全問題。
?
7 結語
RFID 技術是改進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隨著圖書館RFID 系統的逐漸推廣,其安全認證問題成為一個關注的焦點。基于密碼技術的RFID安全認證協議是實現RFID 系統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在詳細分析圖書館RFID 系統的應用特征及其特殊的安全性需求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針對被動式RFID標簽能夠實現保密和相互鑒別的PA-Lock協議,結合圖書館RFID系統的實際應用場景,對PA-Lock協議做了詳細的描述,并通過對該認證協議的安全性分析以及和相關協議的分析比較,證明了PA-Lock協議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