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陀螺君要先講個小段子,這是個真實事件。
有人原本用VR看房,結果房子沒買,反倒把房主家的鳥籠給買走了。
看完之后或許你只是一笑而過,而這個短小的事件背后,其實或許藏著一個更大的未被挖掘的市場。
VR看房背后隱藏的市場
這個事件最后的結果比較意外,原本對于房主來說只會出現兩個結果,房子賣掉或者沒賣掉,而最后變成房主賣掉了房間內的單個物品,購房者也偶然發現了購房之外的需求。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VR看房所帶來的更多可能性。
據了解,事件中用戶使用的是名為貝殼找房的房產服務軟件,也就是鏈家網的升級版,其中加入了VR看房的功能,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或者VR眼鏡看到房屋內的整體情況,甚至能夠通過點到點的移動實現類似在房屋內走動的效果。·
由于房間內移動的點比較密集,據稱貝殼找房的做法是在100平米的房間內設置30個左右的移動點,所以在房屋內“移動”的時候能夠盡可能看到房屋內的細節。
也就是在這樣情景下,才出現了以上的一幕。從整個VR看房的過程中,或將催生另一種商業模式可能——VR購物。
提到VR購物,想必大家還還記得兩年前淘寶推出的BUY+,戴上VR眼鏡之后進入虛擬商場,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號稱要將五感做到VR購物的淘寶,最終證明了那個宣傳視頻只是一個噱頭。
雖然淘寶的BUY+并沒有繼續推進,不過卻給其他的行業伙伴帶來了靈感。
在這之后亞馬遜、京東、宜家等都相繼做了VR甚至AR的購物體驗,如亞馬遜印度近日宣布要在印度全國的商場中開設11家快閃店,讓網購買家就可以在下單之前通過VR頭顯來瀏覽商品。
其主打的體驗是,用戶在VR中查看用三維建模做成的商品模型,并且搭配了與之相匹配的場景,比如衣柜中的衣服、廚房中的家電等等,用戶和商品可以直接產生交互,查看商品信息、下單、購買……
而與之不同的是,目前京東、淘寶在大力推進的并不是VR購物,而是AR。基于蘋果的ARkit以及谷歌推出的ARCore功能,對現場環境進行識別后,能夠將虛擬建模的商品以相同的比例放置于真實的環境中,已達到所見即所得的效果。
VR看房所隱藏的VR購物市場其實與以上兩種都不太相同,但是也有很大的擴展性。其包含了二手商品交易以及新品交易兩種模式。
通常目前貝殼找房這一軟件中包含三種需求——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租房。
而看房過程中,其實房主不僅展示的是戶型,還有房屋的裝修、家具、家電以及其他所有物品。
陀螺君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去朋友家玩,偶然發現朋友家的書柜看起來很不錯,讓其推薦購買購買鏈接,最后陀螺君也購買了同款書架。
可能很多人都和陀螺君有同樣的經歷。其實陀螺君所看到的朋友家的產品就好比電商平臺上看到的買家秀,只是這種級別更高,一是朋友之間的信任關系,二是眼見為實,是真實在該產品應用日常場景中展示。
還有另一種場景,對于家里閑置的,但是有價值的物品,通常會選擇將其上傳到二手交易平臺出售,傳統的展示形式多以二維圖片為主,買家通過圖片來進行判斷是否要進行交易,而這種情況下最終成交多會在線下完成。
如果在VR看房的過程中,就將這樣的需求預先設定進去?
試想,房間內的所有產品均能夠查看細節,并且帶有詳細的商品信息,二手的產品包含使用年份,甚至包括購買來源,或者房間內的產品可以直接進行交易,這對于房主還是用戶來說,都能獲得VR看房之外意想不到的收獲,正如購買了鳥籠的那位客戶。
而且,從用戶的心理上來分析,也側面證明這種商業模式是可行的。就像3C電商平臺的用戶和圖書電商的用戶,前者客單價是后者的4-5倍,前者向圖書類產品擴展,雖然拉低了客單價,但銷量大幅增加;而后者在其商城中加入3C類產品,反而適得其反,用戶并不買單。
這就像用戶在旅游過程中買東西往往很盲目,對于價格的敏感度很低;但是如果是在菜市場,一分一毫可能都會很計較的道理相同。在看房平臺,不論是買房、租房等需求,其心理價位相比其他消費產品更高,而且買房、租房的需求中,還涵蓋了裝修、家居用品等輔需求,可能用戶最初的直接目的不是這些,但很有可能在特定的場景中觸發出來,比如在看到房間內的某件家具,家具上顯示了標簽、詳細信息、購買鏈接等,用戶很有可能發現自己也想要這件家具而產生購買行為。
VR看房中的VR購物,真的能實現嗎?
目前VR看房有幾種模式,一種是使用全景相機拍攝的全景房圖片,嚴格來說其只是全景看房,呈現出來的效果沒有深度信息,也不能進行交互;
第二種是基于實景拍攝建模實現的VR看房,雖然看起來類似全景圖片,但是場景呈現出來帶有深度信息,能夠對房間的尺寸、物體的大小有更強的把握;
第三種是針對期房所做的純虛擬的VR體驗,樣板房完全通過建模來實現,用戶使用HTC Vive這類設備,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自由移動,做得比較深度的甚至可以和房間內的物體產生交互,比如打開虛擬電視,擺弄廚房的物件等等。不過由于實體房還沒有建成,這種虛擬樣板間往往會讓人擔心其最終的效果是否和VR中體驗到的是否完全一樣。
且不說期房的呈現形式,目前來看,對于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上的房產平臺更多選擇使用第一種形式來呈現,而貝殼找房可以說幾乎是唯一一家選擇用第二種形式、并大力投入來做的房產服務平臺,其自研了一套深度VR拍攝相機,并建立了千人規模的拍攝團隊,對房源進行VR化。
而近日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看出,用戶對于VR看房的接受度之高,據悉這個APP在上線100天以來,已覆蓋超過65000套房源實現VR化,日掃描重建量超2300套。在成都試點的所有用戶中有超過80%的用戶選擇使用VR看房,整體的用戶停留時長較于之前提升了近3倍,看房后的轉化率提升了近40%。
在互聯網的競爭變成了搶占用戶時間的競爭的大環境下,用戶在APP中停留時間越長,其價值的拓展性也就越大。原來用戶只是瀏覽數張圖片就匆匆關閉,但現在會在房間內移動,720度查看房間內的細節,細節部分的展示效果被擴大,同時也帶來了規模效應。貝殼自然沒有錯過這樣的機會,其將新形式帶來的商機直接在APP中落地,據稱其在租房場景中,與4200多家商家進行了合作,在61萬套在線房源中,為品牌主曝光超5億次。
雖然潛在需求存在,也有了龐大的用戶群,但在VR看房過程中直接促成交易卻并非易事。
首先是真實性。要完全還原場景以及場景中物體的真實性,讓人看起來就像是在看真實的物件,首先需要對真實場景信息的抓取,然后是重建和還原。目前來看,拍攝+建模是效率最高,且還原度不錯的一種形式。
如貝殼找房推出的相機,通過相機上的三組面向不同角度的深度視覺攝像頭傳感器,每組攝像頭又包括一個紅外接收相機,一個RGB彩色相機,一個紅外發射器。在進行拍攝時,其中一個攝像頭會發出紅外線光斑,另外一個攝像頭來拍攝光斑,從而得到實際物體的距離信息。第三個攝像頭則用于拍攝全景照片。據了解,其相機在8到10米的距離也能獲得超過500萬像素分辨率的RGB圖像,精度可達厘米級。
采集后的數據通過全自動pipleline處理,進行全局三維重建、幾何優化、空間細節優化、HDR優化等,從而呈現出更真實的房屋場景。
另外是對房屋內物品的識別和交互的設計。如果需要了解房屋內的產品信息,大件物品或許能通過拍攝的物品來進行識別,小件物品難度相對要高很多。
圖像識別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體驗,不論是谷歌還是百度都推出了識圖搜索功能,而更高級的面部識別更是已經被應用在了安防、手機解鎖甚至是刷臉支付這些至關重要的場景。
對于VR看房未來的拓展性,其實在之前采訪貝殼找房副總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時,其提到的一個觀點與本文觀點非常契合。
“未來比如說通過物體識別,識別房子里面都有什么物體,然后把這個物體的邊界找出來,替換為一個虛擬渲染的東西。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能替換成虛擬渲染的東西后,那以后家里想換什么換什么,你把這個沙發拿掉,換一個沙發上去。這個其實對于我們來說現階段技術也是可行的,我們只是在積累能力。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說更有價值,用戶會變得更自由。等到我們積累了足夠多的東西,能識別出用戶家的冰箱、電視是什么牌子,那么一次采集后,完全可以虛擬建模出來,房間內的東西可以隨意替換,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要去研究的東西。”在其看來,有了海量的房源信息之后,進一步挖掘房屋內的物品信息,能夠為貝殼找房建立更龐大的數據庫。而后續有了這個龐大的數據庫,或許未來VR看房的商業模式將有更多的拓展性,如廣告、VR購物都是其中最直接的一種。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