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醫療上市公司海虹控股在海口預發布了其第一款智能醫療產品。據悉,“海虹造”智能醫療診斷系統的功能比沃森更多,除診斷治療之外,還可作為醫生的專業圖書館、患者自診斷、健康管理、醫保備案等工具。
近日,醫療上市公司海虹控股在海口預發布了其第一款智能醫療產品,可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并推薦治療方案。
海虹控股總裁康健表示:“很多大型醫院每年動輒上馬數千萬IT系統和硬件建設,但卻找不到輔助醫生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專業工具。”
在國際上,海虹智能診斷系統的對標產品是IBM沃森機器人,2016年升級后,沃森可通過自然語言回答專業提問,輔助醫生診斷癌癥,比初級醫生的準確率高出4倍。
“海虹造”智能醫療診斷系統的功能比沃森更多,除診斷治療之外,還可作為醫生的專業圖書館、患者自診斷、健康管理、醫保備案等工具,做到這一點的原因是海虹系統是由PBM業務、大數據打下了基礎,并結合臨床診療路徑、藥學、醫療醫保政策法規三大知識庫。
之所以開發此套系統,海虹控股上官永強判斷,目前醫療健康產業已從信息時代跨入人工智能時代,2017年將成為中國“智能醫療元年”,產生井噴式爆發。而早在2009年,國家衛計委即發布了《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管理規范(試行)》。
在PBM業務的基礎上,海虹控股現已形成了“PBM+AI”(醫藥福利管理+人工智能)格局。今后,公司新增盈利點將在PBM、商保、人工智能、患者等多個維度顯現。
功能更多的中國版沃森
類似谷歌AlphaGo可以像人類一樣下圍棋,海虹智能醫療系統也能像醫生一樣看病。公司副總裁上官永強將其定義為診療決策輔助工具:運用醫學人工智能技術,為臨床醫師診療全程提供輔助診斷決策和推薦優選治療方案,同時提供合作專家的臨床處理方法和診治結果,供醫師參考借鑒。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姚彬表示,他在日常工作中特別希望能夠有這樣的輔助診斷系統,他曾經試圖構建一個輔助診療系統,但受限于數據量與技術,未能成功。“智能診斷輔助系統可以降低誤診率。”
海虹控股大健康事業部副總經理張運江介紹,一旦醫生與海虹智能醫療系統簽約,就等于養了一臺機器人來幫助醫生完成診斷和互動學習的過程。
這一輔助診斷系統在國內尚屬空白,國際上只有IBM沃森機器人、Enlitic等可與之對標。2016年12月底,IBM沃森在浙江省中醫院落地會診中心,這意味著智能診斷系統在中國步入商業應用。
但海虹系統具有更多功能、更加適合中國醫療體系。
早在2014年末,海虹控股就在籌備基于臨床循證醫學的人工神經網絡智能診斷與治療優化系統,PBM業務、大數據等為醫療人工智能打下了基礎。
其中,循證醫學至少包括Drgs臨床診療路徑、藥學、醫保醫療政策法規三大知識庫,因此,醫生在獲得診斷、治療建議的同時,還能知曉患者在各種治療方案下的大致費用及醫保報銷情況。這與海虹控股此前多年積累的大數據、PBM有密切關系。
而在診斷、治療之外,海虹智能系統還是醫生的圖書館,其中包含了臨床指南、用藥說明與產品指導、細分專業學術文獻、醫保管理政策、衛計委公示全國典型范例、醫生病例交流工具等臨床常用資料。
中國造的智能機器人自然具有中國特色,如分級診療適用的簽約管理工具:響應“鼓勵家庭醫生簽約”的政策,在第三方經辦的基礎上促成參保人與醫生建立長期的服務契約關系,并推進醫保備案。
不惟醫生,患者也可受益于此醫療智能系統,有病不再問百度,此前,患者往往聽信非專業網絡、廣告宣傳,造成錯誤用藥、不合理就醫的現象屢見不鮮。
為此,海虹智能醫療系統可根據患者輸入的信息、臨床常規和概率測算,揣測其健康狀態,并展示臨床診斷路徑、公示治療標準。而在輔助患者自診斷的同時,還可根據患者健康狀態、醫保支付能力、地域醫療條件等因素,提供可及的醫療資源參考選擇,最大限度利用周邊便利醫療資源,減少跨級、跨區域就醫帶來的個人負擔和醫療資源浪費。
同時,海虹智能醫療系統可無縫對接患者的“新健康”產品,向患者提供個人健康鬧鈴、智能就醫助理、健康福利顧問。
之所以開發這套系統,上官永強判斷,目前醫療健康產業已從信息時代跨入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應用已包括虛擬助理(蘋果siri)、藥物挖掘(numerate)、疾病篩查(谷歌deep mind)和輔助診療(沃森)。”上官永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可以說,2017年是智能醫療元年。”
PBM、大數據搭建基礎
與IBM沃森不同,“海虹造”智能診斷系統基于其深耕多年的PBM業務。
2014年末,海虹控股就在籌備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臨床循證醫學智能診斷與治療優化系統,PBM業務為醫療人工智能打下了基礎。
PBM全稱醫藥福利管理,是指協調保險機構、藥企、藥店、醫院(醫生)和患者各醫療參與方,在不降低醫療效果的前提下,通過影響醫療服務各方參與主體的診療行為,實現降低醫療總費用的目的。PBM的核心業務之一是醫保審單,相當于在醫生診療時安裝一個電子眼,監控醫藥處方是否存在濫用藥物、過度診療的問題,如同高速公路上的電子眼。
截至去年6月,海虹控股醫保控費業務覆蓋范圍擴至全國24個省/直轄市的近200個地市,審核結果公示反饋系統上線醫院8000余家,200萬執業醫師,服務參保人群超過8億人,審單量累計突破160 億份。醫保基金第三方支付評審服務已覆蓋湛江、岳陽、遵義、成都、汕頭、鷹潭等6 個地市,服務人群9000萬。
海虹控股總裁康健宣布:“PBM(醫藥福利管理)業務體現了海虹在醫療產業內的服務能力和公司價值,“海虹智能醫療項目”的持續投入將成為海虹在PBM深耕細作基礎上的戰略重點”。
2015 年6月,公司與湛江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簽署協議,開啟湛江模式2.0,標志著PBM 業務進入全面的“管家模式”。湛江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全權委托公司作為
專業服務機構進行湛江市醫保基金審核、支付、評價以及參保人服務等,突破了醫保基
金審核控費范圍,全面承接了醫保基金管理。
在升級的“管家”模式下,PBM 業務升級到基金運籌輔助、質量評價、結算評審、大數據管理等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具體分為“醫保智能輔助審核”、“智能審核”、“互聯
網+醫保大數據應用服務”三大類
不過,在PBM 發展過程中,公司秉承的是互聯網企業思維“欲取先予”,先圈地,獲
得和積累數據流,后續再將流量轉為收入。通過在全國范圍內,以醫保基金控費為出發
點,與各地方醫保基金簽約第三方管理服務。如今年10月15日,公司發布增發預案,擬募集資金25億元,用于實時智能審核平臺項目的建設。
雖尚未產生盈利,但PBM業務累積了至關重要的政府資源、賦予醫保基金精細化管理能力、參與藥品定價打造醫保支付價格庫、占領保險領域制高點并反哺醫藥電商業務。
因此,盡管近兩年PBM 業務還沒有給海虹控股帶來太多的業績支撐,但可以預見,在大范圍業務覆蓋后,PBM 業務一旦進入收費階段,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基石與亮點。
此外,可以看到的盈利點還包括商保。
在商保端,海虹控股已與13家商業保險機構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將為商保機構提供TPA 產品設計,核保核賠以及續保服務;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商業保險盈利難的問題。
而在C端,海虹控股還積極構建新健康醫療網絡,與醫院、藥廠合作,利用電商平臺與APP,提供包括預約就診、慢病管理、家庭配送等特需服務。目前,全國合作簽約醫院約160 家,合作簽約生產企業約50 家。
PBM + AI產業平臺顯現
從2016年底到2017年,中國的人工智能醫療產品也陸續面世,當記者問及“海虹智能醫療項目”和目前其他智能醫療公司的區別時,“海虹智能醫療項目”負責人解釋,目前行業內涌現了數目可觀的醫學影像智能識別、醫療大數據挖掘、母嬰看護機器人、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導診機器人等產品。在技術實現上,有少部分共同點,但由于目標客戶、市場基礎、商業模式的差異,在整體產品設計、技術路徑選擇、系統架構和運營模式上又有很大的變化。目前來看,“海虹智能醫療項目”填補了國內在臨床智能輔助工具上的空白,尚未找到同類型的產品。
如上所述,“海虹智能醫療項目”的根基在于PBM,臨床知識庫的堆積、醫療專家顧問庫獲取知識的便利性、醫療機構內頻繁試錯與模型迭代、國內外深度學習技術的合作分享,為產品生成周期節約了很多時間和智力成本。
據悉,海虹控股在現有的PBM業務的基礎上,繼續細化醫療支付方服務,新的人工智能戰略也會聯合包括醫院、門診中心、醫生集團、診所、藥房、醫藥生產企業、流通配送企業、商業保險等醫療產業鏈機構,向行業各子業態分享服務。
舉個例子,發明AlphaGo的Google公司下屬DeepMind公司,其核心醫療板塊DeepMindHealth與NHS(英國醫保)再次公告合作,要在5年內建成全新的人工智能臨床信息系統。
同時,Google公司在Android平臺發布的健康傳感器應用Tricorder–X,將與手機配合記錄個人的視網膜掃描數據、血液樣本和呼吸參數,傳感器組支持54項生物采集信息,可以定量測量幾乎所有的人體表征,達到健康實時監測,為支付方及時進行健康干預、維持健康狀態、減少整體支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國外,PBM公司和其他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之間的結合是渾然天成的,國外產業資本布局時間比較長,國內剛剛起步,海虹控股基于PBM+AI雙引擎構建醫療產業服務分享與應用分發平臺,將支付方服務嫁接給其他合作伙伴,輔以利益共享的長期合作安排,最終促成共同壯大的雙贏局面。”康健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