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倉”人工智能,是李開復和創新工場未來幾年的方向。但是,他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在的 AI 創業,核心是 AI 科學家,而“文能起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 AI 科學家鳳毛麟角,用他的話說“該創業的都創業了”。
這時,產業在面臨一步棋。那就是:如何把一個普通的 AI 科學家變成“創業英雄”。
身為 30 年前就開始研究人工智能的李開復,覺得自己“技術味”的創新工場有能力推動這步棋,并且在這一步棋中獲得穩固的戰略優勢。
李開復表示,
AI 創業現在是科學家的天下,之后是數學家的天下,將來是普通人的天下。
以下是李開復在《創新工場人工智能戰略白皮書》發布會上的閉門分享,這里將其整理成為〈李開復:AI 創業的十個真相〉,呈現給讀者。
AI 科學家都是超級宅男
創新工場本身主營的機構是投資和投后的機構,我們當然是看項目、看創始人,他們有 idea、方向,我們就會用基金投資它。
過去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已經非常經典地被“精益創業”說明:
幾個小朋友隨便做個產品上去,能融資就融資,無法融資就拉倒。怎么樣去惠及用戶,迭代產品,之后變現,成為經典的模式。
這個創業的模式,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然以后還會有,但是不會像以前那么多。創業的門檻大大提高了,因為人工智能是下一批創業方向,而人工智能創業里面很核心的人物其實是 AI 科學家, AI 的公司沒有 AI 科學家就沒戲唱了。
但是 AI 科學家往往都是超級宅男,自己宅在房間里,整天做實驗,突然你把他丟到一個殘酷野蠻可怕的世界里,他自己創業成功率就不是很高。
很多 AI 科學家這輩子從來沒想過創業,現在突然想創業了,然后發現自己長處特別長,短處特別短:
他也許技術很牛,但是也許執行不夠;
也許他的產品展示起來很好,但是一做起來都是 Bug;
也可能他產品做得很不錯,但是不懂市場;
或者懂市場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賣。
尤其 AI 本身又是一個 ToB 的業務,所以不是那么容易自己做一個局。所以 AI 科學家需要懂商業的人;懂 ToB 的人,需要工程師。
AI 創業“不美好”
我們平時都會把 AI 創業講得很美好,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 AI 不美好的地方。
第一個就是:AI 科學家有短處。
這一點剛才已經說了,我們要想怎么幫“宅男”補足短處。
第二個就是:AI 創業很貴。
剛才講的“精益創業”很便宜,因為幾個小朋友不拿薪水,用零元就可以把第一個 App 推出去。
我們剛投資一家公司,投了 1 個月以后錢就用完了。我說你們不就 8 個人怎么錢就用完了,給了你好幾百萬元啊?但他們說,光買機器就用了 300 萬元。
第三個就是:AI 需要資料。
辨識一張圖片,最少需要幾十萬張樣本資料,甚至幾百上千萬。誰給你弄資料?
所以做人工智能投資有一個非常頭大的地方:一下頂尖的人就投完了。
過去這 2 年我們就到處去掃,從最厲害的團隊出來的無人駕駛公司投了 2 個,沒投 2 個。然后就再也找不到團隊了,因為有資格的人就那么多。
我們做互聯網金融,掃完以后大概投了 2 個,然后可能有 1、2 個錯過了機會,1、2 個沒投,然后就沒有了。
因為 AI 科學家就那么多,能夠創業把事情打造到一個地步的就那么多。
AI 的現狀是“僧多粥少”。大家都去搶那幾棵樹,就把樹拱到天價了。我覺得 AI 這片土地需要“施肥”,而不是搶那些非常少的農作物。
所以我們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我們可能花幾千萬元把機器搞定,然后幫助 10、20 家創業公司;我們從各種管道拿到資料,AI 科學家可以做實驗;我們試著讓更多有潛力的 AI 科學家,能夠考慮來創業這條路,幫他們把可能 95% 的失敗率降低到 40%,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產生自己的價值。
當然,投靠創新工場,我們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也要求回報。本來可能 500 萬元占股 10%,現在也許給我們 15%,我們覺得這樣也就足夠了。以后如果可以打造出獨角獸,我們是有很多回報的。
用戶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