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人民海軍成立68周年的日子里,中國自行建造的首艘***,不但拆除了腳手架,而且船塢內開始注水。這都說明,中國首艘國產001A航母,正在準備迎接下水的重要時刻。那么,為了中國海軍航母發展的這一新里程碑,中國到底準備了多長時間,又干了什么準備工作?
按照媒體的披露,中國航母工程被稱為“048工程”。之所以稱之為048工程,是因為2004年8月,中央批準了海軍、船舶重工集團等單位聯合向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提交的發展中國航空母艦的綜合論證報告。2004年8月13日,總裝備部向海軍、船舶重工集團通報,航母工程正式啟動。
那么為了“048工程”,中國做了哪些技術上的準備?
建造一艘航母,至少需要以下技術和基礎設施:第一是至少兩萬噸級以上的船臺或船塢;第二是大型艦艇設計仿真測試技術;第三是大型艦艇超大分段先進裝配工藝技術;第四是航母特種材料技術;第五是艦艇動力技術;第六是艦載電子技術。以上是建造一艘航母最基本要求。另外還有艦載機、彈射器的研制。
以船塢為例,瓦良格號和目前***的建造,使用的都是在2007年大連船舶重工建造的香爐礁船塢廠區船塢。船塢尺寸為370米×86米×14.6米。該工程除了船塢以外,還包括碼頭駁岸755.5米、船塢區平臺6.3萬平方米,以及一臺600噸龍門起重機基礎及軌道、4臺45噸門座起重機吊車道基礎及軌道和風雨棚軌道等。此外,從2005-2008年,中國在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就修建有4個大型船塢,其中4號船塢長365米,寬82米,深14.1米,被認為是建造航母的專用船塢。此外國內30萬噸級船塢龍門吊基本為600噸以上,大量保持在700噸左右,而且每個船塢都配備2臺,就意味著起吊能力至少超過1200噸。中國熔盛重工甚至研發了單臺起重能力達1600噸的龍門吊。
再說艦艇裝配技術。中國在21世紀初,就已經在船舶工業推行大分段和總段式模塊化建造。尤其是21世紀以來,我國造船工藝技術獲得了快速發展。管子機器人自動焊接流水線等自動焊接新工藝新設備,使船廠在制造平面分段和平直立體分段的焊縫時均可以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焊接。機器人型材自動切割等先進自動化熱切割技術先后在我國造船行業獲得應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船舶建造周期中的鋼板下料切割的瓶頸。一些先行舾裝工藝不斷推出,一些重大的工序前移對縮短周期、改善作業條件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舾裝單元(模塊)組裝不斷增加。
接下來是航母材料,以飛行甲板高厚度鋼為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已經有專家建議為了發展遠洋大型船舶用鋼板,中國應該大力建設4800mm寬厚板軋機。而截至2010年底,國內已投產5000mm 及以上寬厚板生產線6條,產能1135萬噸。可以說國內新建5 000mm 及以上寬厚板軋機在工藝裝備上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完全可滿足航母需要。
船塢內開始注水
在設計上,中國船舶在新世紀已經實現進入了自主創新期,開展國家高新船舶、海洋工程專項研制,如10000TEU集裝箱船、超大型油船和礦砂船、深海鉆井平臺等,逐步形成設計技術體系和數字化設計技術體系,船舶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在超大型運輸船、工程船、海洋工程領域形成開發設計能力,完成了30萬噸超大型油船、30萬噸FPSO、超大型挖泥船設計。在軍用船舶領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071型綜合登陸艦的出現,其中應用的綜合優化設計方法,集成了數值分析、虛擬仿真試驗驗證、產品數據、管理、并行設計、與制造工程的并行協同等。
在動力上,有外媒報道在2011年烏克蘭專家曾參觀了中國的哈爾濱鍋爐廠。外媒稱在DN80型燃氣輪機合作項目結束后,烏中在海軍系統領域最為龐大的一項合作計劃是協助哈爾濱鍋爐廠生產軍用大功率鍋爐和動力裝置。外媒判斷這典型是中國在為***動力做準備,開始仿制KVG-4型蒸汽輪機,或者是按照是許可證生產。
在艦載電子技術上,以中華神盾艦為代表,標志中國在艦載雷達探測裝置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最早的兩艘052C型驅逐艦均于2003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2005年起在南海艦隊服役。除了電子設備本身之外,中國還通過2009年開始的***改裝工作,檢驗了大尺寸高精度雷達電子設備的施工技術和電磁兼容設計。
等待下水的***
大尺寸高精度雷達電子設備的施工技術。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部相控陣雷達的安裝。雷達等電子設備基座安裝需要精度非常高。現有中華神盾艦的四面陣雷達位置距離較近,而且為艦體為國產裝備,而“瓦良格”艦島遠大于普通驅逐艦,四面雷達距離增大,而原有拆除“天空哨兵”雷達后留下基座,又是外國設計,需要修改才能夠滿足國產雷達,這就對基座的施工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航母電磁兼容設計則是指***艦島大量國產雷達電子設備的全面更換。由于艦島、艦體尺寸不可能有大的變動,因此國產電子設備的安裝,需要在編制全艦電磁兼容要求的前提下,對布局進行重新設計。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協調和調整。
在艦載機研發上,中國殲-15戰斗機于2009年8月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2012年11月首架殲-15原型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測試和起飛測試成功。2014年10月,一張疑似是彈射型殲15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2016年11月,網傳中國成功在陸地上使用電磁彈射器彈射殲-15艦載機。
在彈射器上,***為滑躍式起飛,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只會止步于此。2016年6月底中國海軍在海軍工程大學舉行的“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活動:你八卦沒?)”中,馬偉明代表海軍科技工作者、創新實踐者向參觀的海軍首長講解了海軍工程大學近年在科技創新的成就,其中公布的一張照片中出現的軌道狀裝置,很可能就是中國正在研制的航母電磁彈射器。而根據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上海龔家角、武漢江夏區藏龍島、遼寧興城等地均建有疑似航母電磁或蒸汽彈射器的試驗裝置。
因此從各項基礎工程的節點來看,在2014年,中國通過10年左右的專項工程建設,已經完全具備建設與***類似的***所需的各項技術能力,基本具備建設常規動力蒸汽彈射航母的能力,奠定建造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的基礎。因此中國***的下水,是中國航母工程所涉及無數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奮斗的結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成果。放眼更大的歷史范疇,中國航母是在朝鮮戰爭領教美軍航母威力后,臥薪嘗膽70年的逆襲。百年海軍不但是投入,更是理想的堅持。
正因為打好了基礎,才有將來的輝煌。印度也曾經有三航母編隊,但是沒有自己的建造能力,一旦裝備老舊退役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只能灰溜溜地維持雙航母實力,而且很快就會被中國超越。俄羅斯也曾經有多艘航母,但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大型艦艇的建造能力,只能苦苦維持一艘航母的規模。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每當我們發布國產裝備進步的消息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人跳出來,說什么“不敢用”、不如俄羅斯“敢亮劍”等沒有水分的廢話。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俄羅斯這樣一個GDP還不如的廣東的國家,已經基本上喪失了大國爭雄的能力,它所依靠的無非是前蘇聯的遺產而已。中俄關系是密切的,但俄羅斯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時間的流逝,蘇聯遺留光環的褪色,俄羅斯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中國成體系、成系統、成建制的武器裝備研發,必然會對世界格局和和平力量的對比產生決定性的變化。世界早晚能看到中國航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強大戰斗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