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7、8月份的時候,華為宣布與美國四大運營商中的AT&T達成合作,AT&T將幫助華為在美國銷售旗艦手機,并在今年的CES大會上公布合作細節。
頻繁進軍美國市場卻屢屢受挫的華為,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為了迅速打開美國市場,華為還準備了1億美元市場推廣費用。眼看好事將近,AT&T卻臨時變了卦。
據悉,2018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將于美國時間1月9日至12日舉行,近期華為的巨幅廣告牌幾乎是遍布了美國紐約的街頭,從第五大道、中央公園、時代廣場、百老匯到上東區、布魯克林……現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廣告牌中的主角便是華為最新旗艦手機Mate10。
可以看出此番再次進軍美國市場,華為依舊無比細心。然而,就當CES展覽會即將召開之時,華為卻被AT&T放了鴿子?!度A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AT&T已經放棄了與華為合作,不在美國售賣華為智能手機。
那么華為此次事件原因的真相是什么呢?本文主要介紹華為走向全球道路的歷程、華為被放鴿子的原因解析以及這次合作的失敗誰的損失最大。
華為全球之路
1987年,創立于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兩年后開始自主研發,并取得不俗的成績,于1995年,銷售額達便達到了15億人民幣。從1998年開始,華為便開始探索歐美市場。
2006年,以8.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與摩托羅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發UMTS技術。推出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充分體現了我們聚焦客戶、創新、穩健增長和和諧的精神。
在06年香港ITU展上,華為推出了基于All IP網絡的FMC解決方案。華為移動軟交換用戶數突破一億。作為全球移動軟交換市場的領導者,華為移動軟交換出貨量居全球第一。
2007年,與賽門鐵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存儲和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
與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提供海纜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在2007年底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達豐授予“2007杰出表現獎”,是唯一獲此獎項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
2008年,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移動寬帶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占全球10%以上。
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0%;實際銷售收入2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5%。1月16日,北歐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宣布簽署兩項4G LTE商用網絡合同,中國華為和瑞典愛立信將在歐洲建設LTE移動寬帶,這也是全世界首個商用的LTE網絡。獲得的LTE商用合同數居全球首位。
在2010年中國電信打造全系列智能手機的背景下,極大地推動了華為智能手機的跨越式增長。
截至2010年底,華為制造的天翼終端產品發貨已超過2000萬部,已經成為推動CDMA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2012年2月26日,于巴塞羅那2012年WMC2012展會上發布了第一款搭載自研的四核心移動中央處理器K3V2的手機“Ascend D quad”,該處理器由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研發,也是至今封裝最小的四核處理器。同時,華為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機移動中央處理器的手機廠商,該舉對于打破高通,德州儀器TI以及nvidia對手機CPU的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華為主要有三大板塊業務,包括通信網絡設備(運營商)、企業網和消費電子。其中,消費電子業務發展迅速,華為手機銷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三位,僅次于蘋果和三星。
2014年2月25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創新地推出全球最小的運營級路由器——原子路由器(Atom Router)。這款原子路由器僅手指大小,可在現網任意節點、任意設備部署,零改造現網即可實現IP網絡的可視化、可管理,提供實時的每用戶、每業務高精度性能檢測,助力傳統網絡實現網絡增值。
2016年8月25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2017第一季度,在服務供應商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中,華為首次超越長期霸占核心路由器市場全球首位的思科,占據核心路由器市場的全球第一份額。
Mate9,在發布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成了日本市場滿意度第一,公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手機。華為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已高達30%,比國人愛蘋果更瘋狂。
華為Mate 10 2017年6月7日,華為又逆勢而上,加入PC市場。使用海思麒麟芯片的MateBook X 筆記本電腦正式發布,說明國產芯片正面與高通芯片對陣。華為此舉,也奠定了下一步向高端服務器進軍的基礎。
2017年10月16日,華為在德國慕尼黑發布華為Mate 10,搭載麒麟970芯片,依然支持SuperCharge超級快充技術,一是更強悍的性能和出色的續航,二是杜絕系統軟件卡頓,三是優化4G表現并具備承載5G的能力,最后是拍照提升。
國企進軍美國市場 困難重重
眾所周知,多年來也不單單是華為,凡是中國企業想要進入美國市場都困難重重,一如當年入美的中興,幾經波折后交了近9億美元的罰款,情況才有所好轉,雖說目前在美國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但銷售產品卻也都是低端廉價機。再說小米,基本“侵占”了歐洲市場,這幾年卻也是在赴美的道路上吃了閉門羹。
而華為在進軍美國市場之前便做了很充分的準備,1993年,華為在美國硅谷建立芯片研究所;1999年華為在達拉斯開設研究所;2002年,華為在德克薩斯州成立了公司Future Wei。除此之外,華為在亞非市場、中東、歐洲市場攻城掠地,成長為全球第二,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這些準備在面對全球第一大高科技市場的時候,還是顯得難以應付。
其實早在2010年,華為的全球營收就達280億美元,經營利潤44億美元,在全球市場占據了14.2的份額,卻未能贏得美國任何一家主要電信運營商的一單網絡合同,每當華為試圖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都會以失敗告終。
閉門羹的背后 源于互不信任
2008年,華為取消競購美國技術公司3Com,原因是交易無法獲得華盛頓的監管批準。兩年后,在華盛頓干預下,華為與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 Nextel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網絡基礎設施合同失之交臂;后來試圖收購摩托羅拉公司的無線資產,又敗給了諾基亞西門子;再后來參與競購互聯網軟件公司2wire也未獲成功,最后2wire被英國Pace公司收購。
6年前,在美國國會調查人員認定華為的設備可能用于間諜活動或破壞美國電信網絡之后,華為也幾乎退出了美國市場。他們在2012年遞交給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事實上扼殺了華為獲得美國大型運營商訂單的可能。雖然美國并沒有制定法律禁止運營商同華為合作,但是考慮到政治成本可能過高,讓大型的電信運營商紛紛放棄了與華為合作的念頭。
小編認為,華為在美的征途舉步維艱,終究是因為一直以來中美關系的不信任而造成今天的局面。究其根本要說到2003年,華為與思科間的一場專利之戰。當年華為創業之初,卻被思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庭對華為提起了訴訟,長達77頁的訴狀指控華為抄襲、侵犯了思科的專利。對于孤身在外闖蕩的華為來說是有苦難言,但最終華為憑借自身能力在未認錯的情況下和解了訴訟。
極具意義的一戰也讓華為迅速成長,大力投入研發領域,此后越戰越勇,但也因此與美國市場漸行漸遠。
直到今天華為在美國市場依舊十分受限,小編認為更是因為華為愈發的強大,其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地位讓美國的安全和情報專家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國家主要的運營商也成為華為的客戶。再者便是因為近兩年華為的手機業務突飛猛進,最新的Mate 10采用的又是自家的麒麟芯片,這讓一直占芯片市場主導地位的高通感受到了“威脅”。
對華為來說想在全球站穩腳步,美國市場是國際化戰略的最后一站, 因此“狼性”的華為究竟何時才能真正征服美洲大陸成為眼下最棘手的問題。但對華為企業本身來說,打入美國市場卻遠不是終點,專注研發讓自身強大起來,用實力用產品說話,才能穩扎穩打世界舞臺。
合作失敗誰最受傷
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如果我是美政的話我在感性上肯定也不希望這樣的對手和我在同一個山頭。
華為作為一個中國民營企業,如此快速的崛起,而且創新能力之強,讓美政很是忌憚,思科的霸主地位被華為拉下了臺,高通壟斷的處理器被華為的海思破解,而兩者卻都是美國巨頭。而且華為在電信市場的占有率是超過華為手機的存在,會更加讓美政惶恐的。
我從未見過一個膽小鬼成事的,我卻見了很多膽小壞事的,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將競爭者拒之門外的話,也就是放棄了進步的機會,閉關鎖國給我們的慘痛教訓在我們的心里設了一道紅線,所以直至現在蘋果手機在我國也是暢通無阻,如果沒有蘋果在中國的強勁表現,相信中國的很多手機廠商也不會發展到今天,如雨后春筍般成長,更如群狼四起般拼殺。
華為進軍美國受挫,真正受傷的是誰?我相信會是華為,但更是整個美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