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蘋果公司有多強大?市值前三的公司排第一市值超萬億。8月2日蘋果公司的股票漲5.85美元,漲幅2.9%,達到207.35美元,成為第一個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
開始關注大公司的市值,源自2017年中國物聯網大會上,華為副總裁楚慶做個一次分享,在分享的導入PPT中,楚慶分享了一個觀點:在語音時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AT&T;PC時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IBM,在互聯網時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微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值最高的是蘋果;而在2017年11月份,當時市值最高的兩家公司是蘋果和谷歌。
當時有一個問題,2018年一定有一家公司的市值會超過萬億美元,這家公司會是哪家公司呢?現在終于有了答案。
?
1萬億美元到底是什么概念?同在美股市場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為3.25萬億人民幣,在港交所上市的騰訊,市值為2.84萬人民幣,而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工商銀行,市值為1.94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一個蘋果的市值,超過了兩個阿里巴巴,相當于2.5個騰訊,3.5個工行。
?蘋果并不是首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我們再來做個類比,按照statisticstimes在5月統計的最新GDP排名,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有16個,按此計算,蘋果的市值超過了荷蘭、土耳其等國家的GDP。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關于蘋果市值的計算還未必精確。蘋果萬億市值的計算是根據最新公布的一份監(jiān)管文件,截至7月20日,蘋果公司調整后的最新股票數為48.30億股。這意味著,如果蘋果要達到標志性的1萬億美元市值,那么其股價需要達到207.05美元。
而如今蘋果正在積極回購股票的策略為公司達到標志性的萬億市值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因為公司回購股票越多,流通股越少,蘋果要達到萬億市值所需的每股價格就越高。并且公司每年只會披露幾次股票數,所以據此計算出的數字未必完全準確。
歷史上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自中國
事實上,蘋果并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中國石油才是。早在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上市首日,股票市值便達到了約7.1萬億元(1.04萬億美元)的巔峰狀態(tài)。隨后,該股一路下跌,最低時市值損失掉約5.6萬億元(約合8400億美元),市值僅剩1.5萬億元。對此,有網友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還有一家公司也值得一提,就是在美股上市的海亮教育,2017年8月10日晚間,在以10.18美元開盤后不久,海亮教育的股價在21點35分沖至199999.984美元的天價,成交700股,漲幅高達2020306%,這筆交易總價達到1.399億美元。按照每股20萬美元計算,總股本2570.05萬股的海亮教育瞬間市值達到了5萬億美元,是當時蘋果市值(蘋果當時市值約為8000億美元)的6倍有余。
萬萬想不到,美股第一家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的公司,不是蘋果,而是中概股海亮教育。當然,海亮教育市值達到了5萬億美元完全是一個烏龍,由于異常交易,之后海亮教育臨時停牌,再開盤時股價恢復正常。
雖然是烏龍指,但海亮教育的市值確實曾突破萬億美元,因此,蘋果應該是全球第三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
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場的對比
不管是不是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蘋果公司的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場中,目前市值突破2萬億人民幣的股票共有12只,分別是蘋果公司、亞馬遜、谷歌、微軟公司、FACEBOOK、伯克希爾哈撒韋、阿里巴巴、騰訊控股、摩根大通、強生公司、埃克森美孚、美國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2家公司中11家來自美股市場,僅1家公司來自港股市場,A股市場暫無2萬億市值股票。不過,這12家公司中有2家是中國公司,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市值達到3.25萬億和2.4萬億。
同時,從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美股前十大市值個股中,共有4家公司所屬行業(yè)為的信息技術板塊(即科技股),金融板塊和可選消費板塊各有2家,能源和醫(yī)療保健板塊各有1家。結構分布較為合理。
但反觀A股前十大市值個股,金融股成為絕對主力。有7家公司屬于金融板塊,2家公司屬于能源板塊,1家屬于日常消費,無1家科技公司。
再看A股的信息技術板塊,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市值最大的是近期剛剛上市的工業(yè)富聯,市值不足3200億;位居第二的是海康威視,市值不足3000億;位居第三的是美股私有化后借殼上市的三六零,市值僅1600億左右。整體來看,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科技股也僅4只。與美股的科技股公司市值差距甚遠。
其實,此次蘋果市值能突破萬億美元,前兩天發(fā)布的2018 年第三財季財報功不可沒。在蘋果公布的Q3財報顯示,蘋果該財季營收為 532.65 億美元,同比去年 Q3 的 454.08 億美元增長了17%;每股攤薄收益 2.34 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均超過了分析師此前預計的 523 億和 2.16 美元。
數據顯示,營收接近 300 億美元的 iPhone 構成了蘋果營收的主體。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在致股東信里表示,“我們第三季度的業(yè)績表現主要歸功于iPhone手機、可穿戴設備以及服務的持續(xù)強勁銷售。”
以上數據同時也表明了一個問題,即蘋果已經過度依賴iPhone,iPhone目前占蘋果收入的近三分之二,特別是幾年前iPad的銷量也在逐漸減少。
并且,蘋果的市場份額也在被對手趕超。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華為(5240萬臺)首次超過蘋果(4130萬條),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更要命的是,蘋果在AI上的布局遠不如谷歌的AI First給力,甚至也不如微軟對AI的迫切程度。當谷歌、亞馬遜在智能音箱、自動駕駛、無人零售等領域大力投入AI時,蘋果并沒有跟上步伐。
有消息稱,蘋果已經將智能音箱HomePod的產量減少到每月20萬至30萬臺,這意味著該公司將在2018年發(fā)貨約300~400萬臺,遠低于亞馬遜Echo去年的“數千萬”臺銷量。
投資者要行動嗎?
蘋果股價大漲,也使得大股東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大賺一筆,那么,未來蘋果的股市價值幾何,對于投資者而言,現在是該行動的時候嗎?
前對沖基金經理、CNBC名人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曾表示如果這家公司被估值為消費產品公司,那么蘋果股票的市盈率就會很高,很容易達到每股300美元。
InvestorPlace分析師Luke Lango認為這完全是有可能實現的。蘋果股票是股票市場上估值較低的公司之一已不是什么秘密。這是一個高收入的品牌,增長緩慢且品牌知名度很高,而其他符合這一描述的股票市盈率約為20倍至25倍,而蘋果股票的預期市盈率只有17倍,可以合理地假設,蘋果股票的估值在20倍至25倍之間。22.5倍的遠期市盈率意味著2022財年末的目標價為450美元。按年折讓10%的折扣計算,這相當于蘋果股價在2018年末將達接近310美元。
另外,根據蘋果方面的信號,公司未來的增長潛力依舊可期。蘋果預計第四財季營收在600億至620億美元之間,即同比增長16%至19%。這份強勁預期表明該公司將在今年秋天推出多款新硬件設備。迄今為止的傳言表明,該公司屆時可能發(fā)布三款新iPhone,而消費者也預計蘋果將推出新版iPad Pro和改版的Apple Watch。
但瑞銀紐交所場內運營總監(jiān)Art Cashin卻指出,對于蘋果而言達到一個里程碑、興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疲勞,可能會帶來消極的反應。
《華爾街日報》則稱,美國同中國正在升級的貿易問題令投資者憂心忡忡,蘋果也已經承認貿易問題會抬升制造成本并影響銷售業(yè)績。此外,從長期看,投資者對蘋果公司能否再次推出可與iPhone及iPad媲美的產品抱有疑問,該公司2015年推出的智能手表表現就不盡如人意。
蘋果時間線
1976年4月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納德·維恩創(chuàng)立蘋果公司。
1977年6月Apple II計算機發(fā)布。
1980年12月蘋果在納斯達克上市。
1983年4月前百事可樂執(zhí)行官John Sculley接受喬布斯邀請,出任蘋果CEO。
1984年1月喬布斯推出Macintosh,這是第一款面向大眾市場的、可以在顯示屏上顯示鼠標和圖形界面的個人電腦。
1985年9月,在與公司董事會成員與CEO John Sculley與發(fā)生爭執(zhí)后,喬布斯離開蘋果董事會。
1993年6月蘋果公司老員工Michael Spindler接替Sculley出任CEO,Sculley仍任公司董事長。
1993年8月蘋果公司發(fā)布Newton,一種像數字化記事本一樣的觸屏設備。
1993年10月在令人失望的財報出爐之后,Sculley辭去蘋果董事長的職務。
1996年2月在發(fā)現Spindler準備將蘋果出售給Sun Microsystems或IBM后,蘋果請來企業(yè)轉型方面的專家Gil Amelio擔任CEO。
1996年12月蘋果公司以約4億美元收購喬布斯創(chuàng)辦的Next Software公司。喬布斯同意作為顧問回到蘋果公司。
1997年8月蘋果宣布將從競爭對手微軟處獲得1.5億美元的注資,以維持公司的運營。
1997年9月蘋果宣布喬布斯將出任臨時CEO。
1998年5月喬布斯推出了名為iMac的新型個人電腦產品線。
2000年1月蘋果公司去掉了喬布斯頭銜中的“臨時”二字。
2001年5月蘋果在弗吉尼亞州和加州開設了第一批零售店。
2001年10月喬布斯推出iPod數字化音樂播放器。
2003年4月喬布斯推出iTunes,這是一家最初只能在Apple設備上訪問的數字音樂商店。六個月后iTunes推出首個Windows版,以擴大市場。
2004年8月喬布斯透露,他因患上罕見類型的胰腺癌而接受了手術。
2005年10月蒂姆·庫克被提升為首席運營官。
2007年1月喬布斯推出iPhone。
2008年3月喬布斯宣布推出適配iPhone的應用程序商店。
2009年1月喬布斯休假六個月,以維持健康狀況,暫時將領導權移交給庫克。
2010年1月喬布斯推出iPad平板電腦。
2011年1月喬布斯宣布無限期休假,再次讓庫克負責領導蘋果。
2011年8月喬布斯辭去CEO職務,庫克接替他出任CEO。
2011年10月喬布斯去世。
2012年3月蘋果宣布自1995年以來首次恢復派發(fā)季度股息。
2014年9月蘋果推出Apple Watch,這是喬布斯逝世后的第一款新產品。
2015年3月蘋果成為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的30家公司之一。
2015年6月蘋果推出音樂流媒體服務。
2017年6月蘋果推出首款可連接互聯網的揚聲器HomePod。
2017年9月蘋果推出首款售價1000美元手機iPhone X,慶祝iphone產品線誕生10周年。
2018年8月蘋果成為第一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操作系統的公司市值高
根據操作華為楚總的PPT,可以看到從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擁有操作系統。其實楚總的這個PPT的時代劃分是不嚴謹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應該是大型機時代,上個世紀90年代是PC時代,本世紀初是互聯網時代,10年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大型機時代,IBM在大型機以及大型機操作系統,具有壟斷地位,而IBM是那個時代市值最高的企業(yè)。
在PC機時代,微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而Windows操作系統是微軟影響最深遠的產品。
楚總漏掉了互聯網時代市值最高的公司——思科,思科在2000年的時候市值超過微軟,思科的路由器以及網絡管理工具(算是網絡設備的操作系統吧,有些牽強)。
之后的谷歌和蘋果的市值開始領跑。而谷歌和蘋果分別擁有移動互聯網時代兩個操作系統安卓和iOS。
操作系統是軟硬件的借口,可是實現軟件開發(fā)與硬件開發(fā)的分工,提高軟件的復用性,通過操作系統上的生態(tài),實現軟件定義世界。
操作系統是軟件生態(tài)的承載工具,為軟件開發(fā)者賦能,在進入計算機、互聯網時代后,通過操作系統,實現軟件生態(tài)的重構,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值最高的公司是擁有操作系統的公司就是當然的事情。
云平臺承載未來的軟硬件接口
2017年,市值前三的公司是蘋果、谷歌、微軟三家;而到了2018年,另外一家公司的市值異軍突起,快速增長,成為市值第二高的公司,這家公司是亞馬遜,是云計算IaaS供應商,當然也擁有PaaS平臺。
云計算的IaaS提供的是硬件功能的租賃,而PaaS是云計算的軟硬件的接口,是云計算的平臺,在平臺上承載全新的生態(tài)。
比如蘋果的App Store就算是一種PaaS平臺,承載開發(fā)者生態(tài)。
谷歌,微軟也都有云平臺。而亞馬遜早期提供的是IaaS服務,從2016年開始在物聯網PaaS平臺發(fā)力。
所以現在市值前4的公司,都擁有軟硬件的接口。
而最近國內推動的工業(yè)互聯網平臺,實際上就是工業(yè)的PaaS平臺,是工業(yè)軟硬件功能在云端的接口。
很多人把工業(yè)互聯網的PaaS 平臺稱為操作系統,我雖然并不贊同PaaS平臺操作系統的說法,但PaaS平臺是軟硬件的接口,是未來工業(yè)生態(tài)的承載平臺,是等同于操作系統的功能。
物聯網時代邊緣側也需要操作系統
未來是物聯網時代,在物聯網時代物聯網PaaS平臺是云平臺上物聯網生態(tài)的承載者,而在邊緣側也有軟硬件的接口,這個接口是實時操作系統,也有企業(yè)把它稱為物聯網操作系統,比如2017年,2018年都融到資的RT-Thread,其實很多企業(yè)都有邊緣側的操作系統,比如華為的LiteOS,谷歌的Android thing, Raspbin,ARM的mbed OS,上海慶科的mico操作系統(阿里投資)等等。
物聯網時代的硬件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邊緣側的操作系統也將是多元化的。比如做邊緣側調度的操作系統,計算能力強,可以是沒有用戶接口的計算機的額操作系統;還有很多設備功耗低,調度資源低,操作系統要求是功耗低,降低硬件的開發(fā)成本,提高軟件可重用性。
未來幾年,物聯網邊緣側的操作系統也值得關注。此前,小米董事長雷軍曾放豪言稱,“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見的全能型公司,估值應為騰訊乘蘋果的估值。”不知此時雷軍會做如何感想,目前小米市值約550億美元,20個小米才等于1個蘋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