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作為與民生最貼近的行業之一,一直也是互聯網化的發力對象。目前互聯網醫療業態百花齊放,以信息化、數字化的形式嘗試解決各種醫療系統的痛點,比如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此次疫情的催化,加上政策也不斷釋放利好消息,互聯網醫療是否已經到了確定性的拐點時期?
一、并非一帆風順的互聯網醫療
復盤行業發展歷史,2014~15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醫療受益于政策春風快速興起,催生了如在線診療、健康咨詢、掛號繳費等多種業態。
2016~18年初,是行業發展較為受限的階段,監管趨嚴、政策趨緊導致行業發展進入了較為緩慢的階段。
2018~19年,配套政策逐漸規范,行業又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根據目前的政策,互聯網診療行為和成立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于線下的實體醫療機構,且提供慢性病復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明確類目的服務,不能提供初診服務。
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處于各業務環節深化融合、形成閉環的關鍵發展階段,傳統線下醫院和線上互聯網醫院逐漸向線上線下深度結合,產業生態鏈路逐漸完善。互聯網醫療醫保支付政策從框架試點到實質落地的逐步推進,在線問診、網上購藥、醫保線上支付等就醫環節得以部分打通,是行業一大里程碑。
光大研究所把互聯網醫療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我覺得還算準確。包括醫療行業在內的所有傳統行業的改造均遵從自信息化起到互聯網化再到智能化的發展路徑。
第1階段可概括為C端用戶的流量積累期,該階段的互聯網企業往往面向C端用戶提供預約掛號、咨詢問診、移動支付等不涉及具體診療的周邊移動醫療服務。該階段的互聯網企業變現能力較差,尚未和B端客戶建立充分聯系。
目前的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正處于第2階段,該階段互聯網醫療平臺開始利用積累的流量吸引B端用戶大量接入,主流變現渠道和互聯網公司類似,主要來自于廣告、保險等場景收入,個別平臺可利用集團賦能開展電商模式。但此階段的互聯網醫療還沒有將診療業務真正建立完善,醫藥企業、醫療機構、醫生及患者還未構建起產業閉環。
第3階段。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醫療需求端松綁(網售處方藥)以及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互聯網醫療將從傳統線下醫院或線上互聯網醫院,向圍繞線上線下結合,醫療產業鏈一體化轉變?;ヂ摼W醫療企業將真正成為診療、藥品收入占主體的平臺,通過尋求參與主體的多種組合來構建豐富的變現模式。未來幾年內,主要的互聯網企業都將邁入該階段。
第4階段。未來互聯網醫療將利用其數據優勢為醫患雙方構建起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并通過智能AI等形式加強平臺和消費者的交互,最終使平臺具有獨立的變現能力。
總體來說,目前國內正處于第2階段向第3階段的過渡期。
二、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業態
經過行業業態的不斷延展,目前互聯網醫療業態逐漸豐富,包括從患者端切入的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咨詢、 疾病管理等公司,從醫生端切入的患者管理、醫生交流和信息資訊公司,還有傳統醫藥流通和零售的線上化,以及智能硬件、技術支持等多種業態。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以及公司有:
1、以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為代表的醫藥電商。其依托醫藥電商業務的巨大流量,延伸至在線問診、預約掛號、消費醫療等附屬業務。
互聯網醫藥電商聚焦于醫藥線上化銷售的龐大市場,是當前行業重要的收入來源。相比線下藥房,醫藥電商的品類更為豐富,配送更為便捷高效,運營效率也更高。隨著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對網售處方藥的正式解禁,將推動醫藥電商領域進一步發展。
醫藥電商各業務模式,B2C是目前行業內關注度較高、成熟較快的模式。從運營模式看,由于在服務質量、用戶粘性、采購成本方面更具優勢,自營模式占據了經營方式的主體。從產品結構看,醫療器械、保健品類的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而處方外流、醫保支付的良好前景則將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銷售市場提供更大機遇。
醫藥電商B2B主要憑借渠道優勢介入產業鏈,承擔經銷商的角色,一般需要在品類和成本方面形成渠道優勢之后,企業才會選擇進入B2B市場,其參與壁壘相對較高。B2B廠商通過終端用戶積累和采購網絡建設,可壓縮成本,增強議價力。在4+7帶量采購對降低銷售成本的驅動下,醫藥電商B2B的競爭力將得到強化。代表公司1藥網,在美股上市。
醫藥電商O2O是互聯網醫療產業鏈上生態各方參與積極性最高的模式,互聯網廠商、藥店、醫療IT廠商都有參與。因為參與者憑借自身已有資源,O2O是最容易的改造模式。但生態各方高度參與下,快速形成網絡效應為致勝關鍵,美團、餓了么這樣的平臺勝出可能性更強。
2019年,我國醫藥電商行業交易規模為964億元,同比增長46.7%;預計2020年交易規模將達到 1876億元,增長率進一步提升至94.6%。
2019年,我國醫藥電商行業滲透率為0.93%,預計2020年提升至1.21%。盡管行業滲透率逐年提升,該比例相對于海外發達國家仍偏低,滲透率的潛在提升空間較大。
在線上和實體這兩種模式中,更多用戶還是會選擇實體,很大原因是購藥場景上,大多用戶是需要咨詢的。根據億歐咨詢,居民線上購藥時最關注藥師/醫生用藥指導,目前多數醫藥電商平臺用藥咨詢環節相對缺乏專業性。完善生態,提升平臺專業度,搶先占領用戶心智可能是醫藥電商后續競爭的關鍵。而在B2C和O2O的選擇區別上可能前者在于價格優勢,后者在于配送優勢。
2、以平安好醫生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和健康管理平臺。其利用優質的自有醫生團隊,以預約掛號和輕問診等在線醫療服務為入口,并通過醫藥電商、消費醫療、健康管理等業務完善生態圈,提升流量變現能力。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目前互聯網咨詢量滲透率不及10%,問診量滲透率不及5%,有較大提升空間,加之新冠疫情大大提升了用戶對在線診療的認可度,該領域發展將得到加速。根據安信證券的預測互聯網在線診療的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1058億元。
不過從現階段情況看,互聯網醫療雖然支持醫生線上問診,但輔助檢查還是只能在線下醫療機構進行,如超聲、放射、內鏡等檢查項目由于醫療設備空間限制等原因,也需要患者到線下機構完成檢查才能進行進一步診療。不同于醫藥電商帶有部分消費屬性,國家對于在線醫療的監管政策較醫藥電商更為嚴格。到目前為止政策導向也還是堅持實體醫療機構為主?;ヂ摼W診療服務能力以及政策環境都需要進一步適配。
要想真正深入互聯網醫療腹地,互聯網醫療企業還將面臨與醫保體系打通的挑戰,實現線上平臺購買處方藥與線下醫保的直接連通。2020年10月, 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將慢性病互聯網復診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隨著國家醫保和商業保險的逐步介入,在線診療生態模式將進一步深化。
另外疫情催化了線上問診模式的滲透,我國線下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令監管機構有較大的動力推動線上線下問診的分流,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的實現,未來有望享受進一步政策放開紅利。整個行業正處于日新月異的時期,龍頭企業如平安好醫生和微醫已在部分地區布局,與地方政府和醫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3、以萬達信息、衛寧健康、創業慧康等為代表的醫療信息化廠商。醫療信息化廠商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幫助政府和醫院實現醫療的互聯網化,將醫院、藥店與居民有機結合起來,在政府引導下進行社區服務、健康管理、送藥到家、收集醫療數據及遠程醫療協同。
醫療IT廠商包括醫療機構IT系統、醫療支付平臺IT、醫藥流通IT和其他醫療IT;廠商在互聯網醫院建設過程中扮演著技術提供方的角色,通過技術輸出,可收取系統搭建費用、后續的軟硬件運維費用來獲利,也可在不同模式下參與平臺分潤。
醫療信息化可服務于醫院目前的主要需求即傳統醫療服務管理,覆蓋醫院管理(搭建BI決策、醫務管理、護理管理等平臺)、互聯互通(實現 HIS、CIS、RIS三個階段的等不同科室系統平臺及其之間的聯通)、臨床業務(建立包括醫院、臨床、影像、急診、介入等環節的信息系統) 等多方面。根據智研咨詢數據,我國醫院管理信息化(HIS)系統滲透率較高,三級醫院基本達到全覆蓋,二級及以下基本達到 80%覆蓋,當前正處于普及醫院臨床醫療管理信息化(CIS)階段,電子病歷系統(EMR)、醫學圖像管理系統(PACS)、檢驗信息系統(LIS)等CIS核心產品預計存在20%-40%的滲透空間。
疫情期間,醫院搭建互聯網醫院受到了政策的極大促進,互聯網醫院有望迎來加速建設周期。2020年上半年實體醫院和企業主導的建設數量分別為166家和49家,已接近2019年全年數量;從主導方來看,目前互聯網醫院仍以實體醫院主導為主要方式,實體醫院配備互聯網醫院作為基礎設施的趨勢不斷加強。目前國內醫療信息化程度和投入還相對較低,發展潛力比較大。此外醫保電子憑證也有望全國推開,醫療信息化廠商也將因此受益。
三、政策暫時限制發展速度但方向明確
醫療行業是關乎民生的重要行業,對行業的改造必須慎之又慎。所以從文章開頭我們可以看到政策的搖擺有一段時間壓制了行業的野蠻生長,但這也是一個行業發展前期的常態。能否進一步打開互利網醫療成長空間與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依舊聚焦在支付端的多方介入與細化政策落地。
隨著國內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也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產業邊界擴張。前期壓制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逐步解綁:
1、診療環節?,F階段互聯網在線診療只能覆蓋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未來在線診療的業務范圍有望逐步從復診向首診擴展。
2、 購藥環節。2019年12月正式實施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解除了對處方藥在線銷售的管制。后續醫藥電商的經營范圍有望從OTC(非處方藥)逐步擴圍到處方藥領域。
3、支付環節。此前互聯網醫療服務主要靠患者自付,并未與國家醫保聯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在整個患者群體中的普及率。2020年2月,國家醫保局聯合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雖有條件限制,但覆蓋的人群相應擴大了。
互聯網醫療發展進程與監管政策松緊程度緊密相關,現政策呈現逐步放開的趨勢??梢哉f互聯網醫療行業政策搖擺期已過,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后,大方向上的反復可能性很小?,F階段醫療系統中參與各方都已經發生了變化,處方外流的趨勢將會繼續,醫保支付瓶頸存在但正在被逐漸破除,醫療系統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都逐漸清晰。
四、結語
展望未來,醫藥電商在網售處方藥的政策限制放開后將會迎來更高速的發展。疫情也充當了催化劑的角色,它不僅促進了用戶需求的增長,還推動了政策支持,起到了長遠的作用。從趨勢來看,中短期內醫藥電商發展前景的確定性較高。
在線診療雖然目前只局限于常見病和慢性病復診,但長期的發展前景向好,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是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終局思路,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比較多,重點在于政策支持和與醫院的合作情況。
醫療信息化廠商則隨著互聯網醫院的加速建設以及醫療互聯網化的加深,將持續獲益。
去年,互聯網醫療在疫情中作用突出,加速推動了政策的接納和放開程度,同時用戶滲透率快速提升。回頭看,疫情確實把互聯網醫療大力推進了一個全面向好的黃金時期。
責任編輯人:CC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