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苗圩:最卡我們脖子的是電池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
? 2020年以前,我們真正的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只會占銷量很小的比例,我估計10-15%。現在卡我們脖子最厲害的,是電池。
【編者按】在工信部副部長苗圩看來,中國汽車市場在2009年一枝獨秀,憑借超過1300萬輛的銷量、超過40%的增長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但他并不諱言這種增長的動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政策的拉動。
更清醒的認識是,喜悅剛剛降臨,新的挑戰已經擺在眼前。隨著汽車的普及,石油能源的大量消耗、環保問題、交通問題,無一不令人頭疼。苗圩說:“在中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汽車普及化的過程,唯一能夠把我們自己打倒的就是我們自己。”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清醒。
這種清醒的認知在他對新能源汽車的發言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在他看來,發展新能源汽車肯定是一個方向,但是“有些人把這個講得過了頭”。
? 新能源汽車能跑多快?
由于我們的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不完善,大概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就是2020年以前,我們真正的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只會占銷量很小的比例,我估計10-15%。
我們在重視發展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對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而且這一塊有很大的空間,也有成熟的技術和現成的產品。但是由于這幾年汽車的產銷形勢好,坦率地說我們各大公司的老總把精力沒有放在這上面,更多地是開發花色品種,在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降耗上邁的步子并不大。
如果傳統能源汽車做不好,指望著在新能源汽車上實現一步跨越,這是不現實的。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基礎跟提高的關系,我們不要說混合動力汽車還離不開傳統的內燃機,在傳統汽車上,我們的自動變速箱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完全能解決。再來兩種技術進行混合,這種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就算是純電動汽車我們在電池電機電控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我講一個例子,如何用電池驅動電阻絲,來給車加熱。這在新能源汽車中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大家知道,傳統能源的汽車是燃燒產生熱能,不用的時候通過風扇和散熱器排出去,如果需要車內加熱呢,就用風扇往車里一吹,很容易就解決。但是對電動車沒有這套散熱系統,如何解決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用的電動汽車的電池大概是100-600伏電源。如何保證乘客的安全,在正常狀態下容易實現,萬一車掉到水里,怎么保證幾百伏的電不把人打死?這也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
所以,不是像很多人說的,我們已經和國際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站在同一起跑線也不說明什么問題,如果我跟牙買加的那個短跑運動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跑起來一百米我就要落后他幾十米,這是不爭的事實。更不像有些人說的,我們傳統能源汽車已經沒有希望了,在新能源汽車上能實現一步跨越,趕英超美。這也是不現實的。
我講這一段的意思就是,我們在講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降耗。如果我們在2020年通過各方的努力,油耗下降20%,也就相當于我們生產了20%的不耗石油能源的汽車。
? 我們要讓開大道、占領兩頭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問題,這就爭論更大了。元旦期間,我們看到一條消息。以日本企業為代表的,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報了要把日本的混合動力的標準作為國際標準。這當然是企業占據制高點的明智的一個做法。這些消息也影響了我們,說是傳統的混合動力以豐田公司為代表,已經設置了若干個技術陷阱,我們千萬不要去碰。
我們覺得,在技術路線的問題上,在各種路線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都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們鼓勵百花齊放。不管是起步停車的微混,也不管是輕度混合、中度混合,還有重度混合,也包括增程式、雙模式,還有Plug-in的,包括純電動車,我覺得都應該鼓勵。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只對結果負責,不干預企業的過程。我們有些專家提出很好的建議,我們在戰略上要讓開大道、占領兩頭,所謂讓開大道,就是在最難的、人家已經走了很前的、甚至在國際上已經申請專利的領域,我們要讓開,否則就會進入它的技術陷阱。要使用這種技術,將來要給人家支付很高的使用費。實現兩頭起,就是大客車、微型車。我覺得這還是可行的。
? 不能在宣傳上揚長避短
我們在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的投資方面,明顯還不夠。我們統計了一下,十一五期間國家花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入,只有11個億。加上企業的研發投大概也不足百億。這么艱巨的任務,這么小的投入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很快達到產業化的程度的。電池中最大的問題,是占30%左右成本的隔膜。這種隔膜可能一家也做不出來。另外在汽車的自身減重、安全性等方面,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技術難題需要克服。
新能源汽車要解決的幾個問題。第一個是要挑戰國際的制高點,標準顯得非常重要。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才做產品。在標準方面,我們這么多年批準實施的新能源汽車標準一共30項,在技術標準方面,我們并不是太落后。但是問題是我們這些標準在國際標準的申請上我們還有一些差距。
第二我想講一下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問題。最近我們也在制定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標準。
一些領導也在說問,你干新能源汽車,國外報道充一次電能跑100公里,我們有的報道說充一次電能跑400公里。我說,如果不講重量,我可以在實驗室給你做出一種電池,充一次電跑800公里。你把電池無限加大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在實驗室可以。但是在真正生產的時候,我們雖然不用石油能源,但是我們在消耗電能和其他能源,這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不經濟的。
我們后來了解了一下,跑四百公里的轎車的電池,整個車重是2.7噸,相當于最豪華汽車的一倍以上。我們的續駛里程是靠大量電池的堆積實現的。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不光是汽車行業,好多行業都是這樣,在宣傳的時候揚長避短,把好的一面充分展示,如果你是一個外行,你在思想方法上再不留意的話,就容易誤入歧途。比如充電時間。國外報道說充一次電大概要5、6個小時,我們用15分鐘就可以充滿80%的電。但是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什么呢?本來我們現在做的最好的電池壽命是充放電1000次,這我還是往高了說。如果一天充一次電,大概三年就要換一次電池。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例,一組電池大概7-8萬塊錢。但是如果大電流快速充電,對電池的壽命是極大的損害。本來1000次,如果10分鐘充放電,可能就是300次,也就是一年更換一次電池。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情況,一聽10分鐘就能充滿電,問題是負面效應比正面效應要大得多。
有的人說現在新能源車賣得不好是因為政府沒有補貼,并說美國補貼多少,法國補貼多少。是,我們跟財政部也在積極地推進,并且在1、2月份可能會公布。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最終我們還要走市場化的道路。政府的補貼是可以給的,但是政府的補貼是有額度的。而且,應該是一個遞減式的,主要還是通過我們降低成本,或者用戶雖然高額購買,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能減少一部分費用,來彌補購買時多支出的成本。絕對不能說長時間依靠大額度的政府補貼來過日子,那我相信,這樣的車型不會賣得很多、很好,也不會走得太遠。鼓勵大家降低成本,把這個產品一步一步送上市場化的道路。
“現在卡我們脖子最厲害的,是電池。”
最后我想講一下電池的問題。現在卡我們脖子最厲害的,是電池。
當然電控系統我們也有差距。我們現在的電控系統基本是人為設定的,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豐田的Prius。它是全智能化的控制系統,根據車的實時工作狀態,若干個參數,把控制系統做到最優。我們基本上是設定車速到多少才能夠切換,還不是最好的狀態。當然這個問題比電池的問題還要小一些。
電池是最大的問題。現在最好的電池,是鋰離子電池,現在我們做的單體的電池能量密度是大概一公斤是120瓦時,比較理想的是200-300瓦時。但是從理論上看,磷酸鐵鋰電池基本上走到頭了,要想加大能量密度,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就要期待有一種更好的電池來取代。近期我們想能不能降低點標準,把電池的能量密度加大到150瓦時每公斤,但是沒有做起來,也是難度很大。
我們現在電池組的壽命,做得最好的是1000次,一般的是300-500次。
電池的核心是兩個東西,一個是正極材料,一個是隔膜。正極材料是制約電池的關鍵,理論上計算是可以做到170毫安時,現在我們從國外進口的磷酸鐵鋰的材料可以達到155毫安時,也就是接近理論值,但是如果采用國產的材料,雖然某些批次我們可以達到國外的水平,但是產品的性能不夠穩定。
再講一下隔膜。隔膜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產品,大概占現在鋰離子電池成本的20-30%,一般的隔膜,非動力電池用的,比如手機用的,筆記本電腦用的隔膜,是一層膜,用的是聚丙烯。動力電池要三層膜。一層膜現在我們只能在山寨手機的電池上,才能使用國內的材料。正規廠家都不敢使用國產的膜。因為這個膜雖然很貴,但是膜一旦出問題,就會引起起火和爆炸。在手機和筆記本上,還不至于引起大的傷害,但是在汽車上起火爆炸,造成的傷害顯然比手機上要厲害得多。
另外,生產這個膜的設備、技術、工藝都列入了西方對我們控制出口的清單里,現在我們要想買是沒有人賣的。這以后我們的材料行業、裝備行業也需要一起攻關,解決這些問題。
講了這么多,講了一大堆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通過一年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摸到的存在的差距,講起來不夠激動人心,甚至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負面的消息。但是請大家不要懷疑,我們還是全力以赴地在推新能源的研發投入,全力以赴地組織大家一起攻克技術上的難關,爭取新能源汽車早日走出實驗室,早日走出我們的工廠,早日為用戶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