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發布的鋰空氣電池的設計構思是,只在金屬鋰的負極使用有機電解液,正極的空氣級使用水性電解液(圖1)。既可以用作充電電池也可用作燃料電池使用。
|
圖1 新結構“鋰空氣電池”的構成。左側為放電,右測為充電 |
|
圖2 新結構“鋰空氣電池”的長時間連續放電曲線 |
|
圖3 循環使用鋰的“金屬鋰燃料電池” |
如果在負極的有機電解液和空氣極的水性電解液之間,用只能通過鋰離子的固體電解質隔開的話,可防止兩電解液發生混合,而且能促進電池發生反應。這樣,能夠防止正極的固體反應生成物——氧化鋰(Li2O)析出。
該電池通過放電反應生成的不是固體氧化鋰(Li2O),而是易溶于水性電解液的氫氧化鋰(LiOH),這樣就不會引起空氣極的碳孔堵塞。另外,由于水和氮等無法通過固體電解質隔膜,因此不存在和負極的鋰金屬發生反應的危險。此外,配置了充電專用的正極,可防止充電時空氣極發生腐蝕和劣化。
負極采用金屬鋰條,負極的電解液采用含有鋰鹽的有機電解液。中間設有用于隔開正極和負極的鋰離子固體電解質。正極的水性電解液使用堿性水溶性凝膠,與由微細化碳和廉價氧化物催化劑形成的正極組合。
放電時電極反應如下:
(1)負極反應(Li → Li+ + e-)
金屬鋰以鋰離子(Li+)的形式溶于有機電解液,電子供應給導線。溶解的鋰離子(Li+)穿過固體電解質移到正極的水性電解液中。
(2)正極反應(O2 + 2H2O + 4e- → 4OH-)
通過導線供應電子,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在微細化碳表面發生反應后生成氫氧根離子(OH-)。在正極的水性電解液中與鋰離子(Li+)結合生成水溶性的氫氧化鋰(LiOH)。
充電時電極反應如下:
(1)負極反應(Li+ + e- → Li)
通過導線供應電子,鋰離子(Li+)由正極的水性電解液穿過固體電解質到達負極表面,在負極表面發生反應生成金屬鋰。
(2)正極反應(4OH- → O2 + 2H2O + 4e-)
反應生成氧。產生的電子供應給導線。
使用了此次新開發的堿性水性電解質凝膠的鋰空氣電池在空氣中以0.1A/g的放電率放電時,放電容量約為9000mAh/g。另外,充電容量也約達到9600mAh/g。與此前報道的原鋰空氣電池的容量(700~3000mAh/g)相比,放電容量大幅提高。而使用堿性水溶液代替堿性水溶性凝膠后,在空氣中以0.1A/g的放電率放電時,可連續放電20天,放電容量約為50000mAh/g(圖2)。
新的鋰空氣電池沒電時也無需充電,只需更換正極的水性電解液,通過卡盒等方式更換負極的金屬鋰就可以連續使用(圖3)。這是一種新型燃料電池,名為“金屬鋰燃料電池”。理論上30kg金屬鋰釋放的能量與40L汽油釋放的能量基本相同。如果從用過的水性電解液中回收空氣極生成的氫氧化鋰(LiOH),很容易重新生成金屬鋰,可作為燃料進行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