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買單開發動力電池 嘉盛再演資本神話
⊙記者 魏夢杰 ○編輯 裘海亮
從2009年年底至今,嘉盛控股(1.46,0.56,62.22%,經濟通實時行情)的神話還在繼續。昨日公司公告,以總代價27.5億港元,收購目標公司Union Grace Holdings Limited全部權益。此外,嘉盛控股將向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折價18.9%配售4億股股權。至此,嘉盛控股將Union Grace Holdings Limited及及其附屬中聚雷天(香港)納入囊中,正式進軍電動汽車及鋰電池領域。
消息一出引發股價大漲,1月26日嘉盛控股收盤大漲62.22%,盤中更是摸到1.57港元的高位。其實,嘉盛控股股價狂飆的神話早已上演。公司于去年年底宣布收購中聚雷天進軍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業務后,股價便一路攀升,從2009年12月1日的0.130港元一路上漲至2010年1月26日的1.460港元,不到2月間便收獲10倍漲幅。
巧施資本運作
值得回味的是公司在本次收購中所體現的資本運作技巧,公司未付出一份現款,卻從李嘉誠的配股中收獲近2億港元現金。
公司本次收購的總代價為27.5億港元。其中,1億港元為現金;1.567億港元按每股0.2元發行約7.835億股代價股份支付;24.93億港元以發行8年期零息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債行使價同為0.2港元,可悉數兌換為124.66億股。代價股發行價及換股債行使價均較停牌前收市價折讓約77.78%;若買方全面行使換股債,持股將增至83.6%。完成后,其中中聚雷天老板鐘馨稼及苗振國將被委任為嘉盛控股的執董一職。
再看嘉盛控股向李嘉誠的配股方案。每股配售價為0.73港元,較停牌前折讓18.9%。集資2.92億港元,凈額2.905億港元。公司表示,其中1億港元用作償付收購電池產品業務之部分代價,余額將用作支付中聚雷天興建電池產品生產設施的建筑費用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由此可見,嘉盛控股收購代價中的現金部分基本由李嘉誠支付,公司以股權和可換股債券作為代價,并從李嘉誠的配股中獲得1.905億港元的現款。
市場人士表示,由于收購代價將以公司股份、可換股債券、現金這樣的組合方式支付,不會引起公司控股權的變動。這便意味著中聚雷天并未借殼入主,而可換股債券的存在,又可為將來中聚雷天的上市埋下伏筆。再加上李嘉誠的明星效應,自然會引發市場追捧。
看好市場前景
李嘉誠入股嘉盛控股進軍電動汽車市場的舉動,不由得讓人與巴菲特潛伏鋰電池公司的故事。當然,在此領域大筆投資的資本大佬并非僅此二人。鐘馨稼旗下的雷天能源于去年下半年斥資300億元投資電動汽車項目,創下國內該領域的投資之最。
湘財證券研究員馮舜向記者表示,電動汽車及鋰電池市場的未來想像空間巨大,這是引發資本大佬紛紛參與其中的主要原因。目前,一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鋰電池量相當于一部手機的1萬倍。如果電動汽車得以推廣,將釋放大量市場需求。馮舜打了個比方:“以我們每年汽車銷量為1000萬輛來計算,若其中的千分之一為電動汽車,一年便有1萬輛,對鋰電池的需求便相當于1億臺手機的量。”
近期市場一度傳言,今年2月國家將出臺私人購買純電動車的補貼計劃。配合當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積極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不難描繪出電動汽車產業的美妙藍圖。馮舜表示:“此前5年內,鋰電池業務的復合增長率為25%左右,主要是由于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推動。此后,若電動汽車市場能有突破,那么保持這種增速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