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的觸點就是處于常開或者常閉的狀態,也就是簡單的理解為開關常開或者常關使信號接通或者斷開的接點就叫繼電器的觸點。
觸點是電磁式繼電器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觸點的性能受到諸如觸點材料、接觸壓力、負載類 型、工作頻率、大氣環境、觸點配置及跳動等因素的影響。如果其中任何因素不能滿足預定值,可能 就要發生諸如觸點間的金屬電化學腐蝕、觸點熔焊、磨損、觸點電阻快速增加等點接觸問題。觸點的 額定負載是指電磁式繼電器允許分斷的電壓和電流,負載的大小決定了電磁式繼電器能控制電壓和電 流的大小。電磁繼電器在使用過程中不能超過這兩個值,否則會很容易造成繼電器觸點的損壞。
繼電器的觸點有哪幾種基本形式啊?
1.動合型(H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斷開的,通電后,兩個觸點就閉合。以合字的拼音字頭“H”表示。
2.動斷型(D型)線圈不通電時兩觸點是閉合的,通電后兩個觸點就斷開。用斷字的拼音字頭“D”表示。
3.轉換型(Z型)這是觸點組型。這種觸點組共有三個觸點,即中間是動觸點,上下各一個靜觸點。線圈不通電時,動觸點和其中一個靜觸點斷開和另一個閉合,線圈通電后,動觸點就移動,使原來斷開的成閉合,原來閉合的成斷開狀態,達到轉換的目的。這樣的觸點組稱為轉換觸點。用“轉”字的拼音字頭“z”表示。
繼電器觸點的認識和理解
繼電器是一種根據外界輸人的電信號,來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電器。可以說它就是一個“開關”,而控制電路中電流依靠的就是繼電器觸點的“開”和“閉”
繼電器工作的可靠性與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觸點工作的好壞,因此很有必要對繼電器的觸點有所理解和認識,以便正確使用。
繼電器觸點的工作過程有:斷開過程、斷開狀態、閉合過程、閉合狀態,對其工作的要求就是能可靠的合、斷。而觸點能否可靠工作,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觸點的接觸電阻。再好的觸點也不可能做到沒有接觸電阻,因此觸點的接觸電阻是客觀存在的。
繼電器觸點接觸電阻的存在,當電流通過閉合的觸點時,由于繼電器觸點接觸電阻大就會消耗一定的功率(即I2Rj),這將使得觸點的溫度升高,如果電流較大,觸點溫度的升高,將會使觸點材料發生軟化、變形,導致接觸電阻更大,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熔焊故障,使閉合的觸點無法斷開。
接觸電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膜電阻”,由于繼電器的觸點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總有灰塵、水汽、化學氣體產生的化合物,都會黏附在觸點上形成一層很薄的薄膜,這就是所謂的“膜電阻”;這樣觸點的導電性就很差了,嚴重時甚至不導電。這就是有時在使用現場見到的,某對繼電器觸點表面看上去雖然已閉合接觸了,但它所控制的電路就是不通,或者是忽通忽斷、忽好忽壞,既影響了所控電路的正常工作,還使查找故障點極困難。
歐姆龍中間繼電器
影響繼電器觸點接觸電阻的因素有:觸點壓力的大小,觸點材料的選擇及使用,觸點結構的形式,觸點的制造工藝,觸點使用環境及日常維護程度等。對繼電器用戶而言,除正確選型外,還要保證繼電器的使用環境符合要求。使繼電器盡量避開水汽、灰塵、有害氣體的侵蝕,要采取措施來減少觸點受污染,以保證接觸電阻的穩定,從而提高觸點的動作可靠性。
繼電器線圈未帶電時處于斷開狀態的觸點,稱為“動合觸點”,又叫“常開觸點”;繼電器線圈未帶電時處于閉合狀態的觸點,稱為“動斷觸點”,又叫“常閉觸點”。一個動觸點同時與一個靜觸點常閉而與另一個靜觸點常開,就稱它們為“轉換觸點”。在同一個繼電器中,可以具有一對或數對常開觸點或常閉觸點(兩者也可同時具有),也可具有一組或數組轉換觸點。
在此基礎上,根據各種電路的需要,又派生出了許多結構各異的繼電器觸點,來滿足不同應用場合。對用于高海拔地區的繼電器,還必須考慮其絕緣性和斷流容量的變化,資料顯示海拔每升高1000m絕緣水平就要降低10%,海拔增高時空氣密度也下降了,所以還應考慮繼電器的散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