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發展需調整 企業選擇展會的技巧
?
企業選展“三招”
●?看舉辦屆數
????●?看主辦單位
●?向同行咨詢
“過去的展會多以成就展示為主,注重的是教育和娛樂,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會展。現在的展會則多以商品交易為主要目標,以交流為輔助手段。”近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以下簡稱北京貿促會)副會長徐玉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科博會、中國制冷展、服務業大會、特許加盟展覽會……由北京貿促會主辦、承辦的展覽會數量并不多,到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了10來個。“過去我們參與的展覽會要多一些,現在少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我們準備在今年下半年舉辦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博覽會。”徐玉偉認為,策劃展會項目需要綜合自己的條件和周圍的市場環境。
貿促會辦展會:有政府背景也要走市場化道路
“中國的企業要開拓海外市場,最常用的途徑就是去參加海外的展覽會。政府鼓勵這些中小企業走出去,但由于一些國際貿易規則的限制,政府不能給這些企業的對外貿易進行某些直接補貼,但可以對這些中小企業到海外參展的活動進行補貼,幫助他們去開拓海外市場。”徐玉偉表示,這些工作都是由貿促會來完成的。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的最初成立,是當時為了彌補和未建交國家之間“政府外交”渠道,而開拓“民間外交”渠道專門籌建的一個“民間商業組織”,以實現促進中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經貿往來的目的。雖然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最初的這一功能逐漸淡化,但其在實際國際經貿活動中的功能卻尚未淡化,相反隨著會展業的快速發展,貿促會不僅僅在促進中外經貿往來這點上繼續發揮作用,同時對國內的產業發展也提供了強力支持。
目前國內3800多個展覽會中,由貿促會、行業協會這些“二政府”機構主辦或承辦的占據了相當大的比率。隨著外資展覽公司的進入,會展業市場化越來越強,一批專業的展覽公司迅速成長起來,并開始在具體的展會運作過程中挑起大梁。“但貿促會的資源使其不會退出市場,因為貿促會具有較強的官方背景,更容易把握政策的方向,并且擁有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資源,比如在國內有大量的企業會員,與海外的商業機構有密切的關系。”徐玉偉表示。
“過去是成就展,現在是商業展。伴隨著展覽目的的轉變,展會組織者的身份也在發生變化,作為市場中的經濟個體,組織者要考慮投入和產出,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徐玉偉認為,雖然政府主導舉辦展會在當前環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但市場化仍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事實上,科博會、服務業大會的成功背后,雖都有貿促會雄厚政府資源和海外關系的因素,但成功之處還是抓住了市場供需的規律。
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科博會后的又一個輝煌?
北京貿促會主辦、承辦的展會數量并不多,知名展會也只有科博會、制冷展、特許加盟展等少數幾個。“過去參與的展覽會要多一些,現在少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我們下半年要舉辦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博覽會。”徐玉偉透露,現在已經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提案已經上交,今年下半年將會舉辦第一屆。
徐玉偉在提到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同時也多次提到了科博會。“當時首都經濟提倡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這些內容展覽公司是不會研究的,但貿促會是要研究的。北京的科研機構比較多,高科技企業也比較多,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舉辦科博會最初就是為了促進產業升級,促進北京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徐玉偉說,“今年北京出臺的‘十一五’規劃著重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我們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正是順應了政府的這一指導方向。”
在提出“去經濟”概念之后,北京的定位改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相應發展創意文化產業被寫入北京市“十一五”規劃。據了解,2005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已經超過了960億元,其增加值約占北京生產總值的14%,目前北京形成一定規模的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已達10余個。“和科博會一樣,北京貿促會將輔助北京市政府做好發展城市經濟的工作,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就是具體的舉措之一。”
“并不是跟深圳文博會的風,北京的確是有這個需求,我們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是順應了北京市場的需求。當然,我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去借鑒文博會的成功經驗,這兩屆文博會我們都有派人去參加學習。”講這段話的時候,徐玉偉的態度十分坦誠。?
企業如何選展會:“三招”識展會
中國展會數量超過了3800個,并且這一數目仍在不斷增加。雖然有說法稱這一數目并不太大,但由于同類選題偏多,仍然有展會“過剩”的說法。展會“過剩”的現狀,加上還存在諸如騙展之類的問題,導致企業在選擇展會的時候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展會舉辦地是否是產業集基地?是否是一個交易基地?市場輻射范圍如何?基礎設施如何?交通是否便利?國際級別的展會還要看其是否是一個國際交往城市。例如,參加科技類的展覽會當然要首選北京和深圳,即北京科博會和深圳高交會。”徐玉偉認為,這些都是企業選擇展會要考慮的基本問題。“在分析完這些因素之后,還有三件事要做,通過這‘三招’可以最終確定是否參展。”
首先是看展會舉辦屆數。第一年舉辦就很成功的展覽會不多,舉辦屆數越多說明其生命力越強。同時,舉辦屆數多也說明這個展會是一個負責任的機構或展覽公司舉辦的,肯定不是“撈一票就走”的機構或公司。此外,舉辦多屆的展覽會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穩定的客戶資源,有了品牌保證。
其次看展會的主辦單位。現在市場上存在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很多展覽會都是一些單位掛了名字而已,甚至展覽組織者并沒有獲得掛名單位的許可,所以要先打電話到“主辦方”單位咨詢情況。確定了主辦單位的真實身份之后,再了解這個主辦機構或展覽公司的實際情況,看其是否有真正的實力,判斷其在業內的影響力。
最后一個辦法是向同行咨詢。看同行是否參展,雖然是一種從眾心理,但在消費市場上卻常常被應用,大家都買的商品,質量一般都會有所保證。對于選擇展會更是如此,如果有一定數量的同行會參展,那說明這個展覽會的規模一定不會太小,會有一定的基礎。
人物志
現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副會長
1992-1999年,北京市王府井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從事房地產和商貿項目的開發
此前曾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從事教育工作,后到北京市團市委工作,主要運作一些大型青少年教育活動??
●?看舉辦屆數
????●?看主辦單位
●?向同行咨詢
“過去的展會多以成就展示為主,注重的是教育和娛樂,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會展。現在的展會則多以商品交易為主要目標,以交流為輔助手段。”近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以下簡稱北京貿促會)副會長徐玉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科博會、中國制冷展、服務業大會、特許加盟展覽會……由北京貿促會主辦、承辦的展覽會數量并不多,到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了10來個。“過去我們參與的展覽會要多一些,現在少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我們準備在今年下半年舉辦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博覽會。”徐玉偉認為,策劃展會項目需要綜合自己的條件和周圍的市場環境。
貿促會辦展會:有政府背景也要走市場化道路
“中國的企業要開拓海外市場,最常用的途徑就是去參加海外的展覽會。政府鼓勵這些中小企業走出去,但由于一些國際貿易規則的限制,政府不能給這些企業的對外貿易進行某些直接補貼,但可以對這些中小企業到海外參展的活動進行補貼,幫助他們去開拓海外市場。”徐玉偉表示,這些工作都是由貿促會來完成的。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的最初成立,是當時為了彌補和未建交國家之間“政府外交”渠道,而開拓“民間外交”渠道專門籌建的一個“民間商業組織”,以實現促進中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經貿往來的目的。雖然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最初的這一功能逐漸淡化,但其在實際國際經貿活動中的功能卻尚未淡化,相反隨著會展業的快速發展,貿促會不僅僅在促進中外經貿往來這點上繼續發揮作用,同時對國內的產業發展也提供了強力支持。
目前國內3800多個展覽會中,由貿促會、行業協會這些“二政府”機構主辦或承辦的占據了相當大的比率。隨著外資展覽公司的進入,會展業市場化越來越強,一批專業的展覽公司迅速成長起來,并開始在具體的展會運作過程中挑起大梁。“但貿促會的資源使其不會退出市場,因為貿促會具有較強的官方背景,更容易把握政策的方向,并且擁有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資源,比如在國內有大量的企業會員,與海外的商業機構有密切的關系。”徐玉偉表示。
“過去是成就展,現在是商業展。伴隨著展覽目的的轉變,展會組織者的身份也在發生變化,作為市場中的經濟個體,組織者要考慮投入和產出,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徐玉偉認為,雖然政府主導舉辦展會在當前環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但市場化仍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事實上,科博會、服務業大會的成功背后,雖都有貿促會雄厚政府資源和海外關系的因素,但成功之處還是抓住了市場供需的規律。
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科博會后的又一個輝煌?
北京貿促會主辦、承辦的展會數量并不多,知名展會也只有科博會、制冷展、特許加盟展等少數幾個。“過去參與的展覽會要多一些,現在少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我們下半年要舉辦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博覽會。”徐玉偉透露,現在已經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提案已經上交,今年下半年將會舉辦第一屆。
徐玉偉在提到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同時也多次提到了科博會。“當時首都經濟提倡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這些內容展覽公司是不會研究的,但貿促會是要研究的。北京的科研機構比較多,高科技企業也比較多,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舉辦科博會最初就是為了促進產業升級,促進北京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徐玉偉說,“今年北京出臺的‘十一五’規劃著重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我們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正是順應了政府的這一指導方向。”
在提出“去經濟”概念之后,北京的定位改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相應發展創意文化產業被寫入北京市“十一五”規劃。據了解,2005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已經超過了960億元,其增加值約占北京生產總值的14%,目前北京形成一定規模的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已達10余個。“和科博會一樣,北京貿促會將輔助北京市政府做好發展城市經濟的工作,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就是具體的舉措之一。”
“并不是跟深圳文博會的風,北京的確是有這個需求,我們籌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是順應了北京市場的需求。當然,我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去借鑒文博會的成功經驗,這兩屆文博會我們都有派人去參加學習。”講這段話的時候,徐玉偉的態度十分坦誠。?
企業如何選展會:“三招”識展會
中國展會數量超過了3800個,并且這一數目仍在不斷增加。雖然有說法稱這一數目并不太大,但由于同類選題偏多,仍然有展會“過剩”的說法。展會“過剩”的現狀,加上還存在諸如騙展之類的問題,導致企業在選擇展會的時候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展會舉辦地是否是產業集基地?是否是一個交易基地?市場輻射范圍如何?基礎設施如何?交通是否便利?國際級別的展會還要看其是否是一個國際交往城市。例如,參加科技類的展覽會當然要首選北京和深圳,即北京科博會和深圳高交會。”徐玉偉認為,這些都是企業選擇展會要考慮的基本問題。“在分析完這些因素之后,還有三件事要做,通過這‘三招’可以最終確定是否參展。”
首先是看展會舉辦屆數。第一年舉辦就很成功的展覽會不多,舉辦屆數越多說明其生命力越強。同時,舉辦屆數多也說明這個展會是一個負責任的機構或展覽公司舉辦的,肯定不是“撈一票就走”的機構或公司。此外,舉辦多屆的展覽會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穩定的客戶資源,有了品牌保證。
其次看展會的主辦單位。現在市場上存在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很多展覽會都是一些單位掛了名字而已,甚至展覽組織者并沒有獲得掛名單位的許可,所以要先打電話到“主辦方”單位咨詢情況。確定了主辦單位的真實身份之后,再了解這個主辦機構或展覽公司的實際情況,看其是否有真正的實力,判斷其在業內的影響力。
最后一個辦法是向同行咨詢。看同行是否參展,雖然是一種從眾心理,但在消費市場上卻常常被應用,大家都買的商品,質量一般都會有所保證。對于選擇展會更是如此,如果有一定數量的同行會參展,那說明這個展覽會的規模一定不會太小,會有一定的基礎。
人物志
現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副會長
1992-1999年,北京市王府井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從事房地產和商貿項目的開發
此前曾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從事教育工作,后到北京市團市委工作,主要運作一些大型青少年教育活動??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