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urav Batra,Rémy Olson,Shilpi Pathak,Nick Santhanam,Harish Soundararajan
? ?作者簡介:
Gaurav Batra為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駐華盛頓特區分公司;
Rémy Olson為麥肯錫前咨詢顧問;
Shilpi Pathak為麥肯錫前咨詢顧問;
Nick Santhanam 為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硅谷分公司;
Harish Soundararajan為麥肯錫前咨詢顧問。
作者在此感謝Jo Kakarwada 和 Celine Shan 對本文英文版所做的貢獻,蔣子翔擔任了中文版的審閱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在多數人眼中,區塊鏈是一種復雜甚至有些神秘的技術,它無需銀行或其他中介機構的協助就能讓加密貨幣在線轉手。近年來,區塊鏈升級成為一種解決方案,可以應對從欺詐管理到供應鏈監控乃至身份驗證等多種商業問題。2019 年10 月,區塊鏈在國內被提升至“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的戰略高點。盡管宣傳力度很大,但從目前來看,區塊鏈在商業層面的應用仍然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零售和其他領域的先鋒企業都在探索與供應鏈管理和其他流程相關的區塊鏈商業應用,但由于成本較高、回報不明確和技術難度大,多數企業踟躕不前。
當前我們或許正處于區塊鏈1.0 向2.0 轉折的時期。基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應用可能會讓位于有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商業應用。由于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很快就會開始提供“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簡稱BaaS),這些應用有望在未來快速發展。它們將沿著技術架構將服務向上延伸至區塊鏈的平臺和工具層。隨著部署區塊鏈的復雜度和成本越來越低,原本還在觀望的企業現在可能也有意投身其中(請參閱附文:“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優勢”)。
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是否會繼續增加?最終能否達到預期?在區塊鏈1.0 時代基本處于觀望狀態的應用端企業渴望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以便找到機會部署能提高自身利潤的商業應用。而半導體企業對于區塊鏈商業應用和基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這兩個領域的增長都很感興趣,因為芯片需求會增加。
為了在新的時代取得成功,產業和半導體企業都需要深刻理解基于區塊鏈的具體用例和市場格局。我們審視了不斷變化的市場,聚焦于能夠捕捉價值的具體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提及的可得數據截至2018 年12 月,由于加密貨幣價值波動巨大,報告中的數字(包括市值)可能無法反映最新數據;此外,區塊鏈技術和競爭格局的發展日新月異,文章發布之后或許也會發生變化。
區塊鏈2.0:加密貨幣的不確定性和商業應用的出現
基于過去10 年發生的諸多事實和變革,我們可以說,區塊鏈1.0 是加密貨幣的時代。比特幣是當下最主要的加密貨幣,漫天的報道與輿論都會讓許多人把它與區塊鏈混為一談。直到不久前,絕大多數區塊鏈應用都是為了促進加密貨幣交易。但在2014 年左右,私營企業開始研究區塊鏈在其他商業應用領域的用途。由于這類企業多數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公平地說,基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一直是區塊鏈1.0 時代的重點。
區塊鏈 2.0 時代可能帶來許多新的變化。隨著BaaS 對實施過程的簡化,區塊鏈商業應用的市場逐步升溫。這些應用的需求有望走強,而且公司用戶的數量可能很快就會超過加密貨幣礦工。區塊鏈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因此很難對其做出前瞻性的預測。但我們還是能在加密貨幣和商業應用市場甄別出影響這項技術需求的三大趨勢,具體如下:
1? 加密貨幣市場發展迅速,但2.0 時代仍面臨不確定性
盡管加密貨幣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但其實用價值仍然十分有限。大多數人只是將其視為一種在線版的瑞士銀行賬戶或者支付寶賬戶——可以在上面開展各種活動,而不會被密切追蹤。作為區塊鏈支柱的數字賬本技術從未被入侵,但加密貨幣卻容易遭受其他方面的攻擊。
由于企業領導者和公眾的疑慮一直以來很難消除,現在要預測加密貨幣能否在區塊鏈2.0 時代經歷強勁增長還為時過早。此外,礦工面臨的選擇也將更多。雖然比特幣目前占據了加密貨幣總市值的40%~50%,但其他競爭幣也越來越受歡迎。例如,以太坊現在的市值占比已經超過10%。而排名20 位以外的小型 ICO(首次幣發行)項目 ,其市值占比已經從兩年前的 5% 增加到目前的 20% 左右。
政府監管尤其是法律法規的制定,可能對加密貨幣市場未來幾年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目前的跡象來看,要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恐怕很難。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與投資有關。ICO 融資通常來自風險投資公司,因為養老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認為加密貨幣風險過高(大多數ICO 還沒有客戶,或者尚未產生收入)。如果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缺乏興趣,那么即使它能吸引更多的風險投資,其未來的增長將仍然受到某種程度的制約。
2? 算法進化
由于參與者希望通過開發新算法盡可能減少算力的重要性,加密貨幣市場正在發生更為微妙的幕后變化。例如,以太坊考慮用基于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簡稱PoS)的系統取代PoW(工作量證明)系統。在 PoS 系統中,參與者會根據自身數字錢包中的加密貨幣數量和他們擁有這些權益的時間長度獲得獎勵。在這些方面得分最高的參與者會被選中來驗證交易并獲得獎勵。包括艾達幣(Cardano)、達世幣和柚子幣(EOS)在內的許多大型加密貨幣網絡也在研究PoS 算法。
3? 商業應用未能突破試點
麥肯錫近期的研究甄選出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 90 多項用例,發現眾多短期用例都涉及借助區塊鏈之手降本,尤其在流程效率方面,例如,在醫療機構、保險公司、研究人員和患者之間交換病例。在這些活動中應用區塊鏈,不僅不再需要中介機構,還能降低與管理記錄相關的行政成本。從長遠來看,區塊鏈或許還能用于改善欺詐管理、供應鏈監控、跨境支付、身份驗證以及版權或知識產權保護。此外,它也能在智能合約方面為企業提供幫助 ,當滿足特定條件時,相關交易可以自動執行。
現在,許多公司和組織都為區塊鏈商業應用的開發提供支持。Linux 基金會就創建了可以為諸多行業開發區塊鏈技術的開源協作項目Hyperledger。與此類似的是,R3 公司領導一個大型聯盟開發了Corda,這是一種應用于金融服務和商務領域的區塊鏈平臺。企業對區塊鏈的投資在2017 年高達10 億美元,并有望在2021年底之前保持50% 的復合年增長率。
盡管采取了諸多措施,但區塊鏈商業應用仍然未能突破試點階段,多數企業依然在嘗試驗證概念試點的效果(Proof of Concept,簡稱 PoC)。2016 —2017 年區塊鏈PoC 曾迎來空前的商業應用浪潮,但經過多輪迭代和試錯之后反顯逐漸式微之勢。許多提供商業應用的初創公司都未能獲得C 輪融資,因此很難擴大運營規模。我們同時發現競爭性技術的出現是缺乏進展的主要原因。例如,金融機構現在可以在支付過程中使用信息網絡技術來實現比以往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高的透明度。這種技術降低了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必要性,也打擊了老牌金融機構投資發展區塊鏈的積極性。
人們對區塊鏈商業應用的許多興趣都來自BaaS 的出現,這種技術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創造復雜的5 層區塊鏈技術架構(見圖1)。多數企業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資金或內部技術人才。
?
隨著BaaS 的出現,部署系統的重任從客戶轉移到供應商。雖然 BaaS 通常局限在基礎設施層,但一些供應商還開發了各種工具,將業務延伸到數據和數字賬本層。有了這些服務,客戶就能大幅降低新的區塊鏈系統的部署成本。例如,它們不必像以前那樣大舉投資數據或賬本軟件和服務,就能讓自己的結構平臺運作起來。
下面我們分別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對企業如何在區塊鏈2.0 時代創造價值進行剖析。
需求側——應用端企業如何在區塊鏈 2.0 時代創造價值
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區塊鏈的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商業應用從概念變為現實,這些企業的參與度會逐漸提高。應用端企業的潛在用例跨越了各個運營領域,其中一些甚至已經成為現實:
■ 某應用端企業與一家使用區塊鏈追蹤商品來源和供應鏈流程的科技公司進行了合作。通過提高透明度,這家企業幫助客戶了解材料品質、供應鏈流程和原材料來源。
■ 一家領先的物聯網設備制造商與某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為單個物聯網設備開發“數字護照”。它們的目標是改進昂貴而耗時的認證流程——原先這種流程需要從政府機構獲取實體證書。把一個設備在區塊鏈上注冊之后,該公司就可以為其提供獨一無二、不可篡改的數字身份。該公司可以輕易對數字身份進行實時更新,以充分體現各種變化,這樣的服務是實體證書所無法提供的。
為了促使區塊鏈應用獲得產業的歡迎,各利益相關方必須解決四大結構性挑戰:阻礙企業協作的惰性,標準的缺失,不清晰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以及阻礙快速驗證多項交易的延遲問題。比如,比特幣可以處理的交易數被限制為每秒7 筆,以太坊為每秒 20 筆。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機構則可以每秒處理 2.4 萬~ 5.6 萬筆交易。
基于對應用端企業的分析,我們明確了區塊鏈 2.0 時代相關企業創造價值和獲取能力的三大核心觀點。
觀點一:價值將體現在依賴IRK 的具體用例中
區塊鏈的價值主張很明確:作為一個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數據庫,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不必將控制權交給中介機構,也不必接受交易對手風險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對應用端企業來說,這種不可篡改的記錄存儲能力( IRK)極其珍貴。例如,一家全球化的無線網絡設備公司利用區塊鏈為眾多使用物聯網的產業企業提供網絡安全服務,這些產業企業涵蓋公用事業、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交通運輸等諸多領域。物聯網設備擁有數以萬計的節點,每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黑客入侵的突破口。借助區塊鏈技術,企業可以為每個節點分配獨一無二的密鑰,從而在第一時間探測異常行為或黑客入侵跡象,通過這種方式來追蹤安全威脅。而在那些 IRK 不是必需的用例中,產業企業應考慮使用傳統的共享數據庫處理交易,因為其維護成本更低。
觀點二:具備規模化潛力的用例要有高價值、低交易量和協作機制
應用端企業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潛在區塊鏈應用。這些應用可以促進智能合約的發展,為客戶提供產品來源的明確記錄,改善物流和供應鏈,提升產品質量,也有助于滿足監管要求。但并非所有頗具潛力的產業用例都能順利度過 PoC 階段。最有發展潛力的用例往往具備三大特征:
■ 高價值。每一個區塊鏈應用都必須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例如,如果信息泄露會導致一家公司損失數百萬美元,那么區塊鏈應用或許就遠勝于傳統的共享數據庫。同樣,能夠通過提高效率來大幅壓縮成本的區塊鏈應用也很值得探索。例如,機械制造商的供應鏈可能涉及多個中介機構,能在運送過程中降低成本和復雜性的區塊鏈應用可以創造巨大價值。
■ 低交易量。區塊鏈技術的處理能力目前仍然有限,因此很難同時處理許多交易。在該技術取得進步之前,應用端企業應將其應用于交易量不大的用例。例如,消費設備制造商可以使用區塊鏈為特定的終端消費者追蹤和管理一些庫存量單位(SKU),而不是應用于全體用戶。
■ 確保協作的市場機制。某些區塊鏈用例(如通過供應鏈追蹤商品的用例)需要參與者共享數據,并使用共同的區塊鏈平臺。最初可能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愿意參與這樣的協作。在一些具體案例中,當企業由于自身的規模或地位具備市場支配力時,讓其他企業參與區塊鏈解決方案并從中獲取價值的可能性會更大。
如果應用端企業聚焦于這些特征,就可以優先發展最有可能提供持續投資回報的用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開發成本的降低,它們可能還會考慮更多的用例。
觀點三:區塊鏈 2.0 在產業生態系統的私有許可式網絡中大有可為
與加密貨幣交易不同,產業化的商業應用會部署在私有區塊鏈中(只有收到請才能訪問),而不會采用公共區塊鏈。其中一些區塊鏈可能設置中央管理員來確定哪些節點具有訪問、編輯和驗證數據的權限。除了保密性更強,這些私有許可式網絡在技術上也最為可行,因為隨著區塊鏈節點數量的增加,速度會下降,延遲也將增加。
對于應用端企業來說,第一批私有許可式區塊鏈將會著眼于具體的“微細分領域”(相關任務組),如供應鏈管理。在微細分領域中,參與者更有可能找到它們渴望通過區塊鏈解決的共同問題,并確認投資回報。由于很容易看到區塊鏈的價值,企業也更愿意分攤實施成本。例如,如果應用端企業的領導者以及為其服務的供應商能優化流程、削減成本、提高效率,它們都將從中受益。由于只允許特定群體或個人訪問定價數據等敏感信息,私有許可式網絡最受這些企業歡迎。
BaaS 提供商通常會免費提供自己的平臺,然后在部署每個節點時向客戶收費。這種定價策略對應用端企業而言是有利的,因為它們在早期實施過程中通常只會部署幾個節點。由于應用端企業的金融風險較低,即使不確定潛在回報,它們可能仍然愿意推進更多的區塊鏈項目。
供給側——半導體企業如何在區塊鏈 2.0 時代創造價值
商業應用有望成為主要的芯片需求來源。半導體企業必須了解把握哪些趨勢才能取得成功。在這個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商業應用共同發展的新時代,誰能成為贏家?在對硬件市場進行分析之后,我們總結出半導體企業在區塊鏈 2.0 時代創造和捕捉價值的四大核心觀點。
觀點一:在不遠的未來半導體企業的價值將與加密貨幣脫鉤,并將因此與算力脫鉤
區塊鏈商業應用要走上正軌并顯示出積極的投資回報,我們預計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在此之前,半導體企業應繼續著眼于加密貨幣客戶。具體來說,它們應當嘗試優化算力,并盡可能降低能耗,以滿足依賴加密鉆井平臺的大型礦池的需求。最近,比特大陸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開發出 7 納米節點的礦機。
但長期專注于算力并非最佳戰略,因為許多競爭幣都考慮從 PoW 轉向 PoS 系統,以降低算力的重要性。對于代表未來趨勢的區塊鏈商業應用來說,算力雖然必不可少,但并非差異化因素。半導體企業和其他企業可以通過促進或提供 BaaS 來取得成功。
觀點二:只了解客戶是不夠的,半導體企業還必須了解客戶的客戶
自 2016 年以來,礦工開始因為增加新的區塊而獲得更多的獎勵,加密貨幣 ASIC 的需求由此居高不下。多數訂單來自中國排名前五位的比特幣礦池,未來幾年的需求可能還會增加。這種趨勢將使訂單持續流向基板、ASIC 設計商、芯片工廠、外包組裝和測試公司以及設備制造商。
隨著價值從加密貨幣向區塊鏈商業應用轉移,加之 BaaS 企業逐步奪取市場份額,半導體企業需要制定與客戶發展重點相符的新戰略。為了有效達成這一目標,它們必須對自己提出以下四個問題:
■ 客戶可能在哪些具體用例和微細分領域大規模采用區塊鏈解決方案?
■ 哪些客戶或終端市場擁有相應的地位和結構以確保所有的相關企業都愿意參與協作?
■ 終端用戶計劃如何使用區塊鏈?哪些硬件因素(例如,成本、計算能力或功耗)能成為贏家與輸家之間的差異化因素?
■ 我們如何在有或沒有 BaaS 提供商(包括提供其他硬件組件、軟件集成或營銷能力的企業)幫助的情況下,為客戶開發端到端解決方案?
觀點三:隨著價值與硬件脫鉤,半導體企業必須挺進“架構上游”
在目前的 BaaS 技術架構中,價值主要位于最底層,即硬件層。但在幾年之后,當區塊鏈商業應用開始在重要行業中站穩腳跟,針對具體用例或微細分領域定制的硬件需求也會隨之增長。這會導致價值鏈從硬件向上游的其他層轉移。
在這樣的趨勢下,半導體企業應考慮為特定的微細分領域或用例提供整個BaaS 技術架構。在明確了解客戶打算如何使用自己的區塊鏈芯片后,半導體企業可以提供平臺和插件來幫助客戶整合區塊鏈技術架構的各個層,從而簡化實施過程。這種綜合性服務可以滿足所有客戶對區塊鏈的需求,類似于 TensorFlow 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的作用。
隨著用例和微細分領域走向成熟,硬件的差異化也將逐漸消失,這種戰略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對于沒有挺進“架構上游”的半導體提供商來說,捕捉價值和實現蓬勃發展將變得越來越困難。事實上,它們面臨的境地可能與其在數據中心市場如出一轍,完全受制于“超大規模用戶”的巨大購買力。
觀點四:在區塊鏈 1.0 時期占據領導地位的半導體企業未必會成為未來的贏家
目前,頂尖的區塊鏈硬件提供商占據著明顯的有利地位,包括比特大陸、嘉楠科技和億邦通訊,等等。不過,盡管它們擁有先發優勢,卻未必會成為長期贏家。具備專業技術的新進入者可以輕松設計 ASIC,因此市場的進入門檻很低,而一些知名企業也在計劃進軍這一市場。
倘若新進入的企業能夠在產品性能或價格上突出自身的差異,就有可能反超當下的市場領導者。具備強大的端到端 BaaS 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很可能脫穎而出,而仍然執著于硬件產品的企業則可能被邊緣化。
如果說區塊鏈是一種工具,那么它應該是一把瑞士軍刀,有刀片、螺絲刀、開罐器和各種各樣的附件——這是一種聰明的技術,它所能支持的用例遠遠超出了加密貨幣的范疇。但跟瑞士軍刀一樣,區塊鏈的復雜性也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應用端企業必須知道哪些網絡和交易最有可能使業務受益,還必須明白哪些用例具有最可能創造規模化價值的特征,例如,能夠鼓勵其他企業加入區塊鏈并參與合作。同樣,半導體企業必須明白區塊鏈在加密貨幣市場和商業領域的應用方式,并密切關注這兩個領域的市場發展。區塊鏈的發展如此之快,要跟上它的變化步伐極具挑戰。只有那些追求創新并積極促進區塊鏈用例的半導體企業和產業企業,才可能從中獲得最豐厚的回報。
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優勢
可以把區塊鏈想象成一個在眾多用戶之間共享的數據庫,每個參與者都有一臺電腦。任何時候,每個用戶都有一個相同的區塊鏈數據庫副本,所有人可以訪問相同的信息。
區塊鏈具備以下三大特征:
●經過加密的安全數據庫。當用戶讀取或寫入數據時,必須提供正確的加密密鑰 —— 一個公鑰(本質上是一個地址)和一個私鑰。用戶必須擁有正確的密鑰才能更新區塊鏈。
●數字化交易日志。交易信息可通過區塊鏈網絡實時獲取。因此,相互之間開展業務的企業必須以數字格式存儲各自的交易信息,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區塊鏈。
●一個支持共享的公共或私有網絡。任何人都可在不經明確許可的情況下加入或離開公共網絡,而要加入私有網絡則必須得到邀請。
區塊鏈的加密密鑰可提供遠超標準分布式總賬的安全性。由于區塊鏈數據庫具備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特征,因此消除了出現單點故障的可能性。如果一個節點發生故障,仍可通過其他地方獲取信息。另外,用戶可以回溯信息塊,不費勁就可看到以前記錄在數據庫中的信息,比如某項資產曾經的所有者。最重要的或許還在于,區塊鏈保持了流程完整性。
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更新數據庫。第一,用戶必須提供正確的公鑰和私鑰;第二,這些憑證必須得到大多數網絡參與者的驗證。這就降低了惡意用戶非法訪問網絡并進行未授權更新的風險。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