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引起集成電路損壞原理模式及實例

2012年03月27日 16:40 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秩名 我要評論(0)

  一.ESD引起集成電路損傷的三種途徑(1)人體活動引起的摩擦起電是重要的靜電來源,帶靜電的操作者與器件接觸并通過器件放電。(2)器件與用絕緣材料制作的包裝袋、傳遞盒和傳送帶等摩擦,使器件本身帶靜電,它與人體或地接觸時發生的靜電放電。(3)當器件處在很強的靜電場中時,因靜電感應在器件內部的芯片上將感應出很高的電位差,從而引起芯片內部薄氧化層的擊穿。或者某一管腳與地相碰也會發生靜電放電。根據上述三種ESD的損傷途徑,建立了三種ESD損傷模型:人體帶電模型、器件帶電模型和場感應模型。其中人體模型是主要的。

二.ESD損傷的失效模式(1)雙極型數字電路a.輸入端漏電流增加b.參數退化c.失去功能,其中對帶有肖特基管的STTL和LSTTL電路更為敏感。(2)雙極型線性電路a.輸入失調電壓增大b.輸入失調電流增大c.MOS電容(補償電容)漏電或短路d.失去功能(3)MOS集成電路a.輸入端漏電流增大b.輸出端漏電流增大c.靜態功耗電流增大d.失去功能(4)雙極型單穩電路和振蕩器電路a.單穩電路的單穩時間發生變化b.振蕩器的振蕩頻率發生變化c.R.C連接端對地出現反向漏電。

三.ESD對集成電路的損壞形式a.MOS電路輸入端保護電路的二極管出現反向漏電流增大b.輸入端MOS管發生柵穿c.MOS電路輸入保護電路中的保護電阻或接觸孔發生燒毀d.引起ROM電路或PAL電路中的熔斷絲熔斷e.集成電路內部的MOS電容器發生柵穿f.運算放大器輸入端(對管)小電流放大系數減小g.集成電路內部的精密電阻的阻值發生漂移h.與外接端子相連的鋁條被熔斷i.引起多層布線間的介質擊穿(例如:輸入端鋁條與n+、間的介質擊穿)四.ESD損傷機理(1)電壓型損傷a.柵氧化層擊穿(MOS電路輸入端、MOS電容)b.氣體電弧放電引起的損壞(芯片上鍵合根部、金屬化條的最窄間距處、聲表面波器件的梳狀電極條間)c.輸入端多晶硅電阻與鋁金屬化條間的介質擊穿d.輸入/輸出端n+擴區與鋁金屬化條間的介質擊穿。(2)電流型損傷a.PN結短路(MOS電路輸入端保護二極管、線性電路輸入端保護網絡)b.鋁條和多晶硅條在大電流作用下的損傷(主要在多晶硅條拐彎處和多晶硅條與鋁的接觸孔)c.多晶硅電阻和硅上薄膜電阻的阻值漂移(主要是高精度運放和A/D、D/A電路)五.ESD損傷實例最容易受到靜電放電損傷的集成電路有:CCD、EPROM、微波集成電路、高精度運算放大器、帶有MOS電容的放大器、H

  C、HCT、LSI、VLSI、精密穩壓電路、A/D和D/A電路、普通MOS和CMOS、STTL、LSTTL等。

  (1)國外實例a.Motorola公司生產的MOS大規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CPU),在進行老練試驗的11個星期中仔細進行了觀察和記錄。發現在試驗開始階段因為沒有采用導電盒放置樣品,拒收數與被試驗元件總數相對比例約為40×10-n(n值為保密數字)。但從第四個星期開始,樣品采用鍍鎳盒放置后,則降低15×10-n。此試驗相繼跟蹤了7個多星期,平均的拒收比例為18×10-n。說明MOS大規模電路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采取嚴格的防ESD措施。

  b.某公司共進行了18700只MOS電路的老練,發現失效率很高,經分析和研究認為大部分失效是由ESD引起。于是該公司為此問題專門寫了一份有改正措施的報告,并對全體有關人員進行了防靜電放電損傷的技術培訓,器件采用防ESD包裝,加強了各項防ESD損傷的措施,后來又老練了18400只同種器件,拒收率降低到原來的1/3。

  c.某一批“64位隨機存貯器”,從封裝到成品測試,其成品損失率為2%,該存貯器為肖特基-雙極型大規模電路,經調查,操作過程中曾使用過塑料盒傳遞器件,由于靜電放電損傷了輸入端的肖特基二極管,使二極管反向特性變軟或短路。

  d.一批“雙極模擬開關”集成電路,在裝上印制電路板,經保形涂覆后,少數樣品出現輸入特性惡化。解剖分析后,發現輸入端(基極)的鋁金屬化跨過n+保護環擴散層處發生短路或漏電,去除鋁后,可發現n+環上的氧化層有很小的擊穿孔。由于n+擴區上的氧化層較薄,并且光刻腐蝕的速度較快,因而容易發生ESD擊穿,版圖設計時,如果必須采用n+擴散層作埋層穿接線,其位置應慎重選擇,避免輸入端鋁金屬化跨過n+擴區,對于輸入端鋁條跨過n+擴區的雙極電路,使用時應采取必要的防靜電措施。

  e.測試和傳遞中出現肖特基TTL電路(54S181、54S420)電性能異常,輸入漏電增大。經解剖分析,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芯片表面未發現任何電損傷痕跡,但在去除鋁和SiO2后,在輸入端的發射極接觸孔內卻發現了較輕的小坑,再用CP4溶液進行腐蝕后小坑變得更加明顯。用“靜電模擬器”進行模擬試驗,出現的失效現象與它十分類似。可見這種失效是由ESD損傷引起,也可能是其它的輕度電損傷引起。

  f.某儀表系統輸入端使用的2N5179超高頻晶體管多次發生失效,失效模式為放大系數降低,特別是在小電流下(例如Ic=100μA)的放大系數下降到大約為1左右,同時eb結出現較大反向漏電。解剖后,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芯片表面,在eb極之間的鋁條上有一個很小的變色區,它是由瞬間的電過應力(電浪涌)引起的過合金區,這種失效一般由靜電放電引起,對于輸入端為超高頻小功率管基極的電子系統,輸入端應設計輸入保護網絡,如果系統特性不允許增加保護網絡,則必須采取防靜電放電操作措施。

  g.帶有MOS電容器作為內補償的運算放大器,在使用中常有失效,失效現象是輸出電壓在稍低于正電源電壓下發生閉鎖。經解剖分析證實,失效由MOS電容器出現大漏電引起,漏電電阻約為400Ω。因為作補償的MOS電容器的一端直接與電路的外引線相連(V+端)。利用掃描電鏡(SEM)觀察,發現MOS電容邊緣明顯有很小的擊穿點,此特征表明失效由ESD損傷引起。

  h.在一次系統裝配完畢后的檢查中,發現6只101A型雙極運算放大器失效,失效模式是輸入失調電壓增大到40mV。用特性曲線圖示儀測試管腳-管腳間特性,出現輸入端特性異常。解剖后,利用金相顯微鏡觀察芯片上的輸入端,發現有飛弧狀的電損傷痕跡,它是電瞬變引起的電過應力損傷,這種電瞬變可能是由ESD引起。經調查,在印制板的電裝工藝線上,用靜電電壓表檢測印制板上的靜電電壓,在開路區域上電壓達800V以上,特別是在空氣干燥的冬季或進行高溫烘烤時,印制板上的靜電電壓更高。

  (2)國內實例a.某廠生產的CMOS電路經篩選入庫后,在抽查中每次都發現有較大數量失效(約占5%),失效模式為輸入漏電增大,經調查與分析,發現失效是由ESD損傷引起的。因為該廠生產的CMOS電路在測試前后都放置于普通塑料盆內,塑料上的靜電荷傳遞給CMOS電路,在測試過程中,當器件接觸人體或桌面上的接地金屬時就會立即引起放電,導致ESD損傷而失效。

12下一頁

本文導航

  • 第 1 頁:ESD引起集成電路損壞原理模式及實例(1)
  • 第 2 頁:防ESD措施

標簽:集成電路(596)ESD(140)